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顽固嗳气

2021.06.27 170阅读 评论数 4 8
2020年3月15日:刘x,女,52岁,已绝经。反复嗝逆嗳气20余年,遇天气情志影响即复发加重,多方治疗不了显效,察其服药多为疏肝理气之剂,服用稍微缓解,停服则复发。现症见嗝逆嗳气,初嗳气则舒,久则已嗳气为苦,最长能持续20小时之久,胸腹胀满,大便不利,小便数,心烦抑郁,常思悲观之事不能自已。舌苔白,中心剥苔,双手脉弱。  处方:补中益气汤加旋覆花、桂枝、浮小麦
 黄芪15克   炙甘草6克  人参15克  白术12  
  苍术9克   当归7克   陈皮7克    升麻3
 柴胡12   旋覆花15克  桂枝12克   浮小麦30
生姜五片  大枣一枚  
按:患者久病,嗝逆之初感舒服,乃自救之举,脾胃内虚加之阴阳不足。所谓欲降先升,补中益气汤引清气上升,旋覆花降浊逆之气,又利痰水淤,心阳不足抑郁合桂枝甘草汤、甘麦大枣汤。患者共服用18剂治愈,至今尚未复发。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郑志君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赵景州 资质认证

    打开了新的治疗思路,学习了

    2021-06-30 09:23 评论数 0 0
  • 邓先勇 资质认证

    脾升才会胃降,升清才能降浊

    2021-06-29 07:45 评论数 0 0
  • 李超鹏 资质认证

    补中益气治疗嗳气,跟我们常想的治逆思路不一样

    2021-06-28 10:48 评论数 0 0
  • 唐国庆 资质认证

    补中益气汤治嗳气,好思路

    2021-06-27 08:46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高龄老人胃胀半月余,中药一剂症减 宗琪

    患者:郑某某性别:女年龄:83岁初诊日期:2024年2月26日主诉:胃胀伴隔气半月余。胃胀3大柴胡汤1桂枝茯苓丸5半夏泻心汤4胃胀·目录上一篇胃胀1月余,3剂中药症减人划线

  • 月经来了,中药还能继续吃吗? 于军

    今天中午,一位患者给我发信息,来例假了,问我中药还能继续吃吗。此外,每位患者的血瘀程度不同,对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服用时长不同,化瘀效果可能因人而异。若月经来时,所购中药一两天内能吃完,接着吃完,待月经过后,复诊。

  • 鼻炎的调理 陈鹏

    今天来分享调理方法。为什么鼻炎反反复复,一换季就卷土重来?中医认为鼻炎的本质是——正气不足,无力祛邪。鼻炎只是反映脏腑的能力不足的一个表现。除了肺虚,鼻炎同、也脱不开关系。调理肺脾,最简单是中药。

  • 猪苓汤治脑梗后失眠伴小便不利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22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伤寒论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 胸闷胸痛医案整理 谢江强

    2019年9月15日二诊:服药后胸闷胸痛,十去八九,继以上方7剂治之,煎服法同前。医案105王某,52岁。

  • 糖尿病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糖尿病临床上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治疗。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属于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主要症状体现在运动障碍,具体表现为肌肉强直、静止性震颤以及运动迟缓等,部分也可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

  • 无尽的孤独 陈鹏

    无尽的孤独文/陈鹏2024.2.1灵魂就像一直断线的风筝飘飘荡荡无依无求冬夜的寒风吹打双颊桐君山对面是万家灯火我就像一个幽灵在流浪中打发岁月天上没有星星更没有云彩孤独的心曾经在无边的黑暗中苦苦挣扎抑郁的灵魂在这个冰冷的城市里漫无边际的游荡寂寞在开花心中一片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医案44王某,女,63岁。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胃理气,虚实并治。医案45蔡某,男,55岁。

  • “温阳益气活血”法治腰痛一则 宁加银

    实以气滞血瘀为主,患者有明显的外伤病史,加之病程较久,久病入络可知。患者脾肾阳虚为本,夹虚夹瘀,大多数医生都能抓住当前瘀血的主要矛盾,行活血化瘀之法,但是抓不住患者本虚的特性。此病法当益气养血,但单治瘀不治虚,非其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