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要不要拔掉?

2021.07.03 870阅读 评论数 7 17

本文提要:1、智齿为什么重要?2、两个真实的故事!3、什么样的智齿才要拔?4、如果可以保留,中医怎么办?


智齿是指人类口腔内牙槽骨上最里面的上下左右各一的四颗第三磨牙,从正中的门牙往里数刚好是第八颗牙齿。由于它萌出时间很晚,一般在16~25岁间萌出,此时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接近成熟,有“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俗称为“智齿”——智慧之齿。智齿生长方面,个体有很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应该有上下左右对称的4颗牙,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极少数人会多于4颗。而且4颗智齿也不是都必然会长全,某些人的智齿可能只长1至2颗,有的智齿甚至长到一半就不再生长,这种情况称为智齿阻生。萌出的年龄差异也很大,有的人20岁之前萌出,有人40、50岁才长或者终生不长,这都是正常现象。


一、智齿是如何生长的?


在青春后期,颌骨发育到接近成人大小。但有些人颌骨还不够大,没有足够位置供智齿萌出。智齿就会阻生在颌骨内,向其他方向生长。可能只有部分牙冠露出牙龈,或完全埋在颌骨里。牙根可能变形或向上颌窦或下颌骨神经所在部位生长,这很危险。智齿生长的方向如果空间不足,阻生的智齿就向各种不同的方向生长,一般与邻近牙齿形成角度。可以向着邻近牙齿生长(近中呈角阻生),远离邻近牙齿生长(远中呈角阻生),也可以水平或垂直阻生。智齿生长的位置特殊,给它的清洁带来一些问题,常引起的疾病有龋齿(俗称蛀牙)、牙周炎、牙髓炎:由于智齿在最里面,日常刷牙不容易清洁,容易产生蛀牙,且智齿如果由于萌发空间不足出现胀痛,还会侵犯邻牙,造成牙疼。由于没有对咬牙,有时智齿会过度萌发,进而影响咬合;还有时会萌发不足成为阻生齿,引起牙列不齐,冠周间隙感染,张口困难。

牙齿(包括智齿)要尽量保留,能不拔则不拔,因为拔牙可能会伤到神经和记忆力。


二、中医对智齿的认识


智齿,在中医里,也叫“真牙”!民间称为“智齿”、“立事牙”、“智慧牙”、“尽头牙”、第三臼齿、第三磨牙!在中医眼中,智齿是不可以随便拔的,除非万不得已!


1、智齿为什么重要?


《素问·上古天真论》里面写到了一个词语,叫做“真牙”!“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男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所谓的智齿,就是《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真牙”!那么,“智齿”为什么很重要?中医眼中,剧情是这样的,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长智齿,智齿只会长在那些“肾气平均”的人的嘴里!

“肾气平均”的意义呢,举个例子大家好懂,比如你有10000元,但你要考虑还房贷、车贷、老婆贷、信用卡还款等,请问,此时你真的敢随心花掉这10000元吗?只有你把这些欠款统统还完,并且还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如果还能剩下10000元时,你才敢花!肾气在人的身体里要有很多作用,并不是只用来长牙,《甲方乙方》中,葛优饰演的地主说的那句话,很对,“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所以,肾气就会在身体里优先供给重要部门,什么时候,肾气有富裕了,绰绰有余时,就是一种“肾气平均”的状态,此刻,富余出来的肾气,才会完成它最后一个必须要做得事,就是,萌出“尽头牙”!而此时的状态就叫做“肾气平均”!有些八卦的人会问,如果拔掉智齿会伤肾,那剪掉“发为血之余、爪为筋之余”的头发和指甲就不会伤肝吗?

