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新站人民医院 潘洪波
一、湿气与环境的关系?
在南方的潮湿天气,容易受当地的气候影响而生湿气,故广东人很喜欢煲药汤和养生茶来祛湿,形成了当地的饮食生活特色。
中医认为,人体内产生湿气,除自身代谢问题,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如,夏季梅雨时节、三伏天气,容易使体内生湿。冬季,天气寒冷,也会诱发湿气,中医将其称为“寒湿”,即体内感受风寒,导致湿邪侵袭。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在南方生活,要想尽可能避免潮湿天气对身体的影响,除了要减少在潮湿的环境逗留外,潮湿下雨天要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室内湿气如果很重,建议开窗透气,也可借助电器除湿,尽量避免吹穿堂风睡觉,保持一定的运动量,让身体微微出汗。
二、现代人湿气重的主要原因
中医脊梁李老曾说过:“现代人普遍阳虚,寒湿是主要病根,其中人造寒湿比自然界的寒湿伤人更甚”。
在临床观察发现,现代人的以下生活方式是加重身体寒湿的主要因素:
1、不分时节,大量食用寒凉水果,甚至以水果代替主食;
2、长期喝冷饮、酸奶、凉茶;
3、长期吹空调,或频繁在冷热交替空间走动;
4、现代人久坐、少动、饮食肥甘厚腻、爱吃宵夜、爱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
5、激素、抗生素的泛滥使用;
6、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思虑过重,造成脾胃运化机能低下。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有句老话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故平时生活中需警惕改善上述的不良习惯,避免造成寒湿困体,百病丛生。
三、湿气重的人有哪些症状?
体内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遇热则成为湿热,遇风则成为风湿,遇寒则成为寒湿,不同的的病机在人体有不同的病症体现,临床总结发现有以下特征:
1、湿气在体内不除,湿气积聚,困阻脾阳,脾弱运化无力,人就容易长期便溏,大便不成形;
2、湿气重浊黏滞,阻遏清阳,故湿气重的人整体打不起精神,头脑四肢腰身沉重不灵,老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包裹着,懒得动弹;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3、湿困脾,损伤脾阳,故湿气重的人容易身体发福,体态臃肿;
4、湿热症,临床表现:舌苔黄腻、肢体沉重,口中黏腻、恶心呕吐、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5、寒湿症,临床表现:舌苔发白,面色发青、发白、发黑、发暗,反复的口腔溃疡,口嗅;
6、风湿症,和其它邪气一样 ,由外而侵袭人体之肌表 ,但是多留滞肌肉、经络、关节 ,故有恶寒、发热 ,头、身疼痛之表证。
四、生活中如何防湿祛湿?
湿分寒湿、湿热、风湿,在临床治疗用药是不同的,寒湿必须温脾化湿,湿热则要清利,风湿要祛风解表以除湿,治疗手段不外是借小便、发汗出路或者加强脾的运化功能三种。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人体内的湿气会引来许多疾病,中医认为湿邪很常见,但治疗起来也是难度最大的,空气中湿度过大,或者是饮食不当,贪吃冰冷食物和饮品,贪吹空调都会引起湿气入侵,那么除湿的中成药有哪些呢,下面介绍10种除湿效果最好的中成药。
除湿最快最好的中成药
1、香连丸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香连丸主要的功效是清热化湿,特别适合对于吹空调引起的湿气入侵,或者空气湿气太重引起的湿气重,对饮食不净导致的细菌性大肠湿热引起的痢疾有很好的功效。它主要有黄连和木香制成,这二种中药都需要祛湿的功效。
2、平胃散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平胃散主要针对脾胃湿气,适合食欲不佳,反酸,口淡无味、四肢无力的人群,它主要有苍术、厚朴、陈橘皮、甘草组成,对除湿有很好的功效。
3、清热祛湿颗粒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清热祛湿颗粒不仅可以去除体内湿气,还可以去除体内的热毒,特别是炎热的夏天,空调房内待久了很容易疲惫、食欲不佳,体内火气重湿气也重,此时服用清热祛湿颗粒可以一次解决这两个身体症状,是除湿效果最好的中成药。
4、藿香正气丸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藿香正气丸适合暑湿感冒的症状,它没有清热的功效,但是针对于环境湿热引起的各种湿气重的症状有很好的作用,对湿热引起的肠胃不适、痢疾、呕吐等症状有治疗作用。
5、附子理中丸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附子理中丸属于健脾祛湿的中成药,适合于手足不温、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病症,只要由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这些重要组成。
