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原理

2025.06.30 555阅读 评论数 3 6

  你可以不喜欢小编,但是一定要关注“经方苑”,因为“经方苑”能让你了解最有趣的中医知识!


 在本期文章开始之前,小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小编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因为平时有很多患者会问我:医生,中医减肥用针灸可以不?埋线行不?吃中药得吃多久才能有效果?小编遇到类似的问题总会一言以蔽之!那就是——

         因人而异!

  

 说白了就是有的人有效果,有的人没有效果,事实上也确实这样!

  大家可能会觉得小编这个回答有点没意思,跟没回答差不多!哈哈!

   


  那么中医减肥到底靠不靠谱呢?

  其实我们问关于中医减肥的问题时先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医对于“肥胖”的认识是怎么样的?只有知道了“肥胖”的原理,才能对症下药!

     


  

 中医上有句名言——肥人多痰湿!也就是说很多“小胖子”胖都原因提示是“痰湿”过多的原因,而“痰湿”是怎么产生的呢?其实“痰湿”的生成跟“饮食”关系最大!

 先来看看《黄帝内经》上对于“饮食”的描述: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上面的古文有点晦涩难懂,小编给大家总结一下就是参与“饮”过程的脏腑有“胃”、“脾”、“肺”、“水道”、“膀胱”等!参与“食”的过程有“胃”、“肝”、“心”、“肺”等!

 一个“小胖子”的诞生无外乎“饮食”过盛,其中“饮”就是“水湿”过多,而“食”就是“宿食”过多,而几乎全身脏腑都参与人体“饮食”这一过程!比如“胃”的受纳“脾”的燥湿,“肝”的疏泄,“肺”的通调等!

 小编平时接触最多的“小胖子”几乎不怎么运动的,而且还吃的不怎么“健康”,往往喜欢吃一些热量糖分比较好的“肥甘厚味”,这样“痰湿”怎么可能不重呢?久而久之也就锻炼成“小胖子”了!

 从经方角度思考,小编发现其实很多“小胖子”属于“太阴”、“阳明”合病,“太阴”虚寒,易生痰湿,“阳明”燥热,易生食积,二者并存,遂成肥胖!小编观察很多“小胖子”的舌象都是表面厚腻发黄,但是舌质很暗,问诊都会说平时自己大便不规律,不是便秘就是拉肚子,而且有周期性发作的规律,有的人大便前干后稀,口干舌燥,总是想喝水,但是喝完水了就又很想小编,脉象上偏沉,这都属于“太阴”和“阳明”的问题!也有些人“肥胖”久了会出现“瘀血”的表现,为什么呢?水不利则为血,有些患者水湿久瘀,就会导致血瘀,这样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诸如痤疮或者失眠的血分问题!


 还有一种是情绪不好引发的肥胖?大家可能会惊讶,什么?心情不好还会肥胖吗?从中医角度来说就是“肝”的疏泄功能不好,导致“脾”除“湿”的能力不行,这样好像不难理解,而从西医角度来说其实有很多人心情不好的时候都会出现想要吃东西的表现,因为进食美食可以诱导大脑分泌能让自己缓解焦虑抑郁的递质,临床上这样的患者也很常见!

  前面我们花了很大篇幅来说“肥胖”的中医原理,那么治疗也就简单了,其实就是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管住嘴”是减少“痰湿”的入量,“迈开腿”是增加“痰湿”的出量!那么这个过程中医能做什么呢?答案可以概括为三个字!“补”、“泄”、“通”!

  “补”就是补脏腑之虚,增加它们祛湿消食的能力!

  “泄”就是泄脏腑有余,消除食积宿食积热痰湿等!

  “通”就是要畅通“水道”“谷道”的通路,中医上讲人体上有“三焦–腠理–膀胱”的“水饮轴”,我们要畅通这个水道,就可以把“水湿”从这一通道排除,也可以通过排便或者吐法消除食积!

  而中医减肥就是利用辨证论治后因人而异的采用对症的方法来帮助人体祛湿除积,继而达到减肥的目的!而更重要的还是要患者配合改变习惯才行!

​​

 最后小编告诉大家,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也没有什么捷径,要慢慢来才行!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陈鹏医生书法练习 陈鹏

  • 伤寒论第九十六条(四) 张宝华

    《神农本草经》中载柴胡“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这柴胡陪我度过了少年时期,如今看来,老相识了却不知其庐山真面目二十年,也是笑谈了。

  • 伤寒论第九十二条(四) 张宝华

    根据三百零一条,依法要解表,同时要用细辛祛其寒饮。若这九十二条仅仅据字而讲,只能算浅尝辄止,作行迹功夫啦!须结合少阴篇之三百零一条方可通透。再回过头说一点,这段应该为“宜四逆汤”,应该有一个“宜”字。在成无己本上是“宜四逆汤”。

  • 伤寒论第九十条(二) 张宝华

    我想呢,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争鸣,学术上,思想上,给我们留下了智慧结晶,这种自由思想、学术上的发展和碰撞,促进了经典的诞生,谁又敢说《伤寒论》本来就那么回事呢?

  • 中医治疗湿毒疮临床用药经验 崔国宁

    湿毒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以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瘙痒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继续治疗2周,患者皮肤红斑基本消退,瘙痒消失。

  • 伤寒论之第五十九条(一) 张宝华

    《伤寒论》第五十九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巴豆这类的下剂那可是相当的猛,再牛的好汉,再厉害的英雄,三泼稀屎他也得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啦!可不能再用麻黄汤啦。那么言外之意呢,也就是说这个复发汗用的应该是麻黄汤。

  • 升血丸 潘洪波

    生血丸《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组成与制法:鹿茸、黄柏、山药、白术(炒)、桑枝、白扁豆(炒)、稻芽、紫河车。每100g粉末用炼蜜50~70g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即得。口服,一次5g,一日3次,小儿酌减。用于失血血亏,放、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及再

  • 皆是缘 张宝华

    有心佛不渡,病治有缘人。技福皆因缘,起于性空中。卧龙子渊于盛京

  • 脂肪瘤 潘洪波

    结果用药半个月后不适症状减轻,一个半月后脂肪瘤比之前软了一些,也小了一点。方中浙贝母、白僵蚕这二药都有化痰散结的效果,主要来扩散脂肪瘤。

  • 反复出汗案一则 吴舟峰

    王某,男,23岁。药后患者汗出未作,后随症加减治之,诸症均安。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首”,果然名不虚传,是治疗汗证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