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医妇科经方精要》

2023.07.17 544阅读 评论数 0 3

(三)异常子宫出血血瘀证:桂枝茯苓丸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太阳太阴病,血瘀实证,气上冲,少腹急结,下腹痛,肌肤甲错,舌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桂枝茯苓丸

金匮桂枝茯苓丸, 芍药桃仁和牡丹;

等份为末蜜丸服, 活血化瘀癥块散。

桂枝茯苓丸首见于东汉张仲景著《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原文日:“妇人素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桂枝茯苓丸是活血化瘀、消癥的名方。该方特点活血为主,消补并用,最初用于治疗因癥瘕引起的妊娠胎动不安。后世应用本方,不仅限于妊娠。凡妇人经、胎、产之疾属瘀血阻滞胞宫者,皆可用之。临床上广泛用于子宫肌瘤、息肉、卵巢囊肿、盆腔炎等属气血瘀结者,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治疗。

云医案验案:患者朱某某,女,43岁,鄱阳县人。主诉:阴道不间断流血25天,伴低热。于2022年3月7日就诊。

患者月经干净一周余,因生气又见阴道流血,量时多时少,色紫黑,流血多时有小血块,伴小腹隐痛,无腰痛。于七天前开始低热,午后体温在37.5度左右,在当地诊所以感冒而治,服抗生素3天无效而来诊。无恶寒恶风,有汗,无全身酸痛,口苦口干,纳眠差,二便调,平素月经周期异常。

刻下证:阴道流血时多时少,色紫黑,有小血块,小腹隐痛,午后低热,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细。其病机为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瘀阻胞宫,血不归经。诊断崩漏,治则通畅气机,活血祛瘀。选方桂枝茯苓丸加减。

方药:桂枝10克,茯苓30克,桃仁30克,丹皮10克,白芍30克,香附15克,益母草24克,甘草10克。颗粒剂五剂,水冲服。

2022年3月13日二诊,患者服药二剂低热退,三剂后阴 道流血已干净,腹痛减,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弦,继服七剂巩固疗效。

桂枝茯苓丸,出自东汉张仲景编撰的《金匮要略》,为理血剂,号称活血化瘀第一方。方中以桂枝温通经络;芍药养血和营;桃仁活血祛瘀;丹皮既行血祛瘀、兼清瘀久之热;茯苓健脾渗利水湿、益气养心。诸药合用,养血温通,祛瘀利湿。以蜜为丸,取其作用和缓而不伤正。桂枝茯苓丸作为名声赫赫的妇科经典名方,常被用于妇人宿有癥块、或血瘀经闭、行经腹痛、产后恶露不尽等。

本方证治异常子宫出血,是以经血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经色黯,夹血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因肝郁、气虚、血寒所致。其核心病机为瘀血内阻冲任、胞宫,血不归经;病位在冲任、胞宫;病性属实或虚实夹杂。治法以活血化瘀调经。

桂枝茯苓丸的方证特征:望诊可见面色暗滞或紫红,或黄色褐斑,或眼圈发黑,肌肤甲错、干燥类似鱼鳞,口唇暗红,舌暗或有瘀斑,脉沉涩;触诊可见下腹部(尤其是左下腹)疼痛,按压后疼痛更明显,可有较软的包块,多可滑动,腹直肌紧张、拘挛,常有抵抗感;问诊可知头痛,头昏头晕、失眠烦躁、心动悸。

方证核心:一是少腹部充实有压痛、瘀血证;二是实证、上部充血而下部郁血,多伴神经症状。

瘀血证特征:①面色暗红,皮肤粗糙干燥或肤色浅黑,舌质、唇色紫暗,血栓,口干燥而时常需要含水(但欲漱口不欲咽),利尿多,体温不上升而全身或者局部有热的感觉;②各种出血;③女子的各种月经问题。

上部充血症:面色暗红、唇舌紫暗、动则气喘、胸痛。

下部瘀血症:便秘、痔疮、腰痛,下肢浮肿、抽筋、发冷,两腿皮肤甲错、发暗。

一般有下腹部深部有抵抗,多是左小腹压痛。有时压痛会出现在右少腹,但兼证与大黄牡丹汤有很多不同,可鉴别。

经方大家黄煌称本方为“全身血液循环的改善剂”,“东方阿司匹林”,参考其经验,本方疾病具体表现有以下五类:①腹痛类——少腹痛、少腹压痛等;②包块类——癥瘕、干血、脓肿等;③闭塞类——便秘、闭经等;④皮肤类——肌肤甲错、两目暗黑;⑤上冲类——气上冲胸、脐上或下悸、面如醉状、头痛、目眩、肩凝、其人如狂、自汗等。