6、参苓白术丸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参苓白术丸具有良好的祛湿效果,它具有健脾益气化湿的功效,而中医讲究脾虚的人容易生湿气,湿重则泄泻,参苓白术丸针对脾虚引起的湿气有着十分显著的作用,它是除湿最快最好的中成药。
7、木香顺气丸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木香顺气丸是中医常用的一种中成药,它适合于体内有湿气的人群,这类人群常见打嗝、恶心、肚子胀气、嗳气等症状,它由枳壳(炒)、苍术(炒)、、木香、砂仁、醋香附、槟榔、甘草、陈皮、厚朴、青皮(炒)、生姜组成,对脾胃不和引起的胸膈痞闷也有很好的功效。
8、保济丸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保济丸祛湿吗,它的主要功效是祛湿、和中、解表,适用于暑湿感冒的症状,因暑湿引起的发热头疼,腹泻腹痛、肠胃不适、恶心呕吐的症状服用保济丸可以有效缓解。
9、健脾丸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健脾丸书与健脾祛湿的中成药,同时也是有名的导滞药,如果舌苔湿气重,白苔多,四肢无力的湿气重患者十分适合健脾丸,服用后食欲有明显改善,舌苔也会正常。
10、归脾丸
湿气重用什么中成药
归脾丸属于健脾祛湿的中成药,主要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失眠多梦,头昏头晕、心脾两虚,气短心悸,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等症状。
结语:俗话说十胖九湿,意思是十个胖子九个湿气重,不仅如此,湿气重会影响身体很多机能,以上10种除湿最快最好的中成药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夏季阴雨绵绵,漫天大雾,导致居住环境变得很潮湿,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市民常年被湿气折磨。如果体内湿气太重,对身体没有好处,据统计,很多疾病和湿气有关,如腹胀、湿疹、尿路感染、青春痘、水肿等。
中医有一句古话:千寒易去,一湿难除。没有人能随便祛湿成功,需要一段时间调理。如何对症推荐中成药解决顾客湿气病困扰问题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湿气的分类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又有外湿和内湿之分。
外湿是由于空气中的湿度大,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环境潮湿等外在湿气入侵人体而致病。
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则是指体内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等不良饮食习惯,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
(二)湿气重的表现
①舌头两边有牙印,经常腹胀,大便不成形,溏稀或者便秘
②口干,口苦,口臭
③痰多,咳嗽,嗓子不清爽
④头发油腻,脱发,白发
⑤肥胖,减肥后容易反弹
⑥浮肿,眼袋下垂,
⑦腰酸关节疼痛
⑧胸口闷
⑨黑眼圈,气色不好,有气无力,
⑩睡觉打呼噜,流口水
⑪起床头昏,精神疲倦、少气懒言,头晕没精神,特别疲劳
⑫阴部潮湿, 阴囊潮湿,阴部瘙痒,有异味,白带增多,月经不调。
⑬性冷淡、对房事不感兴趣;
⑭脸上长斑,起痘, 脸部头发出油,满脸油光,易长痘,湿疹;
⑮白带有异味,瘙痒,
⑯早上刷牙恶心等等
(三)联合用药举例
中医认为,湿邪是最为常见,也是最难治疗。湿气并不是单独存在,体内的湿气如果遇到寒冷的空气时,就会形成寒湿,湿气遇到热的空气就会形成湿热,湿气遇到风则会形成风湿。
1、寒湿
表现症状为关节疼痛、腹胀腹泻、畏寒怕冷、身体困重、舌苔白腻
治疗原则:祛风通络、祛湿止痛
常用药物:风湿安泰、三妙丸、四妙丸、独活寄生丸、木瓜丸、大活络丸。
联合用药:三妙丸+伤湿止痛膏+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艾叶泡脚粉
2、脾虚湿盛
表现症状为困倦乏力、大便稀溏、腹泻、食欲不振
治疗原则:健脾祛湿
常用药物:香砂平胃丸、平胃丸、参苓健脾胃颗粒、二妙丸等等
联合用药:参苓健脾胃颗粒+补中益气丸+伯香御湿貼
3、暑湿
表现症状为心烦气躁、发热、口干舌燥、周身困倦乏力等症状;
治疗原则:清热解暑利尿
常用药物:藿香正气颗粒,保济丸,清热祛湿颗粒、玉叶解毒颗粒等。
阳暑:联合用药一:清热祛湿颗粒+风油精
阴暑:联合用药二:藿香正气颗粒+防暑贴+姜枣祛寒颗粒
4、湿热证
表现症状为: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皮肤油腻、面生暗疮、困倦乏力、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疗原则:健脾清热利湿
