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三十一条(三)
在《金匮要略》有“痉湿暍病”,那篇有一种痉病,他说“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痉病就是项背痉挛达到一定的 高度了,不光是项背强了,全身都往后使劲了,背弓反张那个样子,拘急相当厉害了,就叫作痉。痉病里头他提出了一个“刚痉”,用的就是葛根汤,它现的是太阳病,葛根汤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刚痉就是在太阳病形式上发作的。
源于葛根对颈项的特殊调理作用,现在咱们同道中人常拿它治颈椎病,大有颈椎病专用药之势,这个它确实有殊能,但得辩证,不能来个颈柱病就用它,这个毋庸置疑了,咱们中医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可不是随病治之,得辩证,有是证则用是药,来个颈椎病就用葛根,这是西医思维下的处方用药,这个不可取。
这个方剂临床很实用,我经常用的,像感冒、流感、颈柱病等等吧,病人没有汗,恶寒特别厉害,项背强等,用葛根汤挺好的。临证观察,这个项背强有的非常明显,有的不明显,,无论项背强明显不明显,要是无汗特别恶寒,脉浮的,就有用葛根汤的机会,当然了,我们还是得观其脉证,随证治之。葛根汤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葛根、麻黄,而桂枝加葛根汤没有麻黄,桂枝加葛根汤是有汗出,而葛根汤是没有汗出,它俩的一个明显鉴别点就在这个汗出与否。
32 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
这一条是葛根汤的拓展了,它延伸扩展了。“太阳与阳明合病者”,这个“太阳与阳明合病”是个什么病?就是太阳病的同时发阳明病,太阳是表,人体之表;阳明是里,胃肠之里。本条他说下利,就是发作的太阳病的同时而有下利。下利属于里,就是胃肠之里。在里上:阳性证是阳明病,阴性证是太阴病。本条用葛根汤,那就说明是一种阳性证,所以叫作太阳与阳明合病,也就是表阳证与里阳证同时发作。
“必自下利”,“太阳与阳明合病者”,表阳证与里阳证同时发作的,一定会下利,这不严谨,太绝对了,不像仲景先生的话。太阳与阳明合病就一定得下利?后面的第三十六条就说“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这没有下利吧!这里他以倒装句的方式写,是有所强调的,就是在这个“自下利”上,那么这段要是说“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者,葛根汤主之。”就没啥歧义了。太阳阳明合病不一定下利,如果自下利的话,主之以葛根汤是没问题的。
这里得注意,葛根汤是自下利,可不是因于吃药什么得的,它本身下利,他搁个倒装句式,就有强调这个下利的意思,得是“自下利”,必须是“自下利”。这个葛根汤的“自下利”,我经历过,那是我出差,坐夜车,下了火车又坐汽车,休息不好又受寒凉了,也没吃早餐,我就上班了,上班给人看着病,就觉得身子不舒坦,越来越不得劲儿,身上发冷,越来越冷,恶寒无汗,就开始肌肉关节的疼,肚子也疼,就频繁如厕,我看不行,这坚持不了了,老去厕所那哪能成呀!中途我就停诊了,回到家后,就更重了,如厕频繁,挺吓人的,我切脉,弦甚,也浮,我就给自己开了葛根20克,麻黄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炙甘草10克,煎好后趁热就吃了,不一会就出汗了,畏寒怕冷,体痛一下子就轻多了,但还泻,又吃一剂就好了。这个病拿现代医学来看,就是病毒性的感染,胃肠型感冒吧,他们怎么处理,抗病毒、抗炎、止泻、补液吧,对症治疗嘛!相对来说,哪个更快、更损害小呢?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从“痰瘀痹阻”谈胸痹心痛的破结之法 刘颖
此症非单纯痰浊,实乃痰瘀胶结、心脉痹阻之候。复查心电图示ST段回升,印证"痰瘀同治"之效。"今人胸痹多因膏粱厚味、七情过极,致痰瘀互结,痹阻心脉。 -
小柴胡汤合银翘散治口腔溃疡案 谢江强
小柴胡汤合银翘散治口腔溃疡案陈某,女,68岁。刘老师认为,此口腔溃疡乃表郁化热所致,治当以透表散热、和解少阳为主。方用小柴胡汤合银翘散化裁。2016年3月29日复诊:口腔溃疡较前明显好转,余症减轻,舌脉如前。 -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十一) 张宝华
再看看这个药量,炙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生附子一枚,这个药分一煎两剂,“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对吧!经过他们药理研究后总结出来乌头碱能镇痛,还能免疫抑制以及局部麻醉。 -
从顽固头痛案谈"肝风挟瘀"的辨治突破 刘颖
患者头痛如锥刺,常规止痛药逐渐失效,却在中医"肝风挟瘀"辨证中柳暗花明。《临证指南医案》言"巅顶之痛,非肝风即瘀阻",此案正是"肝风挟瘀,上犯清空"之明证。首诊七剂,头痛发作频率锐减至2次,痛势减半。 -
哪些食物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谢江强
免疫力也需要后天完善,孩子出生后接触各种微生物,免疫系统在和各种病原体接种的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因子等,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除了母乳之外,对于健康的孩子,没有特别的食物能提高免疫力。 -
