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不振?——少阴麻附辛汤治法

2022.12.01 874阅读 评论数 5 5

 【疗效反馈】

 1.从风论治咳案——患者服药后,咳嗽即见缓解。证实前思路有效,而效之不效,似乎仅在全蝎、僵蚕、蝉蜕、地龙等祛风解痉药而已。实际观察病例虽少,但正因在一个病人身上看到显效,所以才更有信心进行下次处方,是为经验之积累。

 2.中枢神经感染致截瘫、腹胀、便秘案——29日下午服药一次,30日服药2次,当日白天未诉腹胀,晚八九点钟先于值班房找我诉腹胀,本欲要求灌肠,然十几分钟后查看病房,患者已自行解出大便,量颇多,黄色稀烂软便。可视为有效,但不敢贪功于中医,后期观察大便情况再看。

具体情形于前文下查看作者评论即可。目前平台HIV标签文章较少,均本人所作,可点击标签(HIV、)进入查询。


————————————————————————————————————————————————————————

汗证一例

    汗证,常有自汗、盗汗之别,有全身汗出与个别部位汗出之别。内科责之气虚、阴虚者多,伤寒家视为营卫不和者有;温病家常有湿热蕴蒸之语。今日所诊患者,主诉头部、左侧上半身出汗,其余部位无汗,出汗常在运动、活动后,然部位局限,不似常人运动后全身汗出,平素食纳俱佳,无夜间盗汗,亦无怕风怕冷,已有数年之久。自HIV确诊之时,此汗出之症常年存在,而西医治疗,往往不关注于此。汗出之症,西医常谓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用维生素之类效果往往不佳,亦无特效疗法,患者化验指标正常,对于症状则忽略不计。今经门诊医生介绍,可试诊于中医。观其体格尚属健壮,脉象无殊,舌质红而苔少,有阴虚之象。但阴虚盗汗者多,全身出汗者多,局部出汗,且是半身出汗,更疑营卫之周流不通。选桂枝汤加减。常年见汗,气津有伤,故见舌红阴虚之像,用黄芪、浮小麦补气敛汗,生地、墨旱莲、女贞子滋阴养液。

   效与不效,容后反馈。此例则提示我等中医在西医治疗之外,尚有多种切入点可言。前面风咳患者,见服中药有效,因苦服吡嗪酰胺后觉胃部不适,泛酸,恶心,转问能否中医治疗肺结核。则暂时不敢应允,医疗安全,中西有别。

【附:中医临证备要】  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一书,有半身寒冷和半身汗出之症,实与此例有相似之处。中医认识人体,营卫居表,尤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即是有调节汗出之功能;伤寒论用桂枝汤治“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不愈者”,亦是调节营卫功能来达到调节汗出之目的。此则遵其义,选桂枝汤。秦老所选右归饮、十全大补汤为代表,亦是充气血而后营卫充,毕竟营卫出于脾胃,再赘述起来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10.半侧寒冷

 本证较为少见,患者自头至足左半或右半身不温,汗出时亦一侧独无,当风则一侧先觉冷气砭骨,关节运动自如,酸软乏力,脉象沉细。用右归饮加当归、细辛,温运阳气,通其血脉。
  右归饮

  附子 肉桂 熟地 山萸 山药 杜仲 杞子 炙草

  17.半身汗出

  偏左或偏右半身汗出,多因气血不周,不是止汗所能收效,用十全大补汤加减,益气养营,助阳固卫。凡半侧汗出后,皮肤空疏,最易感受风邪,形成半身不遂,《内经》所谓“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应早为防止。
 下肢瘫痪证,汗出多在胸部以上,患处无汗,病情逐渐好转,汗亦逐渐及下。尚因外感发汗,也不能全身得汗,不可强劫。
  十全大补汤
  黄芪 肉桂 党参 白术 熟地 白芍 当归 川芎 茯苓 甘草

