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颈椎病的17张秘方 新站人民医院潘洪波

2021.08.04 1235阅读 评论数 0 8
现如今,很多人的颈椎被颈椎病“绑架”,那一扭头、一转脖子的疼痛,都是刻画在“危脖达人”心中的道道伤痕。尤其对很多“低头族”而言,那看似一低头的温柔,背后却不知隐藏着多少个不情愿。如何摆脱“危脖达人”的命运?17张治疗颈椎病的秘方,值得细思量!


1.颈椎病汤


组成:黄芪30g,丹参15g,白芍15g,木瓜9g,葛根20g,天麻9g,延胡索9g,威灵仙9g,淫羊藿9g,川续断12g,牛膝9g,甘草3g。


方解:颈椎病系颈椎及周围筋肉损伤或退行改变,使气血、经络受阻,因而引起颈肩臂疼痛、麻木或头晕、猝倒等症状。治疗应益气活血,补肾壮骨,通络止痛。方中黄芪、丹参益气活血,为君药。白芍养血,柔肝止痛;延胡索活血化瘀,消滞止痛,二者为臣。佐以淫羊藿、川续断、牛膝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木瓜、威灵仙祛风胜湿,通络止痛;葛根发表解肌,引药至头项;天麻祛风通络,止头晕头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故本方为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或椎动脉型之良药。


主治:颈椎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2.术苓半夏


组成:炒白术20g,茯苓15g,半夏10g,羌活10g,钩藤15g,枳实10g,陈皮10g,远志10g。


加减:舌红口干,肝火较旺者可加天麻、石决明、菊花、生地黄、龙胆草、刺蒺藜、白芍;阴虚较甚,舌红少苔,脉细数弦者可选加麦冬、沙参、玄参、生地黄、生白芍、酸枣仁、柏子仁;气血亏虚,舌淡苔白,脉细者可选加当归、黄芪、酸枣仁、柏子仁、熟地黄、阿胶;湿胜者可选加泽泻、薏苡仁、藿香;胸闷胁肋不适者可加柴胡、香附、青皮、郁金、白芍、太子参。


方解:术苓半夏汤重在治痹。白术为君,《本经疏证》曰:“风寒湿痹、死肌、痉、疸,不得尽谓脾病,而以术为主剂者,则以湿为脾所主,湿能为患,固属脾气不治,一也;脾主肌肉,介在皮毛筋骨中,痹与痉,病在肌肉内,死肌及疸,病在肌肉外,旁病则当取中,二也;筋骨皮毛,均非驻湿之所,惟肌肉间为可驻湿,三也。知此,则凡痹、死肌、痉、疸之系乎风寒湿者,皆术主之矣。白术之效,于风胜湿者为最宜,寒胜者为差减。”此外,《别录》也说白术“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药性论》也认为白术“主大风顽痹”。茯苓健脾化痰,宁心安神、利水渗湿为臣,重在治湿痹。半夏为臣,取其燥湿化痰,以及和中健胃,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协同作用。佐以钩藤清热平肝、镇痉息风,陈皮理气化痰,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远志安神、祛痰,羌活祛风胜湿止痛,能解头、颈、项上部太阳经痰湿痛。本方也体现了经典古方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温胆汤等方要义。


主治:头晕目眩、头昏脑涨、颈项拘急、项背酸楚之颈性眩晕症。


用法:水煎服,1日1剂,可连续服用1~2周。


3.加减知柏地黄汤


组成:黄柏10g,知母10g,生地黄15g,山药15g,山茱萸10g,玄参10g,威灵仙30g,红花6g,葛根30g,牡丹皮12g,甘草3g。


方解:知柏地黄丸始源于明·张景岳《景岳全书》,原名为滋阴八味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而成。本方由知柏地黄丸加减而成,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颈项部酸痛不适之颈椎病。方中生地黄滋阴清热,山茱萸滋肾益肝,为君药;山药滋肾补脾,牡丹皮泻肝火,为臣药;佐以知母、黄柏清肾中伏火、肝火,玄参养阴清热,红花活血化瘀,葛根升津舒筋,威灵仙除痹止痛;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功效:滋补肝肾,除烦降火。


