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 下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神经内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有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脑卒中之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之分。今天着重谈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药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发病前可先有患侧耳下或耳后部疼痛或不适,继而出现口眼歪斜。患者常在吹风或受凉后,眼睑闭合不上,流泪,患侧面部表情动作消失,说话发音不清,吃饭时漏饭漏水,额纹消失,不能皱额、皱眉、鼓腮、示齿和吹口哨等,鼻唇沟消失,人中沟由左或向右侧偏,口角下垂或偏向健侧。患者闭眼时,患侧眼球转向外上方,露出白色巩膜。病变影响鼓索神经时,可有患侧味觉障碍,患侧面部感觉减退。部份患者病程迁延日久或恢复不全者,可出现“倒错现象”(即遗留患侧肌肉挛缩和抽搐,使同侧脸裂变小,鼻唇沟加深,口角反歪向病侧),并可有肌肉跳动,面部牵板不适等。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能够皱额,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则不能皱额,两者很容易检查鉴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多发生于脑卒中之后,治疗多不容易恢复。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因虚而发病,治疗相对容易些。当然也不能拖延治疗。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祖国医学称其为“口眼歪斜”、“口眼㖞斜”、“口噼”、“㖞噼”等,属“中风”病中的中络症范畴。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多由脉络空虚,外感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之脉,以致经气阻滞,流行失常,气血不和,或风湿痰阻,瘀停脉络;或气虚血瘀,兼挟风痰,上犯头面,瘀滞经脉等导致经筋失于濡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生本病。治宜祛风通络。
方一:秦艽10克,白附子10克,川芎10克,红花10克,羌活10克,没药10克,香附10克,白僵蚕12克,桃仁12克,当归12克,地龙12克,全蝎6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方二:牛蒡子30~40克,白芷6~10克。可根据病情,用量由小逐渐加大。先煎牛蒡子,沸后煎一小时,再加入白芷同煎三次,每次煎30分钟左右。每剂煎汤量宜多些,至少600毫升,每次服200毫升,分3次服完,每日一剂,直至病愈。除个别患者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多1~2次外(不需停药,继续服用2-3天后,大便次数可恢复正常),没有其他副作用。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
方三: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附子10克,茯神10克,半夏10克,胆南星10克,甘草6克,木瓜12克,秦艽10克,僵蚕10克。水煎服。黄酒30毫升分次兑服。
方四:黄芪100克,当归15克,白附子10克,僵蚕10克,全蝎10克。水煎,虑汁后加白酒10毫升,一天分三次服完。
加减:肾阴不足、肝阳上亢者加石决明、天麻、栀子、石斛;脾运失司、内生痰独者加胆南星、浙贝;头痛者加川芎、夏枯草;失眠多梦者加珍珠母、龙齿、枣仁。
方五:细辛3克,麻黄1克,制川乌10克(先煎),制南星10克(先煎),制白附子10克(先煎),白芷10克,生姜10克,葱白15克。水煎服。
加减:恶寒、头项强痛、身痛者,加羌活、防风;项背强,颈不能转、头难回顾者,加桂枝、葛根;身热、烦渴或头额痛者,加生石膏;唇舌深红而身热者,加夏枯草、大青叶或板蓝根;久病或素体虚弱者,加党参、黄芪、炙甘草,白术、当归、苡仁、枸杞、肉桂、附片等。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月经过少 张宝华
宫颈HPV相关疾病术后现月经量少一年余,年三旬,正当年,时下之物质丰富,术后修养当可愈,而遗有月经量少之患,当另有隐情,然询之再三而无馈。故而泛舟江湖隐喻以度其情,处温经四逆散合剂加减,其形之可见伏其性,二者和合即可为功耳。 -
孩子的“五行”缺什么? 谢江强
过去算命的人总说一个人五行缺什么,我认为这个孩子最缺的是玩。我对孩子的父亲说:“孩子放假时你能不能带他到农村去玩一次,像这样的孩子,到农村疯玩两个月,身体绝对会有变化。”您给孩子这么大压力,让他这么痛苦干什么?孩子考试是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重要的。 -
医案一则! 李华歆
