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针药并用治失眠、腹胀、食欲不振医案分享
2025-3-17 初诊
主诉:焦虑失眠1年;肚脐左上腹部痛1年余,加重1个月
现病史:焦虑失眠,吃右佐匹克隆1年,每晚能睡3个小时。肚脐左上腹部胀痛明显,肠鸣矢气后可减轻。曾在他处吃中药1年无好转,经人介绍来诊。怕冷,尤其是手足逆冷。有点两侧腰背胀。食欲不振,口苦,大便先干后软、排便不畅,小便正常。伸舌左偏,舌红暗苔黄腻,脉沉弦滑。
既往史:高血压8年,高血脂,脑梗。
诊断:不寐、肝郁痰热证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化痰
方药:柴胡龙牡汤加减
1、柴胡 15g ,黄芩10g,姜半夏10g,党参15g,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 30g先煎,龙胆草 6g,陈皮 10g,茯苓10g,桂枝10g,枳壳10g,炙甘草 6g,厚朴 10g ,神曲 10g,木香6g后下,砂仁 6g后下,共7剂,1日1剂,每剂含16味药,内服,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
2025-3-26 二诊
肚脐左上腹部胀痛减轻,肠鸣矢气减少。怕冷减轻,无手足逆冷。有点两侧腰背胀。纳一般,口苦明显减轻,大便通畅, 小便正常。
1、右佐匹克隆片(4+7) 3mg*14片/盒 一次3mg口服qd14天 共1盒
2、中药守上方不变,4剂(因患者有事外出),每日一剂。
3、配合针灸理疗3天,每天一次:中脘,气海,关元,天枢,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
2025-4-7 三诊
每晚能睡8个小时。肚脐左上腹部胀痛减轻90%,无肠鸣矢气。无怕冷,无手足逆冷。无两侧腰背胀。纳可,还有轻微口苦,大便通畅,小便正常。1、中药守上方改枳壳为15g,龙胆草10g,去厚朴,加浙贝母15g,共7剂。2、继续配合针灸理疗3天,每天一次。
2025-4-14 四诊
每晚能睡8个小时。肚脐左上腹部胀痛减轻95%,无肠鸣矢气。无怕冷,无手足逆冷。无两侧腰背胀。纳可,无口苦,大便通畅,小便正常。舌苔仍黄腻。1、中药守上方巩固治疗,改黄芩为15g,去龙胆草,加藿香6g,共7剂。2、继续配合针灸理疗5天巩固。
2025-4-18 随访
患诉肚脐左上腹部胀痛减轻99%,吃饭香,睡眠好,基本告愈。
按:柴胡龙骨牡蛎汤对于治疗腹胀和失眠有一定的效果,具体需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一、柴胡龙骨牡蛎汤的组成与功效
柴胡龙骨牡蛎汤源于《伤寒论》,是一款经典中药方剂,由柴胡、龙骨、牡蛎、黄芩、生姜、铅丹(现代常用生铁落代替)、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大枣等中药组成。该方具有和解少阳、重镇安神、调和脾胃、清热解表、通便泄热等多种功效。
二、治疗腹胀和失眠的机制
腹胀:柴胡龙骨牡蛎汤中的半夏、生姜具有和胃降逆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因胃肠不和引起的腹胀症状。茯苓、人参等成分能够健脾益气,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从而缓解腹胀。
失眠:柴胡、黄芩等成分能够疏肝解郁、清热泻火,调和少阳经的气机,缓解因情志失调、肝郁气滞导致的失眠。龙骨、牡蛎等重镇药物具有镇静安神的效果,能够收敛浮越之神气,使心神安宁,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三、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在临床应用中,柴胡龙骨牡蛎汤常用于治疗因情志失调、肝郁化火、心神被扰等引起的失眠,以及因胃肠不和、脾胃虚弱等引起的腹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对方剂进行加减化裁,以提高疗效。例如,伴有心烦易怒者,可加栀子、丹皮等清热泻火;伴有心悸怔忡者,可加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
注意事项:使用该方剂时,应遵循医嘱,注意饮食和休息,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有些顽固性腹胀腹痛患者,常伴有焦虑失眠等症状,单纯用中药可能效果有限,这时可以配合针灸或穴位贴敷等外治疗法,激发脏腑,调节肠胃,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中医外治法基本无副作用。常用穴位有上、中、下脘,天枢,气海,关元,神阙,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阴陵泉,阳陵泉,肝腧,脾腧,胃腧,肾腧,大肠腧等。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交流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一百一十一条(二) 张宝华
丧失津液,丧失血液,人很快就消瘦,所以身体就枯萎而燥,燥就是热。燥热、津不足,阳明内结厉害的,一定要说胡话。“甚者至哕”,津液再虚到家,胃气也就要败了。“至哕”,是虚极影响脏器机能,尤其胃到这种程度危险极了。尤其虚,津液本虚而有热,更不能用火攻。 -
从"肝主疏泄"谈情志病的调治要诀 刘颖
此症非器质病变,实乃肝气郁结、疏泄失职之候。细察其头皮油腻,发根细软,从"肝郁生风"论治,取逍遥散加侧柏叶15克、羌活6克,配合寅时梳头百下。"情志之疾,多起于肝失疏泄。 -
经方实验录之脑出血后遗半身麻木 张宝华
一58岁成年徐姓患者主诉脑出血后遗半身麻木一年余。既往有高血压、脑出血后一年余、胆囊切除术后、乙肝等病病史。初步判断为脑出血后遗症。 -
伤寒论第三十五条(一) 张宝华
三十五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第三十五条这儿,麻黄汤出世了。它有两个证型,一个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一个是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
