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方
加减:胃阴不足者去砂仁,加玉竹、沙参、麦冬;脾胃虚寒甚者加黄芪、白芍、桂枝、干姜;肝胃不和者加柴胡、郁金;气滞血瘀型加桃仁、白芍、枳壳、川芎、香附;寒热错杂型加黄芩、干姜、黄连;脘痛多于后半夜发作加重者加延胡索、川棟子、乌梅、黄连、黄柏;食欲不振加焦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呃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胃酸重者加海螵蛸、瓦楞子。
功效:益气健脾,理气和胃。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伴随的胃痛、胃酸、胃胀、胃院痞闷、暖气、烧灼、嘈杂等症状。
方义:慢性萎缩性胃炎也称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增厚的病理改变。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及不典型增生。该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的"胃腕痛""痞满""胃痞"范畴,其发病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饮食不节,损及脾胃:《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或恣食生冷,寒积胃院,损伤脾胃之气,气机升降失常;或过食辛辣肥甘,过饮烈酒,酿热生痰,损伤脾胃,而出现胃痛、痞满之症。
抑郁伤肝,横逆脾胃:肝为将军之官,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境遇不遂,忧思恼怒,情怀不畅,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犯脾胃,脾胃失和,则可致胃脱胀满嘈杂等症。正如《临证指南医案》所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沈氏尊生书·胃痛》曰:"胃痛,邪干胃院病也,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禀赋不足,脾胃虚弱:身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中伤脾胃;或久病不愈,延及脾胃,脾胃虚弱,阳气不足,胃纳呆钝,脾运失健,而发为胃院痞满、疼痛。正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论》中谓"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生胀满,或脏寒生满病"。
外感内伤,脾胃湿热:外感暑湿、寒湿,内侵脾胃,水湿内停;或饮酒过度,酿湿生热,损及胃腑;或肝郁脾虚,脾失运化,蕴生湿热,而致痞满、嘈杂、反酸、胃院灼痛等症。
气滞不行,瘀血阻络:胃病日久,迁延不愈,气血阻滞胃腑;或术后损脉,瘀血内生,胃络失于滋养;或情绪不畅,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可致胃痛发作、暖气痞满等症产生。正如《临证指南医案·胃院痛》云:"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虚火内生,胃阴不足:恣食肥甘辛辣,饮酒过度,蕴湿酿热,日久不愈,灼伤胃络;或气滞血瘀,病邪留滞,瘀久化热;或肝气久郁,化而为火,上述原因均可灼烧胃腑,损耗胃阴,而发为胃院灼痛、口干咽燥、大便干涩等症。
本病病位在胃,但与脾、肝、肾关系密切,病机特点是虚中夹实。
案例:陈某,男,58岁,于2018年5月12日就诊。主诉:间断胃院胀痛20余年,加重1周。现胃院胀满,每因饭后加重,食少嘈杂,消瘦,五心烦热,面色萎黄,动则气喘,舌暗红,少苔,有瘀斑,脉细。胃镜示:胃大弯及胃小弯处以白为主,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可见0.5cmx0.7cm溃疡,病理示: CAG ,中度肠腺化生。
西医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诊断:胃痛,气阴两虚,脾胃虚弱。
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养胃,兼以化瘀。
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
方药:党参20g,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木香、砂仁、沙参、麦冬、白芍、厚朴、枳实、白芨、莱菔子各10g,甘草6g,生姜两片。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3次分服。
二诊:药后,胀满略减,食欲增,大便溏,每日3次,原方加山药10g,炒薏米30g,日1剂。
三诊:服药至2个月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舌暗,有瘀斑。复查胃镜:溃疡愈合。病理示: CAG ,中度肠腺化生。处方去白芨,加穿山甲10g,研末吞服。
四诊:服药半年后诸症消失,舌暗,散在小瘀点,复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病理:慢性浅表性胃炎。无肠腺化生。方配成蜜丸,每丸10g,每日2次,继服半年巩固疗效。随访3年无复发。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杂兵诊治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乳腺结节,脊椎病,肠息肉术后等病病史。处方:柴胡30克、生桂枝15克、干姜10克、生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麸白芍15克、葛根20克、茯苓30克、生龙骨30克、姜半夏15克、夏枯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 -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 谢江强