桂枝茯苓丸体质具有特点。女性以育龄期及更年期为主,男性以60岁以上老年男性多见。女性常有月经不调,痛经,经期推迟、闭经、或月经量少、经色紫暗、夹血块,无大便秘结。脉多沉、紧张度良好。

根据方证体质研究,桂枝茯苓丸证归纳为四类表现:

1.面证:体型中等或壮实,肌肉坚紧,脸色红、暗红或潮红,面部皮肤粗糙发硬、毛细血管扩张、色斑,或痤疮紫红,或鼻翼口唇周围暗红,或眼圈发黑。

2.腿证:下肢皮肤干燥起鳞屑;静脉曲张;下肢浮肿或独脚肿;皮肤溃疡,或冻疮,或足底龟裂多鸡眼;小腿抽筋疼痛,不能久行,下肢发冷麻木。

3.腹证: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或见腹主动脉搏动亢进。

4.精神证:阳证其人如狂,易头昏头痛、失眠,情绪不稳定,易于焦虑烦躁,常伴见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等精神神经系统表现;或自觉面部发热感,胸痛、胸闷、心悸、腰酸、腰痛、小腹坠胀等躯体症状;阴证其人善忘,易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语言蹇涩。(极少见,多是抵当汤证)

使用桂枝茯苓丸,一定要分清方证体质,比如面部发红发紫、嘴唇紫红、舌暗红,有明显的瘀血症状;少腹有压痛和抵抗充实感;下肢腿皮粗糙、脱屑、如鱼鳞状、肤色发暗、或下肢静脉曲张等,桂枝茯苓丸体质的几大指征。应用时,临证须准确辨证,“面腿腹三联征”,这是桂枝茯苓丸证方证的一个特点。
桂枝茯苓丸与其他方证的临证鉴别。
相关少腹压痛的鉴别:
桃核承气汤:相对于桂枝茯苓丸证,本方证左少腹压痛更为明显,常向下肢、腹股沟放射,有便秘倾向,有时可以摸到少腹急结,体质充实,属于一种活动性瘀血,更容易呈现明显的上热下寒的状态(面部升火而红烫热甚至头痛、发狂或有顽固性便秘,下肢郁血而足冷、腰冷或静脉血栓)。
大黄牡丹汤:有时候桂枝茯苓丸证会表现为右少腹压痛,容易与本方证混淆,但本方还有脉紧(此处以左手脉为准)、右少腹局部的肿痞。
薏苡附子败酱散:“身甲错、少腹压痛”易与桂枝茯苓丸混淆,但本方属于虚证、寒症,与桂枝茯苓丸证相差甚远。
当归芍药散:“左少腹压痛、瘀血症状”容易与桂枝茯苓丸混淆,但本方尚有贫血性体质、疲劳倦态、眩晕耳鸣、心悸动,以及水饮停留的浮肿、振水音等表现,容易鉴别。
相关瘀血的鉴别:
血府逐瘀汤:同为瘀血。本方瘀血在胸膈,属于柴胡剂,有敲击胸胁疼痛的表现,而桂枝茯苓丸则瘀血多在腹部,有少腹压痛。
大黄䗪虫丸:同为瘀血,但本方证体质虚弱、形体消瘦、病程长。
抵当汤:瘀血、健忘是共同点,但血小板增加是本方证特点,且精神狂躁强于桂枝茯苓丸证。
下瘀血汤:脐下结块是本方证特点。
少腹逐瘀汤:整个少腹部充实压痛,且偏于寒证。
桂枝茯苓丸从最初专治妇人妊娠漏下及胎动不安,到现代在妇产科以及临床各科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可以看出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虽然此药在治疗中涉及了临床各科,但其病机中都有“症块”,即都有瘀血的致病因素,体现了中医药“异病同治”的优势;
第二,用桂枝茯苓丸原方的甚少,几乎都对症进行了加减或加强了活血消癥,或加强了软坚散结的中药,体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因人施治的特点。
故本方在临证时灵活化裁:血瘀严重者,加水蛭6克、红花6克,水蛭为血肉有情之品,以破血逐瘀;伴气虚者,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以补气,使气旺则能摄血归经;兼血虚者,加当归9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以养血补血;兼肾虚者,加黑杜仲9克、川续断9克、牛膝15克,以补肾引血归经;偏寒者,去牡丹皮之寒滞,加艾叶6克、姜炭6克、吴茱英6克,以暖宫祛瘀;偏热者,加侧柏叶9克、茜草9克、地榆9克,以凉血止血。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本方有镇静、镇痛、抗炎等作用,能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血肿包块的消散。临床报道中,用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的病症十分广泛,涉及的病种有内、外、妇、五官、皮肤等科病症。但究其中医辨证,多与瘀血有关,以妇科病症为主,作用部位侧重在小腹、胞宫。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痛经、流产后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宫外孕、卵巢囊肿、不孕症等。亦有用于非妇科病症者,如术后肠粘连、甲状腺肿、前列腺肥大、肝脾大等属于血瘀湿阻之证者。
临床应用本方的要点是:妇人小腹宿有瘾块,腹痛拒按,或下血色晦黯而有瘀块,舌质紫黯,脉沉涩。本方不仅为治疗瘀血肿块提供了有效的方药,而且在理论上给人们治疗瘀血块以启迪。临床上对崩漏治疗多首选塞流之法,或益气摄血,或凉血止血,或固冲止血,唯对活血化瘀之法往往虑其加重出血而畏之。然崩漏之因确有属于瘀血内阻者,若囿于塞流之法,则多有闭门留寇之患,非活血化瘀之剂不能奏效。桂枝茯苓丸功擅活血化瘀,临证用治崩漏,只要谨守病机,辨证准确,抓住出血兼见瘀块,少腹痛而拒按,舌质黯,脉沉涩之要点,并注意根据兼证之不同,合理配伍其他疗法,标本兼顾,则与塞流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于云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初步认识痔疮 张宝华

