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小儿鼻衄一例治验及思考
在探索中医的过程中,若能把中药、方剂、症状、疾病放到天地阴阳四时运转的大模型中思考,便会感受到不一样的眼界,也能很好的拓宽临床思维。这是多年来每日坚持诵读《黄帝内经》最直接的感受。
2019年6月29日,我收至一名患者。患者女,10岁,反复鼻衄5年余,加重5天。其母代述患儿于5岁1月时曾患外感,后出现高热,夜间尤甚,最高达41℃。高热时频发全身抽搐,后经输液治愈。然愈后一周开始鼻衄,约半月出现一次,每次出血约15ml,发作时间以正午为多。是年六月夏至节气时发作频率明显增多,3—4天一次。入秋后发作频率逐渐降低,入冬后频率最低,约一月一次。如此反复发作,每年皆然,迁延5年余。病后曾至医院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提示均无明显异常。曾服用“黄连上清丸”,“裸衣紫珠片“等药物,无明显效果。逢夏至节令其症又盛,故求治于中医。刻诊所见:患者面红气粗,四肢乏力,头晕心烦,口渴不喜饮,手足不温。夜寐不安,食纳欠佳,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舌色淡而边尖红,苔少,根部现地图舌。双脉轻取洪数,重取濡弱。
鼻衄血症多有上热,当清热凉血,收敛止血,此为定法。然清热止血药患者五年来服用不少,收效甚微,诚知此辨定失病本之真质。缘患者每逢夏至病必加重,是以我从夏至节气之阴阳运动入手。夏至阳盛及而一阴生,天地间的阳气于此日升发茂长到了极点,物及必反,阳极化阴,阳气在蕃盛到了顶点后,立即又开始缓缓下降,开始了向阴的转化。天人一气,阴阳同理,正常人体的阴阳运动也该如这般一样,阳盛化阴,升已而降。若病患于夏至日症状加重,必是身体阴的层面出现了问题,导致阳气盛极而不化阴,升极而难下降,或郁结于上,或喷搏于外,发为诸症。立足于这一思想,便从病患“阴“的层面寻找病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寒热,且精血之发育尚未充盛,最易受损。外感发热,初在卫分,乃日间发热;夜间发热,提示外邪已传入血分。热甚耗血,血亏而风动,故有发热抽搐之症。肝藏血,肾藏精,肝为木子,肾为水母,木子之血耗,必唤母家之精以为救援,故热邪一盘踞阴分,便使肝肾精血大耗。阴分的精血不足,无以收纳阳气,阳无阴涵,便屡屡上冲,夹血而出。故患儿发热愈后始有鼻衄一症,又夏至之时,阳气盛极,患儿之阳气亦上冲之力最盛,故维时症状最重。阳冲于上,离中心阴不生,故面红气粗,头晕心烦;血泻一分,阳亦随之泻一分,故温下之力不足,有四肢乏力,手足不温;热盛于上扰神而耗津,下焦使阳之归而反沉寒,故夜寐不安,口渴不欲饮。舌脉二便,皆与病因病机相符。明乎病因病机,当据此而立治法:补肝肾填精血,使阴能涵阳,阳终有归;强离中心阴,使一阴得生,阳气化阴;清敛肺气,使金能固外,阳气不漏,降力更著;更需通降胃腑,使阳归有路,气血不郁。阳能化阴,阳能归下,阳能清敛,阳能顺降,则血必随行而不上溢,自然之势矣。据此思想拟方,方用:
黑顺片8克 姜炭8克 炙甘草6克 麦冬12克 侧柏叶8克 鲜生地15克 黄芪8克 茯神10克 清半夏8克 白茅根10克 山茱萸15克 淮山药30克 炒栀子8克
药用二十剂,服药后第一天出现一次鼻衄,与往常夏至时节发作时症状一致,而后症状再没出现,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由此可见,为中医者谙熟天地阴阳四时节气运动变化之道,实为入门之基石,亦是临床之必要。执此之学,才有机会从更深的层面辩识病因病机,进而活学活用,圆通立法组方,以获得更好的疗效。若平时不读经典,不用心体悟天地自然之理,不能运用节气阴阳运动思维思考问题,便极有可能和治愈该病例的机会擦肩而过。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4—卯时(大肠经当令) 张训景
卯时:大肠经当令卯时是指早晨5点到7点,这个时候是大肠经当令。大肠经最旺,是手阳明大肠经活跃的最佳时段。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寅时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手阳明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五十九)白涩症 钱开达
白涩症症状表现为眼睛干涩,外观正常,如中医眼科学中所说“眼部赤肿不显,只觉眼内干涩不舒”。某君男六十五岁患眼睛干涩一年多,视力没受影响,眼科检查正常。善持堂认为,百病皆因于堵。药服7剂,某君苔白腻大减,白涩症基本痊愈,之前说话时常出现的耳呜现象也没有了。 -
见证中医的魅力—5剂中药治验案 宗琪
妇人怀娠,腹中休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
给孩子吃五谷杂粮调理身体 谢江强
给孩子吃五谷杂粮调理身体在给孩子用温胆汤和焦三仙,清理掉体内的痰湿和积食之后,家长就要通过饮食给他调理身体,帮助他恢复脾胃的健康。绝对不可能的,没有人能够靠吃这些保健品活得健康。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建立起健康的饮食习惯,让他们正常吃饭,不要挑食,不要吃太多肉。 -
极度恐慌不敢出门,中医取效 吴舟峰
