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颈椎病大全,全是干货

2022.01.24 277阅读 评论数 1 6
中医治疗颈椎病大全,全是干货


中医认为颈椎病是有人体经脉气血引起的,经脉不通就会导致了疼痛症状的出现。中医外用的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能,使病变部位自然恢复到健康状态,彻彻底底的治愈,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原理。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最好的外用药物!

中医治疗颈椎病大全,全是干货
针灸治疗颈椎病以局部取穴为主,随证(症)循经远近配穴,针刺颈部夹脊穴时,要掌握好针刺的角度和深度,行提插捻转手法诱导经气传感是取效的关键。配合电针可增强止痛效果,病久质寒可加灸法协同增效。久病入络可刺络拔罐祛瘀止痛。耳针按压可起防治作用,配合颈部活动可松解肌肉 ,解锁关节,缓解疼痛。头针、拔罐、针刀、穴位注射、小圆针在治疗上各有长处。

中医治疗颈椎病大全,全是干货
针灸疗法分型治疗

(1)颈型颈椎病:主症以颈强为主者,可针风池、合谷、列缺、悬钟、外关;以颈痛咽痛为主者可选针大椎、曲池、合谷、外关、后溪;俯仰受限者,配昆仑、列缺;旋转受限者配支正。

中医治疗颈椎病大全,全是干货
(2)神经根型颈椎病:主症以痛为主者,针风池、合谷、足三里、悬钟、后溪;有肩痛者配肩髎、肩外俞;肘臂痛者配曲池、天井、外关、尺泽;腕部者配阳池、阳溪、腕骨、大陵;以麻为主者可选合谷、外关、足三里、三阴交、肾俞、悬钟;以肌萎缩为主者,可针曲池、手三里、脾俞、八邪八风。

(3)脊髓型颈椎病:①以痉为主症,虚痉针中脘、足三里、悬钟、太溪、三阴交、阴陵泉、气海、关元、命门;实证针环跳、秩边、阳陵泉、委中、昆仑、脾俞、大椎、后溪;便秘可加天枢、支沟、上巨虚;小便不利针三阴交、阴陵泉、中极;②痿症:补肾益精: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太溪;补养脾胃:脾俞、足三里。

(4)椎动脉型颈椎病:①偏痰湿者针中脘、内关、丰隆、 解溪、悬钟、阴陵泉;②偏血瘀者针太阳、风池、阳陵泉、支沟、合谷、太冲、足三里、束骨、中渚、足临泣、后溪;③偏湿热者针大椎、合谷、曲池、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太冲;④偏气虚者针百会、气海、关元、肾俞、脾俞、足三里、悬钟、劳宫。(5)交感型颈椎病:①肝阳偏亢针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行间、阳陵泉、太阳 ,前头痛加合谷。枕痛加后溪 ,头顶痛加太冲 ,颞痛加中渚;②血虚精亏针神门、太溪、三阴交、足三里、气海、关元、脾俞、肾俞;③胸痹针支沟、阳陵泉、郄门、内关、神门;④胃痛针内关、足三里、中脘、悬钟;⑤便秘针天枢、支沟、上巨虚、中脘、行间。

针刺注意事项:①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行针刺以免出现晕针与滞针;体质虚弱者,尽可能选择卧位,刺激不宜过强以免晕针;②怀孕妇女,针刺须谨慎。怀孕3月以内者,下腹禁针,三月以上者,腹部与腰骶部及一些易引起子宫收缩的穴位如合谷、三阴交、昆仑等,不宜针刺以免流产;月经期间如非调经需要不宜针刺;③针刺应避开血管,有出血倾向与凝血功能障碍者,不宜针刺,以防出血或出血不止;④面项及躯干部穴位必须严格按照每个穴位要求的角度与深度进针,以免造成气胸或重要脏器损伤。

实验表明,针刺可使血管痉挛得以缓解,使颈椎动脉血流增加;可使患者的主观疼痛感觉缓解,颈部肌电明显改善。颈椎病是退行性病变,针灸可缓解疼痛、改善症状,但不能根除,常易复发。因此,如何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在治疗期间应当注意防护,避免长期低头工作,工作1~2小时后适度活动,平时采取正确的睡眠姿势,枕头高低适中,注意颈部保暖,避风寒、寒湿之邪。

电针法

电针是在针刺基础上结合通电的一种新疗法。当针刺穴位得气,在留针过程中针体上通入特定的电流,用电刺激结合留针刺激,以达到适合的剌激量,使刺激的效应有所提高。电针能使留针时的刺激量增强,具有类似持续运针的刺激效应,还能客观地记录剌激参数,便于分析研究。

