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813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伤寒论第一百四十七条(七) 张宝华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人不似小柴胡汤证那样的虚,所以不用人参;也没有呕,因此不用半夏、生姜。这两方共有的药是柴胡、黄芩、炙甘草。我经常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
书法2509 陈鹏
-
书法2508 陈鹏
-
伤寒论第一百三十一条(一) 张宝华
一百三十一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阴证不能下,下之伤其脏器,会促其成硬块、痞块。那么至于阴证下而为痞,“因作痞也”,阴证根本就无下法,无论早晚,也无论迟早。 -
经方加减治“双手麻木10年”案 宗琪
患者:D某某性别:女年龄:62岁初诊日期:2025年5月17日主诉:双手麻木10余年。 -
正初夏—愁肠九转酒过 张宝华
愁肠九转酒过明朝寤来何处天涯人行天涯路陌上公子繁鬓霜朵朵菊花向秋阳抬望眼佳人可曾来过绿阴阳里飞花纵酒高歌谁家想当年一江春水留不下 -
头晕5天,经方4剂愈 宗琪
5月20日当天:患者晕时来诊,查此时10点45分,考虑脾经当令,遂取太白穴以健脾化饮,然马上到11点整,考虑经气将行心经,遂取心经输穴-神门,针后得气行针,患者当即感头晕大减,可以睁眼了,留针20分钟后,头晕而止。 -
诊余杂谈:甲流和新冠,一样吗?在我看来是一样的。——附治疗案 马钟涛
近两天大便一天一次,泥状。 -
舌下囊肿——“痰包”的治疗 欧阳慕颖
今天有朋友问我舌下囊肿用中药能不能治疗?舌下囊肿是指发生于口底的黏液囊肿。以上健脾化痰的药物针对痰包因痰涎流注的病因。黄芩、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可清解积聚之火,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针对痰包由火积所致的病因。 -
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全身瘙痒黄疸医案续 张训景
中医诊断:瘙痒黄疸肝胆湿热西医诊断:梗阻性黄疸方剂:茵陈蒿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2025.02.22四诊症状明显好转。同时,患者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最新文章
-
阴毒汤治愈“肺结节”案 宗琪
患者:何某某性别:男年龄:70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14日主诉:咳嗽2月伴肺结节病史1年余。10月24日复查:肺结节消失,咳嗽痊愈。
-
中医治疗阴疮临床经验 崔国宁
中医在治疗阴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治疗10天后,患者形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阴户肿胀减轻。继续治疗20天,阴户肿胀完全消退,疼痛消失。总之,中医治疗阴疮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论治,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
伤寒论第六十五条(三) 张宝华
那条也是“发汗过多”,气上冲而致的“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先生说“桂枝甘草汤主之”。这个桂枝甘草汤就可以解表啦!
-
伤寒论第六十一条(二) 张宝华
这个整个条文重点就在这个“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的认证,对吧!这个烦躁可以见于很多的病证,对吧!
-
气血两虚所致眩晕治验案 吴春水
李某,女,42岁。患者连续服用10剂后,头晕明显减轻,精神好转,睡眠改善。病因多为久病不愈,气血耗伤,或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诸药合用,共奏补益气血、平肝定眩、养心安神之功,有效改善患者气血两虚之证,缓解眩晕等症状。
-
黄褐斑的一点认识 祝鹏军
黄褐斑,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可见颜面出现淡褐色皮肤色素改变,多对称分布于眼周附近、颧部、颊部、额部等位置,抚之不碍手,压之不退色,表面光滑,无脱屑,无痛痒。这属于中医的整体观,为什么会出现黄褐斑呢。
-
助眠汤(自拟方)治疗失眠症 陈锦辉
助眠汤(自拟方)治疗失眠症失眠,中医称之为“不寐”,指的是长时间的睡眠不足或睡眠不熟。二药相配,能够引阳入阴,调和阴阳,为治疗失眠的常用药对。
-
通耳方(自拟方)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 陈锦辉
通耳方(自拟方)治疗突发性耳鸣耳聋处方:柴胡12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黄芩8克,太子参3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石菖蒲6克,葛根30克。因此使用葛根的升阳作用来治疗耳鸣耳聋。
-
伤寒论 李华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闲诗其一 张宝华
几许新愁断秋风,灞上将军尽寒蝉。若无子房张良计,汉家江山几百年?张宝华甲辰年壬申月庚申日辰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