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运用苍、白术

2021.12.20 564阅读 评论数 0 0
苍术与白术,古时不分。《神农本草经》只有“术”而未分苍与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按其形态、性味及用法,把“术”分为白、赤两种,但其功用仍未分,统称为术。后来,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オ明确分为苍术与白术。

笔者上学时,凌一揆教授说苍术性味辛烈苦温,发汗伤阴作用很强,在我的印象中偏性很大,不敢妄用。所以多年来白术用得较多,而苍术则相对较少,主要畏其伤阴耗液。后来我见到戴裕光教授(北京中医学院62级毕业生,任职于第三军医大学)善用苍术,对肝硬化腹水鼓胀者都用苍术,对一些舌红阴虚者也不忌用,仅在复方中稍加配伍即可。成都著名中医王静安,被尊为“王小儿”,在《王静安临证精要》中,对于小儿泄泻、厌食诸病,都用苍术而很少用白术,并称“苍术气味芳香,并非刚燥,且含有营养成分,临床我多偏用之。”验诸临床,此非虚言。

《神农本草经》载:“术味苦温,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作煎饵,久服轻身延年不饥。”此主要说的白术之功,受《本经》的影响,致多年来临床尊用白术较多,把白术作补益药用也不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苍术的正确遣用。

如何把握苍术、白术的运用呢?

苍术与白术都有燥湿、健脾之功,只要抓住二者的功用特点,临床也就好用了。 


苍术

首先谈苍术的特点。先说适用:
①苍术辛温性较强,善于发汗祛湿,故少汗的湿证当首选。
②苍术苦燥性烈,善燥湿浊,对于寒湿、湿未化热、湿不夹热者,如舌苔白厚、白腻及舌质淡或舌质不红者,食不知味者,当选苍术。
③湿浊弥漫全身多个部位的,只有选苍术,因白术除湿之功弱不堪用,正宜启用苍术辛烈温燥逐湿之功。如《药品化义》所说:“统治三部之湿:若在上焦,易生湿痰,以此燥湿行痰;湿在中焦,滞之作泻,以此宽中健脾;湿在下部,足膝痿软,以此同黄柏治痿,能令足膝有力。”
④苍术善解湿浊之毒气,凡秽浊恶气、瘟疫湿毒者,用苍术浸于水井中,或燃点于庭之内外,以烟熏之,即能达到效果。
⑤苍术长于解郁,“尤能径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故诸郁用之多效”(《赤水玄珠》)。常配川芎,解郁更妙。《丹溪心法》云:“苍术、川芎总解诸郁……凡郁皆在中焦,以苍术、川芎开提其气以升之。

需要禁慎者:
①汗多者不宜单用,或配白术同用,可保无虞。
②无明显湿浊者不宜。
③阴虚内热,舌质红,舌苔少,甚至无苔者当慎,配伍益阴而不滋腻的石斛、百合,可以缓其燥性。
④有出血倾向的,如鼻衄、咯血、吐血,虽有湿浊夹杂,用量宜轻。
 

白术

再说白术的特点。宜用:
①白术以补见长,故健脾益气当是首选,其除湿而不燥,或虽燥而不烈,是通过健脾而运化水湿,运用白术可以不考虑其燥而伤阴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润脾而生津液,或者说白术是通过补气而实现生津液的。《本草全编》解释说:“脾恶湿,湿胜则气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气化则能出焉。用白术以除其湿,则气得周流而津液生焉。”
②白术长于止汗,如玉屏风散。对出汗的问题,白术当是全能,止汗有功,无汗也不忌,此与苍术截然不同。
③白术安胎,主要是白术以补脾气为主,又能兼顾血分,尤其是冬白术之肥大者更好。如邹润安在《本经疏证》中说:“术为中焦之药,切之有膏液而色赤,是术虽气分补中除湿之剂,又确有功于血分。”所以初孕安胎是为上品。
④白术还可美容颜,且是其特点。《药性本草》载:“主面光悦,驻颜去䵟。临床配伍炒菟丝子治疗妇女面部色斑有效。
需要注意禁慎者,《得配本草》提出:“胸腹嘈杂,肝肾动气,怒气伤肝,脾阴不足,溃疡,奔豚,哮喘,烦渴,痘已成脓,九者禁用。"这里用“禁用”二字也说得太绝对了,在配伍中应用可也。
其中所言的“胸腹嘈杂”确有其验,笔者在临床上发现白术有明显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尤其是生白术,其功更显。如生白术之治大便不畅,大剂量则肠中辘辘,矢气频转,出现嘈杂似饥的现象。有时为了健脾益气以治疗大便溏薄而用参苓白术散,其中白术剂量过大,或未用土炒而误用生白术,使患者服后腹泻不止者也经常发生。
关于白术久服轻身,延年益寿,善补治腰痛等均在古代医案中有记载。笔者认为,那是指野生的白术而言,现代之白术皆为栽种,恐难有延年之效。正如《本草分经》说:“按野术可代真参,而真野术者极难得。种白术健脾燥湿,只可调理脾胃常病。”