(1)取穴:选穴可参照体针法。

(2)方法:根据病情,每次取4~6 穴。以颈项部、神经干上段为主穴。根据病痛扩散部位,循经选取远部穴位为配穴。以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选疏密波,电流频率为每分钟120~300次,强度以病人忍受为度。每次15~20分钟,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5日。

(3)注意事项:同体针部分。

灸法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穴位熏灼,以热力刺激人体,是防治疾病的方法。治疗颈椎病的常用灸法有艾条灸与温针灸,均有良好的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解痉止痛与温阳补中、益气固表的作用。

中医治疗颈椎病大全,全是干货
(1)艾条灸:取艾绒24g,平铺在26cm长、2Ocm宽、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直径1.5cm的圆柱形,用胶水或浆糊封晒成。也有在艾绒中掺入其他药物粉末的,这种艾条又称药条。中药房一般都有成品出售。艾条灸使用时一般分温和灸与雀啄灸。温和灸是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距1.7~3.3cm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而元灼痛。一般每处灸3~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雀啄灸是艾条点燃的一端像乌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也可以均匀的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颈椎病可常灸大椎、关元、气海、足三里,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温针灸:指在针刺得气后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或装上1~2cm长艾条点燃,使艾绒点燃后的热力与针刺同时起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3)注意事项:艾条灸与温针灸时要防止燃烧的艾绒或燃尽的热灰脱落,引起烫伤或烧坏衣物。颜面部、血管肌腱表浅的部位与孕妇腰骶部,应慎用灸法。

拔罐

拔罐法又名吸筒法,古称角法。这是以一种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使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方法。

中医治疗颈椎病大全,全是干货
(1)取穴:阿是穴、大杼、风门、天宗、肩井、肩贞。

(2)方法:用玻璃罐或竹罐,采用闪罐法,将罐吸于穴位上7~10分钟后取下,以出瘀斑或出血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3~5日。

(3)竹罐药水置备:艾叶、杜仲、防风、麻黄、木瓜、川椒、穿山甲、土鳖虫、羌活、苍术、独活、苏木、红花、桃仁、千年健、海桐皮各1Og,乳香、没药各5g,布包加水煎煮而成,使用时将大小不同的竹罐在煮沸药水中煮2~3分钟,拔罐前甩尽药水,并冷却到50℃左右。

(4)注意事项 :拔罐时注意时间,以防烫伤。

耳针

耳针,是在耳廓部一些特定穴位上用针刺等方法来防止疾病的一种疗法。从耳与经络脏腑的联系表明,耳是人体整体的一部分。分布耳廓上的穴位,既是各部病症的反应点,又可作为针灸治疗的刺激点,出现在耳廓的阳性反应点,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

中医治疗颈椎病大全,全是干货
(1)取穴:颈、颈椎、神门、枕、皮质下、肝、肾。

(2)方法:每次选3~4穴,严格消毒后,以30号3.3cm长的毫针刺入0.7~lcm,每穴得气后留针20分钟,留针过程中行针2~3次,并配合颈部活动,幅度由小变大,每周2~3次,10次为一疗程。或以揿针行皮内针或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每穴按压3~5 次/日,使产生酸、麻、胀、痛。每周治疗1~2次,10次为一疗程。

(3)注意事项:注意消毒,严防感染。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又称水针疗法,是通过针刺和药物的双重作用以达到改善机体病理状态的目的。

(1)取穴:颈夹脊穴、大椎穴、阿是穴等 ,神经根型加天鼎,椎动脉型及交感型加风池。

(2)药物:维生素B1 50~100mg,维生素B12 250~500ug,有营养神经作用,麻术者适宜。维生素E:油剂50mg,有改善局部组织氧供,消除局部炎症水肿及止痛作用,可缓解根性症状。丹参注射液:2ml加10%葡萄糖5~10ml时,有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对颈椎病的眩晕、头痛等症状较重者适宜。当归寄生注射液:2ml或当归注射液 2ml,可缓解根性症状。野木瓜注射液:可缓解疼痛。

(3)方法:每次选2个穴位,常规消毒后刺入穴位,略作提插,使得气明显,天鼎穴应使针感达到病臂及手指为佳,回抽无血后,缓缓注入上述药液一种,每穴1ml,隔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