伤寒论第二十六条(七) 张宝华
再看看书上别的方药,一般六七味药用水是六升,或者七升,唯独这白虎汤它搁一斗,它要求煮到米熟,那就得时间长啊!现代药理学说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从以上这些咱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石膏先煎法更加合理。 -
退热贴、湿毛巾裹腿为什么这么流行 谢江强
退热贴、湿毛巾裹腿为什么这么流行不知何时开始,退热贴已经成为发热的标配,无论大人小孩,只要发热,无论体温、状态如何,先给额头来上一贴。 -
头晕、呕吐3天,中药3剂痊愈 宗琪
患者:李某某性别:男年龄:8岁初诊日期:2025年1月17日主诉:头晕、呕吐3天。现病史:患者3天前头晕、呕吐,伴咳嗽,纳差,伴口臭,无汗,大便时不畅,昨日喝水即吐,舌质淡,苔白厚腻,舌边红点,舌尖略红,左脉:浮数有力,右脉:浮数略弦有力。 -
患恶性肿瘤后如何寻求中医治疗 焦一鸣
恶性肿瘤临床一般分为6期,各期治疗有不同侧重点及目标。同时考虑恶性肿瘤的特征,适当选择性的使用抗肿瘤的中药,防止肿瘤复发。也是观察研究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点阶段。 -
《伤寒论》中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经方解析 高帆
四大神兽汤剂在《伤寒论》中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和阴阳五行思想的运用。
最新文章
-
通耳方(自拟方)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 陈锦辉
通耳方(自拟方)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处方:柴胡12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黄芩8克,太子参3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石菖蒲6克,葛根30克。因此使用葛根的升阳作用来治疗耳鸣耳聋。
-
一顿见效的柴胡桂枝汤案 宗琪
条文学习: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
临床巧用附子避免中毒之探讨 崔国宁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准确辨证,合理选用附子。但在临床应用中,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中毒。
-
养肝护肝 谢江强
养肝护肝中医认为“肝主藏血”,即肝脏具有贮藏、收摄血液,调节血量之功能。应多食强肝养血、排毒护肝的食物,如鸡肝、党参、花生、红枣、枸杞子、红豆、黑豆、猪肝、天麻、柴胡、菊花、车前草等。
-
四逆散 李华歆
小编认为当人体有了“瘀”的情况,仲景名方“四逆散”就可能会扮演指挥交通的“红绿灯”、“交警”的角色!聪明的小伙伴可能已经注意到“小柴胡汤”的基础方——柴胡、甘草,我们暂且称之为“柴胡汤”吧,“柴胡汤”加上这个“枳实芍药散”合在一块就是“四逆散”!
-
中药泡脚好处多 谢江强
中药泡脚好处多中药泡脚是指在水中加入中草药煎剂后,利用水的温热刺激、机械刺激和药物协同作用,通过浸泡人体的双小腿和双足部,以达到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的一种疗法。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焦虑哭泣5年余”案 宗琪
诊断:眩晕病处方:柴胡桂枝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5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肉桂20g赤芍20g生姜20g大枣6个制附片15g仙鹤草60g浮小麦60g生龙骨20g生牡蛎2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开盖煎),水
-
低血压 谢江强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90/60mmHg。低血压患者没有症状,不需治疗。老年性低血压不仅可引起心脑灌注不足,严重者还可能引起心绞痛、脑中风。脾肾阳虚型低血压。胡献国黄成汉如何辨证足浴治疗老年性低血压中医杂志2006年10期还可以配合足部按摩。
-
如何破解春困之嗜睡 郭文龙
李某,男,82岁。痰湿困脾致脾不升清,出现头昏沉,身体困倦,口淡无味。疗效反馈:4月23日复诊,患自述嗜睡症状明显改善,神清自若,胃口大好。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全身瘙痒医案 张训景
现病史:近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痒。患者服用5剂后全身瘙痒症状消失。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解表散邪、清利湿热并举,既可祛风清热,外邪从表而散,又可清利在里之湿热,使内湿从溲道而出,即有“开鬼门洁净府”之意。
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