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葛根黄芩黄连汤”之我解

《伤寒论》第34条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单从字面上解释这条其实并不难,大概就是本来是个患了太阳表证的患者,症状上大致符合“桂枝汤证”(这里应该以太阳中风表证为主),如第12条描述的那样: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外邪犯表,而其人本来却营阴不足,卫气失司,营虚则卫强(僵),外邪与之争斗则身体“翕翕发热”,卫气不能正常行使温煦功能则身体“啬啬恶寒”,所谓的“桂枝汤证”其实是一种冠名为“荣虚卫强”的表虚证,好比打仗了,敌人来到边境线上,而戍边的边防部队兵力明显不足,只能节节边抵抗边撤退,而不能一鼓作气的挫败敌人的进攻。这时,我们用桂枝汤补充体内缺少的“津液”,参考《内经》理论解释,用“桂枝、甘草”配合辛甘化气以“阳化气”,用芍药甘草配合酸甘化阴以“阴成形”,再加“姜、草、枣”开中焦生化之门,故“津液”得充,“营阴”得补,“卫气”得散,故“邪气”可逐。

明白了“桂枝汤”方证的基本道理,接着让我们继续回到对34条的理解上来,说好了本来是“营虚卫强”的“桂枝汤证”,治法上应该用“补”法,而这个时候医生却没有“补”,反而用了“下”法,这是明显的误治,一般用了下法后都会大损胃中津液(里阳受损),这会让本来就缺少的津液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此时医生犯了《内经》所说的“虚虚”之戒,里阳不足,不能温煦固涩,脾胃(属土)隶于中焦,现在里阳虚弱,土虚则不能“掩水”,土不运湿则生水饮,正所谓“湿盛则濡泻”,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利遂不止”的情况。

