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针灸治疗术后尿潴留一则

2022.02.10 1209阅读 评论数 1 23
患者女性55岁,子宫内膜癌,行经腹腔术后,小便不尽,小便无力,需导尿管后辅助排尿,平日监测日出入量,
刻下症:小腹隆起,自述排尿无力,尿量不多多在100ml左右,导尿在250ml左右,下午次数多,上午少,脉象,左寸弱,关滑偏数,尺沉弱,右寸细,关弱,尺弱。平日自感身热,入睡困难。
舌淡苔少。
辩证属于:阴虚火旺,气阴两虚证
六经辩证:厥阴少阴合证

针灸取穴:中脘,关元,气海,中极,太溪,神门

针后立即小便一次,量在250ml

二诊取穴同前,考虑肝郁气滞克脾,故增开四关

二诊后针两次

三诊取穴以背俞穴为主,刺以八髎穴
针二次增取穴,委中,昆仑,合膀胱经增加膀胱气化

四诊取穴
四诊取穴,气海,关元,中极,归来,三阴交,足三里。

目前症状:自尿量在250ml左右,导尿在150ml左右,自述睡眠改善,尿次数增加,排尿畅快但仍有余尿。

本病为术后,气阴两虚,以气海,关元,太溪大补气阴,用中脘,中极,健脾利水,为主穴,加减治之
笔者在针灸过程中,发现,归来一穴在治疗术后尿潴留中效果较其余穴更加,针后可立刻排尿,同时发现,治疗该类疾病要注重手法运用,以烧山火大补为主,患者针后小腹发热发痒较甚为佳。故笔者在临床中长注重得气和守气。
针之要,气至则有效
在治疗大多数内伤疾病,笔者也尝尝取关元,中脘,得气后行手法,不留针,效果往往比留针更好,针后患者自觉腹部仍有抽动感,部分患者自觉小腹关元穴处发热,脾胃疾病针时可听见肠鸣音较明显
手法一般既为烧山火和透天凉,以郑魁山老先生的手法为主,简单有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曹雪盼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胃胀伴反酸1周余,经方加减5剂愈 宗琪

    患者:耿某某性别:男年龄:53岁初诊日期:2023年10月21日主诉:胃胀伴反酸1周余。

  • 中医视角下的支原体性咳嗽 张宝华

    根据中医理论,治疗支原体咳嗽应以宣肺止咳、解表散邪为原则,以达到疏风散寒、清热化痰、利湿排痰的目的。

  • 下元节的记忆 陈鹏

    下元节的记忆文/陈医生2023.11.13北方的冬日是枯燥寂寞的满眼的苍黄光枯的枝桠偶尔几只灰麻雀在觅食不见一片绿色北方的冬日是十分寒冷的彻骨入魂的冷那是莫可名状的感觉还伴着饥饿的记忆感觉灵魂都在颤抖可小孩子是兴奋的那个一年都难得吃几次肉的年代下元节早晨祭

  • 水边的枯叶 陈鹏

    水边的枯叶文/陈鹏医生南飞的雁群哀鸣阵阵我独自在寒夜中静坐凝望星空两岸的芦苇轻舞河里有一叶孤舟钓鱼的人伸了伸懒腰天上的残月如钩镜中人一夜间的白发如秋后的菊花开遍山坡如同我杂乱的心绪被风吹过的中年脚下又踏上寒霜那凋零的葡萄藤在空中沉默我不能回头身后的万家灯火

  • 牡蛎汤 李华歆

    “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幸运的是同篇就有关于“牡疟”的记载:牡蛎汤“疟多寒者,名曰牡疟”。牡蛎汤牡蛎(熬)四两麻黄(去节)四两甘草二两蜀漆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二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谁说良药要苦口 谢江强

    汉方慢养新主张谁说良药要苦口为什么过去有钱人家生病了多煎制膏方,很少喝草药?因为草药味苦,难以下咽,而膏方味道甘美,形状晶莹剔透,药效还高。膏方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内经》就对它有所记载。

  • 再论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 姚金虎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于量,这确实很有道理啊。量不仅仅是剂量,也是配伍比例。量是证的体现,也是辨证论治的灵魂。另外有些独特的剂量,比如逍遥散中的薄荷,补中益气汤中的升麻,柴胡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中医思维的重要体现,绝不是什么糟粕。

  • 腰扭伤后腰痛 张宝华

    孙某某,男,72岁。二诊:“药后当天即觉腰部舒适,疼痛缓解”。

  • 桂枝甘草汤 李华歆

    仲景告诉我们此时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再看看“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麻黄各半汤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