绝不会,因为,1)肾为水脏,主收藏,主静,不宜动,相反,发为血之余、爪为筋之余,风主动,宜去除,2)前者是拔牙,拔出,后者是剪掉,如果是拔掉指甲和拔掉头发,一样会损伤肝!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骨就是肾气在身体里的“经济支柱”!智齿,作为肾气充足时期的一个“封印”之作,被连根拔起,肾气喷涌而泄,怎么会不伤人肾气、肾精?好好的车轱辘,拔了气门芯,肾气该怎样?车轱辘接着又会怎样?拔掉智齿,会损伤肾气,出现肾虚的症状:

1健忘、且注意力不集中

2)容易出现不太容易缓解的疲劳乏力;

3掉发、脱发明显增多;

4)弯腰时间稍久便会腰酸;

5)男女性功能减退;

6尿频

7)容易腿软

8)容易坐姿不正

9不易入睡

10)出现耳鸣

人在忍受痛苦、坚强、用力的时候,为什么要“咬紧牙关”?是“激发肾气”的缘故!


2、两个真实的故事!


1)效哥的一个朋友,小有名气的牙医,他的孩子,长智齿了,找效哥,要求吃中药!效哥问,为何不拔?他说,自己孩子,又不赚钱,没必要拔!2)效哥师父的一个老朋友,也是老前辈,这个和智齿没关系,但,也是拔牙伤肾的故事!师父知道那个老友为了镶牙,把满口余下的牙一次性拔掉的事后,师父说,“坏了!八十多岁了,肾最重要,拔这么多牙,肾气必然大伤,叫他赶紧吃补肾中药,也不还不晚!”嘱咐效哥打电话给他,结果,那位老前辈不信,然后,好端端的身体,没多久,去世了!


3、什么样的智齿才要拔?


牙医有两种:1)治病捎带赚钱的正经牙医,2)赚钱捎带治病的不正经牙医,前者,你要拔智齿,他一定会检查一番,否则不给你拔,而且也会检查得很细致,甚至在他发现你不需要拔的时候,会阻止你拔牙!但,后者,你不拔他都建议你拔,赚钱啊,你懂了吗?原则上只有两种智齿需要拔,因为不拔不行了:

1)智齿形成阻生齿,包括水平阻生、斜向阻生、垂直阻生;

2)智齿已经形成龋齿、严重智齿冠周炎。


三、拔智齿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吗?


知乎上的回答:

会,本人中医在读,因为正畸必须拔牙,不拔不能做正畸,没有办法,因为个人牙齿咬合不齐,必须得做正畸,无奈之下拔四颗牙,第一次拔两颗,当天晚上十点左右出现强烈腰膝酸软的现象,精神不振马上就睡了,第二天有所好转,然后枸杞桑葚没停过,第二次拔牙更严重,当天头晕目眩,浑身乏力,看书头发胀,完全瘫了一天(参照发烧的感觉)。个人觉得伤了肾气,因为肾主骨生髓,骨之余为齿,拔牙后出现症状都和肾有关联,但没到虚的那么严重,年纪轻轻哪有肾阳虚,结论:拔牙伤身体,但没有那么严重,年纪大点拔可能影响会重,因人而异,身体特别好的可能没啥影响。还是看个人,如果轻微牙不齐就别正畸了,如果我是整齐的龅牙我绝对不正畸,宁可丑我也要健康!!!

作者:和风暮晚


四、为什么拔完智齿人傻傻的?