主治:颈椎病症见肝肾阴虚,虚火内扰,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颈项部酸痛不适。


用法:水煎服,1日1剂,二煎,分早晚服。


治疗颈椎病的17张秘方
4.颈复宁丸


组成:肉苁蓉15g,巴戟天15g,骨碎补12g,川续断12g,生地黄10g,鸡血藤10g,木香6g,羌活6g。


方解: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医学中属“痹证”范畴,主要由于肝肾不足、劳伤及颈项经脉气血受阻,致气血亏虚,气血瘀阻,颈项经络失养,引起疼痛、麻木、眩晕等症状。方中肉苁蓉、巴戟天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为君药;骨碎补、川续断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臣药;佐以鸡血藤、生地黄补血活血,舒筋通络;木香、羌活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为使药。诸药共奏补益肝肾、养血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肩周炎所致的疼痛等症。


用法:制丸口服,1次6g,1天2次,用开水或可加适量黄酒服。


5.颈椎病1号方


组成:羌活12g,川芎12g,防风10g,荆芥10g,蔓荆子9g,桂枝10g,藁本9g,甘草3g。


方解:本方主治为风湿在表,其证多由汗出当风,风湿之邪侵袭肌表所致。风湿之邪客于太阳经脉,经气不畅,致颈部、头部疼痛,身重。风湿在表,宜从汗解,故以祛风胜湿为法。方中羌活为辛苦温燥之品,其辛散祛风,味苦燥湿,性温散寒,可祛风除湿、通利关节,为君药。臣以防风、藁本,入太阳经,祛风胜湿,且善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止痛,荆芥发表散风,桂枝温通经脉,引药至上肢。使以甘草调和诸药。综合全方,以辛苦温散之品为主组方,共奏祛风胜湿之效,使客于肌表之风湿随汗而解。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6.颈椎病2号方


组成:生地黄10g,地骨皮15g,玄参10g,赤芍10g,炒白芍15g,当归8g,川芎10g,粉背菝葜(大通筋)15g,葛根10g,甘草3g。


方解:玄参泻火解毒,地骨皮清虚火,为君药。生地黄、赤芍、炒白芍凉血滋阴、活血通络,为臣药。佐以当归、川芎行气活血化瘀,大通筋祛风湿、通络止痛,葛根解痉止痛、引药至颈项。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全方组合,具滋阴凉血、舒筋活血通络等作用。


主治:颈椎病(阴虚火旺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7.颈椎病3号方


组成:半夏10g,泽泻10g,黄芪15g,天麻12g,神曲10g,茯苓20g,苍术8g,陈皮6g,当归8g,川芎8g,甘草3g。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补脾胃,养元气,为君药;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为臣药;佐以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陈皮理脾胃、助消化,当归、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甘草调和诸药,为使。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行气活血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痰湿阻络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8.颈椎病4号方


组成:黄芪15g,葛根10g,蔓荆子9g,白芍10g,升麻5g,当归10g,川芎10g,炙甘草3g。


方解:《医方集解》曰:“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足太阴、阳明、少阴、厥阴药也,十二经清阳之气,皆上于头面而走空窍,因饮食劳役,脾胃受伤,心火太盛,则百脉沸腾,邪害空窍矣。”方中黄芪甘温,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葛根、升麻、蔓荆子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为臣药;佐以白芍敛阴和血,当归、川芎行气、活血通络;甘草和脾胃,调和诸药,为使。


主治:颈椎病(气血亏虚、肝肾不足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9.颈舒片


组成:葛根、川芎、桂枝、白芍、桑枝、天麻、威灵仙、羌活、鸡血藤、制马钱子、甘草。


方解:葛根、桂枝、白芍解肌舒筋,为君药;川芎、鸡血藤、天麻行气、活血、通络,为臣药;佐以羌活、威灵仙、制马钱子祛风湿、利关节、止痹痛,桑枝清热活血、引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解肌舒筋、祛风通络、行气止痛之功。