按语:根据患者极度害怕出门,易紧张,会出现心跳加速,神经紧绷,动作变得僵硬,透不过气,对各种事情失去兴趣等症状,属于中医“郁证”、“惊悸”等范畴,《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
伤寒论第82条 李华歆
1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一作僻)地者,真武汤主之。1SPRING2024第82条中患者同样是先有“太阳病”,此时细心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整部《伤寒论》一共有398条条文,而偏偏归纳于“太阳病”的条文竟然有178条之 -
医案 李华歆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个特殊的医案,因为内容可能过于劲爆,涉及到道德、伦理等等……延医疗治,经年不廖。吕不忍,复请名医程某治之。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案例 倪晨斐
中医诊断:痿证;西医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分析:1.概念特点:定义:一组原因不明的,选择性侵犯运动系统或其一部分的慢性进行性变性病。 -
升结肠癌造瘘术后中医治疗医案1 张训景
李*男46岁2016.3.1初诊主诉:IIa期升结肠癌造瘘术后9月,还纳术后1月半。现病史:2014年10月体检CEA20升高,当时未积极治疗。2015年05月因冠心病服用阿司匹林后突发大量便血。 -
反复出汗案一则 吴舟峰
王某,男,23岁。药后患者汗出未作,后随症加减治之,诸症均安。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首”,果然名不虚传,是治疗汗证的良方。
最新文章
-
**治疗尿毒症:探寻土茯苓的神奇疗效** 白成振
**治疗尿毒症:探寻土茯苓的神奇疗效**在尿毒症的治疗领域,土茯苓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曙光。土茯苓的疗效,正是中医智慧与西医实证的完美结合。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7医案52朱某,女,25岁。健胃消食口服液,1次服10mL,1日服3次,连服20天。故以归脾丸健脾养心治本,健胃消食口服液消胀治标。医案53陈某,女,71岁。医案54严某,女,35岁。疏其肝,则胃气和,而嘈杂释。
-
消食理气,彻底修复肠胃积滞 谢江强
消食理气,彻底修复肠胃积滞腹泻虽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但若症状反复出现则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休息质量,而小儿腹泻对孩子的营养吸收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若症状较严重,还会导致小儿虚脱,甚至比我们大人还要严重。
-
感冒后咽痒咳嗽1周,中药3剂愈 宗琪
患者:董某某性别:男年龄:18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16日主诉:感冒后咽痒咳嗽1周。
-
中风的辩证论治 张宝华
2.中风后遗症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
桔草相遇可宣肺,止咳利咽已千岁 张宝华
3.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患者在服用桔梗甘草汤期间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
麻杏苡甘加术汤疗湿疹,效果显著 陈玉佳
临床上湿疹比较烦人,多反复发作。我随即处方一张:麻黄9克,杏仁12,薏苡仁15,甘草10克,白术12克,苦参10克,丹皮10克,黄柏5克首乌藤15克,生地30克,黄芪15克。故麻杏苡甘汤加术,解表祛湿利水。生地,首乌藤,养血以制风。
-
杨宇飞教授中西并重治疗肺恶性肿瘤举偶 张训景
众所周知,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配合中医扶正祛邪综合治疗抗肿瘤转移复发。未见疾病进展及复发转移,生活治疗良好。中医学认为,机体失调,正气不足,外邪客体,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重要原因。
-
产后失血过多,补益肝肾为要 谢江强
产后失血过多,补益肝肾为要小刘三周前产下了一个胖娃娃,但是由于当时失血过多,整个人昏睡了一天一夜,醒来后才看到了她的小宝贝。我告诉小刘的丈夫,她的症状都是因为生产时候失血过多,出院后也没有补血养血,阴血不足,体内化燥化热所造成的。
-
流感治验及临床感悟 尹传礼
马某,女,12岁,以“发热恶寒,伴眩晕2天”于2023.12.2就诊,现病史患者2天前突然出现发热恶寒,伴眩晕等症,遂在校卫生所以“流感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症状未见好转。今来求治中医。来诊见,精神疲惫,面色萎黄,言语低微,偶有咳嗽,咳声重浊,饮食纳差,自诉
反复的还是要去耳鼻喉科检查!
小儿鼻衄案例临床见过不少,治疗过一例,反响还算可以,但是针对一些容易复发的病例还需要再斟酌用药,这个案例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