中医认为牙通肾,肾主骨、亦主脑。肾之所以主骨,是骨髓受肝气与肾气的滋养。而人的脑髓,与骨髓同受肝气与肾气的滋养。核桃是入肾的,亦入脑。但此物不宜滥补。中医认为人肾气充盈者,精神亦充足。肾气充,其心则能与肾相互交通,人之“精明”(名词,近意于灵性、智慧)则能正常作用。心主“精明”。肾气不充者,心肾难互交,心火难下潜于肾。“精明”则受克制。当然不是每个肾气不充者都会明显影响到心神或“精明”,但每个肾气受损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影响,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对心神与“精明”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肾主骨、主脑,牙通肾。这些,平常人都是可以体会到的。人的先天体质禀赋是差别很大的。有的小孩肾气充足,就有智慧和活力,健康也好。先天肾气不足的,反应也慢些,健康也差些。无论是幼儿还是成年人,人的肾气不足,都会有一些症状表现。成年人应该能体会到人肾气虚的时候精神脑力都不济。肾虚严重者会腰疼、骨骼脆、柔韧性差,女性肾阳虚者多,所以不少女性会有明显的颈椎病。这些都是肾主骨的体现。中医观念中,牙当然也属骨。无论它属不属于骨,牙通肾,这个是绝无疑问的了。一个人如果肾气虚损,牙都会觉得摇摇欲动。肾气受寒,牙亦凉痛。脾肾受热,牙亦火痛。人服用阳火药物过当,肾阴受损,则右牙衰。人服用阴寒药物过当,肾阳受损,则左牙衰。人如果肾气、肾之阴阳俱衰,或者先天就肾气虚,牙就会不待年衰而早早就掉了。牙与人的肾气关系如此密切,那么拔掉牙齿,人的肾气是不可避免会受影响了。所以我们建议不要轻易拔牙。保护好牙齿,就相当于保护好人的肾气。古代人有鼓漱扣齿法以养肾气,可治须发早白,人可度天年而不衰。既然牙通肾、肾主脑。那么“拔掉智齿后人变得傻傻的”就不足为奇了,是在情理之中的。古人之所以把智齿称为智齿,是随便这样叫的吗?有的人说“智齿不是智慧之齿”,我不知道这是凭什么如此武断地下这种结论的。古人的智慧,是随随便便就能否定的吗?恐怕不是吧。


五、如果智齿可以保留,中医怎么办?


长智齿的不适症状:常常会由于智齿萌出不完全,牙冠的一部分被牙龈包绕,形成盲袋,食物残渣易进难出,导致冠周软组织红肿、盲袋积脓,患者会有疼痛、开口困难、发热、头疼、扁桃体肿大等症状。我们最常见的对付智齿的方法就是“拔牙”,以绝后患。医院很多的理念便是哪里出问题了就把哪里去掉,可是无论如何那都是作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去掉之后真的就会一劳永逸吗?一个朋友也是因智齿疼痛难忍,便去了医院,医生告诉他的也是拔掉就好了,但是他不忍心拔了,于是找到了一位中医,于是得到一药方“白术50g,熬水漱口”,按着方法,智齿的疼痛两天便痊愈了,而花费却5元不到。这个是什么原理呢?五行生克当中,土克水,白术是脾之正药,大补脾气。而智齿疼痛,跟肾水溢出有着莫大的关系。民间常说一句话,一瓶子水不晃,半瓶子水晃荡。道家也讲:“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当肾精不够稳固的时候,肾水不能上呈,心火不能下降,就容易“虚火上炎”,从而导致牙疼。就像水土流失的道理一样,当水不安分了,而同时,土又不够强大的时候,水就要开始泛滥了。所以,治疗的关键,首先要加固堤坝,就是要固护好中焦脾胃的功能。智齿生长痛的原因,其实是“少阴不足、阳明有余”!少阴指的是肾,阳明指的是胃、大肠!就是肾精有所不固,而肠胃又比较热,所以,想起玉女煎了吗?它虽不是为了智齿而创立的方药,但,符合智齿的治疗!生石膏、熟地、知母、麦冬、牛膝结合前面老中医给出的白术,我们就不难得出治疗智齿生长痛的理法方药了。另外,还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加减其他调和肝脾的药物,让胆气下降,肝气上升,自然水火既济。所以,只要智齿还在正确的轨道上,我们该采取的方针是——“挽救”!


在这里便介绍一下白术的药用价值

【读音】白术(音:zhú)

【别名】山蓟、杨抱蓟(《尔雅》),术(《本经)),山芥、天蓟(《吴普本草》),山姜(《广雅》),乞力伽(《南方草木状》),山精(《神药经》),山连(《别录》),冬白术(《得配本草》)。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应用】

1. 用于脾胃虚弱,食少胀满,倦怠乏力,泄泻。补脾胃可与党参、甘草等配伍;消痞除胀可与枳壳等同用;健脾燥湿止泻可与陈皮、茯苓等同用。

2. 用于水湿停留、痰饮、水肿。治寒饮可与茯苓、桂枝等配伍;治水肿常与茯苓皮、大腹皮等同用。

3. 用于表虚自汗。本品与黄芪、浮小麦等同用,有固表止汗之功,可治表虚自汗。

此外,本品又可用于安胎,治妊娠足肿、胎气不安等症,有内热者,可与黄芩等配伍;腰酸者可与杜仲、桑寄生等同用。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程良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刘艳兵 资质认证

    分析透彻,经验丰富,学习了

    2022-06-25 11:31 评论数 0 0
  • 袁振兴 资质认证

    不错。

    2022-05-19 11:03 评论数 0 0
  • 吴禹池 资质认证

    这是个有意思的话题

    2022-04-16 01:41 评论数 0 0
  • 刘海燕 资质认证

    有见地!