主治:颈椎病、颈背肌筋膜炎、肩周炎等筋肌、经络痹证。


用法:每次4片,每日3次,温水送服。


10.慢颈痛煎


组成:黄芪9g,桂枝9g,芍药9g,生姜18g,大枣9g,葛根15g。


方解:颈椎病证属寒湿痹阻者,证见头颈肩背四肢疼痛,窜痛麻木,项背拘急,头疼头重,全身怕冷,恶风,无汗,可触及条索状物,或有肌肉萎缩,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沉迟。方中黄芪益气升阳固表,为君;桂枝通阳,引药至上肢,为臣;佐以芍药养血通痹,葛根解肌通痹引经;大枣、生姜调和营卫,为使。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1.颈痹汤


组成:五加皮10g,苍术12g,巴戟天10g,海风藤10g,羌活12g,威灵仙12g,桑枝12g,红花6g,川芎10g,何首乌10g,甘草3g,淫羊藿10g。


方解:颈椎病多为风寒湿邪所侵,又多为久病,久病必有瘀,故病机乃风湿寒邪与瘀血相博结,病程长,久治难愈。方中五加皮、苍术、羌活、海风藤祛风除湿,川芎、红花活血化瘀,巴戟天、淫羊藿补阳并祛风湿。综观本方,主要具有祛风除湿,化瘀止痛之功用。


主治:颈肩臂痛。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2.活筋汤


组成:白芍30g,木瓜15g,威灵仙15g,川芎10g,当归15g,五加皮6g,牛膝10g,羌活10g,甘草6g。


方解:本方主治风寒痹阻之颈椎病,方中羌活、木瓜、威灵仙等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牛膝、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当归、白芍、甘草等补益气血。诸药合用,有益气血、补肝肾、袪风寒之功效。


主治:颈椎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3.解肌汤


组成:黄芪25g,防己15g,粉葛25g,薏苡仁50g,木瓜15g,茯苓25g,赤芍20g,丝瓜络15g,威灵仙15g,白芍25g,甘草15g。


方解: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称为“项痹病”,是因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使臂丛神经受压或刺激致使神经炎症水肿而出现的症候群。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气候温热潮湿,饮食习惯多以海鲜为主。目前颈椎病的发病人群大都为工作在第一线的机关办事人员、企业领导、白领等社会骨干,这些人群平时锻炼少、体质弱,又长期在空调环境中工作,因此,形成素体气虚、内生湿热、外感寒湿的复杂体质。临床以反复发作的颈项酸痛,上肢麻木、放射痛为主要表现。本方黄芪扶正益气,为君;防己、薏苡仁、木瓜、茯苓清化内生之湿热,为臣;佐以丝瓜络、威灵仙、葛根、芍药祛风散湿、解肌舒颈;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主治:项痹病(气虚湿阻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4.柴苓定眩合剂


组成:茯苓25g,桂枝15g,白术20g,甘草10g,柴胡15g,升麻5g,黄芩15g,人参15g,生姜15g,白芍25g,大枣17g,石决明25g。


方解:柴苓定眩合剂由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化裁而成。经多年临床实践证明,对颈性眩晕急性期有良好疗效。经门诊使用统计,只要符合少阳不利证型的颈性眩晕患者有效率可达91%以上。柴苓定眩合剂一方面通过小柴胡汤减半夏(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疏利少阳之邪;一方面通过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平冲降逆、温化水饮;加白芍柔肝养阴,配合升麻、石决明可升清降浊,使气机上下得调。另外,白芍配合桂枝、生姜、大枣形成桂枝汤,可和营卫,使气机内外畅通。诸药合用,共奏舒利少阳、平冲降逆、温化水饮之功。


主治:颈性眩晕(邪阻少阳证)。


用法用量:水煎服,1日1剂,分煎2次,早晚服。


15.椒兰颈痛散


组成:川椒20g,胡椒5g,泽兰40g,紫苏叶30g,肉桂15g,伸筋草40g,羌活30g,干姜30g。


方解:本方在我院临床已使用多年。椒兰颈痛散剂基于“痹证机体素虚,阴阳失调,气血不畅,痹阻经络者居多”这种观点而组方。选用川椒、胡椒、肉桂、干姜温经散寒;泽兰、紫苏叶、羌活祛风胜湿;伸筋草舒筋通络。诸药合用,可温经散寒、祛风胜湿、舒筋通络。本方疗效显著,是适用于风寒痹型项痹病的外用散剂。


