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证治琐谈

2022.09.06 25阅读 评论数 0 0
瘀血,指体内血液瘀滞。可以因病致瘀,如跌扑伤力,月经闭止,寒凝气滞等;亦可因瘀致病,如气机受阻,经脉堵塞,瘀热互结,甚至蓄而发狂等。其溢于经脉之外,积于组织间隙者称“恶血”;因血液循环受阻,瘀结在经脉内或器官内者,又称“蓄血”,均属瘀血范围。由于瘀血留阻原因与部位不同,表现症状颇不一致。

 

仲景论瘀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有瘀血、蓄血之论述,较早将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等活血逐瘀剂用于临床。仲景诊断瘀血之指征:

 

①舌质青紫,面色晦滞,目眶黧黑者;

②少腹硬满而小便自利,或其人如狂者;

③本不腹满而自言腹满者;

④病人喜忘,大便虽坚硬而反易解,但其色发黑者。

 

只见一二证便可作瘀血论治。仲景要言不繁,揭示瘀血证治要点,开后世之法门,厥功至伟。

 

后世对血瘀论的继承和发展

 

清·王清任,治学富有创见,著书立说,少循前人之旧,惟独崇仲景、又可。所撰《医林改错·半身不遂论叙》云:“伏思张仲景论伤寒,吴又可著瘟疫,皆独出心裁,并未引古经一语。”故《医林改错》书中,几十种血瘀证之描述及逐瘀活血法之运用,未尝不继承仲景之学。王氏立通窍活血汤,以治头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汤,以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汤,以治肚腹血瘀之症。对瘀血之证治范围,较仲景大为发展。

 

王氏治血瘀,证详法要而方效。至于何以为瘀,未若唐荣川言之綦详。

 

唐之《血证论》云:“盖血初离经,清血也,鲜血也。然既是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汗血。离经既久,则其血变作紫血。……此血在经络之中,虽已紫黑,仍是清血,非血块也。是以能随气运行走入肠胃,吐下而出。设在经络之中即是血块,如何能走入肠胃耶……故凡吐衄,无论清凝鲜黑,总以去瘀为先”。

 

唐氏以“瘀血攻心”、“瘀血乘肺”二证,最为危候。心痛头晕,神气昏迷,不省人事,见于产妇及吐衄家,即属“瘀血攻心”,以芎归失笑散,加琥珀、朱砂、血竭等品,急降其血而保其心。若咳逆喘促,鼻起烟煤,口目黑色,凡吐血即时毙命者,多是“瘀血乘肺”,用参苏饮(人参、苏木)保肺去瘀;肺气实者,但去其瘀,葶苈大枣汤加苏木、蒲黄、五灵脂、童便治之。

 

《血证论》对纷繁百出之瘀血见证,以三焦分统外,又谓“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堵塞气之往来,则周身作痛;气与血滞,聚而成形,乃为癥瘕;郁蒸腐化,可变为吐脓、便脓、疮脓;若被火气煎熬,则为干血痨。

 

视唐氏对瘀血之定义、病理之机转及辨证等方面,较王清任则又进一大步。

 

瘀血的辨治概要

 

古人论治瘀血,至清代大有发挥。然证诸今日,内科、外科、妇科、伤科及眼、耳、鼻等各科,所见瘀血证候之多,则远非往昔可比。而判断是否属瘀,又不限于古人舌青、便黑,硬满、喜忘之说。

 

《金匮要略》之“但欲漱水,不欲咽”,以有瘀血者不渴,而因里有瘀血,气不得通,不能载水津上升;《血证论》则有“血渴证”。《伤寒论》以邪在少阳则往来寒热,唐容川谓瘀血在肌腠,伤荣气则恶寒,伤卫气则发热,可见寒热如疟之状。“血虚发热,证象白虎”,血瘀肌肉也“证象白虎”。缘肌肉为阳明所主,燥气与瘀血郁蒸之故也。

 

仅举数端,则知仲景尔后,对瘀血理论之发展并证候之发现,即可见一斑。

 

◎瘀血之在上焦:眼红口臭,视力障碍,或脱发不生,耳久聋,或颈膊胸膈顽硬刺痛。可与通窍活血汤(白芷或菖蒲代麝香),或小柴胡汤加芎、归、桃仁、大蓟等。张石顽云:“衄者,血蓄上焦,犀角地黄汤”。

 

◎瘀血之在中焦:腹痛胁痛,腰脐刺痛而觉着滞,或头疼胸痹,或瞀闷、急躁、夜不安寐等。宜血府逐瘀汤,或小柴胡汤加香附、姜黄、桃仁、大黄。张石顽云:“心下手不可近者,血蓄中焦,桃核承气汤”。

 

◎瘀血之在下焦:季胁少腹胀满刺痛,或腹部结块,以及崩漏、久泻等。以膈下逐瘀汤,或失笑散加醋军、桃仁。张石顽谓:“脐腹下肿,大便黑者,血蓄下焦也。抵当汤、丸,下瘀血汤”。

 

日常临证,我以三焦分属治瘀,其法执简驭繁,利于辨治。但从全面言,凡久病顽麻,痛不移处,局部结硬,癫狂如醉,肢体偏废,及一切手术后所遗之病痛,当属瘀证,或他因夹杂瘀血为患。

