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象研究进行时
理论探讨和文献整理
对肝在五脏中占有重要地位取得共识。
肝,古代前贤称之为“将军之官”。近代医家总结为,生理上有“气血调节枢纽”之说,病变上有“五脏之贼”之称,治疗上则有“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之论。近年对肝脏象有关理论探讨和文献整理研究取得了诸多共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见解,为中医肝脏象理论加速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代表性认识如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杨维益教授通过文献研究,提出肝脏象在五脏中地位于清代上升至首位的认识。
赵永华以脏象学说为理论基础分析认为肝为生命之本:肝疏泄肾精在生命体成长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肝疏调气机是生命活力的表现形式,肝藏魂是神主宰生命活动的重要基础,肝在协调生命活动三大基本要素——精、气、神中占有枢纽地位,在养生、祛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张广业等总结张锡纯肝病学术思想,认为肝主一身之里,主持气化,为全身气化之总司,脏腑功能的协调依赖于肝的气化作用。
陈震霖通过对《素问·六节脏象论》中“五本”含义的比较分析,结合“罢极”字义,认为应将“罢极之本”解释为“藏血主疏泄”之本,才能高度概括肝脏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揭示肝脏作为人体“五本”之一的生理作用。李如辉提出“‘体阴用阳’非独肝也”的新认识。
病因与发病研究
提出“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肝疏泄的机制有可能是通过中枢调控”假说。
证候和病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
自上世纪90年代,流行病调查研究开始引入中医肝脏象研究领域。研究主要涉及中医肝脏证候分布规律,辨证规范化,肝脏象有关量表研制以及病证产生原因等。代表性研究如下。
赵玉秋发现16种肝脏证候共934例,占18.27%,肝脏相兼证722例,占调查人数14.12%,初步了解肝脏证候构成。陈泽奇编制中医肝脏常见四证(肝阳上亢证、肝胆湿热证、肝火上炎证、肝气郁结证)的评定量表,为四证提供有效的证候识别及疗效评定工具。陈国林等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制订了肝阳上亢证的临床辨证标准,并用异病同证、同病异证对比的方法,寻找肝阳上亢证的辅助诊断指标。有学者持不同观点,对肝气虚证病因回顾性分析表明,其73.33%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情志因素的刺激,其中以郁怒、忧思占半数以上。肝疏泄失常应有实证、虚证之别,气衰而用不强表现出的疏泄失常当属虚证(或本虚标实)之列。
乔明琦等概括建国以来对肝疏泄失常所致肝气郁结证文献,认识到肝气郁结不是单一证候,肝气逆、肝气郁两证来源于肝气郁结证,是从后者分化出来的两个既有联系,更需加以区别的单一证。两证是肝脏其他病证的初始阶段与变生他证的基础。此证不解,因患者体质、病因及机体状态不同,可能发展演变为肝火上炎,肝阳上亢或肝气犯胃、肝郁脾虚等证。
在此理论指导下,参照国内经前期综合征(PMS)与相关证候诊断标准,对山东地区不同职业成年女性人群本病证临床表现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后,提出“多情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假说,并对假说进行了逻辑论证。随后进行PMS病证结合证候分布规律及情志致病方式等一系列研究。研究发现愤怒和郁怒分别是导致PMS肝气逆证、肝气郁证的重要因素。多种情志交织共同致病首先伤肝是情志致病的主要方式。以情绪异常为主要症状的PMS两证患者的情绪与其个性特征成典型相关,肝气逆证组患者个性多外向气质类型和多胆汁质,情绪表现以焦虑为主;肝气郁证则多内向和抑郁质,情绪以抑郁为主。
证候和病证生物学基础研究
临床研究
进一步揭示机体生物学因素在肝气逆、肝气郁两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乔明琦等认为肝气逆证主要与甲状腺素(T3)分泌减低有关,肝气郁证则与垂体前叶促甲状腺素和甲状腺素反馈性调节失灵有关。陈泽奇等发现肝气郁结证与中枢神经对情绪调节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不同病种之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相近。同时采用中医肝脏象情绪评定量表(Ⅱ)评估患者情绪状态,提示肝气郁结证患者的情绪状态为焦虑与抑郁并存,并同时存在血浆NT水平的变化。研究肝气(阳)虚证的病理生理基础认为血浆NE、E水平变化部分地揭示其外周交感-肾上腺髓质功能降低的原因。
对肝气郁结证患者脑机制研究显示,肝气郁结证患者部分区域的ApEn较正常人增高。同时发现肝气郁结证患者有情绪和认知功能的改变。王玉来、王爱成等研究初步显示肝气郁结证患者不同脑区功能变化。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肝疏泄的机制有可能是通过中枢调控的假说。有关肝主疏泄中枢脑区定位,脑中枢的调控机制必将成为当今肝脏象研究的热点。
基础研究
在动物实验方面,乔明琦、张惠云等采用了择时挤压造模方法,建立了《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为情志病证猕猴模型情志评价提供了客观衡量工具。对肝失疏泄始发证候肝气逆、肝气郁的微观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肝主疏泄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有关”的假说,并进行了系列课题研究,推测肝主疏泄可能通过调节机体下丘脑、边缘叶NE、DA、5-HT等活性物质含量而呈现作用;其功能定位为脑中枢,尤其是下丘脑和边缘叶。