主治:项痹病(风寒湿痹证)。


用法:研成细末分装,1瓶50g。外用熏蒸或足浴,1次1瓶,1日1次。


16.加味桂枝加葛根汤


组成:桂枝12g,白芍12g,葛根20g,炙甘草5g,熟附子(先煎)9g,茯苓12g,白术9g,生姜3片,大枣5枚。


方解:桂枝加葛根汤出自《伤寒论·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用于风寒外束,营卫不和,经输不利,筋脉失养而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固缩、转动不灵等症。方中桂枝辛温通阳,祛风散邪;芍药酸甘平肝,敛阴和阳,通达经脉,二者调和营卫、理阴阳。大枣补脾,生姜和胃,甘草调和诸药,补脾益中;葛根升津舒筋,宣透经输。加入附子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茯苓、白术健脾除湿。全方调和营卫、健脾温阳、除湿通络,对脾肾阳虚、营卫不和证颈椎病效佳。


主治:颈椎病(脾肾阳虚、营卫不和证)。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17.舒筋止痛水


组成:怀牛膝12g,当归18g,红花30g,三棱18g,生草乌12g,生川乌12g,木瓜12g,樟脑30g,五加皮12g,三七粉18g。


方解:上方制成药水局部涂擦或配合按摩,可起到温通脉络、舒筋活血的作用。对颈腰椎筋肉劳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受阻,因而引起颈项肩部或腰部疼痛、僵硬、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疗效甚佳。方中当归、红花、三棱、三七、牛膝活血祛瘀;草乌、川乌、木瓜、五加皮逐风邪,散寒湿;樟脑温散止痛;配以70%的酒精通血脉、祛寒气,引药势。故能达到活血舒筋、祛风止痛之目的。


主治:颈椎病、腰痛、肩膝关节痛。


用法:以上10味药,以70%酒精1.5L,密封浸泡1个月,分取上清液,外用。


人的脖颈可谓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部位,但也是经常被病邪侵袭的部位。比如颈椎病就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对于颈椎病,西医认为是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主要以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为典型症状,当然严重者也可能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甚至四肢瘫痪。


那么,中医又是如何认为的呢?中医认为颈椎病是由于肝肾亏虚,筋骨衰退加之慢性积累性劳损,腠理空疏、气血衰少、筋骨失于濡养,风寒湿邪侵入,痹阻经络,气滞血瘀所致。通常,颈椎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高于女性,但现在颈椎病正在朝年轻化转移。


治疗颈椎病的17张秘方
颈椎病用中医应该怎么治呢?按常规还是要按照辨证施治的思维来个性化诊疗。那么按照中医的辨证思维,应该怎样分型论治呢?通常,可将颈椎病分为颈型、痹痛型、眩晕型、瘫痪型四大证型。下面就来逐一解说吧。


1.颈型


颈型颈椎病多由中年以后体质渐衰,肝肾气虚引起,如兼有气血亏虚或劳损、外伤等因素的,就会导致经筋松弛,椎间盘退化,骨刺形成等,从而出现颈背疼痛,延及上背部,不能俯仰旋转,头痛等间断发作等临床表现。治疗上应该采用舒筋活络、散风止痛的原则,可选用舒筋汤(羌活,当归,片姜黄,炙草,白术,海风藤,赤芍,生姜)加减。


2.痹痛型


痹痛型是十分常见的颈椎病证型之一,大多是由颈椎间盘退化、骨质增生致椎间孔变小,刺激或压迫神经根,再加上外感风寒及劳累引起的,临床上常常会有一侧肩臂疼痛,麻木、酸胀、无力等表现。在治疗上应该采取宜温经活血、散寒止痛的方法,选方用药时,可采用桂枝葛根汤(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大枣、葛根)或蠲痹汤(羌活、独活、桂枝、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甘草)加减。