》》编后语
白术,甘苦,温;苍术,辛苦,温。中医认为苦能燥,温能燥,因此白术、苍术均能健脾、燥湿,治疗脾失健运、湿浊中阻之证。但白术功偏补气健脾,宜于脾虚湿阻者;苍术苦温燥湿力强,宜于寒湿阻滞中焦而脾虚不明显者。

此外,白术还能固表止汗、利水退肿、益气安胎,治疗气虚自汗、脾虚水肿、痰饮及胎动不安等证;苍术尚能祛风湿、发汗解表、明目、治疗风湿痹痛、外感风寒夹湿之表证及夜盲症。

白术偏于健脾,故多用于脾胃气虚。苍术燥性较大偏于祛湿,故多用于治疗湿困脾阳或湿重的“着痹”。


|作者简介|
王辉武,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流动站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重庆市名中医;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有:《实用中医禁忌学》《伤寒论使用手册》《中药临床新用》《中医百家药论荟萃》等。

来源:摘自《老医真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王辉武。转自“天医堂”公众号(ID:tyt012345),图片来自网络/编辑整理:微键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斑秃就是肾虚了吗? 王晨阳

    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紧张和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完全是一个气血阳都损伤的一个脉象。辨证选取真武汤治疗。所以用真武汤中的白术固护脾胃。又选取桂附地黄丸善后服用。。。。。。

  • 慢慢调慢慢养,松桂通脉活肩颈 谢江强

    慢慢调慢慢养,松桂通脉活肩颈白领们从早至晚在办公桌前处理事务,用电脑办公就同睡觉一般平常。常规治疗肩颈酸痛的主要方式是活血祛风,活血以疏通经脉、舒活脉络,祛除风邪以止酸痛。

  • 更年期女性的静心小食 谢江强

    让四季留下花样年华:更年期女性的静心小食更年期是现代社会连孩子都知晓的一个名词,随着更年期的到来,女性也会出现绝经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更年期妇女尚有月事,依然有怀孕的可能,故本节所列举方子的用药禁忌,依然是孕妇慎用,月经期停用。

  • 让陈医生心心念念的一个女人 陈鹏

    让陈医生最念念不忘的一个女人这件事情发生在我刚来浙江医院工作的一个傍晚。记住陈医生一句话:爱和感恩是治愈一切疾病的良药,是改变一切厄运的钥匙。

  • 浅谈经方之葛根汤 王飞

    我们一谈到葛根汤,就自然而然的想到这是经典的太阳病方,具有解肌散寒,发汗、松项背、利头目、治腹泻、促月经的功效,出自《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俗话说"百草之中,葛根为贵,葛根上下,柴葛为尊。

  • 厚朴七物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青少年颈椎病危害更大,家长切勿忽视孩子的颈椎健康问题 钟金桥

    手机在学习中广泛应用和青少年寒暑假玩游戏等可能是罪魁祸首,需要引起重视。3次正骨后小孩是有不自主的扭动脖子情况,复查X线见寰枢关节齿侧间隙右宽左窄。追问病史,家长诉仅最近半年见小孩颈部不适,患儿自诉已有两三年,只是未告知父母。

  • 桂枝二越婢一汤 李华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 肺癌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谢江强

    肺癌的概念及临床表现肺癌是原发于肺部的一种起源于肺泡上皮、支气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成为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

  • 名医名方---通天笑痛方(主治 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 林文强

    名医名方---通天笑痛方(主治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顽固难愈者组成生白附子12克,僵蚕6克,全蝎4.5克,川芎18克,白芍30克,炙甘草10克,大枣8枚。主治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反复发作,顽固难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