注意事项:一般要区分湿重还是热重。如果湿重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平胃丸,二妙丸。热重则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葛根芩连丸。
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症状具体表现有所差别,在皮肉则反映为湿疹或疔疱,湿热流注关节则谓反映为湿热痹证,侵犯脏腑时,可出现脾胃湿热(湿热蕴脾)、肝胆湿热、膀胱湿热、肠道湿热等病症。
(1)脾胃湿热
表现症状: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
联合用药:平胃丸+健胃消食片
(2)膀胱湿热
表现症状: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
常用药物:清淋颗粒,金钱草颗粒、热淋清颗粒等
联合用药:清淋颗粒+三金片+左氧氟沙星片
(3)大肠湿热
表现症状: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常用药物:复方黄连素、肠炎宁胶囊,复方芦荟胶囊、消炎止泻胶囊
联合用药:复方黄连素+肠炎宁胶囊+蒙脱石散
(4)肝胆湿热
表现症状: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伴有心烦气躁、口干口苦、头晕头痛等。
常用药物:茵胆平肝胶囊、消炎利胆片、龙胆泻肝丸,利胆排石片,胆炎康胶囊,茵陈五芩丸。
联合用药:龙胆泻肝丸+夏桑菊颗粒+四妙丸
(5)湿热带下
表现症状:带下量较平时明显增多,色、质、味异常,或伴有外阴、阴道瘙痒、灼热、疼痛等局部症状。
常用药物:妇炎康片,白带丸
联合用药:妇炎康片+苦参洗液+双唑泰栓
注意事项:建议病人必要时去医院做妇科检查排除异常。
(6)湿疹
表现症状:皮疹多形性,为红斑基础上针头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搔抓后出现糜烂、渗出,皮疹常融合成片,病变中心较重,逐渐向周围蔓延。当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形成脓疱、脓液渗出或结脓痂,局部淋巴结可肿大。
感染严重时多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处。
常用药物:婴宝、紫草油,除湿止痒洗剂,湿毒清片
成年人联合用药:除湿止痒洗剂 +氯雷他定+湿毒清片+维生素C
儿童联合用药:婴宝+氯雷他定颗粒+炉甘石
注意事项:湿热常常表现为一种体质,很难短时间去除,因此往往需要长期用药,大多数燥湿清热的药物药性都很强,因此用药应加以注意。
(四)日常生活如何预防湿气呢?
(1)戒烟戒酒、饮食清淡,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少食甜腻食物,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如红豆绿豆薏米茶。
(2)多做户外运动,促进新陈代谢,经常运动出汗有助于排出湿气。
(3)注意作息规律,睡前泡脚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4)远离潮湿环境,保持室内通风,雨雾天气下,室内湿度大的时候,要及时开启空调等除湿设备降潮。
对于生活中常规的祛湿方法,中医建议方案为:
1、避免潮湿环境:尽量减少下雨天外出,保持衣物干爽,切忌湿头发睡觉;
2、食疗祛湿:可适用健脾祛湿的食材,如茯苓、扁豆花、红莲子煲汤喝;
3、运动祛湿:可通过健走、八段锦、太极、瑜伽等柔性方式进行运动祛湿,避免大汗;
4、艾灸祛湿:常灸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经方实验录之杂兵诊治 张宝华
某成年女性患者。既往有乳腺结节,脊椎病,肠息肉术后等病病史。处方:柴胡30克、生桂枝15克、干姜10克、生黄芩15克、生牡蛎30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麸白芍15克、葛根20克、茯苓30克、生龙骨30克、姜半夏15克、夏枯草15克7帖,颗粒剂,内服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六十)无汗症 钱开达
某君女一十五岁,二年前患上无汗症,运动时满脸通红就是不出汗。曾去儿童医院检查,病因不明。无汗则由阴液亏虚和腠理开合失制所致,或外邪袭表,或内邪遏阻。以上系善持堂施治某君所用主要药物。药服一周,运动后已获汗出,又服一周,汗出恢复正常。 -
经方实验录之干燥综合症 张宝华
某女性60岁患者。旧有燥症,复不幸患癌,火热津亏而燥,痰湿瘀滞成癥,若囿于斯恐失道耳。所谓之燥症,如口干、眼干、口渴,乃木郁土虚,木郁则气滞,气不达,津何以至?复土虚津乏何以奉,况夫术后,津血伤而未复之体乎! -
半夏泻心汤合痛泻要方治疗泄泻医案1 张训景
患者食凉食辣均腹泻,辩证为肝郁脾虚、寒热错杂证,采取疏肝解郁、调理肠胃、寒热平调,给予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合方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伤寒论》149条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
中医的魅力—2剂中药治愈“食物中毒”案 宗琪
