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3个月,针药并用三诊愈。

2025.08.06 655阅读 评论数 2 9

患者:刘某某

性别:男

年龄:55岁

初诊日期:2025年7月26日

主诉:头晕3月余。

现病史:患者自述近3个月来头晕不适,于本县中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治疗半月(患者自述输液加中药治疗)效果欠佳。听人介绍来本院就诊,症见:头晕,起则头眩,一活动就晕,头戴紧箍感,颈部僵硬(右侧),精神差,整天迷迷瞪瞪,走路头眩,晨起口干,近期一吃即饱,眠可,左脉:沉略弦有力重按稍弱,右脉:沉弦有力,舌质淡,苔白厚腻,舌中裂。

诊断:眩晕

处方:真武汤合四逆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3剂

针灸:降压套穴、双内透、椎8、肾8灸、解玉枕、脐针坎、震、艮、乾卦

方组:茯苓45g     白芍45g     生白术30g   制附片 15g

    柴胡15g     清半夏30g    天麻15g    炙甘草15g

   枳实15g      橘红15g      葛根60g   

煎服方法:冷水12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600ml,200ml一次,早中晚饭后热服。

忌口:生冷,辛辣,油腻,鱼腥,鸡肉,五辛等。

7月30日二诊:述头晕减,紧箍感无,颈不适(见凉加重),头部一热即觉难受,见凉舒服,纳可,精神佳,舌质淡,苔白厚腻,舌中裂,舌边淡红,左脉:略沉有力,右脉:沉弦有力,更方小柴胡汤合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3剂,方药如下:

   柴胡24g   法半夏30g    生黄芩12g   炙甘草10g  

   天麻18g   钩藤15g     石决明30g    牛膝15g

    桑寄生15g  大枣4个     生姜15g    党参10g

   茯苓30g   苍术15g     制附片6g    泽泻50g

   生石膏45g

8月2日三诊:述头晕基本痊愈,头部无明显不适感,但一热仍觉头部不适,余症尽无,续服前方加减3剂,方药如下:

   柴胡24g     法半夏30g     生黄芩15g   炙甘草10g  

    天麻18g     钩藤15g     石决明30g    牛膝15g

    桑寄生15g    大枣4个     生姜15g    党参10g

    茯苓30g     苍术15g      制附片5g     泽泻50g

    生石膏60g  川芎30g   

按语:患者初诊时头晕不适,起则头晕,走路亦晕,精神差,脉沉弦而弱,考虑少阴阳虚,水饮不化,上冲于脑,以真武汤温阳化气,利水止眩,晨起口干,舌中裂而脉弦,头晕甚,考虑阳郁厥逆,清阳不升,符合偏实的四逆散证,舌苔白厚腻,痰饮过重之象,以半夏白术天麻汤温化痰饮,健脾祛湿,三方合用,配合针灸治疗,患者故能一诊见效,诸症均减,二诊时患者精神佳,少阴虚象不显,故去真武汤,然患者述头部遇热不适,见凉则舒,考虑肝阳上亢,内有郁热之象,故以天麻钩藤饮清热平肝止眩,考虑患者得病日久,正气偏虚,故改小柴胡汤补虚扶正,加生石膏以清热,但患者颈椎见凉不适,适加少量附片以温阳通络,三诊时患者头晕尽愈,头部遇热仍加重,故在原方基础上重用石膏,黄芩以加强清热作用,川芎以活血祛风通络,同时减缓附子量以降燥热之性。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宗琪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花椒的食用与药用价值 崔国宁

    然而,在使用花椒时,我们也应注意适量食用,特殊人群慎用,以及在药用方面遵医嘱使用,注意不良反应。

  • 萎缩性胃炎有奇功 刘艳兵

    :1;食管裂孔疝2;反流性食管炎3;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4;食管部溃疡。嘱咐患者坚持服药,王先生非常配合治疗症状一次比一次减轻,在连续服药五个月后,医院检查发现萎缩性胃炎已逆转,肠化生,糜烂已痊愈,食管裂孔疝孔也缩小。治疗脾胃病就找刘主任。

  • 中医治疗阴疮临床经验 崔国宁

    中医在治疗阴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治疗10天后,患者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阴户肿胀减轻。继续治疗20天,阴户肿胀完全消退,疼痛消失。总之,中医治疗阴疮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麻黄汤笔记与医案一则 黄阁

    外感风寒表实证以麻黄汤最速。服麻黄汤可见正邪相争,正气上冲发烦目瞑。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 孩子痰湿一直不除,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谢江强

    孩子痰湿一直不除,有可能引发其他疾病痰湿体质的孩子,容易得呼吸系统的毛病这个孩子的舌象有两个特点:第一,舌苔又厚又腻,而且铺满了整个舌头。

  • 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治疗颈椎病1例 陈积武

    据此,选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患者有有无力,乏力及手麻症状,《金匮要略》虚劳病血痹之证,故加黄芪,有黄芪桂枝五物汤之意,患者病久,故加鸡血藤补气血。

  • 想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抓住两个要点 谢江强

    想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抓住两个要点《医学三字经》里有一章讲的是小儿疾病,原文如下:小儿病,多伤寒。《医学三字经》的作者陈修园认为,孩子在患外感的时候,只要抓住足太阳膀胱经的问题就可以了;对于小儿的内伤证,只要抓住足太阴脾经的问题就行。

  • 有痰湿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 谢江强

    有痰湿的孩子,家长应该如何调理a.先给孩子化痰老祖宗所留下的许多化痰方子中,最基本的方子就是二陈汤。萝卜有助消化、开胃健脾、顺气的作用,经常给孩子食用萝卜,能够帮助他消化中焦的积食,疏理脾胃之气。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继续为大家解读仲师“对照条文”!这两个条文从用药上非常相似,可以说就是“一药之差”!对于另一条的解释:同样是患了“太阳病”的患者,医师同样错误的使用了“下”法,而患者在“下后”的表现却与第21条大为不同!

  • 反流性食管炎 潘洪波

    去医院做胃镜检查后显示为浅表萎缩性胃炎,先后服用奥美拉唑、胃达喜、莫沙必利等药物治疗2个月无明显疗效,患者转而求治中医。凡胃热气逆,胃汁短少,不能食者,服之可开胃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