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 下

2022.08.01 465阅读 评论数 0 5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有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脑卒中之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之分。今天着重谈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药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发病前可先有患侧耳下或耳后部疼痛或不适,继而出现口眼歪斜。患者常在吹风或受凉后,眼睑闭合不上,流泪,患侧面部表情动作消失,说话发音不清,吃饭时漏饭漏水,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皱眉、鼓腮、示齿和吹口哨等,鼻唇沟消失,人中沟由左或向右侧偏,口角下垂或偏向健侧。患者闭眼时,患侧眼球转向外上方,露出白色巩膜。病变影响鼓索神经时,可有患侧味觉障碍,患侧面部感觉减退。部份患者病程迁延日久或恢复不全者,可出现“倒错现象”(即遗留患侧肌肉挛缩和抽搐,使同侧脸裂变小,鼻唇沟加深,口角反歪向病侧),并可有肌肉跳动,面部牵板不适等。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能够皱额,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则不能皱额,两者很容易检查鉴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多发生于脑卒中之后,治疗多不容易恢复。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因虚而发病,治疗相对容易些。当然也不能拖延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其为“口眼歪斜”、“口眼㖞斜”、“口噼”、“㖞噼”等,属“中风”病中的中络症范畴。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多由脉络空虚,外感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流行失常,气血不和,或风湿痰阻,瘀停脉络;或气虚血瘀,兼挟风痰,上犯头面,瘀滞经脉等导致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生本病。治宜祛风通络。

方一:秦艽10克,白附子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没药10克,香附10克,白僵蚕12克,桃仁12克,当归12克,地龙12克,全蝎6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方二:牛蒡子30~40克,白芷6~10克。可根据病情,用量由小逐渐加大。先煎牛蒡子,沸后煎一小时,再加入白芷同煎三次,每次煎30分钟左右。每剂煎汤量宜多些,至少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分3次服完,每日一剂,直至病愈。除个别患者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1~2次外(不需停药,继续服用2-3天后,大便次数可恢复正常),没有其他副作用。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方三: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附子10克,茯神10克,半夏10克,胆南星10克,甘草6克,木瓜12克,秦艽10克,僵蚕10克。水煎服。黄酒30毫升分次兑服。

方四:黄芪100克,当归15克,白附子10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水煎,虑汁后加白酒10毫升,一天分三次服完。

加减: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者加石决明、天麻、栀子、石斛;脾运失司、内生痰独者加胆南星、浙贝;头痛者加川芎、夏枯草;失眠多梦者加珍珠母、龙齿、枣仁。

方五:细辛3克,麻黄1克,制川乌10克(先煎),制南星10克(先煎),制白附子10克(先煎),白芷10克,生姜10克,葱白15克。水煎服。

加减:恶寒、头项强痛、身痛者,加羌活、防风;项背强,颈不能转、头难回顾者,加桂枝、葛根;身热、烦渴或头额痛者,加生石膏;唇舌深红而身热者,加夏枯草、大青叶或板蓝根;久病或素体虚弱者,加党参、黄芪、炙甘草,白术、当归、苡仁、枸杞、肉桂、附片等。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阿尔茨海默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阿尔茨海默病的膏方调理心得1.益肾填精膏:髓海不足型《中医膏方指南》。

  • 中医小儿多动症病程分析 李新明

    中医认为,小儿多动症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不当有关。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视疲劳的中药膏方调理 谢江强

    视疲劳的中药膏方调理1.六味地黄膏:肝肾阴虚型《方剂学》。坐姿要端正,视物要保持适当距离。定期检查视力,若发现相关疾病应及时治疗。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4 谢江强

    医案30高某,女,46岁。医案31曹某,女,70岁。归脾丸,1次服8粒,1天服3次,连续服15天。医案32施某,女,60岁。以二仙汤平衡阴阳,甘麦大枣汤润燥敛汗,当归六黄汤补气清热。方中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可用于肾阴不足之骨蒸劳热、潮热盗汗。

  • 感冒后咳嗽不愈半月余,中药三诊病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29日主诉:感冒后咳嗽半月余。

  • 经方实验录之柴桂姜当归芍药散合剂 张宝华

    郑某某,女52岁。既往有尿路感染,滑膜炎等病病史。脾胃运化不及,故而便秘;水液代谢不利,为患眼睑,手肿胀,小便频等。观其脉证乃肝郁脾虚,血虚水盛,寒热夹杂之证,随其证处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合剂与之。伤寒方皆是如此,果认证不误,皆有良效。

  • 阳虚体质怎么调理? 谢江强

    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等;脾阳虚弱、腹胀便溏者,可选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选用济生肾气丸等。

  • 开膏方需要找专业医生吗? 谢江强

    开膏方的医生需具备扎实的中医功底,有丰富的中医知识和诊疗经验,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与证候的需要,进行药物的配伍组方。吃膏方过程中如有急病也应暂停,等治愈后再吃。故进补膏方前,富含脂肪、蛋白质和油腻等滋腻的食物都应少吃,酒亦应少喝,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