患者:郭某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9日主诉:腹泻伴呕吐、发热1天。禁忌:水果,绿豆类,石膏类,辛辣、油腻,鱼腥等6月11日反馈:服药一顿后即觉症状减轻,一剂后症状基本消失,2剂后病愈,嘱其注意饮食,不适随诊。 -
伤寒论第93-94条 李华歆
1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1SPRING2024第93条中患者病情还是处于太阳表证阶段,仲景曾多次强调在太阳表证未罢且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时,此时治疗上应该还是以“表解”为主,而医生可能太过着急,直接用了“攻下法” -
续抑郁症的初步认识及李可四逆汤之用后 张宝华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作用,于此处可见中西医之雷同处,于心衰治疗殊途同归。 -
读书丸 潘洪波
在明代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孙一奎的医家,在他的《赤水玄珠》里面收录一个方剂,名为“读书丸”。这就是明代名医孙一奎的读书丸,虽然药方组成看似简单,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可以说是“灵丹妙药”。 -
经方实验录之痹症,胃炎 张宝华
某老年女性住院患者。 -
包治百病 李华歆
天呐,你还相信“包治百病”?那是前面广告提到“包治百病”确实是有点意思!如果是过去信息闭塞的年代,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而且那时候确实是缺医少药,所以如果有人说自己能“包治百病”,那也确实是有市场的!
最新文章
-
口腔异味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28岁主诉口腔异味三月余,患者自述平时睡醒后及饭后见口腔异味口黏痰多白色平时胃口可无口干口苦胸闷晨起恶心晚上躺时恶心加重睡眠可大便一般小便调。
-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 夏耀飞
白虎加人参汤加减治疗牙痛鲁某某,女,7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玉蝉镇雷家寨村,2023年11月23日初诊。方证辨证:此为“白虎加人参汤证”,宜白虎加人参汤加减,其方如下:石膏30知母10山药30生甘草6党参10忍冬藤30细辛3结果:2023年11月26日电话
-
外感之病考虑风寒还是风热? 曹雪盼
学习中医,最开始也是最考验一个大夫的水平就是能不能治疗外感外感之病是邪气入侵人体的开始从表及里从外到内开始从伤寒开始我们学到的外感是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治疗这是局限于仲景的时代限制恶寒发热恶寒重而发热轻无汗,用麻黄桂枝以辛温解表到了明清时代介于叶天士的温
-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 谢江强
轻松应对百病之源免疫力低下的调养方法患儿元元(化名)自从上幼儿园之后,只要园里一有孩子感冒,他就肯定会被传染。随访3个月,孩子都没有再因幼儿园中其他孩子的传染而患上感冒。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五十七)房劳 钱开达
某君男二十二岁,二个月前来诊,自述手淫频繁持续多年。手淫过度亦为房劳。房劳损五脏伤六腑,但症侯各异,轻耗气血,重伤肝肾。陝西名中医张建夫曾用桂枝汤治新婚房劳。善持堂认为某君年轻,上述诸症显示其房劳所伤主要在于气血。自述房劳后萎靡不振已去掉六七分。
-
发热伴咳嗽咽痛乏力汗出4天案 宗琪
患者:刘某某性别:男年龄:24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6日主诉:发热伴咳嗽、咳痰、咽痛4天。《伤寒论》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伤寒论》301条: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
咳嗽咳痰案。 李高勤
病史:2周前开始咳嗽咳痰,连续发烧2天,最高38.9,口服布洛芬、阿莫西林2天后退烧退烧。但仍然有咳嗽咳痰。咳嗽厉害时影响睡眠。分析:1.患者咳嗽咳痰2周,算是比较长了。服药3剂后,咳嗽基本消失。
-
脉法新悟(三) 陈玉佳
案9:退休职员女,胆管癌术后1月,时有腹胀,食后加剧,服黄连温胆汤调养一月,效可。突发高热10天,服药汗出热退,旋即复热,考虑“肿瘤发热”予“新癀片”,仍不缓解。脉诊之学习,以求寸功,不奢望速成。
-
苏仁膏 陈鹏
苏仁膏文/陈鹏医生[何为养生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药食同源的食品,在精简复方汤剂的基础上,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它属于食品,几乎适合所有人群,尤其针对亚健康人群,起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学习了
学习了,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