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膏方的治疗特点及注意事项

2022.02.05 94阅读 评论数 0 8
小儿膏方拟定,尤应注意生理特点及病理特征。小儿"形气未充,脏腑未坚,腠理疏松,表卫不固",且"小儿肺脾肾三脏不足",任何内外环境的刺激或生活起居的改变均可导致小儿患病,且进展快、变化多,病程日久则病势缠绵。
 小儿体质虚弱病的治疗应针对小儿禀赋不足、脏腑娇嫩、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等诸种薄弱环节,其中脾胃不足、健运失职是其主要病理环节。临床常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玉屏风散等作为小儿体质虚弱病的膏方基本方。这些方剂药性平和,配伍精当,既可食用,又可药用,且重在调理脾胃。小儿用药应温而不燥,凉而不偏,补而不滞,滋而不腻,避免攻伐、耗散、毒烈之品,从而避免不良反应、毒副作用。【辨证调治】
 虚劳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伤又不外乎阴阳气血,应以阴阳气血损伤为纲,五脏虚候为目。《杂病源流犀烛》云:"其所以致损有四,曰气虚,曰血虚,曰阳虚,曰阴虚。而气血阴阳,各有专主,认得真确,方可施治。"由此可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疗法。膏方治疗五脏虚损,尤以补益脾肾为主。脾为后天之本,是水谷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是生命的本元,所以补益脾肾具有重要的调补意义。1.气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体倦乏力,动则汗出,易感冒,腹胀,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虚大无力。
 治法:益气健脾。方药: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加减。
 膏方调治基本用药:
 补益肺气:太子参、黄芪、白术、五味子、熟地黄、紫菀、桑白皮等。
 补益脾气:党参、茯苓、白术、甘草、莲子肉、山药、薏苡仁、白扁豆等。
 补益心气: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酸枣仁、远志等。
 补益肾气:熟地黄、山药、芡实、菟丝子、杜仲、续断、附子等。
 精细料及其他:生晒参、灵芝、大枣、蜂蜜、冰糖等。
 随症加减:易感冒、鼻塞流涕、反复湿疹者,加用黄芪、白术、苍术、防风、辛夷、蝉蜕、白鲜皮等;气虚自汗者,加用黄芪、桂枝、白术、牡蛎、龙骨、糯稻根、浮小麦等。2.血虚证临床表现:面色唇甲淡白,头晕视糊,心悸心慌,形体消瘦,指甲不华,舌质淡,脉细弱。或心悸,怔忡,健忘,夜寐梦呓易惊,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或结代。
 治法:养血益气。
 方药:归脾汤加减。
 膏方调治基本用药:
 养血安神:当归、茯苓、茯神、川芎、半夏、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肉桂等。
 养血补虚:熟地黄、黄精、芍药、当归、川芎等。
 精细料及其他:生晒参、龙眼肉、大枣、蜂蜜、冰糖等。
 随症加减:头晕明显者,加黄芪、升麻等;心悸明显者,加琥珀粉、煅龙骨、煅牡蛎等;血虚者,或配伍四物汤,加何首乌、桑椹、黑芝麻等。3.阴虚证
 临床表现:两颧潮红,唇红口干午后低热,手足烦热,夜寐不宁,盗汗,舌质苔少,脉细数。或干咳,咽燥,咯血,潮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左归丸加减。
 膏方调治基本用药:
 滋阴潜阳:熟地黄、枸杞子、山药、女贞子、墨旱莲、龟甲胶、山茱萸、菟丝子、石斛、鹿角胶等。其中二至丸女贞子、墨旱莲二药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可谓是小儿调补阴阳之佳品。
 滋阴止咳:沙参、麦冬、桑叶、黄芩、甘草等。
 精细料及其他:西洋参、灵芝、蜂蜜、冰糖等。
 随症加减:阴虚盗汗者,加玄参、黄精、百合、麦冬、五味子、黄连、黄芩、糯稻根等;阴虚干咳者,加百合、麦冬、五味子、款冬花、紫菀、川贝母、北沙参、百部等。4.阳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自汗便溏,喜卧懒动,口淡吐清涎,五迟五软,舌质淡胖嫩,苔白润,脉沉细。
 治法:温补阳气。
 方药:右归丸加减。
 膏方调治基本用药:
 滋补肝肾:山茱萸、菟丝子、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当归、益智仁、黄芪等。
 温补肾阳:熟附子、肉桂、杜仲、巴戟天、紫河车、补骨脂、鹿茸等。
 精细料及其他:红参、核桃仁、蜂蜜、冰糖等。
 随症加减:阳虚饮停,症见水肿者,加桂枝、茯苓、白术、干姜、细辛、半夏、防己等。中药膏方中的辅料多为食品,如莲子肉、红枣、山药、核桃仁、梨、阿胶、薏苡仁、蜂蜜、冰糖等,适当选用,香甜可口,对人食补相结合。【注意事项】
 1.有针对性地服用膏方
 小儿脏腑娇嫩,尤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对反复感冒、哮喘的小儿,可适当用膏方调治,有利于改善体质,增强抗过敏能力,改善肺气虚的状况,预防哮喘的发作。
 2.服药时忌口
 服用膏方时要忌生冷、油腻、辛辣、不易消化及有较强刺激的食物,以免妨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剂的吸收。小儿常服用牛奶、酸奶等奶制品,膏方服用期间应不能与牛奶同服,因其所含的钙、磷、铁等物质与滋补药中的有机物质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化合物。
 3.序贯治疗效果佳膏方一般从冬至开始服用,一年服用2~3个月,通常连续服用膏方3年以上效果较佳。小儿服用膏方的第1周,建议每日空腹其服用1次,以利于药物吸收;1周后,可改为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次。
 4.用药禁忌
 小儿膏方的特点有异于成人,其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能滥补,慎用温肾壮阳药,避免性早熟发生;主张调补,用药以平为贵,通常选用党参、太子参、白术等,少用滋腻碍胃之品;在补益药中,适当加入陈皮、木香、佛手等理气调中、消导灵动的药物,做到补中有消、消中进补。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谢江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经方治疗感冒后全身不自主痉挛一例。 袁振兴