让我们继续往下看,仲景接着举例说明了上述患者可能出现的两种不同情况。第一,患者这时候见了“促脉”是“表未解也”。第140条: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这两个条文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促脉”,而且都是太阳病表证未罢的情况下用了“下”法后产生的,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再看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首先,我们知道太阳病的中心思想其实是“正邪”在“表”的斗争,如果“正能胜邪”,“邪”就能得“正汗”而出,而如果“邪反胜正”,那么“邪”就可能会长驱直入进入人体而使疾病产生形式不同的改变,而如果单纯拿太阳病来说,在表证未罢的情况下,冒失的用了下法,里阳虚则津液大损,人体则会马上动用所储存的其他“津液”(包括血)来迅速补充“里阳”的虚,而一但“里阳”得到恢复,马上就会再把“津液”向外、向上扩散以达到驱邪的目的。打个比方,我们用力下压漂浮在水上的木块,用的向下的力量越大,木块上浮的力量也就越大,人体的这个津液系统与之相似,损失的津液越多,人体的津液系统则会在最快的时间尽可能的调动津液用来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这个时候“里阳”得复,阳气(津液)暴长,从内部产生一种向外、向上的气用以驱除邪气,而这个时候表现的脉就是所谓的“促脉”,“促”是不间断小步快走的意思,此时它提示的是人体的正气是仍然向外、向上,这与太阳病表证的解法思路大致一直,所以仲景告诉我们“表未解也”,意思就是告诉你用了下法之后,此时人体的正气依然可以驱邪外出,邪气并没有完全进入体内,所以你还有机会去用表解的方法驱除邪气。
而与之相对则是“喘而汗出”,在第35条说到: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这条说的是“无汗而喘”,寒邪束表引发的“无汗”正好是“喘”的罪魁祸首,而“喘而汗出”则与其相反,因为误下后并没有见到“脉促”这样的尚可表解的征兆,而这么并没有提到脉象如何,我们暂且放下不管,而如果从用的方药反推症状则可以知道此时里面是有了热证,要不怎么可能用黄连、黄芩这样的苦寒药呢,而重点的问题就是这个“热”是怎么来的,第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这条与34条有些相似之处,都是表邪未罢,用了下法,不同的是结胸证的患者从症状表现来说要严重得很多。这个“热”就可以理解为“邪气”进入体内后产生的作用效果,刚才说了表邪未罢,你下了,邪气从表陷里,这个时候的产生的邪热与里阳不足产生的水气产生一种还没有成实但是以热为主的“气”,这个时候阻塞气道就作“喘”状,而这个“热气”在胸中(阳位)内迫腠理上的津液外出则作“汗”,这个时候的“汗”完全是因为“热气”内迫造成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除热成为治疗的关键所在!
最后,说一下“葛根芩连汤”这个方子,总体上这个方子是以清凉为主,葛根在《神农本草经》里说具有“主消渴,起阴气”的作用,我理解来说就是这个方子用葛根就是驱取它“清凉透散”之力,把形成“热气”的因素——“水饮”散开,黄连、黄芩主要是清解热邪,而甘草则为了补中,也防止苦寒之药伤脾胃而已!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情批评指正!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以上是关于“苓桂术甘汤”和“茯苓甘草汤”的相关条文!碍于篇幅所限,这里我们对这条不再展开去讲,只是记得类似“身瞤”、“身摇”的症状是跟“伏饮”有关的!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二)糖尿病波动症 钱开达
善持堂将这种症状定义为糖尿病波动症。善持堂认为某君无糖尿病家族史,有血糖波动史。眼下血糖升高多属血糖波动,应按血糖波动症来治疗,避免不必要的终身服药。 -
瘀血不除,孩子有可能会生怪病 谢江强
根据舌象,我判断这个孩子的体内有瘀血,进而推断这有可能就是引起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原因。当然,我还是要再次提醒各位家长,导致孩子患上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原因有很多,不是简单地给孩子化掉瘀血就能治好的。 -
#枳椇子的临床应用 崔国宁
枳椇子具有显著的解酒作用,能够加速酒精在体内的代谢和排出,减轻酒精对肝脏的损害。首先,枳椇子的用量应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掌握,过量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此外,枳椇子的临床应用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综合治疗疾病,以提高疗效。 -
3剂中药治愈“身痒夜重2月余”案 宗琪
患者:马某某性别:男年龄:9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22日主诉:身痒,夜间痒甚2月余。现病史:家长代述孩子身上痒2个来月了,夜间痒的厉害,一挠红一片,伴纳差,舌部裂纹,舌质淡红,苔薄略厚,大便1-2天一行,时有费劲,夜间张嘴呼吸伴打呼噜,脉浮有力。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1——子时(胆经当令) 张训景
子时:胆经当令子时是指夜里11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候是胆经当令。有胆囊疾病的患者往往在子时容易出现不适症状。人在子时前入睡,胆方能完成代谢。“子”在月份中又代表阴历十一月,强调的是用冬天的收藏来养生机。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2 张训景
吕某,男,46岁,2024.05.11就诊主诉:食凉及辛辣腹泻腹痛2周。2024.06.01复诊挺好,上周因劳累后腰痛,现腰部隐痛不适。大便日1次,成形。告知无明显不适可暂停中药调理。需长期调畅情志、饮食注意方可。总的来说,在治疗上不宜过分依靠药物,因为大 -
皆是缘 张宝华
有心佛不渡,病治有缘人。技福皆因缘,起于性空中。卧龙子渊于盛京 -
中药的“升、降、沉、浮”作用 谢江强
降,即下达降逆,趋于向下,是指药物有下行、下降的作用。利用药物升降沉浮的特性,可以使药物作用于不同的人体部位,因势利导,从而调理脏腑气机的紊乱,使其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各种净选过的药材经过加工炮制,制成丝、片、块、段,都可以被称为是饮片。 -
葛根汤合附子汤加减治失眠背凉案 宗琪
诊断:失眠,痹症处方:葛根汤合附子汤加减5剂方组:葛根60g麻黄5g桂枝15g白芍20g炙甘草6g茯苓20g党参15g生白术30g制附片15g远志15g焦神曲10g生黄芩15g生姜3片大枣5个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约600ml,分三次
最新文章
-
身体健康的冷知识 陈鹏
1....人体的面部是由四十四块肌肉构成微笑需要动用17块皱眉需动用43块2.…80%的疾病都是情绪波动,诱发导致的加重尤其是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疾病3....随着年龄增加,人的面皮真的会越来越厚。。。。。。。。。。。
-
失眠医案整理5 谢江强
医案83丁某,男,35岁。医案84袁某,女,62岁。以天麻钩藤饮滋水涵木平肝条肝,则神志安、睡眠佳。
-
厥阴4 李华歆
大家仔细想想患儿高热的时候手脚发冷是不是符合“厥阴病”中的“厥”,而高热则符合“厥阴病”中的“发热”(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
-
案例整理 梁春耕
病例4:女,60Y,“受凉后中上腹嘈杂感,肠鸣活跃,口臭便干,咽部异物感,多梦易醒,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舌红,苔中厚腻,脉弦”予健脾理气、清热化痰、镇静安神1周,上述症状减轻过半。
-
心慌气短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0月17日顾某,男,93岁,初诊。主诉:心慌气短6年加重一个月。目前服用芪苈强心胶囊,参松养心胶囊,麝香保心丸,金水宝胶囊以及利尿药。今复诊告知情况无明显改善,仍容易气喘。现心慌稍减轻,小便量增加。后未前来复诊,仍服用芪苈强心胶囊,麝香保心丸等
-
下肢水肿医案一例 王建飞
主诉:双下肢浮肿多年加重30天现病史:胃纳可,夜寐一般,大便正常。双下肢浮肿,尿白蛋白阳性,小便隐血阳性。既往双下肢浮肿多年,乃肾阳不足,阳虚气化无权致水湿停聚,日久造成尿蛋白及尿隐血阳性。复查尿液分析:尿白蛋白+1,隐血+1.双下肢浮肿减轻。
-
胃溃疡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性40岁余主诉泛酸烧心两年余患者半年前胃镜检查胃部溃疡糜烂碳13检测阳性平素腹胀恶心剑突下疼痛纳差三餐不知饥不能吃凉的大便正常小便频夜尿多眠差卧位有酸水泛出。
-
冯世伦:少吃也是愈病方 彭功伟
5岁男孩长期反复发烧,经方辨证属实,故遵“实者损之”而使病愈。而增加营养是提高抗病能力的理念,是违反“实者损之”之理,故使病长期不愈。即是说,“损谷则愈”,体现了经方的辨证论治精神,经方治病是有是证用是方,有是证用是药,不能不问虚实,盲目用补。
-
废医验药,死路一条!!! 姚金虎
耐药支原体,甲流变异株,还有即将到来的新冠变异株。。。无论如何变异,感染病原菌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是有规律的,有迹可循,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前提一定是辨证论治,否则就是走上废医验药的旧路,注定死路一条。
-
斑秃就是肾虚了吗? 王晨阳
斑秃,俗称“鬼剃头”,是一种常见的非瘢痕性脱发,目前多认为与自身免疫,遗传,情绪紧张和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完全是一个气血阳都损伤的一个脉象。辨证选取真武汤治疗。所以用真武汤中的白术固护脾胃。又选取桂附地黄丸善后服用。。。。。。
好的
厉害
过奖,可以微信交流yangzhengtang123
讲得很透彻,学习了!只是用的时候我还是在原方基础上加一些药!
李老师讲的很好,每个中医大夫要想看好病,你一定要不断的从中医四大经典中汲取营养。
哎呀我不是啥老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