孩子的大部分疾病与“脾虚”有关脾胃虚弱的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生病为什么说孩子的身体问题大部分是由脾胃问题引起的呢?孩子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外感类疾病,另外还有一些发育迟缓、瘦弱等问题,这些无一不与脾胃虚弱有关。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无汗症 钱开达
某君女一十五岁,二年前患上无汗症,运动时满脸通红就是不出汗。曾去儿童医院检查,病因不明。无汗则由阴液亏虚和腠理开合失制所致,或外邪袭表,或内邪遏阻。以上系善持堂施治某君所用主要药物。药服一周,运动后已获汗出,又服一周,汗出恢复正常。 -
小柴胡汤 李华歆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欬者,小柴胡汤主之。 -
体内有湿气 谢江强
体内有湿气的孩子,可以多吃点儿萝卜萝卜具有帮助身体通气行气、排湿的作用。还有些孩子体内湿气重,可能是吃了寒凉的药物导致的。c.给孩子外用藿香正气水祛水湿对于孩子体内有积食,脾胃虚弱,水湿重的情况,我还建议家长外用藿香正气水。 -
脾阳虚的孩子身体通常有什么表现 谢江强
脾阳虚的孩子身体通常有什么表现a.身材偏瘦或者虚胖一般来说,不同人的体形不同,孩子瘦一点儿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病态的瘦弱就不正常了。因此,脾阳虚的孩子会向瘦弱、虚胖这两个方面发展,一般瘦弱者稍微多一些。 -
阴虚体质的人舌象 谢江强
中医管这种舌象叫舌红苔薄,有这种舌象的人基本可以断定是阴虚体质。舌苔分布不均、舌质偏红,绝大多数是阴虚引起的还有很多人是地图舌,就是舌头上莫名其妙的掉了几块苔,露出红色的舌质,这种舌象绝大多数是阴虚导致的。 -
中医的魅力—2剂中药治愈“食物中毒”案 宗琪
患者:郭某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9日主诉:腹泻伴呕吐、发热1天。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等6月11日反馈:服药一顿后即觉症状减轻,一剂后症状基本消失,2剂后病愈,嘱其注意饮食,不适随诊。 -
经方实验录之性功能下降 张宝华
端午佳节于坐诊处,清风徐来,一袭车水马龙之满目,近辰时末姗姗而入四人,三女在前,一男踟蹰压后。“那坐下把脉,你哪里不舒服?”“肝郁脾虚就没精神头?”“性功能下降,阳痿了?”“就他的表现来看,是性格和压力太大综合导致的肝郁脾虚证,不是肾虚。” -
续抑郁症的初步认识及李可四逆汤之用后 张宝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作用,于此处可见中西医之雷同处,于心衰治疗殊途同归。
最新文章
-
桑叶性寒,明目清肝,又兼凉血 李家合
桑叶的第三个作用在于其能够入肝经,有平降肝阳之功,所以能够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烦躁易怒等症,常与菊花、石决明、白芍等合用,例如羚角钩藤汤。现代研究表明,桑叶能够对链球菌、金葡菌等细菌具有拮抗作用,同时能够促进蛋白质合成,降低血糖的作用。
-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李家合
泽泻这味药,能够利水通淋,泻火存阴,《药性论》中所说:“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痛水。”与白术相配,即为泽泻汤,具有利湿健脾化痰的作用,治疗痰饮引起的眩晕、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
-
美白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美白肤色白皙成为东方女性美丽的崇尚标准。而中药美白因其不使用激素、毒副作用小、安全有效,越来越受爱美女士的青睐。
-
辩证论治慢性尿路感染 张宝华
中医认为,慢性尿路感染多与湿热、肾虚、气滞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辩证论治的方法,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体质等方面入手,以提高治疗效果。
-
“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中药一剂见效案 宗琪
患者:司某某性别:男年龄:82岁初诊日期:2024年2月18日主诉:持续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不详,长期口服药物,控制尚可,"心功能不全”,本次脑梗后确认“心房颤动”,结肠癌病史7年余。
-
头晕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陈某,男,53岁。主诉:头晕间歇发作1年。医案109程某,女,31岁。现病史:3个月来头昏间歇发作,昏时恶心,月经先期,20余天1行,量多色红有血块,末次月经于10月17日来潮。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泡菜做法2024 陈鹏
四斤水100克盐,30克酱酒泡盐,白酒给坛子消毒,四斤水50克白糖,所有东西都倒坛子里。切菜刀不能沾油,切紫甘蓝调色,切萝卜,甜椒掰成小块,芥兰削皮切滚刀,梨削皮去核切块,木瓜削皮去籽切块。最后花椒半把,河南新一代干辣椒半把,封口。2天后开吃。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
-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 谢江强
泄泻、便秘、肠风医案整理1泄泻、便秘、肠风医案63周某,女,53岁。复诊诉,服药一半病瘳。理、法、方、药一线贯穿,故药服两剂病瘳。医案64唐某,女,65岁。现病史:大便溏而排便不爽3年,排便1天3次。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