幼儿急疹—育儿路上的纸老虎 谢江强
幼儿急疹的另外一个特征是皮疹,典型的表现是“热退疹出”,但也可以在发热的时候出现,皮疹一般先出现在躯干上,然后蔓延到颜面和四肢,2~3mm大小,呈淡粉色或玫红色,按压可以退色,可以持续1~3天,也有的仅持续几个小时就消退了,消退后不会留下痕迹。 -
伤寒论第二十九条(六) 张宝华
“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有一样他没好,脚还是挛急,“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那就不能再吃甘草干姜汤了,得变方了,更换芍药甘草汤。那么此时再给芍药甘草汤,缓其挛急,其脚即伸。 -
柴胡桂枝汤加减治感冒后遗症案 宗琪
诊断:感冒后遗症处方:柴胡桂枝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姜半夏20g党参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大枣6个桂枝20g白芍20g生姜20g葛根60g制附片15g苦杏仁15g厚朴30g仙鹤草60g苍术15g茯苓2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 -
孩子大腿皮纹不对称有问题吗 谢江强
大腿皮纹不对称大腿皮纹不对称和DDH的关系如何呢? -
从《哪吒》看中医 李华歆
看完《哪吒2》后,小编突然觉得它的成功可能会给中医未来发展一点启示!《哪吒》的故事是基于中国的神话故事,而中医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二者似乎有些无法割舍的关系,小编从《哪吒2》的成功得到了一点感悟! -
孩子呕吐怎么办 谢江强
孩子呕吐怎么办曾经在微博上看到有个“医生”,介绍治疗孩子吐奶的方法,说用手指蘸冰硼散,按压舌根部“火丁”。患病毒或细菌性肠炎的孩子往往伴有腹泻,需要警惕脱水的可能性;如果同时有肚子痛,要警惕阑尾炎;头部外伤之后的呕吐还要警惕脑震荡、颅内损伤、出血等。
最新文章
-
通耳方(自拟方)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 陈锦辉
通耳方(自拟方)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处方:柴胡12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黄芩8克,太子参3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石菖蒲6克,葛根30克。因此使用葛根的升阳作用来治疗耳鸣耳聋。
-
小青龙汤治疗反复咳嗽医案 张训景
薛*,女,34岁,2023.09.21初诊主诉:反复发作咳嗽7年,再发半月。夜间平躺及晨起咳嗽明显。半月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症状。2付咳嗽基本消失。2023.10.11复诊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
-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 谢江强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脾胃虚弱的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生病为什么说孩子的身体问题大部分是由脾胃问题引起的呢?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外感类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发育迟缓、瘦弱等问题,这些无一不与脾胃虚弱有关。
-
再谈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运用的一些心得 王井清
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论》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子——柴胡桂枝干姜汤。
-
门诊医案——胸痛 胡松岩
刘某,女,71岁主诉:间断胸痛半月余,加重1天。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活跃。西医诊断:1.胸痛待查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
-
条文解释 李华歆
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小编既往文章《经方解说之五苓散汤》!
-
《伤寒论》中生姜、大枣用法 高群
生姜一共是有39个方子涉及,以温胃为主要作用。在《伤寒论》中有不同的用法,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助运化。生姜也是呕家圣药,治疗恶心呕吐常用。主要与生姜、人参、甘草配伍。这个在《伤寒论》主要是十枣汤,《金匮要略》里主要就是葶苈大枣泻肺汤。
-
口腔溃疡 潘洪波
临症加减后叮嘱患者继续服药两周,药后口腔溃疡基本痊愈,胸背部痤疮明显改善。调整方子后再用药7天,患者口腔溃疡已完全愈合,余诸症皆除,嘱其继续服用中药以固后效,规律调服1月余,溃疡未见复发。二诊之时,患者口腔溃疡愈合大半,胃胀、痤疮均已好转,但大便仍溏。
-
鹅口疮 谢江强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口腔炎,尤其在新生儿期该病较为常见。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此时可危及生命。适用于小儿鹅口疮。早、晚各1次,温热口服。
-
痛经的中药膏方调理 谢江强
痛经痛经,或称为经期疼痛,是妇科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妇女在经期有轻度不适,但痛经是指经期的疼痛影响了正常的活动,并且需要药物治疗。周期性的经期疼痛是常见的并且发生于大多数月经周期。继发性痛经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