业内人士也尝试建立肝郁证的造模方法,分别用“颈部带枷单笼喂养法”、“套枷锁法”、“夹尾应激加肾上腺素注射法”复制肝郁证,同时检测相关性指标,发现肝郁证状态时机体会出现血管舒缩功能的紊乱,并出现肝脏细胞的损伤。尹耀慧等的研究证明,平肝潜阳药物治疗后的甲亢肝阳上亢证大鼠下丘脑蛋白质的表达具有差异。
肝脏象结构
及其功能机制的研究
“肝主疏泄”功能可能是以脑为核心的神经信息流调节机制的体现,其调控中心在脑。但具体脑区定位和调控机制、作用途径不明。
代表性的研究有4个。
山东乔明琦等提出肝气逆、肝气郁证候新概念,围绕PMS肝气逆、肝气郁两证开展了人群、临床、动物实验系列研究以揭示肝主疏泄科学内涵。结果表明肝主疏泄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性激素及其调节激素有关,其调控中枢与边缘前脑为核心的部分脑区密切相关。发现额叶皮层和海马γ-氨基丁酸A受体结合活性下调是导致肝气郁证的微观机制之一,其结合活性增加是肝气逆证重要机制。研发两病证治疗新药经前平和经前舒颗粒,两药主要疗效机制为调整边缘叶、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等水平变化。
北京陈家旭等通过文献梳理,考察了《内经》以来肝脏在五脏中的地位演变,认为明清一些医家已将肝脏列为五脏的首要地位。并从现代信息控制系统理论角度探讨肝主疏泄科学内涵,提出假说:本能需求为肝主疏泄核心,动机和情绪中枢大脑边缘系统为肝主疏泄调控中枢;下丘脑-脑干-自主神经通路和交感-肾上腺髓质通路是其信息通路;平滑肌系统是肝主疏泄功能得以实现的效应器。提出“从肝论治慢性应激性疾病的调节位点在海马和皮层等边缘系统”的假说。围绕假说开展了深入研究,确立了肝脏在应激调节中的主导地位,明确中药疏肝复方通过调整海马、皮层、边缘系统中中枢内源性阿片肽及相关指标而发挥治疗效应。
广州徐志伟等以应激作为研究肝脏象结构及其功能机制切入点,认为调节慢性心理应激反应(情志活动异常)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与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有关,涉及中枢多种神经递质及其合成酶、神经肽、激素、环核苷酸系统以及Fos蛋白表达的变化,表现出多层次、多靶点以及多环节作用特点;作用脑区涉及到下丘脑(包括不同核团)、海马、杏仁核、皮层等。并围绕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性的神经信号调节通路,展开了逍遥散的疏肝健脾作用机制研究。提出假说:中医学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功能存在着一定的具体的中枢神经生物学机制。
湖南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黄熙等研究发现,以丘脑下部-脑垂体-肾上腺轴为核心,中医肝脏各证存在神经-体液调节失衡、血管舒缩活性物质显著变化的共同改变及各证的不同特点。认为肝血虚证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轴的功能失常,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调节紊乱;调节血管活性物质紊乱;微循环阻力增大;细胞内第二信使类物质显著改变。疏肝解郁中药可调节抑郁模型鼠海马神经元可塑性,提高海马、额叶皮质5-HT及DA含量。柴胡疏肝散9个成分被吸收到抑郁症大鼠海马中,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发挥抗抑郁作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肝郁脾虚状态明显影响加味逍遥散在血中的阿魏酸和葛根素的药动学参数。
上述研究表明,中医的肝是现代医学多种系统部分功能的概括,上述结果提示“肝主疏泄”功能可能是以脑为核心的神经信息流调节机制的体现,其调控中心在脑。但具体脑区定位和调控机制、作用途径不明;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目标明确、团队协作而产生的创新性成果,更缺乏基于系统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语言诠释的肝藏血、主疏泄的系统新知识、新理论。
来源: 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乔明琦 张惠云 魏盛 于艳红 高冬梅 山东中医药大学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保护孩子的健康,要从生活点滴做起 谢江强
保护孩子的健康,要从生活点滴做起1.想要孩子健康,就得培养他健康的饮食习惯我见过很多孩子身体出现各种病症,归根结底,其实都和脾胃的状态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孩子三四岁,饮食习惯开始成形的时候,家长就要做到心中有数,给孩子打下健康饮食的基础,不能过度喂养。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5—辰时(胃经当令) 张训景
辰时:胃经当令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针灸厉兑穴把脾胃的寒湿引出去,心脏病好转。综上所述,根据子午流注胃经当令时间进行胃病养生,诊断及治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 谢江强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除了前面提到的引起孩子肝气不舒的原因,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期盼也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负担。这样下来,孩子的压力得不到任何疏解。这种压力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孩子服用五服药后,打嗝的问题就解决了。 -