    李某某,女82岁。一周前感冒,后出现乏力,纳差,眠差,近两天出现不自主全身痉挛,阵发性。病人不愿麻烦子女,拒绝住院治疗,考虑到这种外感后出现的西医也检查不出什么问题来,就门诊用中药治疗了。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5医案48王某,女,63岁。主诉:胃痛吐酸3个月。医案49冯某,女,28岁。现病史:患者7年来胃脘胀痛间歇发作,得食可减,嗳气不泛酸,大便调,多梦。方中木香、陈皮、檀香理气疏肝解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理气健胃。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 谢江强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免疫力低下的调养方法患儿元元(化名)自从上幼儿园之后,只要园里一有孩子感冒,他就肯定会被传染。随访3个月,孩子都没有再因幼儿园中其他孩子的传染而患上感冒。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此乃厥阴病,气血不足,寒热错杂兼血淤,重用吴茱萸破阴寒,他药扶正祛邪襄助之。桂枝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吴茱萸15克、人参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半夏15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 冬至的夜 陈鹏

    冬至的夜文/陈老爷我睁着眼睛等待天明左眼代表太阳右眼代表月亮我的眼中只有你水从高山流下慢慢汇入大海由淡变咸如同你的味道村里面的鸡叫了土狗也莫名其妙的也跟着狂吠不知道这些村鸡土狗在兴奋什么老子默默的退了群大街上有很多禽兽在奔走他们要建一座贞节牌坊我摸了摸自己

  • 骨质疏松症防治 张宝华

    骨质疏松症可影响全身骨骼,但最常见于脊柱、髋部和手腕等部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 叶子黄了 陈鹏

    叶子黄了文/陈医生2023.12.14叶子黄了是生命的尽头的挣扎如同轮回每一片叶子都是一颗时空的胶囊也许曾经装满了希望可如今只剩下悲凉叶子黄了已功成身退/功德圆满我感激/我赞叹

  • 感受温暖就可以治疗疾症 谢江强

    感受温暖就可以治疗疾症舒心祛痛风37岁的杜女士3年前被确诊患有痛风病,发作时,小关节红肿热痛,有时可见头晕乏力,有时伴有双下肢沉重无力,有时还会出现腹泻、胃胀等表现。针对杜女士的情况,我去掉了成膏药中的阿胶,以免加重她的溃疡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