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五条
“脉浮热甚”,太阳病,脉浮,他说“热甚”,这说明正值太阳病极期,热的特别厉害,此时得用清凉的解表法,可以在解表药里加石膏。
“而反灸之”,“灸”,这个“灸之”也是攻类了,以火攻了。那么这个灸看着像力量温和似的,但它也不利于热实之病。其实就是误治啦!“此为实”这是实证,“脉浮热甚”是个实证,表实证,就是热实。“实以虚治”,热实之证而以治虚寒的方法来治疗,虚寒才可以用炙嘛。
“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本来就热盛,又继之以灸火,反助其热,所以因火而动,就是热反倒因火而激动起来了。那么这么治疗的结果就是“必咽燥,吐血”。凡是热都往上攻,尤其在表证的时候,嗓子也干,甚至于吐血,这就是说误治。其实这里不能灸。那么真正的热病,大夫给用热药也能使着人咽燥、吐血。
所以这虽然讲的火攻,与用药也有关系。所以当医生的,总要知道寒、热、虚、实,必须掌握这个东西。热要用寒治。热若用热攻,准要造成不利的后果,误灸可以,误药也可以的。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甘草的双面“性格”与外用之道 欧阳慕颖
张锡纯认为甘草,药性微温,味道极甘甜,能够解除一切的毒性。甘草可外用治疗皮肤病。甘草次酸对湿疹、牛皮癣也有治疗作用。 -
伤寒论第四十四条 张宝华
四十四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太阳病,桂枝汤证还存在,所以叫做“外证未解”。凡是有这种情况,外证未解的情况,就不可给吃泻药。 -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口疮案 谢江强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治疗口疮案韩某,男,58岁。如此案患者口腔溃疡反复发作1年余,此亦可看做心烦的一种,加之易汗出、畏寒、大便日两三次偏稀不成形,故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清上温下而获效。 -
国医节丨从反复头痛谈"肝阳挟痰"的辨治精要 刘颖
患者长期熬夜绘稿,肝阳化火炼液成痰,痰热挟风上扰清空,终成"肝阳为标,痰瘀为本"之顽症。首诊三剂,头痛发作时间缩短过半,痰涎转清。今人头痛多虚实夹杂,常因空调冷饮伤阳、电子产品耗阴、熬夜焦虑生痰,形成"肝阳挟痰瘀"复合病机。 -
乳痛医案分享 赵阳
常女士按照医嘱,每日水煎服用7剂药,饭后半小时准时喝下。在这次成功的治疗中,医生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准的辨证,巧妙地运用各类中药协同作战,直击病症根源,解决了常女士的困扰,充分展现了中医在复杂病症治疗上的独特魅力和显著效果。 -
马家湾刘二郎读《金匮》第十五篇心得体会 刘仲书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篇,本篇共有条文22条,方10首,复方2首。治疗上当用茵陈蒿汤。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读至《千金》麻黄醇酒汤条,麻黄醇酒汤治黄疸,我们应该理解为治黄疸可以用发汗法,亦可以理解为治疗黄疸可以用理气化湿,非必须用麻黄? -
伤寒论第二十八条(六) 张宝华
先生还是主在这个利水祛湿,《本经》就说术主“风寒湿痹”,咱们先生有麻黄加术,越俾加术的方药,皆在这个水湿上来的。通过研学仲景先生的《伤寒》、《金匮》,他用术主在水湿上头,这个后面有,届时我们再随时研学。 -
关于孩子肚脐的烦恼 谢江强
关于孩子肚脐的烦恼脐带是连接母亲和孩子的纽带,脐带的结扎离断,标志着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了自己的生命之旅。世界卫生组织这个推荐是基于当时的证据认为局部使用消毒剂与脐带干性护理及安慰剂比较,未发现脐带感染率有何差别。 -
解表蠲饮小青龙 赵军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并脉证治》“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小青龙汤为寒饮,舌象应为舌质淡苔白。 -
伤寒论第二十一条(五) 张宝华
桂枝汤去芍药证的就是桂枝汤证而气冲得比较严重,胸满、脉促是它的脉证。这是桂枝汤加减的一个变化,桂枝汤把芍药去掉了。要是再去掉生姜、大枣,就是桂枝甘草汤了,这又是一个变化。现在气冲于上,吃泻下的药虚其里,上实下虚,应之脉,得上浮下沉,脉与证相应就是这个样子。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七十七条(一) 张宝华
七十七条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本义是阻塞,不通。临证上,食道炎,食管反流,食道憩室的人常遭遇这个证侯,病人常挖掘食道狭窄。那么这个不能说来个食道憇室咱们就给栀子豉汤,咱们还是要辩证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嘛。
-
伤寒论第七十五条(一) 张宝华
七十五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师因教试令咳”,要是丧失津液血液太厉害,他必耳聋,清窍乏养而失聪嘛!“因教试令咳”,试验试验他,叫他咳嗽咳嗽。
-
伤寒论第七十四条 张宝华
七十四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水逆依然是五苓散证的继续,自然还得用五苓散。
-
秋夜忆臧槐 陈鹏
秋夜忆臧槐文/杭州陈鹏医生青春渐己远,秋雨泪梦干。两鬓苍斑白,何时入长安。
-
黄帝内经里面的养生攻略 高帆
它以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融合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的理论,阐述了顺应自然的养生法则。《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历经千年,依然闪耀着生命的光芒。
-
口臭良方甘露饮 陈锦辉
口臭良方甘露饮口臭,是指口内出气臭秽,是五脏六腑功能失调的结果,而关键在于脾胃功能的失调。近年来,我应用该方治疗口臭,同样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对甘露饮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并有了一些体会。但是,对于时间较久的口臭症,则非甘露饮不可。
-
感冒后胸闷,咳嗽伴小便不利,3剂中药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68岁初诊日期:2024年7月25日主诉:感冒后咽痛,胸闷伴小便不利1周余。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探讨“对照条文”!《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这两个条文在用药上也是“一药之差”!
-
糖尿病 潘洪波
在靳老先生的众多诊疗成就中,治疗糖尿病的秘方尤为引人瞩目。中医泰斗靳文清糖尿病5剂见效一个月痊愈。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而靳老先生以其精湛的医术和深厚的中医底蕴,为众多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和康复的曙光。
-
夏日手札 张宝华
之述,足征其为病邪性属阳。可见暑邪热盛则易伤害肺气而现诸多关乎肺之症状。暑邪为“六淫”、“六邪”之一,其发病在夏暑季节,夏至后毗邻小暑、大暑二气,此正值暑热之时。《内经》以夏至日为界划分温病与暑病。如《素问·热论》:“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