3.眩晕型


在颈椎病中,尤其是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是普遍存在的,这种情况通常是由肾水亏损,肝阳上亢引起的,在临床上会导致头目眩晕,尤以位置性眩晕为特征,同时会伴发头痛、头重脚轻、恶心呕吐、急躁易怒等症状,偶尔会有气血俱弱、气陷而突然晕厥跌倒的。


在眩晕型的颈椎病患者中,又有几个细分证型。在治疗上应该区别对待,如偏气虚下陷的,应该采用补中益气的疗法,可以选用补中益气汤(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加减。


如偏痰瘀交阻的,治疗上应当采用祛湿化痰、散瘀通络的方法,可以选用温胆汤(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加减。如果属于肝肾不足、肝阳上亢的,应该采用滋水涵木,调和气血的治疗原则,可选用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泽泻、茯苓)或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加减。


治疗颈椎病的17张秘方
4.瘫痪型


在颈椎病中,发展至瘫痪的,基本上是重症了。一般而言,发展到这一步,大多是肝肾久虚,筋骨萎弱所致,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渐觉肢体沉重,步履不利,肢冷不温,肌肉萎缩。如果再加上气血不足,筋骨失养的话,那么症状将会加重,甚至出现肢体萎废,二便失控的现象。在治疗上应该采用滋补肝肾、强筋壮骨的法则,至于用什么方子,还是清代名医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加减较为合适。


颈椎位于头部、胸部与上肢之间、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由于承受各种负荷、劳损,甚至外伤,所以极易发生退变。大约30岁之后,颈椎间盘就开始逐渐退化,含水量减少,并伴随年龄增长而更为明显,且诱发或促使颈椎其它部位组织退变。


有统计表明,50岁左右的人群中大约有25%的人患过或正患此病,60岁左右则达50%,70岁左右几乎为100%。由此可见,此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中药内服法


中医学将本病列为 “筋痹”、“骨痹”范畴。认为是由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使气血不活,经络不通,风湿痹阻所致。究其本病症型大致可分以下几种:


1、风湿痹阻型


常见临床症状有:四肢麻木,屈伸不利,头痛身痛,项背强痛,得寒则甚,得暖则缓,疼痛游走不定,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宜温经活血,祛寒除湿,通络止痛。方用:羌活10克、桂枝8克、寻骨风10克、木瓜12克、防风12克、当归15克、干姜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七天为一疗程。或用川桂枝8克、羌活10克、威灵仙10克、秦艽12克、川芎12克、当归尾15克、葛根12克、天麻12克、炮甲珠12克、炒神曲20克、赤芍8克,甘草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七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本药饮用时宜较热,在饮用期间,注意随时加减衣被,避免着凉感冒。


2、气血瘀滞型


常见临床症状有:头痛或后枕部疼痛,颈僵,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臂及手指酸胀痛麻;或头疼牵涉至上背痛,头昏目眩,肌肤冷湿,畏寒喜热,颈椎旁可触及软组织肿胀结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涩。


治宜益气养血,醒脑宁神,活血通络。方用:当归尾15克、红花8克、赤芍8克、黄芪15克、防风10克、细辛3克、杜仲12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七天为一个疗程。或用天麻10克、炙黄芪12克、炙甘草6克、潞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熟地15克、砂仁8克、当归12克、白芍10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七天为一个疗程。


注意事项:本药饮用时宜较热。在饮用期间,注意适当增加颈部的活动,不吃油腻食物。


3、气阴两虚型


常见临床症状: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


治宜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方用:杜仲12克、山萸肉12克、牛膝8克、白芍12克、防风10克、肉桂8克、寻骨风12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七天为一个疗程。或用天麻10克、川芎8克、杭菊花12克、枸杞子12克、沙参15克、炙甘草8克、炒枣仁12克、炒柏子仁10克、炙远志6克、白芍12克、丹参10克、地龙10克、夜交藤20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七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在饮用期间,注意适当加强体育锻炼,避免着凉感冒。


4、脾肾阳虚型


常见临床症状有: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饮食正常或纳差。舌淡红,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弦,或沉细弱。