小柴胡汤合白虎汤治疗湿疹、口苦口臭案 张训景
方用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加减处方用药:耳针北柴胡12g,黄芩片9g,姜半夏10g,党参片10g,甘草片6g,广藿香10g,佩兰10g,石膏45g,知母15g,干鱼腥草10g,薄荷9g,薏苡仁30g,丹参30g7付水煎服日一剂早晚饭后温服2024.06.29二诊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让我们继续研究仲师“对照”条文!这两个条文虽然仅仅寥寥数语却隐藏着很大玄机!从这两个条文对比来看,我们懂得两个患者同样出现“呕”,但是兼并症状不同,代表的意义也可能不同,治疗方法也大相径庭,所以研究仲景之学一定要学会为在细枝末节上下大功夫! -
神医 李华歆
每个患者其实都需要医生去安慰……而中医探寻“病根”的过程是离不开“望闻问切”的……其实哪有什么神医,有的就是真诚对待患者的仁心……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2 张训景
吕某,男,46岁,2024.05.11就诊主诉:食凉及辛辣腹泻腹痛2周。2024.06.01复诊挺好,上周因劳累后腰痛,现腰部隐痛不适。大便日1次,成形。告知无明显不适可暂停中药调理。需长期调畅情志、饮食注意方可。总的来说,在治疗上不宜过分依靠药物,因为大 -
足部按摩的注意事项 谢江强
足部按摩的注意事项按摩足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饭前半小时及饭后1小时内不宜做足部按摩。在了解心脏是否正常的情况后,再决定按摩力度及施术方案,以免发生意外。以上人群并不是绝对禁用足部按摩,在某些阶段,有些疾病患者仍可运用正确的方法治疗。 -
抑郁症 潘洪波
家人不放心,带到医院去检查,诊断为抑郁症。医案记载,前后服用了四五个月,患者抑郁消失,失眠安好,精神愉快,可以恢复工作了。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肝不足则将军无魄力,变得唯唯诺诺,从而引发抑郁症。 -
7剂中药治愈“胃胀腹痛伴恶心半月”案 宗琪
患者:王某性别:女年龄:45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4日主诉:腹痛,胃胀伴恶心半月余。
最新文章
-
感冒后咳嗽咳痰1周余,中药4剂病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网诊)性别:女年龄:72岁初诊日期:2024年1月20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余,伴咽部有痰,痰或白或黑,不易咳,怕冷,汗不多,纳差,咽痒,脚冷,鼻涕黄稠,舌质淡,苔白厚腻。
-
糖尿病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糖尿病临床上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治疗。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
皮肤瘙痒案一 王建飞
2023年06月09日刘某,女,36岁,初诊。微信告知症状不减反增,瘙痒加剧。外洗后瘙痒处有所缓解,但仍不能断根。
-
怕冷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陆某,女,55岁,初诊。主诉:怕冷5年。手足冰凉,腰背及下肢怕冷。阳虚与内,阴寒自生,时隔5年则症瘕积聚而成,形成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肠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前两次中药均已服完,现诸症均减轻。
-
咳嗽 罗沿印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通常有声无痰叫咳,有痰无声谓嗽,但临床上往往痰声并见,所以多以咳嗽并称。后随访,未再咳嗽。
-
柴桔汤1 李华歆
小编在既往文章中曾经说过很多感冒先是从咽喉不舒服开始其实各种病机应该就是个少阳病证候,为什么呢?小编觉得“柴桔汤”在治疗“感冒”初期咽喉不适时是有很大用处!目前公众号粉丝4120人!
-
情志在调不在治:心理障碍一扫光 谢江强
情志在调不在治:心理障碍一扫光小张生性内向,话不多,参与团体活动也不积极。小张欣然接受,并承诺回家后就会熬药吃。成膏药:阿胶100克、鹿角胶60克、龟板胶60克。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黄连肉桂养心神 谢江强
黄连肉桂养心神,安眠好觉到天明所谓的失眠,不只是睡不着觉,也包括睡眠质量的下降,诸如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浅、做梦多等情况。不过,王女士的失眠,应算是心肾阳虚、心肾不交导致的神志不宁,加上肝郁气滞使得原有症候产生的症状更加突出。
-
人参养荣汤治疗肺癌晚期 崔乐
万般无奈之下,患者选择中医治疗改善生活质量、提升身体机能。患者用药一周后,病情无明显变化,嘱咐其注意休息及营养膳食,继续进行药物治疗。
-
服用膏方,找准时间 谢江强
服用膏方,找准时间才有效膏方的服用时间因季节而定,一般春夏秋冬四季是在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早、晚饭后一个半小时左右各服1次,第三周到第四周,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