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湿热为患,肢软乏力,补而无功,宜甘露消毒丹
湿热体质病案分享:
(一)杨某某,男,66岁
2023-7-3 初诊
主诉:气喘一个月
现病史:动则气喘,神疲乏力明显,动则自汗,怕热,下肢又怕冷,无盗汗,嗜睡,头昏、目眵多、视物模糊,下半身容易瘙痒,有点口苦无明显口干,大便稀。舌偏红胖而暗苔黄腻不厚。左脉沉弦滑,右脉沉细弱。自服龙胆泻肝丸、黄连上清丸等头晕、视物模糊减轻,但是容易胃痛腹泻且乏力加重。
诊断:喘证 气虚湿热
处方:补中益气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4剂。
用药:黄芪30克,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6克,升麻6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陈皮10克,麻黄6克,连翘15克,赤小豆15克,杏仁10克,桑白皮1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泽泻10克,菊花15克,黄芩20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嘱:畅情志,慎起居,节饮食,戒烟戒酒,忌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牛羊狗鸡、鱼虾海鲜及不消化之品。
2023-7-6
气喘乏力稍减,余同前。改补中益气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4剂。
2023-7-11
气喘乏力无进一步减轻,余症同前,效果不理想。改甘露消毒丹合麻杏薏甘汤加减,3剂:白豆蔻6克(后下),藿香10克(后下),茵陈20克,滑石20克(包煎),川木通6克,石菖蒲10克,黄芩15克,连翘20克,浙贝母15克,射干6克,薄荷6克(后下),柴胡10克,麻黄6克,杏仁10克,生薏仁30克,甘草6克,赤小豆20克,桑白皮3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2023-7-14
气喘乏力明显好转,下身瘙痒明显减轻,嗜睡、头晕、视物模糊减轻,目眵减少,仍自汗怕热,无明显口干,有点口苦、腹胀,大便偏稀。舌脉变化不明显。守上方加厚朴、苏梗各10克,4剂。
2023-7-17
气喘乏力进一步好转,下身无瘙痒,嗜睡、头昏、视物模糊减轻,目眵减少,仍自汗怕热,无明显口干,有点口苦、咽喉不利、腹胀,大便偏稀。舌偏红胖苔微黄腻,脉沉弦滑右细。守上方去麻黄、厚朴,茵陈、滑石、连翘减至15克,加肉桂3g、乌梅10克,改黄芩为黄连18克(交泰丸),改苏梗为苏叶10克,4剂。(待湿去热清后,计划以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调理善后。)
按:前两次就诊因患者年高,且脉象左旺右弱明显,考虑肝旺脾虚、升降失调、中气下陷及湿热内蕴均较明显,遂用补中益气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龙胆泻肝汤加减,攻补兼施,但效果不理想,后改为甘露消毒丹合麻杏薏甘汤加减,先以清化三焦湿热为主,果然疗效显著。喘而汗出、乏力嗜睡不一定是气虚引起的,也有可能是湿热引起的。即使“虚弱表现”很明显(气喘乏力、右脉沉细弱),也不可妄补(“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需详加辨明)。湿热体质就是典型的“虚不受补”,还需清化湿热为先。
(二)代某某,男,59岁
2023-7-24 初诊
主诉:双下肢乏力2年
现病史:双下肢痿软乏力,自诉西医各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自汗怕热,眼睛模糊,咽喉痰阻感,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暗苔黄腻较厚。脉沉细弦滑。
诊断:痿病 湿热证
处方:甘露消毒丹加减,7剂
用药:白豆蔻6克,藿香10克,茵陈20克滑石15克,川木通6克,石菖蒲10克,黄芩15克,连翘10克,浙贝母10克,射干8克,薄荷4克,苍术10克,黄芪15克,颗粒剂,开水冲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
嘱:畅情志,慎起居,节饮食,戒烟戒酒,忌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牛羊狗鸡、鱼虾海鲜及不消化之品。
2023-8-1 微信反馈,家属代为捡药
双下肢痿软乏力明显减轻,仍有自汗怕热,眼睛模糊,咽喉不利,小便偏黄,大便正常,舌偏红暗、苔微黄而腻(较前变薄),脉未查。守上方加石斛、菊花各10克,7剂。
按:此患者因肢软乏力就诊,容易误导为气虚而用补益之法,有了前车之鉴,且舌象明显是湿热内蕴的表现,所以直接予以甘露消毒丹加减,果然疗效显著。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意思是:身体如果受到湿邪的伤害,会感觉头上裹了一块湿布似的沉重不舒服。如果湿和热都有而且排不出去,就会伤害大小诸筋,出现短缩或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类似风湿类风湿导致的关节变形),弛纵的造成痿弱(类似肌肉萎缩或者腰腿四肢酸软无力)——此即湿热致痿。
笔者跟诊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学习时,听其教诲:湿热为患,症状多样,可状似气虚(气喘头昏、乏力自汗、肢软困倦),状似阴虚(盗汗),状似阳虚(怕冷),状似里热(大汗怕热)、状似风热(发热),临证不可不详辩。
甘露消毒丹是治疗三焦湿热的代表方,是每年夏季的必用方及常用方。笔者总结伍老运用甘露消毒丹的辩证要点是:咽喉不利(或咽红/有滤泡)、舌苔腻、小便黄——三焦湿热,再兼夹其它湿热症状(不必悉具):乏力/气喘/肢酸/困倦/肥胖,口干/口苦/口臭/口粘/口甜/咽痛/口舌生疮,发热/自汗/盗汗/身热足凉,头昏/胸闷/腹胀/纳差/呕吐/便溏/腹泻。舌苔厚腻者,服甘露消毒丹一般1-2周即可见舌苔变薄(也有严重的、顽固的需坚持服药一个月左右)。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一起交流学习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七)目瞤 钱开达
