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精止遗,源远流长—遗精学说

2022.03.20 414阅读 评论数 0 2
遗精是指因脾肾亏虚,精关不固,或火旺湿热,扰动精室所致的以不因性生活而精液频繁遗泄为临床特征的病证。本病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有房室不节,先天不足,用心过度,思欲不遂,饮食不节,湿热侵袭等。有梦而遗精者,称为梦遗;无梦而遗精,甚至清醒时精液自出者,称为滑精。本病的记载,始见于《内经》,《灵枢·本神》篇说:“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叙述了遗精的病因。遗精一证,在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称“失精”和“梦失精”,并提出了治疗的方药。《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指出本病的病机有肾气虚弱和见闻感触等:“肾气虚弱,故精溢也。见闻感触,则动肾气,肾藏精,今虚弱不能制于精,故因见闻而精溢出也。”宋·《普济本事方·膀胱疝气小肠精漏》载有治遗精方四首,该书正式提出了遗精和梦遗的名称。元·《丹溪心法·遗精》认为遗精的病因在肾虚之外,还有湿热:“精滑专主湿热,黄柏、知母降火,牡蛎粉、蛤粉燥湿。”至明代,对遗精的认识渐趋完善。如《医宗必读·遗精》指出五脏之病皆可引起遗精:“苟一脏不得其正,甚则必害心肾之主精者焉”。《景岳全书·遗精》比较全面的归纳出遗精之证有九种,并分别提出了治法方药。
本病的发病多由于房室不节,先天不足,用心过度,思欲不遂,饮食不节,湿热侵袭等所致。《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景岳全书·遗精》指出:“精之藏制虽在肾,而精之主宰则在心,故精之蓄泄无非听命于心。”故遗精的病位主要在肾和心,并与脾、肝密切相关。病机主要是君相火旺,扰动精室;湿热痰火下注,扰动精室;劳伤心脾,气不摄精;肾精亏虚,精关不固。
2022年2月7日,患者赵某,男,42岁,以遗精就诊。给予处方如下:
生地12克,天冬12克,人参12克,益智仁12克,补骨脂12克,莲须12克。
患者用药一月后,遗精消失,换汤为丸,巩固六个月。
来自《中医李新明医案籍·甲子篇》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新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脂肪肝临床用药经验 崔国宁

    结论:中医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用药经验丰富,通过调理脾胃、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等方法,可以改善脂肪肝的病理状态,缓解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乌头桂枝汤 李华歆

    所以我们不要缘木求鱼,真正的解决问题,要多去扪心自问,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乌头桂枝汤!乌头桂枝汤乌头五枚上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

  • 做好产后休整,慢性盆腔炎完全可以避免 谢江强

    做好产后休整,慢性盆腔炎完全可以避免郎女士刚坐完月子后的三个月之内,腰部酸痛一直反复出现,白带量特别多,质地清稀,也没有臭味,西医大夫诊断为慢性盆腔炎。将这些药煎出药液200毫升,趁热坐下,待水温下降后,用药汤清洗外阴。每2日清洗一次即可。

  • 中医治疗痛风临床用药经验 崔国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医常用的治疗痛风的药物及其功效。总之,中医治疗痛风的临床用药经验丰富,并且注重个体化的辨证施治。祛风药物、强筋骨药物和利尿消肿药物是中医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类别。此外,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也是中医治疗痛风的重要方面。

  • 史上最简单有效的减肥方法 陈鹏

    一共分三个板块1,中药饮片减肥茶内服(2日一付)2,外用热敷用吹风机吹肚脐一边吹一边揉。每天晚上五分钟吹热风3,每天用姜片加花椒泡脚忌口:水果饮料和甜食

  • 帮父母打开心结的孝心方 谢江强

    帮父母打开心结的孝心方兰老太太自从十年前老伴去世之后,就变得郁郁寡欢,不愿与人交流,只有在见到孙子的时候,才愿意说上两句话。于是我为兰老太太开了清心化燥膏,以清心除烦解郁,润燥化痰定神志。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浅谈经方之玉屏风散 王飞

    危亦林认为这三味药能提高人体体质,就像是给人围了道屏风,让病邪不易上身。于是就把黄芪、白术、防风三种药组成的方剂叫玉屏风散,用于表虚不固的治疗。

  • 过敏性鼻炎的针灸治疗 崔乐

    经过反复查阅书籍及对疾病的进一步认识与思考,发现可以用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并且在临床上逐步去探究治疗思路、寻求治疗心得、通过反复总结巩固治疗经验。

  • 长寿 陈鹏

    元代医学罗天益也说过:“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内心混乱,欲望开始丛生,就容易招致病魔。而内心平静,和悦之气升起,就可以百病不侵。病魔是心魔的外在显化,心魔是病魔的内在根源。心态好了,自然百病不生,身康体健。所以:相由心生,病从心起

  • 秋分寄语 张宝华

    阴阳事事均,万般荣平平;天来好个秋,金燥寰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