感谢李医生每次的尽心帮助,也希望你能一直坚持自己的道路。果断又联系了李医生,填了问卷。很快李医生给调了一副药,八点药房开门就抓了药。听了李医生的建议去医院检查了一下。李医生早起仔细询问了症状,低热有汗,肚子疼未排便后。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仲景“对照条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这两个条文对比的意义不同的“脉证”却用了同一个“方”,其中奥妙确实值得挖掘!所以我大胆推测第176条的“寒”与此是一个用法,应该代表的是一种实 -
小儿的膏方调理一、反复呼吸道感染 谢江强
小儿的膏方调理一、反复呼吸道感染现如今最让每个家庭头疼的要数自家孩子经常出现反复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等呼吸道感染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不同年龄的儿童诊断标准不同。 -
再谈“阑尾炎”的中医治疗 张训景
疗效:患者治疗3天后腹痛症状基本消失。但临床症状变化多端,防止阑尾炎破溃后形成腹膜炎或者导致痔疮的发生,加用当归赤小豆散。西医可以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我们中医为何不可以在辨证、辨病准确的情况下,合方治疗,尽快治愈,防止疾病传变。 -
经方实验录之性功能下降 张宝华
端午佳节于坐诊处,清风徐来,一袭车水马龙之满目,近辰时末姗姗而入四人,三女在前,一男踟蹰压后。“那坐下把脉,你哪里不舒服?”“肝郁脾虚就没精神头?”“性功能下降,阳痿了?”“就他的表现来看,是性格和压力太大综合导致的肝郁脾虚证,不是肾虚。” -
续抑郁症的初步认识及李可四逆汤之用后 张宝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作用,于此处可见中西医之雷同处,于心衰治疗殊途同归。 -
皆是缘 张宝华
有心佛不渡,病治有缘人。技福皆因缘,起于性空中。卧龙子渊于盛京 -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 王健
中医治病的手段有很多种,例如中药内服,针刺,推拿,艾灸,拔罐,膏药,正骨等等,是因为针对不同病症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每种治疗方法都有最佳适应症。推拿联合针刺后,患者当即可以感觉到疼痛和活动范围有很大改善。
最新文章
-
阿尔茨海默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阿尔茨海默病的膏方调理心得1.益肾填精膏:髓海不足型《中医膏方指南》。
-
中医小儿多动症病程分析 李新明
中医认为,小儿多动症多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护不当有关。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8医案55陈某,男,28岁。此案嘈杂,肝胃郁热使然。方中薄荷疏散风热,疏肝解郁,助柴胡散肝郁解郁热;郁金活血行气止痛,解郁清心;瓦楞子对于肝胃不和,胃痛吐酸者有制酸止痛作用。医案56吴某,女,36岁。
-
视疲劳的中药膏方调理 谢江强
视疲劳的中药膏方调理1.六味地黄膏:肝肾阴虚型《方剂学》。坐姿要端正,视物要保持适当距离。定期检查视力,若发现相关疾病应及时治疗。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4 谢江强
医案30高某,女,46岁。医案31曹某,女,70岁。归脾丸,1次服8粒,1天服3次,连续服15天。医案32施某,女,60岁。以二仙汤平衡阴阳,甘麦大枣汤润燥敛汗,当归六黄汤补气清热。方中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可用于肾阴不足之骨蒸劳热、潮热盗汗。
-
感冒后咳嗽不愈半月余,中药三诊病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29日主诉:感冒后咳嗽半月余。
-
经方实验录之柴桂姜当归芍药散合剂 张宝华
郑某某,女52岁。既往有尿路感染,滑膜炎等病病史。脾胃运化不及,故而便秘;水液代谢不利,为患眼睑,手肿胀,小便频等。观其脉证乃肝郁脾虚,血虚水盛,寒热夹杂之证,随其证处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合剂与之。伤寒方皆是如此,果认证不误,皆有良效。
-
阳虚体质怎么调理? 谢江强
可选用适合自己的补阳保健药方,肾阳虚者,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全鹿丸等;脾阳虚弱、腹胀便溏者,可选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脾肾两虚者可选用济生肾气丸等。
-
开膏方需要找专业医生吗? 谢江强
开膏方的医生需具备扎实的中医功底,有丰富的中医知识和诊疗经验,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与证候的需要,进行药物的配伍组方。吃膏方过程中如有急病也应暂停,等治愈后再吃。故进补膏方前,富含脂肪、蛋白质和油腻等滋腻的食物都应少吃,酒亦应少喝,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
-
便干四十余天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孙某,女,55岁,初诊。主诉:大便干结40余天现病史:胃纳尚可,眼睛干涩,有难以入睡及寐短,既往服用艾司唑仑。昨天行妇科检查后出现腹痛、尿频。大便已基本无碍,多吃蔬菜及粗粮后能维持每日有大便。现大便已好转,但有时候仍会偏干。睡眠仍需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