    2022-02-09 03:01 评论数 0 0
  • 张训景 资质认证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022-01-18 01:59 评论数 0 0
  • 张宝华 资质认证

    西医肯定让患者拔了,在西医看来,智齿的功用不大,且一旦发病很麻烦,拔掉一劳永逸,中医则不然,人体小宇宙,每寸土地和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必定再生是不可能的,我们每个人的家底确实不富裕,一草一木都是父母的恩赐,损伤一根头发都心疼,更何况是四颗智齿,牙为骨之气,肾主骨,肾气充实有余,才能生长真牙,这真牙宜真真须拔方可拔,不然确是伤身之渐耳。

    2021-07-03 01:33 评论数 0 4
  • 李超鹏 资质认证

    智齿容易发炎,一般都建议拔出,否则容易牙周炎比较麻烦,容易反复发作,还有龅牙,有些容易混淆,这些都是需要拔出的

    2021-07-03 10:11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胸闷胸痛医案整理 谢江强

    2019年9月15日二诊:服药后胸闷胸痛,十去八九,继以上方7剂治之,煎服法同前。医案105王某,52岁。

  • 痛经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痛经痛经又称为“经行腹痛”,是指女子行经期间或经行前后出现的周期性小腹疼痛,或连及腰骶部酸痛,疼痛剧烈时甚至出现晕厥现象,为妇科常见病,好发于各年龄阶段。本章介绍的是痛经常见证型的有效治疗膏方,分别是气滞血瘀型、阳虚寒凝型及气血不足型。连续服用6个经期。

  • 厥阴4 李华歆

    大家仔细想想患儿高热的时候手脚发冷是不是符合“厥阴病”中的“厥”,而高热则符合“厥阴病”中的“发热”(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

  • 厥阴病(2) 李华歆

    大家此时可能会问小编,说了半天如果说“厥阴”在人体模型是“血脉”,那么“厥阴病”是什么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厥阴病”!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 经方实验录之便秘不寐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69岁。慢病多年,气血已虚,今大便干难解月余,腑气不通而腹胀不适,素有失眠,时下腑气不通,臣扰君主,神明难安也。服一次后大便未得泻,腑气运转,得屎气,即觉舒适,眠略佳。药后便通,诸症迎之而缓,且未见不适,药证魂体合一耳。

  • 咳、哮、喘医案整理6 谢江强

    咳、哮、喘医案整理6医案18徐某,男,81岁。医案19朱某,女,7岁。配5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100mL,以冰糖化服,每6小时服50mL。儿童感冒咳嗽,常少量配用,效果显著。医案20张某,女,74岁。故以百合固金汤加味,滋养肺肾,润金止咳。

  • 白虎加人参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治疗胃中刺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与四逆散合方加减治疗胃中刺痛陈某某,男,49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丈北村,2023年11月6日初诊。“口舌干燥,口渴喜冷饮,饮水较多”,这是典型的“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茵陈五苓散 李华歆

    《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患者同样是得了“黄疸病”,此时应该“身目俱黄”,而从后面的用方可以推断,患者此时核心病机应该是“水湿夹热”,且湿偏重于热!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麻某某,女,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11月1日初诊。这就是黄帝内针所谓的“6321”法则,6指的是六经,3指的是三焦,2指的是左右,1指的是阿是穴。

  • 黄帝内针治疗左耳后疼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左耳后疼痛李某某,男,65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付家庄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主诉:左耳后疼痛1月。黔驴技穷之际,笔者想到了针刺,想到了黄帝内针,于是建议患者以此治之,患者也欣然同意,前后针刺10次,临床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