治宜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方用:熟地15克、枣皮10克、炮干姜8克、龟板胶12克、鹿角胶12克、炮甲珠15克、白芥子12克、炒杜仲12克、牛膝8克、淮山药20克、炒神曲15克、白芍12克、川桂枝6克、肉桂10克、炙甘草8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七天为一疗程。或用骨碎补20克、枸杞12克、鸡血藤30克 三七12克,炙黄芪12克、潞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熟地15克、当归12克、白芍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七天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在饮用期间,忌食生泠辛辣食物,适当增加颈部的活动,避免伤风感冒。


中药外敷法


中医认为,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机体衰老,筋骨(包括颈椎)也就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用中药外敷治疗,尚能取得满意效果。


1、涂搽法 中药制成煎剂、药酒剂、油剂或软膏等涂搽在患处。如复方马钱子药酒:制马钱子、川草乌、威灵仙、三七、姜黄、水蛭、乌蛇、冰片等适量,切成粗粒,用75%的酒精适量,浸泡5~7天可用,涂擦颈椎部,每天4~6次,连续用1个月。


2、膏贴法 即膏药外贴法。用川乌、草乌、羌活、独活、川芎、秦艽、威灵仙、当归、骨碎补、透骨草、补骨脂、桃仁、红花、细辛、乳香、没药、煅磁石、白芥子、花椒等适量,加植物油1000克,按传统熬膏法加热,去渣炼油加铅丹成膏,待温度低于100度时,将穿山甲、沉香适量研为细末,加入膏内即成。用膏药贴穴位或患处。每周换1次,连续用1个月。


3、敷贴法 制附片、桂枝、麝香、蟾酥各等量研成细末调匀,加食醋适量调成糊状,治疗时,如偏热者加冰片、雄黄,偏湿者加苍术、珍珠,血虚者加当归、赤芍,偏肾气虚者加黄芪、巴戟天各适量研极细末,相兑调匀,外敷患处,每周1~2次。


4、药枕法 用羌活、独活、秦艽、防风、桑枝、葛根、赤芍、桃仁、细辛、补骨脂、川芎、五加皮、荆芥各等量研末,调匀装入布袋,制作枕头,舒适地使用。


5、热敷法 威灵仙、五加皮、苍术、乳香、没药、白芷、三棱、莪术、木瓜、细辛、黄柏、大黄、赤芍、红花、冰片等各等量研细末,调匀,加食盐和黄酒适量,炒至糊状,装入两个棉布袋内,置锅蒸至布袋40度左右,直敷患处,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两袋交替使用,每次30分钟左右,早晚各1次,药物袋可数次使用。亦可水煎药物,趁温热用毛巾蘸药液直敷患处。


两个颈椎


病预防小贴士


1.严防急性头、颈、肩外伤 头颈部跌扑伤、碰击伤,均易引发生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引起颈椎病,故应积极预防。例如坐车打磕睡,遇到急刹车,头部突然后仰,可造成颈椎挥鞭性损伤;有人生气时随意拧孩子耳朵,孩子为了防御而急性扭颈,或用巴掌打击孩子后头部等,均可引起颈肌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当引起注意。


2.纠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势,防止慢性损伤 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生活中的不良姿势是形成慢性劳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有人喜欢俯卧,为了呼吸只能将头扭向一边,这样会发生1~4颈椎扭伤;有人平时姿势尚好,但当看小说、看电视时,习惯把头靠在床栏杆上或沙发扶手上,造成屈颈屈背扭腰等,这样会造成颈椎/脊柱椎间韧带损伤,应当避免。


随着低头一族的增多,颈椎病也成了临床常见病,颈椎病又叫颈椎间旁退行性改变,听这名词有点吓人,实际上并不严重。得了颈椎病,一般人会首先考虑理疗,或针灸推拿,或拔火罐,或刮痧,有些可以缓解,有些却效果不好,我们中医经方是如何看待的呢?


