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123条

2025.07.21 753阅读 评论数 7 22

  热爱中医的朋友请点击下方页面关注小编公众号,获取更多中医知识!

每日格言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高尔基


1

【12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





1

​​​​

2025

 小编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伤寒论》中的第123条,可能有朋友会疑惑为什么小编更新这个《试解伤寒论》系列的速度有点慢呢?赶紧一口气就讲完得了,怎么磨磨唧唧的!

​​​​

 其实小编并觉得这样……说实话,小编目前对于《伤寒论》的解读前前后后已经不下五次了,最早是在原文下解释,那会小编还不会背诵《伤寒论》……

​​​​


 所以前后文串不起来,基本上就是按照字面去解释,亦或是按照后面都方子去反推原文的意思,只是一味地注重解释的通畅,更像是“强买强卖”吧!

 慢慢随着小编阅读有关《伤寒论》注解方面的书籍越来越多,看到了各种大咖的观点后,小编的见识也越来越广,遇到了一些有趣的解释,小编都会记录下来慢慢去体会,这个阶段也是属于“沉淀”!

​​​​


 再到现在有了更多的临床经验后,小编发现自己对《伤寒论》的理解又有了新的变化,所以研究经典是一种“破”与“立”的过程!无“破”则不“立”,“破”是打破陈旧,只有“破”才能接受“新”的食物,研究中医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理论结合实践!

 所以小编觉得好饭不怕晚,对于《伤寒论》的解释永远没有终点,而且永远都在路上!

​​​​


 对了,其实小编一直有个大胆的想法,今天也正好跟大家说说,小编头几年无意间接触到了一本有趣的书——《谜宫1》!

​​​​


 这本书其实不是“看”的,而是“玩”的,它是一个探秘游戏盒,游戏盒里面有一本线装书,书上记载了各种关于故宫的知识,有有各种帮你完成通关的道具,下载app后你就穿越回古代,根据剧情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而解决难题就要配合书和道具提供的各种线索!

 整个游戏可能要玩十几个游戏才能通关,真的很烧脑,但是也会学习到很多关于故宫的知识小编玩的第一次就迷上了!

 

 小编作为临床小中医,深深地感觉现在中医最重要的就是科普,很多老百姓甚至是医生对中医都是有或多或少的“误解”的,其实我们中医并不是玄学,是实实在在能够治病的手段!所以小编的想法就是在有生之年能够也做这么一本关于中医的解谜盒,书里记载了各种中医文化知识,也有各种有趣的道具,让老百姓通过“玩”的形式了解中医,爱上中医,宣传中医,这也是小编毕生的梦想!

​​​​


 好啦,闲话少说,我们开始今天的正题!

  

 这个条文话的是一个患者开始是得了“太阳病”,“过经”了一段时间后的病情变化,这里的“过经”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好比说很多疾病都有规律,比如说常见的感冒刚开始是嗓子痛,慢慢的出现鼻塞流鼻涕,后来可能是发热,慢慢都有出现咳嗽,普通感冒的一般病程是七天左右,这个属于疾病规律,也就是得了这样病的人大多数人会这样!

​​​


 而这个患者却反常的超出了这个疾病规律,这就是“过经”了,俗话说“是出反常必有妖”,“过经”说明这个患者的病情不简单了,所以就得仔细的研究一下!


 再看一下关于当前的症状,在“心下”这块儿患者总觉得不舒服,总是想吐还吐不出来啥,在属于“阳”的“胸中”患者会觉得是有痛感,而在属于“阴”的“腹部”这块儿患者是觉得胀闷,但是患者大便是“反溏”,“反”说明很奇怪,按正常规律这个时候腹满属于“实”的时候,大便应该是“硬”的,而这个患者大便是“稀溏”的,说明这不是“实”,这就是“反”的含义!

 而且患者主观上会有不得劲的感觉,就是想那种出汗又出不来的感觉——“郁郁微烦”!(可参【48】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

​​​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本来是表证的太阳病患者因为某种原因病情发生了变化,现在患者整天上不咋出汗,说明病邪有表解的趋势,在“阳”的位置上有疼痛的感觉,疼痛说明有“实”,而在“阴”的位置上有“满”且大便“溏”则说明是“虚”,在二者中间的“心下”则觉得想吐,吐还吐不出来,说明正邪正在斗争阶段!这看起来很像是“少阳病”!

 后来仲景给我们直接给我们解密了是因为“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也就是医生不恰当的使用“吐法”或者“下法”导致都,这块儿大家最容易忽略的是“先此时”,小编觉得这个非常重要,经方诊疗思维中最重要的就是“审时度势”,看准时机,顺势而为才能成功,你“先此时”的应用吐下,说明吐下时机还没到,时机没成熟,那不仅不能治好病,反而添乱子!

