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一百四十八条(六)

2025.08.08 307阅读 评论数 0 3
“辨证论治”这一术语首次提出为清代医家,其书面记载最早出现在清代医籍中:
陈当务在《证治要义》中明确使用“辨证论治”一词,并强调“辨明证候虚实,以为医学提纲”,首卷专论辨证,次卷讨论论治,系统整合古今医家经验。叶天士的《临症指南医案·淋带》按语记载“淋带辨症论治,仿佛已备”,此处“辨症”即“辨证”。章虚谷在《医门棒喝》批评张景岳“不明六气变化之理,辨证论治,岂能善哉”,是早期直接使用该词组的文献。  

  此阶段虽散出现术语,但未形成学界共识,也未成为固定概念。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20世纪50年代,在中医面临存续危机的背景下,任应秋通过学术推广使“辨证论治”成为中医标志性理论:1955年发表的《中医的辨证论治体系》首次明确将“辨证论治”定义为中医临床的核心方法,强调“证”是施治标准,与西医“症状”本质不同。秦伯未等名家大力支持,1974年《中医学基础》四版教材将“辨证论治”写入教科书,定义为“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突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色。

综上可见,辩证论治:理论奠基:张仲景创立体系;术语首提:陈当务、叶天士;现代理念的确立:应秋确立为中医核心范式。  

辨证论治的提出是中医学术从实践积累到理论升华的缩影,其背后承载着两千年医学智慧的结晶。

我说这些关于“辩证论治”似离咱们要谈的内容核心甚远,实则不然。我认为《伤寒杂病论》其核心思想上,“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这十二字为真言要诀。大家通过前面的研学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获知,知道了张仲景的“六经辩证”,所谓的“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太阴”、“厥阴”,其实他还在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不就是八纲嘛!咱们现在还在太阳篇里转,至于阳明等篇在后面,说这些似为时尚早,但在太阳篇里也有所了解了一下,张仲景先生他随处说法了嘛!人体是一个整体嘛!中医的视角和西医是不一样的,西医是解剖,分割开来的,西医院大夫看病也是分科的,各管各的,对吧!那么张仲景的书是“辨✕✕病脉证并治”,他是六经—八纲,最后是方证,你看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这不就是桂枝汤方证的显示嘛!他就是六经—八纲—方证一路辨下来,最终落实到方证上,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他最终到方证上,胡希恕先生就说方证是张仲景辩证论治的尖端,辨到某方证,严实合缝,多一则肥,少一则瘦,绝对是量体裁衣的,这样来临床实践治疗疾病,自然就效如桴鼓了,所以才呈现立竿见影,覆杯而愈的效验,就因为如此,张仲景及其著作才备受人们尊遵而从,《伤寒杂病论》才被称为“方书之祖”、“经方”、张仲景被誉为“医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六十九条(一) 张宝华

    六十九条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咱们先看看这个第三百八十五条,这是霍乱篇的一条,这一篇是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就针对这个霍乱展开的,他说“恶寒,脉微而复利,利止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 大柴胡汤合厚朴半夏人参甘草汤治疗胁痛腹胀医案 张训景

    大便日1次,不成形。大柴胡汤和解少阳,通下热结。本方是小柴胡汤去人参、炙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组成。

  • 下乡病例:颈椎病,眩晕 马亮

    2024年10月24日,患者梁XX,女,55岁。说的是颈椎病,好多年了,发作的时候头晕,恶心,呕吐,经过检查是颈椎病,每次输一些甘露醇就可以好转。中医诊断眩晕,痰浊阻滞证。患者症状明显,给予耳穴治疗:内耳穴,三焦,颞,颈椎,枕,顶,胃三角,神门,耳尖。

  • 伤寒论第六十六条(一) 张宝华

    六十六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这个“发汗后,腹胀满者”,肯定是外感了,那么发汗也是合理的治疗,发汗后出现了腹胀满,这种情况可不是治疗有误,伤寒发汗解表对证治疗嘛!我们先看看这个方回来再说发汗后现腹胀满的缘故就一目了然了。

  • 伤寒论第六十四条(二) 张宝华

    就是骤然间发生了高度的气上冲,这个气上冲,人体也会有悸动的反应,对不。因此这个叉手自冒心的缘故就是这个这些啦!咱们这个方主要还是用它降气冲,也治心悸,四两桂枝嘛,这个量不可谓小啦!他也没补充阴津的作用呀!

  • 伤寒论第六十一条(一) 张宝华

    第六十一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干姜附子汤方干姜一两附子一枚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顿服。

  • 少年咳嗽多汗案。 李高勤

    主诉:多汗多年,咳嗽1周。用桂枝汤加五味子,和营卫,止咳,生津,加牡蛎引阳入阴。

  • 孩子大便干燥、脾气大要怎么调理? 谢江强

    孩子大便干燥、脾气大的舌象有两个特点看舌象是观察孩子的身体是否出现问题的一个非常直观的方法。说明孩子体内的痰湿重,这是由于气机郁结、气血不通畅导致的。通常,这样的孩子还会出现大便干燥、脾气大的症状。此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服用补脾镇肝汤来调理。

  • 孩子受惊吓,特别是受家庭暴力的惊吓,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 谢江强

    孩子受惊吓,特别是受家庭暴力的惊吓,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病例,孩子的病看了很多医生,吃了很多药也治不好。通常,孩子受惊吓分为三种情况。一般前两种惊吓对孩子的影响是比较轻的,第三种给孩子带来的惊吓是非常严重的。

  • 妊娠胎动不安 谢江强

    妊娠胎动不安妊娠是胚胎寄生于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在妊娠期间若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胎动不安者多由于脏腑气血虚弱、肾气不固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