中医并没有颈椎病的病名,但是有类似的记载,《伤寒论》中的“项背强几几”,描述的就是颈椎病的表现,意思是说后头项部有拘紧不柔和的感觉,僵硬、不灵活,甚至疼痛,“几几”是个形容词,是说像小鸟刚开始学起飞的时候,张开翅膀想飞却又飞不起的状态,非常生动。很多人都有过落枕的体验,早上起床发现颈椎脖子疼不舒服了,转动不灵活了,就是这种感觉。


颈椎病应该怎么治呢?治疗之前得分析病因。先看《伤寒论》原文,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意思是说得了太阳中风证,又同时出现项背强几几的情况,如何知道是太阳中风证,而不是太阳伤寒证呢,因为后面还有汗出恶风的症状,太阳伤寒证是无汗的,古人写东西都喜欢省略,非常精简,不喜欢废话,一点儿中医功底都没有的人是很难读懂的。


下面的方剂组成是:葛根四两、麻黄三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大枣12枚、炙甘草二两。实际上这里有点错误,不应该有麻黄,如果有麻黄那就是葛根汤的组成了,桂枝加葛根汤应该就是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一味葛根。在方后注里林亿按:“仲景本论,太阳中风自汗用桂枝,伤寒无汗用麻黄,今证云汗出恶风,而方中有麻黄,恐非本意也。......”林亿等人在整理校对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同时在《康平本伤寒论》中,本条也是没有麻黄的。康平本伤寒论是晋唐时期流传到日本的一个版本,日本民间一直处于收藏状态,直到康平年间才被发现,康平时期相当于我国的宋朝,公元一千年左右,据相关文献考证,康平本伤寒论要比宋本伤寒论早出来几十年,它的主要内容和宋本非常接近,参考价值巨大。


桂枝加葛根汤是桂枝汤证加上葛根药证,桂枝汤证就是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头痛、鼻鸣干呕、脉缓等,葛根证就是项背强几几,葛根性偏凉,是一味凉性的解肌药,郝万山教授说葛根具有增液舒筋的功效,能将身体的津液升提到项背部,从而缓解项背部的拘禁不柔和。葛根确实有升提的作用,因为葛根还可以治疗下利,这一点从两个方剂中可以看出来,一个是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下利就是拉肚子、腹泻,这个表现趋势是向下的,而葛根能将津液或者说水分往上提,大肠里的水分减少了,自然下利就好了。


单用葛根一味药能不能治疗项背强几几呢?答案是否定的,桂枝汤的作用除了解表治疗太阳中风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健胃生津液,但是桂枝汤不能将津液送到项背部,所以必须通过葛根来达到这个效果。现代药理研究,葛根中的黄酮类成分能改善血液循环,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有一定疗效,颈项部的血液循环改善了,不舒服的感觉也会减轻,中医说是津液,实际上都在表达一个意思,津液也是血液转化而来,气血津液都是一个东西,不同的存在状态而已。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同事的颈椎病,疼痛的很厉害,给她开的方子是:葛根100克,白芍30克,炙甘草30克。一副药缓解百分之七八十,两副药疼痛居然消失,效果出奇的好。葛根这个药是相对平和的,剂量要大。现在市面上卖的葛根有两种,一种叫粉葛,颜色是白色的,另一种叫干葛或者柴葛,偏于褐色,粉葛是家种品,干葛是野生的,一般来说,干葛的效果更好一些。粉葛也有效果,但是用量要加大。


颈椎病的原因就是颈项部的肌肉不柔和,不柔和的原因是因为津液不足,有些人转动脖子会发出咔咔作响,这就是津液不足明显的表现。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为什么有些时候推拿按摩而没有效果了,推拿按摩是没办法补充人体的津液的。轻微的颈椎病不需要治疗也可以好,推拿也可以缓解,这是因为有些人的津液本来是就充足,能够自己调节。但是,当一个人的津液气血平时就不足,还要去推拿按摩拔火罐是非常有害的,除了损伤筋骨,毫无益处。


《伤寒论》中桂枝加葛根汤是为太阳中风的桂枝汤证和项背强几几的葛根证而设,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并没有太阳中风的桂枝汤证,能不能用此方呢?当然可以用的,桂枝汤是一首非常平和的方子,外能解肌发表调营卫,内能健胃生津液,平时气血不足的人都可以选用,有里热的人是不能用的,桂枝汤偏于温性。