现代医学把目瞤称为阵发性眼睑痉挛症。轻症无治,重症会注射肉毒素以阻断神经冲动。某君男二十六岁,十天前因目瞤一个月来善持堂求治。善持堂以此为圭臬,熔三甲复脉汤,牵正散,钩籐散为一方施治某君。服药次日反馈,症状已减;一周后随访,目瞤已痊愈。 -
中元节 陈鹏
晚上出门带个小香囊里面装点盐糯米硬币桃枝之类 -
“头痛难忍伴耳前疼痛5天,加重1天”案 宗琪
患者:冯某性别:女年龄:57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7日主诉:右耳前及右侧头痛5天。5月13日回访:述疼痛大好转,只是偶尔有些疼痛,大便日一行。5月29日回访:述诸证病愈无其他合适。 -
诗意中的中医 张宝华
梅子黄时日日雨,这当是南国的夏季,而我在北国,近来也在感受这多情的天露。诗人总是那么的多愁善感,撕了心,裂了肺,捧着纯净的灵魂,燃烧着千年的惆怅,也湿我的眼睛。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
失眠 潘洪波
当然,可能也是因为酸枣仁在失眠这个问题上用的广、原材获取也不容易,近些年的价格一直是飞涨,很多患者用起来负担也是挺大的。 -
黄褐斑 谢江强
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病多因内分泌失调,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多,刺激局部黑素增加所致,此外还与精神因素、紫外线照射、化妆品等有关。黄褐斑的基本病理变化为本虚标实,以虚为本,以瘀为标。黄褐斑影响美观,常使患者出现情绪抑郁、失眠多梦等症。 -
四肢畏冷3年不愈,典型真寒假热证 李家合
用药反馈:患者服用7副药后,口腔溃疡较前明显好转,咽喉未见肿痛,四肢畏冷之症较前亦见缓解,考虑用药准确,守前方继进14剂。 -
颅脑手术后左腿剧烈凉痛一月,针刺治凉,针起凉减腿热,立杆见影 于军
前天我查体时,因患者说话不清,仅知左腿剧烈疼痛,以大腿前侧为主,双腿凉,左侧明显。患者家属说,患者吃不下中药,西药也是研末后才能喝下。扎针治凉,前天扎了一针,针起凉减、腿热,立杆见影,患者家属很是兴奋。一人疼痛,全家不宁。 -
咳喘的原因 谢江强
咳喘包括咳嗽和喘息,为肺系疾病的常见病。咳嗽既是独立性疾病,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
卵巢囊肿 潘洪波
卵巢囊肿案患者张某,女,时年35岁,已婚。诊断为卵巢囊肿。一般认为,中医药治疗卵巢囊肿的最佳时机是囊肿直径在5cm以下时。
最新文章
-
硝石矾石散 李华歆
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硝石矾石散!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烧)上二味,各等分,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
养阴清肺汤与玄麦甘桔汤合方加减治疗咳嗽咽痛 夏耀飞
养阴清肺汤与玄麦甘桔汤合方加减治疗咳嗽咽痛聂某某,女,71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庄元村,2022年8月16日初诊。正如方名所示,养阴清肺汤即可清肺之热,又可养肺之阴。
-
中医上所说的津液是什么? 王晨阳
在体内,除血液之外,其他所有正常的水液均属于津液范畴。同时,津能载气,全身之气以津液为载体而运行全身并发挥其生理作用。津液又是化生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与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也有密切关系。所以,津液不但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 夏耀飞
大柴朴汤加减治疗胃胀全某某,女,63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8月28日初诊。
-
水肿小记 张宝华
脾虚水肿多由饮食不节,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引起。水肿日久不退,必损及于阳,可形成脾肾阳虚;若日久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水肿日久不退,水邪久羁与血相搏,瘀阻脉络而成瘀血症。
-
酒。 陈鹏
-
桔梗汤 李华歆
在学习“桔梗汤”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跟它密切相关的“甘草汤”!《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桔梗汤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
九痛丸 李华歆
——契诃夫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一个小方——九痛丸!《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九痛丸。条文中所谓“九痛”是指虫痛、注痛、风痛、悸痛、食痛、饮痛、冷痛、热痛、去来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九痛丸”的组成!
-
黄芪建中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喑哑 张宝华
张某某,女56岁。
学习
学习
不错不错
学习了,谢谢老师分享。
学习了
受教了
\,\\入!\\\\\\\\\\了\\\\\
学习了
学习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