初步认识肿瘤

2024.02.28 720阅读 评论数 0 3


一、中西医对肿瘤的认识

肿瘤在中医学中,多属于“积聚”、“肿块”等范畴,是指体内外各种病因导致气血阴阳失衡,形成有形之肿块,而出现的一类常见疾病。西医则认为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肿块,并可侵犯周围组织或转移到其他器官和组织的一类疾病。

二、中西医肿瘤诊断

中医诊断肿瘤主要依据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信息,通过对病人全身症状及局部肿块的观察和辨析,明确病变性质,推测病位和病势。如舌象异常、脉象异常、肿块坚硬不移等都是中医诊断肿瘤的重要依据。

西医则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肿瘤诊断。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超声、CT、MRI等,可发现肿瘤并初步判断其性质;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组织或细胞学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及分化程度等。

三、中西医肿瘤辩证论治

中医治疗肿瘤强调个体化,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状况和病变阶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如早期以扶正为主,中期扶正祛邪并用,晚期以祛邪为主兼顾扶正。此外,中药还可用于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放化疗效果等方面。

西医则主要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治疗肿瘤。手术切除是早期实体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放疗是通过放射线杀伤肿瘤细胞;化疗则是通过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四、中西医肿瘤治疗的优缺点

中医治疗肿瘤优点在于注重整体调节,副作用较小,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放化疗的患者。但中医治疗肿瘤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见效较慢,对恶性度较高的肿瘤控制效果不佳等。

西医治疗肿瘤的优点在于见效较快,对恶性度较高的肿瘤疗效较好。但西医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放化疗可引起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

结语:肿瘤仍是目前的多发病,疑难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伤害,因此科学的认知肿瘤是很有必要的。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经方适应方证治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见咳而脉浮,呼吸急促,满闷而烦躁者,可与厚朴加麻黄汤。处方:厚朴15克、麻黄12克、杏仁15克、半夏6克、干姜6克、细辛6克、五味子18克、小麦60克、石膏60克。时下见此多与输液对抗,殊不知却病同时亦害人体正气,多遗后患,然时事使然,虽有良策亦不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

  • 从“小青龙汤”谈“哮喘”的中医治疗 张训景

    5付后反馈哮喘未再发作。《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将本病称为“上气”,“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 麻杏苡甘加术汤疗湿疹,效果显著 陈玉佳

    临床上湿疹比较烦人,多反复发作。我随即处方一张:麻黄9克,杏仁12,薏苡仁15,甘草10克,白术12克,苦参10克,丹皮10克,黄柏5克首乌藤15克,生地30克,黄芪15克。故麻杏苡甘汤加术,解表祛湿利水。生地,首乌藤,养血以制风。

  • 中药消炎 韦毓安

    其临床以发热、咳嗽,或伴气急、胸痛等为主症,是肺部的急性炎症性疾病。

  • 升麻鳖甲汤 李华歆

    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升麻鳖甲汤类!升麻鳖甲汤主之。升麻鳖甲汤升麻二两当归一两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雄黄(研)半两鳖甲一片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 情志在调不在治:心理障碍一扫光 谢江强

    情志在调不在治:心理障碍一扫光小张生性内向,话不多,参与团体活动也不积极。小张欣然接受,并承诺回家后就会熬药吃。成膏药:阿胶100克、鹿角胶60克、龟板胶60克。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想根除恐惧,先温暖自己的胆 谢江强

    想根除恐惧,先温暖自己的胆先天胆子小的人,要练练胆子,克服恐惧感。所以,中医治疗受惊吓后引发的胆小怕事症状,主要从肝胆和心肾入手,柔肝摄魂,温胆镇怯,宁心安神,补肾壮志。

  • 射干麻黄汤 李华歆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笔者认为该方只用“射干”的意义在于“下气”二字,以行肺的肃降作用,而与之对应的“麻黄”的共用正式恢复肺的宣发作用,二者并用正是为了恢复肺的平衡状态。

  • 针药结合在内科病房中的临床应用 宗琪

    10月4日治疗述:下肢灵活有力,未在想跌倒,眼部干涩好转,今日只滴了2次眼药水,手指胀略减,稍觉咽干,往来寒热减,右下肢悬钟穴区域凉,药方续服,针方加小腿处豪火,手指关节处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