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诊治(二十三)

2023.08.01 910阅读 评论数 28 45

张某某,男51岁。

初诊:

患者自述:“手关节疼痛,阴囊潮湿,房事时间短,下肢静脉曲张,下肢体瘙痒,拿筷子或者写字右手抖动,干力气活拿大东西不抖,喝酒前拿酒杯抖动,喝酒后也不抖。大便糖稀,吃饭后就有大便,小便冬天起夜多,夏天出汗多,起夜正常。上半身出汗多,不怕冷不怕热。流涕;喜热水;小便正常;大便稀;大便黄色;胃口好;饭后犯困;皮肤干燥;情绪正常;舌苔白厚,脉沉。

既往史: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腹泻等病病史。

证型:

脾肾阳虚证,

处方:

炒薏苡仁30克、干姜15克、麸炒苍术15克、茯苓20克、黑顺片10克、人参片15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15克、白芷10克、广藿香10克、麸枳壳10克、山药30克、炙甘草15克、防风10克、紫苏梗10克

7帖,颗粒剂,内服 一天2次

 二诊:

饭后即泻显减,下肢痒缓解,舌苔渐化。

证型:

脾肾阳虚证,

处方:

炒薏苡仁45克、干姜15克、茯苓20克、黑顺片15克、人参片15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15克、白芷10克、广藿香10克、麸枳壳10克、山药30克、炙甘草15克、防风10克、紫苏梗10克、麸炒白术15克、生黄柏15克

7帖,颗粒剂,内服 一天2次

 

 三诊:

饭后即泻显减,下肢痒缓解,阴囊潮湿略减,适量大转正常,眼屎略多,手胀,房事仍不见起色,舌苔渐化,苔白,边齿痕。

证型:

脾肾阳虚证,

处方:

炒薏苡仁45克、干姜15克、茯苓20克、黑顺片15克、人参片15克、生桂枝15克、麸白芍15克、白芷10克、广藿香10克、麸枳壳10克、山药30克、炙甘草15克、防风10克、紫苏梗10克、麸炒白术15克、生黄柏15克、淫羊藿15克、盐补骨脂15克

7帖,颗粒剂,内服 一天2次

 案后语:患者长期潮湿环境中劳作,不免寒湿侵袭机体,未得及时调理,先致脾气不足,渐而脾阳虚,斯时复未调摄,久则归肾,终成脾肾阳虚,寒湿凝滞兼有血淤之情。其舌脉症可窥耳。故而于脾肾阳处求之,兼以散寒祛湿调血。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高血压中药茶饮(陈鹏医生) 陈鹏

  • 贡丸粉丝青菜汤 陈鹏

    陈鹏(文)先在锅里倒入食用油,油热起泡了就可以把葱花和姜丝放进去炒个几秒味道出来赶紧放大白菜。。翻炒几下加入白开水,加入贡丸。。小火慢炖几分钟然后再放点麻油就出锅。出锅后可以再撒点香菜或者是葱花

  • 那一碗索面 陈鹏

    那一碗索面文/中医院陈鹏医生面条的鲜美不仅仅是口感那是妈妈的味道犹如人生正直/温暖/利他最朴素的味道为你勾勒出农村质朴的美每一碗面条都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每一碗面条都是一种岁月的印记见证了新合红色的光荣岁月面条的柔韧正如人生需要千锤百炼面条入口福气满溢愿你每一

  • 腰疼腿疼方药也行 王晨阳

    上周治疗一个双腿疼的女性患者,73岁,发病有半个月了。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主怒气伤肝,胸腹中积聚,腰脐间瘀血。治腰膝酸痛,麻木),牛膝活血通络,引药下行。可治风湿疼痛,腹泻痢疾,肮腹疼痛,气虚浮肿,头昏食少,瘰疬,跌打损伤。后嘱壮腰健肾丸善后。

  • 麻杏苡甘加术汤疗湿疹,效果显著 陈玉佳

    临床上湿疹比较烦人,多反复发作。我随即处方一张:麻黄9克,杏仁12,薏苡仁15,甘草10克,白术12克,苦参10克,丹皮10克,黄柏5克首乌藤15克,生地30克,黄芪15克。故麻杏苡甘汤加术,解表祛湿利水。生地,首乌藤,养血以制风。

  • 从心肾相交说失眠 罗沿印

    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是人体不能正常夜寐的异常表现。人体正常夜寐,与心肾这对阴阳的相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临床中对于入睡困难的失眠患者,调理心肾相交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

  • 常人眼中大柴胡汤 张宝华

    大柴胡汤一、组成柴胡12克,芍药9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姜15克,枳实9克,大枣4枚,大黄6克。

  • 现代乌梅丸的认知应用 张宝华

    通过对乌梅丸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伤寒论》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为我们的临床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 夏耀飞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全某某,女,6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8月28日初诊。

  • 中医靠传承,才能生生不息 朱强伟

    中医的传承,靠的是一辈一辈人的不断接力,才能绵延至今。在中医几千年的传承中,出现过很多的医家,虽然他们的名字不是很响亮,也许你也从未听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