————————————————————————————————————————————————————


  精神萎靡不振一例

  一住院病人,前期病情危重,通知病危,经治疗后各项指标有所好转,改为病重,照主管医师的说法,即是人各项指标暂时无危险,但精神萎靡,对治疗无信心,对生活无乐趣之类。前两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个说法,讲中医治神,西医治病。中医有的看不好,有的看的好,与病人信不信有很大关系。我觉得扯淡,治不好主要还是药没到位,与病人心情有关,却不绝对。但中医治神的说法可从。西药对于精神的调治,确属欠缺,抗感染、补蛋白不能振奋精神。但中医可以尝试。故于查房间隙,问及病人是否愿意一试中药。得应允后,为调处方。患者确属精神欠佳,诉乏力,昏昏欲睡,每进病房则见其躺在病床上阖目而眠,问及夜间睡眠情况,诉夜间亦是正常入睡,而白天不得精神。第一印象即是“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之“但欲寐”。从病情来看,也确是大病之后,心肾阳虚之病理基础是存在的。但西医查不出心肾阳虚的指标,自然无从应对。然诊脉,非是“脉微细”,而是“左脉浮滑大,按之无力,右脉略紧束”,脉象不同,脉义则通。脉微细是气血阴阳俱虚之正,脉浮大则是气血外散不收之象,也是左脉主血不足之象,总是虚证可言。故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启少阴阳气。兼顾补血气,四物汤合黄芪人参。处方大抵如下,因虑病体虚弱,麻黄未敢轻用10g以上,附片亦未用至30g以上,细辛据说为启手足少阴之要药,体会不深,暂用10g。

  麻黄 5g 附子15g 细辛10g 炙甘草15g  当归15g 熟地10g 川芎6g 白芍15g

 黄芪30g  人参10g

  疗效后续反馈。

——————————————————————————————————————————————————————

  麻附辛汤开展起来,又是一篇长篇大论。李可老中医及卢氏扶阳论坛用法可参考。其应用之广,远超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之,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一条。附子为振奋全身机能之要药,用量应可继续加量,不过看后期反馈,逐渐加量。因病势不急,反倒不至于起手60g。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于长振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蔡根深 资质认证

    谢谢分享,学习了

    2022-12-04 10:31 评论数 0 0
  • 周于捷 资质认证

    学习了

    2022-12-04 06:37 评论数 0 0
  • 邓先勇 资质认证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须躬行

    2022-12-04 09:50 评论数 0 0
  • 于长振 资质认证

    服药两天,患者精神未见明显改善,问及汗出情况,同房间病人讲患者出汗较多,经常见其擦汗。幸麻黄用量不大,可见体虚之人,确实不宜大发汗之品。拟改四逆汤重加附子。

    2022-12-03 11:30 评论数 0 0
  • 杨兆荣 资质认证

    学习了

    2022-12-03 11:02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视角下的支原体性咳嗽 张宝华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支原体咳嗽应以宣肺止咳、解表散邪为原则,以达到疏风散寒、清热化痰、利湿排痰的目的。

  • 洞中人 陈鹏

    文/陈医生玻璃的后面是你诱人的身体可是你我之间隔了半步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偶尔抬头想起远方的你光阴飞梭月亮圆了,又圆我学不会肝肠寸断只有喝酒梦中我在一个洞中打坐那里泉水叮咚灵气充足寸寸皆是你

  • 寺前的树 陈鹏

    文/陈鹏医生在一个明媚的下午偷闲我孤身入寺寺里寺外空无一人如同佛性之空空随机扫码捐了点功德666是个吉利的数字没有贿赂佛祖的嫌疑本来我什么也不求什么我喜欢在佛像前静立享受片刻的宁静也不用许任何愿佛祖自会知晓一切事实上我宁做寺庙前的一颗树无心无欲无争就这样静

  • 麻黄附子甘草汤 李华歆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麻黄附子甘草汤”的组成!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谁说良药要苦口 谢江强

    汉方慢养新主张谁说良药要苦口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

  • 厚朴麻黄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厚朴麻黄汤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我心中的黄耆 张宝华

    黄耆,常用的中草药,再寻常不过了。别说医者,就是寻常百姓都晓得它的大名,明它的功用。黄耆,味甘,性微温。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病症。

  • 膝关节炎的治疗心得 崔乐

    当出现膝关节炎时,有条件的最好是做磁共振检查首先明确关节周围磨损程度而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与治疗方案,这样才会避免因为治疗的不合理而引发进一步加重的情况,还特别注意休息,可以说三分治七分养在这里一点也不为过。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李华歆

    ——爱因斯坦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龙骨三两牡蛎三两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纯中医治疗硬皮病9月11日更新 段昌海

    脾胃虚寒吴茱萸10g生姜3片姜半夏20g大枣6个党参15g旋覆花15g代赭石5g干姜10g茯苓15g炙甘草10g5剂,1日1剂。至8月21日由其姐带来治疗,刻下症,神疲乏力,呃逆不断,烦躁,看诊时只喜趴在诊疗桌上。但在医院没治好,后经中医治疗,一剂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