(4)注意事项:选穴取穴注意、安全,避开重要神经、血

管,进针后避免大幅提插捻转,以免伤及邻近组织。

头针

头针又称“头皮针”,是在头皮上的一些特定穴区针刺治病的一种方法。头部与人体各脏腑器官有密切的关系。历代关于头部经穴的记载,就有用以治疗全身性病证。

(1)取穴:神经根型取对侧感觉区上1/5 的下段,对侧上肢感觉区。脊髓型取对侧运动区、双足运感区。

(2)方法:快速进针,刺入一定深度后快速捻转,不提插。持续捻针2~3 分钟,留针10 分钟,然后再重复捻转行针,反复行针2~3 分钟,此后即可出针。急性期 ,每日1次,缓解期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5 日。

刺血疗法

(1)取穴:颈部夹脊穴、大椎、阿是穴。

(2)方法:在颈项部穴位上用皮肤针中等刺激叩刺,或在颈项病变部位循经叩刺,待轻微出血后加拔火罐5分钟左右,使局部出血少许。每周1~2 次,10 次为一疗程。

小圆针疗法

(1)取穴:大椎穴

(2)方法:采用Ⅱ型1号扁头长针针具对颈椎部、环枕部与颈肩结合部位进行整体大面积松解。患者俯卧于治疗床,胸前垫一薄枕,完全暴露头颈肩部,定点(进针点)第七颈椎棘突上,皮肤常规消毒。取Ⅱ型1号扁头小圆针,由进针点刺入到达浅筋膜层,向上通透平刺,松解棘上韧带及项韧带和浅筋膜,平行摆动扫散松解,退针到进针点分别向左右两个风池穴方向透刺,到达环枕部,可触及枕骨骨面,对环枕肌群进行摆动通透拨离松解,再分别向左右两个肩胛骨内上角进行通透松解。

中医治疗颈椎病大全,全是干货
可分别松解斜方肌、菱形肌、冈上肌、肩胛提肌、头直肌的浅筋膜与肌间筋膜,松解拨离手法不宜过大,另一只手可以引导针尖进针通透拨离松解的方向、深浅及关键部位。小圆针对颈肩及环枕部松解的整个过程一般只需1-2分钟即可。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肝郁兼痰浊阻滞证治疗一例 蔡根深

    腰部不适,眠可,纳少,大便尚可。方药:黄芪15g茯苓12g白芍15g法半夏20g厚朴12g陈皮12g射干10g淡豆豉15g杏仁10g枳实10g苏子10g焦山栀12g桑叶20g神曲12g竹茹15g炙甘草6g,7剂。

  • 牡蛎汤 李华歆

    “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幸运的是同篇就有关于“牡疟”的记载:牡蛎汤“疟多寒者,名曰牡疟”。牡蛎汤牡蛎(熬)四两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蜀漆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

  • 你在吃饭的时候,饭也在吃你 陈鹏

  • 谁说良药要苦口 谢江强

    汉方慢养新主张谁说良药要苦口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

  • 再论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 姚金虎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这确实很有道理啊。量不仅仅是剂量,也是配伍比例。量是证的体现,也是辨证论治的灵魂。另外有些独特的剂量,比如逍遥散中的薄荷,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中医思维的重要体现,绝不是什么糟粕。

  • 桂枝芍药知母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生姜五两白术五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附子(炮)二枚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从肝的疏泄说失眠 罗沿印

    阴阳相交,肝的疏泄作用至关重要,肝气郁结不舒,导致气机升降逆乱、阳不入阴,从而出现阴阳不交而失眠。所以,肝的疏泄不节是导致心肾不交型不寐的重要原因,其中肝血不足为本,心肾水火不济为标,本与标互相影响。故从肝之疏泄入手治以滋阴潜阳,养血疏肝而取效。

  • 纯中医治疗硬皮病9月11日更新 段昌海

    脾胃虚寒吴茱萸10g生姜3片姜半夏20g大枣6个党参15g旋覆花15g代赭石5g干姜10g茯苓15g炙甘草10g5剂,1日1剂。至8月21日由其姐带来治疗,刻下症,神疲乏力,呃逆不断,烦躁,看诊时只喜趴在诊疗桌上。但在医院没治好,后经中医治疗,一剂止咳。

  • 甘草附子汤 李华歆

    今天为大家解说的是仲景经典名方——甘草附子汤!此时最重要的是“驱风除湿”,仲景告诉我们可以用“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甘草(炙)二两附子二枚白术二两桂枝(去皮)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