 使用“吐法”或者“下法”的时机和基础在于“邪盛”“正不虚”,并且“病机”趋势是向外的,反之就会出问题。


 这个患者就是本来患者可能有点里虚,病机是趋外的,这个时候坚持使用太阳病的表解法就可以了,而医生判断错误,直接下了猛药,在经过“吐下”后患者里更虚了,打破了平衡后,里阳不振,阴气自盛,所以下焦出现胀满痞满,水湿痰浊凝聚阻塞上焦出现疼痛!

​​

  

 最后仲景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可以可以用“调胃承气汤”!而其他情况却不能,为啥呢?小编认为此时用“调胃承气汤”的意义在于恢复“胃”的升降功能!这属于一种暂时的用方手段,后续肯定还要调整的!

  

 仲景也提醒了我们要注意鉴别诊断,这个情况看上去确实很像“少阳病”,我们说“少阳病”的核心病机在于“湿热郁滞”,湿热阻塞三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而今天遇到的患者的核心病机并不是少阳而是“胃”的升降功能出了问题,二者的鉴别关键在于“大便”,小编临床发现其实很多少阳病患者大便都是不咋通畅的,偏于“粘滞”,少阳的核心病机在于“湿热”,“湿”多了就“黏”,“热”多了就会有灼热感,有伤阴的趋势,这从舌象上观察比较容易判断!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关注经方苑

​​​​

专心

专注

专业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七十条(五) 张宝华

    甘草缓和药力,叫调胃承气汤。里实证,发潮热,热得厉害,大便不通,用调胃承气汤调和其胃气是没问题的。也就是说,临证时你看他实际情况,有相应的症候,根据他的症状,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皆有可用之机。

  • 为什么白酒性寒? 张娟

    1)虽然很多人认为酒性为温热,但实际上,白酒性是寒的,药酒是根据药性来决定它的寒温。最终以25天的时间调理好他的心脏异常与腰腿痛,血压也恢复了正常。最后他也介绍了一个71岁腰腿痛走不了路的邻居给我调好,我也告诉他买什么药材泡酒,泡成不伤胃的酒。

  • 百江行 陈鹏

    百江行文/陈鹏百江霜降已晚秋群贤毕至写离愁举杯先问浮生事浊酒三杯润我喉

  • 日常坐诊 刘艳兵

    灸数次后,文先生自觉遍体轻快,气力充足。时至九月中旬,再次为其开具中药汤剂数剂以巩固疗效,文先生此时体质已获良好改善。至年底新冠大流行,文先生染疫后较他人明显痛苦小、痊愈快。目前,文先生身体素质优异。

  • 分析《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小儿夜啼的方 崔国宁

    以下对其中治疗小儿夜啼的方剂进行分析。总之,《太平圣惠方》中治疗小儿夜啼的方剂具有丰富的组成特点、明确的功效主治和一定的用药规律。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三则 钱开达

    善持堂据此辨病为飞蚊症。其中痰结气结和血结,之前医案摘录已有简述。去年3月善持堂接诊一位癌症患者男73岁。患者拒绝转而求治善持堂中医,一年后再检,右侧髂窝结节较前大大缩小。今年春节后,应家属之请,善持堂上门看诊。中医治疗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原则是活血化瘀。

  • 针灸心得 曹雪盼

    近日针灸日针灸十余人左右病杂偶有心得以下其一肩周炎多发年龄在四十岁到五十岁三焦经阳明经太阳经多见临床辨证需按经络辨证不可按经验扎对于三焦经受邪针中渎穴肩井天宗穴针感传于肩内或沿手臂向外去传对于脉象浮弦者配合外关风池以解表祛风配合后溪温阳通络ps:外关穴针刺

  •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 谢江强

    “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除了前面提到的引起孩子肝气不舒的原因,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期盼也是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负担。这样下来,孩子的压力得不到任何疏解。这种压力会导致孩子肝气不舒。孩子服用五服药后,打嗝的问题就解决了。

  • 脾阳虚的孩子身体通常有什么表现 谢江强

    脾阳虚的孩子身体通常有什么表现a.身材偏瘦或者虚胖一般来说,不同人的体形不同,孩子瘦一点儿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病态的瘦弱就不正常了。因此,脾阳虚的孩子会向瘦弱、虚胖这两个方面发展,一般瘦弱者稍微多一些。

  • 腰痛案(寒湿夹表证)(杨文豪原创医案) 杨文豪

    治以温燥中焦寒湿,佐以辛温解表:06月24日回访患者,告知今日觉腰痛基本消失,药效颇佳。杨文豪按语:1、患者外感后发热、肢体酸痛、腰痛,大便稀溏,舌苔厚白腻,舌质淡润,风湿外邪诱发脾胃中焦寒湿,表里同病,病程虽有2周,但表证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