除了桂枝加葛根汤外,还有一首方子对颈椎病也有很好的效果,那就是葛根汤。葛根汤和桂枝加葛根汤只有一味药的差别,那就是多了一味麻黄,麻黄能开表发汗,对于平时很少出汗的人,可以适当用麻黄,根据每个人体质的强弱来决定具体的使用剂量。《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弄懂了桂枝加葛根汤,再来看葛根汤就非常容易。


一般的太阳病也会出现项背强,太阳病的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与葛根证的项背强如何区别呢?我觉得葛根证的项背强更加明显,太阳病的恶寒证会更加突出。如果项背强达到一定的程度,那就是痉证了,所谓痉证,就是抽搐,出现角弓反张,现在的破伤风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金匮要略.痉湿暍篇》中有专门的介绍,无汗的用葛根汤,叫刚痉。有汗的用瓜蒌桂枝汤,叫柔痉。


颈椎病用桂枝加葛根汤的机会更加多一些,这个方子里没有麻黄,药性更加平和,只要是体内没有热像都可以选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酌加当归、鸡血藤、川芎等补血活络之品。比较轻微的,单用桂枝加葛根汤就有非常好的疗效。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胸痛气短伴双下肢水肿案,有效到治愈的思辩过程。 李高勤

    巩某,女,26岁。胸骨处牵扯样疼痛。下午双腿肿6年。下颌有少量暗色的痘痘。双下肢腿肿明显减轻,按压已无明显指头印。下肢稍肿,经前或久坐加重。上热,脾虚为小柴胡汤证。戴口罩仍有胸闷气短。月经前2天多,第3天减少。

  • 肘关节僵硬的治疗心得 崔乐

    随即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针刺、红外线、消炎止痛软膏外敷等中医外治治疗,并让其口服活血止痛胶囊、三七伤药片、双氯芬酸钠等药物治疗,还结合康复科运动疗法、手功能训练、关节松动等治疗。

  • 瓜蒂散 李华歆

    可以说该条文与前面所说的第32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32条: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目前公众号粉丝3280人!

  • 汗症治疗体会 谢江强

    汗症治疗体会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湿润,且有阵发性的出汗。临床上以自汗、盗汗多见,治疗也以此为主。自汗、盗汗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治疗当以固护卫外功能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 产后出血按摩法及敷贴 谢江强

    产后出血按摩法及敷贴轻柔按摩子宫底,促使子宫收缩;或者一手在产妇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中部,将子宫向上抬起,不使其下降,另一手在子宫底部均匀、连续地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应间断地用力挤压子宫,使积存在子宫腔内的血块能顺利排出。

  • 经方辩证施治水肿一例 尹传礼

    陈某,女,22岁。平素月经推迟,每次行经伴脘腹胀痛,经来即止,经色暗,有血块。患者腹胀便秘,大便4-5未行,口苦、烦躁,当为少阳阳明经滞不行,又患者平素月经推迟,每次行经伴脘腹胀痛,经来即止,经色暗,有血块。余思前药屡用攻下,虽经药便通满除,终是治标,不及

  • 浅析小孩反复咳嗽的中医辩证思维 陈升王

    小孩反复咳嗽,三个主要原因:一是感冒误治后遗留表证未解,长此以往累积为咳嗽、慢性鼻炎等等;二是抗生素、清热解毒药的滥用,以及喂养习惯不当导致的中焦脾胃虚弱;三是家长观念不当、空调过度使用、孩子学习压力大生活节奏加快等复杂因素。

  • 脸部暗斑案。5剂有效。 李高勤

    靳某,女,28岁。主诉:脸部暗斑1年。患者自诉近1年工作熬夜加班,脸部逐渐出现斑。白及和珍珠母也有消肿生肌的功效,作为对症药对使用。该方只是初步尝试,具体疗效仍需要进一步随访观察,因为有部分患者服用中药后,确实有一过性美白作用,但疗效难以维持。

  • 大黄硝石汤 李华歆

    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大黄硝石汤!仲景告诉我们用“大黄硝石汤”!大黄硝石汤大黄四两黄柏四两硝石四两栀子十五枚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 止嗽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咳嗽 夏耀飞

    止嗽散合二陈汤加减治疗咳嗽于某某,女,5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庄元村,2023年5月26日初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