 

我的临证体会

 

治病欲辨顺逆,惟明脉证,疗瘀亦然。但瘀血若在经络脏腑之间,脉管器官之外,管气仍流通无阻,脉象即无大变,此王清任所以重症不重脉也。因瘀所致之便、尿、吐、衄等血证,脉象总以数大为难治,见芤、见革则险,芤乃气太疾,革乃亡血之象,脉见沉、涩、细、缓则易疗,以无邪热胶滞,胃气尚存,虽涉虚或淹缠周折,终可获痊。

 

瘀证之舌,看去有青紫气,其色不鲜者居多,纯青舌少见。舌上散见紫点或条片状斑者为数亦多。若瘀血在脉管脏器之外,则舌无异常表现。妇科瘀血证,舌之两旁常见紫黯色镶带;癥瘕积聚病人,舌质舌苔多不呈异样;因瘀发脱、耳聋、肢痛、失眠者,脉舌几乎正常。据个人体验,凡病之久远、固着、怪癖难以确诊而又多方不应者,即便未显瘀征,概可从瘀论治。盖瘀血为患,率多隐匿,“有诸内必形诸外”之说,于事实诚难尽信也。

 

上叙瘀血证脉舌,仅为一隅之见。至于选方择药,尚有赘言,即一切出血性瘀证,宜避热、燥、散、动之品,恐瘀未去而阴先伤;“气为血帅”,治瘀先理气,气调则血活,瘀滞始消,若其坚积日久,又须参以软坚;如气虚不克帅血运行,每致瘀不得散,应以益气为重;“久病必瘀”,“久病入血入络”之症,及“独处藏奸”伏匿之瘀,并宜酌加虫类搜剔。

 

活血化瘀法之运用,日益广泛。除防治心血管疾病外,对脑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其发生部位与病因虽有所差异,但投活血化瘀方剂俱有疗效。这是因为它们皆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活血化瘀可改善血液循环,治多种因瘀血而起之病症。

 

|作者简介|

龚士澄(1926- ),安徽省天长县人,中医主任医师。自幼攻读《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医学著作。1985年调天长县中医医院,任二病区内科主任兼县中医学会理事。著有《跛鳖斋医草》(安徽科技出版社〕、《杏林小品》(人民卫生出版社)、《临症用药经验》(人民卫生出版社)等书。载入《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当代中华诗词大辞典》等书。

 

来源:摘自《跛鳖斋医草》,龚士澄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转自“中医书友会” 第1431期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杏林小书童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附子妙用来消炎医案二则 孙亮

    附子妙用来消炎医案二则案例一:患者徐某某,主因"脐旁右侧隐痛不适10余天"收入院。既往有慢性咽炎病史4年。有慢性肠炎病史6年,大便后腹痛缓解。附子可提高机体免疫力来抗炎。医案二:患者张某某,女,26岁,主因"咽痛3天"由门诊收住院。

  • 茯苓饮 李华歆

    ——赫尔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外台茯苓饮!外台茯苓饮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而外台茯苓饮的方证就可以理解为针对那种里虚痰饮内盛,并伴气滞的患者!

  • 半夏泻心汤小记 张宝华

    功效与主治半夏泻心汤具有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功效。注意事项使用半夏泻心汤时需注意,如果患者有口干、口苦、大便干燥等症状时不宜使用。总结半夏泻心汤是一种经典中药方剂,对消化道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 肾气丸 李华歆

    患者因虚致劳,且见腰痛,少腹拘紧,小便不畅,为精虚阳亏,可与肾气丸补之。《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 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本文将总结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治疗效果:经过2个疗程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盗汗症状明显减轻。六、总结与展望中医治疗盗汗的临床用药经验丰富,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手段,可以有效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缓解盗汗症状。

  • 便秘了吗?先清肝化痰吧 谢江强

    先清肝化痰吧有一次,我在医院大厅看到一位男子吵吵嚷嚷着请大家排好队,别影响到其他人挂号。该男子姓张,39岁。我又从睡觉、吃饭、小便、胃脘的感觉等方面问了问张先生有无其他的症状。

  • 从肝入手调治高血压 缴秀珍

    珍珠母还有镇静、抗惊厥、降低血清过氧化脂质、增强记忆力、抗过敏、抗溃疡、保护肝脏等药理此患者的失眠直接影响血压的昼夜节律,困扰患者最重,贯叶金丝桃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止疼通和促进睡眠及血液循环等功效与作用。

  • 只留青春不留痘 谢江强

    只留青春不留痘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由毛囊皮脂腺的炎症所导致的。不仅如此,这痘痘长在脸上不同的部位,可传达不同的健康信息。蒋女士从高中开始,脸上的痘痘就没断过,多年来青春痘一直困扰着她,试过很多祛痘方法可是都没见效,她也就没有信心再去寻求治疗了。

  • 当下骨痹症初步小记 张宝华

    2.肌肉萎缩:骨痹症患者因疼痛等原因可能导致肌肉失用性萎缩。

  • 咏细辛 张宝华

    咏细辛也在深山参天地,常欲低湿乐为家;花开花落无人问,一使辛香透九渊。癸卯年辛酉月戊寅日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