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伤寒》几点见解

2024.08.02 629阅读 评论数 8 15
关于学习《伤寒杂病论》的现代中医思维几点见解
一、“大道至简”先辨病即六经病,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伤寒杂病论》关于六经病皆有其专属的纲领。(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4)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5)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中医讲“司外揣内,审证求因”是通过病人抗邪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证象而倒推出病人的机体此时反应状态则就是相应的病。又因个体的先天体质差异,则会出现每个病人的机体用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模式抗击不同的邪气,努力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故每个病人表现的病症都不相同。
二、“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再辨证即经证、腑证。外邪无论是袭表还是入里,人体正气都会奋起抗邪,又因每个病人气血盛衰的不同则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和脉象不同,所以《伤寒杂病论》是“医圣”张仲景如实对每个病人的临床表现进行记录描述,故出现了很多“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病例与理法。例如:继12条桂枝汤之后,张仲景又分别写下了13、15、 24、 42、 44、 45、 53 、54 、56 、57诸多条桂枝汤证从不同角度阐述桂枝汤治病之变法,所以我们现代中医人也必须结合自己的临床病例,对照《伤寒杂病论》的原文,才能深刻把握条纹,领会其诊疗思路。知用经方、敢用经方的中医人都会由衷感慨“古人诚不欺我”。
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我们中医人完全依赖病人对疾病的反应状态来判断病邪。根据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舌象脉象最终判断出病人对抗邪气的状态,所以我们必须从整体出发,同时把病人的体质考虑进去,判断出人体所处抗邪的反应状态,然后根据这种状态的临床表现对照《伤寒杂病论》的条文给出顺应这种调节趋势的方药,只有这样“方证相应”才能真正达到“覆杯而愈,效如桴鼓”。临床遣方用药的同时也要重视保护胃气,“胃气壮则百病可医”充分发挥人体的主观能动性,借助人体的本能治病,恢复人体本身的自愈能力才能真正达到阴阳平和的最佳状态。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郭文龙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本文通过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方剂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其用药规律。对《太平圣惠方》中治疗虚劳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古代医家对虚劳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现代临床治疗虚劳提供参考。

  • 李东垣的阴火论 崔国宁

    总之,李东垣的阴火论强调了脾胃气虚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为临床治疗因脾胃虚弱而产生的各种病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疗高烧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锡纯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其中对发热的治疗有着深入的阐述。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遗尿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对其治疗遗尿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古代中医治疗遗尿的智慧。而《太平圣惠方》更侧重于从传统中医脏腑、气血阴阳理论出发进行用药。

  • 《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小便难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太平圣惠方》中的许多方剂利用茯苓淡渗利湿的特性,以通利小便。

  • 香苏散与银翘散各家学说 黄阁

    香苏散药物简单,临床使用常常病重药轻,所以时常加减。十神汤中用赤芍、麻黄相较于加味香苏散降逆平喘效果更佳。香苏散内草陈皮,疏散风寒又理气。这是银翘散的用法,却是对桂枝汤的谬误。银翘散药物平淡,用于温病初起尚适。但热不恶寒而渴者,银翘散主之。

  • 桂枝汤笔记 黄阁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日再发较桂枝麻花各半汤一日二三度发轻。

  • 了凡四训的理论指导思想对中医方剂学开方的启示 崔国宁

    "改过之法"是《了凡四训》中的重要内容。在具体的方剂组成和用药原则方面,《了凡四训》的思想也能带来启示。此外,《了凡四训》所提倡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中医方剂学的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也具有重要意义。

  • 中医方剂的辛开苦降法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潜在关联 崔国宁

    进一步分析,辛开苦降法中的药物作用机制也可以从热力学的角度进行一定的解释。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中医方剂的辛开苦降法与热力学第一定律之间的关联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 升麻鳖甲汤治各种疑难杂症的皮肤病 韦毓安

    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此段指出,升麻鳖甲汤是治疗阴阳毒的主要方剂。这都与升麻鳖甲汤治疗的阴阳毒的病机相符。综上所述,升麻鳖甲汤在皮肤病的运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与免疫有关的皮肤病,另一类则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