    二、中医对痔疮的认识中医认为痔疮的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节,过食辛辣,引起痔疮;二是肝脾失调,湿热内生,下注肛门;三是久病在床,气滞血瘀。

  • 猪苓汤治脑梗后失眠伴小便不利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224条: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伤寒论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 紫石寒石散 李华歆

    ——培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方子——紫石寒食散!紫石寒食散紫石英十分白石英十分赤石脂十分钟乳(碓炼)十分栝蒌根十分防风十分桔梗十分文蛤十分鬼臼十分太乙余禹粮(烧)十分干姜四分附子四分桂枝(去皮)四分上十三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

  • "湿疹难缠?中医揭秘缠绵皮肤病的根治之道!" 白成振

    中医揭秘缠绵皮肤病的根治之道!湿疹可根据病程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然而,食用海鲜和辛辣食物后,病情再次加重。因此,在治疗湿病时,芡实的用量应适当增加至30g左右。

  • 分享弱精症一案例 王井清

    黑顺片6g先煎生桂枝10g克肉桂10g后下生山茱萸6g熟地黄10g山药15g茯苓15g生牡丹皮10g生泽泻10g淫羊藿15g盐杜仲10g制黄精10g干姜10g共7付,水煎服,日一付,分三次服用。

  • 难以入睡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1月27日李某,女,64岁,初诊。主诉:早醒及难以入睡2年。现胃纳减少,二便正常,有心慌胸闷,有白色痰半年,时有咳嗽。于11月15日摄CT提示慢性支气管炎征象。口干仍有一点点,仍然睡眠不好及头中轰轰响。

  • 中年妇女便秘一例 赵龙

    马某,女,43岁。一般四五天,在酵素的作用下,能解。性格稍急,平时无其他不适。诊断,脾气阴不足,肝疏泄失常。服完后,在不用其他药的基础上,一两天均能自然排便,量,色,质,均比较正常。

  • 老年性皮肤瘙痒 谢江强

    老年人皮肤瘙痒尤以血虚生风,风燥不能濡养肌肤为主要原因。

  • 无尽的孤独 陈鹏

    无尽的孤独文/陈鹏2024.2.1灵魂就像一直断线的风筝飘飘荡荡无依无求冬夜的寒风吹打双颊桐君山对面是万家灯火我就像一个幽灵在流浪中打发岁月天上没有星星更没有云彩孤独的心曾经在无边的黑暗中苦苦挣扎抑郁的灵魂在这个冰冷的城市里漫无边际的游荡寂寞在开花心中一片

  • 风湿性关节炎的膏方治疗心得 谢江强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多有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不典型的风湿热病史。正气亏虚、热毒、瘀血在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是急性风湿性关节炎或是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则非膏方所宜,而应以汤药治之,待急性症状解除后再服用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