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体制外做中医,要做什么准备?

2024.06.23 534阅读 评论数 2 6

有位小师妹给我提了一个问题。



今年5月是我在体制外工作7年整,7年前在体制外做中医的毕业生还是少数,现在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在更为发达、中医氛围更浓的城市。

接下来就小师妹提的问题做一个解答,希望能给想走体制外道路的朋友们一些建议吧。

如何选择医馆

需要了解以下问题:

是否有自然流量?

医馆会不会给你推荐病人?

我目前的患者来源百分之99是靠病人带自己的亲友来的,有信任度,所以很好相处。

只是在前期,如果没有医馆推荐患者,或者不像医院那样有个平台,会有病人自己进门找你看的话,这样的积累的确需要很久。

具体要多久?

我的低谷持续了5年,这期间生了两个孩子,经历了疫情医馆闭馆,就算刨掉生娃、疫情这样不坐诊的时间,至少需要守三、四年冷板凳吧?

在这5年里,我的收入从几百元,到最高不过两千元。

虽然穷,但是我在开方子的时候,仍然守住我的底线,能用便宜药解决的,绝对不会用贵药。能用少量药解决的,绝对不会多用一个药。

后来发生了什么?

没有宣传,没有打广告,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只是因为口碑的积累,因为持续地投入,患者数量突然翻倍了。

医馆会不会要求你开大处方?

关于处方,我个人是喜欢小而精简的方子。

有时候有的病人不需要开药,我就会不开。有的医馆会介意这个,事后还会问你这个人怎么不开药。

我的处方一周的中药费价格从几十元到100多元不等,有的医馆也会介意,因为太便宜了。

所以如果你也想开小方子,怎么样找到一个能够理解你,不干涉你开方子的医馆?

需要去多看一些医馆,多去和负责人面谈。

中药品质如何?

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疗效。

以及药房抓中药时是先称总量,然后抖抖抖地把这些药大概分分,抖到每一包中,造成每包药中,有的药多,有的药少。

还是每一包药都是严格按照克数抓?

如果不是每包药都严格按照克数抓,可能你苦心斟酌的两克、三克都是浪费心思,手一抖,变化可大了。

医馆薪酬如何?

关于薪酬,作为没有自己病人群体的、刚刚毕业的中医生,不要把钱放在主要考虑因素,而是要把有没有病可看放在第一位,钱能满足基本温饱就可以。

我刚坐诊的两个月收入一共只有323块钱,这个钱连温饱都满足不了,当然也不值得学习。

我始终记得老师说的,“只要你不辜负中医,中医定不负你”,我现在肯定不穷了,但我一直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永远把看好病放在第一位才是一位中医人该做的,其他的外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精进,该有的都会有的,赚钱只是顺便的事。

尽早开始看病

当你取得医师资格证后,就要尽早地找地方看病。

没有考证的时候,有信任你的亲朋好友找你也可以按照理法方药认真地给别人建议。尽早地开始,可能会稍快一点点打开局面。《早临床》这篇里有讲相关内容。

比较少的医馆会有回访制度,如果需要亲自回访用药疗效的话,可以留微信给病人,建立自己的病人群,方便通知坐诊信息,以及做日常科普宣教。

保持不断精进

每天看书,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搭建起坚固的中医框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害怕,多看古书,多去搜集相关病案。

每天运动,尽量早睡,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备齐各种保险

如果是无底薪的,需要自己考虑养老问题。自己要交养老金,普通医疗险。我还买了百万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

取得家人理解

如果一开始选的是一条比较难的路,注定理解你的人会比较少。

如果家人就是觉得你应该进体制,那么可以多花时间谈一谈。

我还记得,我放弃留校,要到中药房坐诊的时候,被家人的电话狂轰滥炸一整晚。

时代不同,不被理解也很正常,你可以做出成绩,让他们看到你的选择是对的。

回过头看起初那5年,辛苦是肯定辛苦的,还要面对大部分家人和朋友的不理解,见面就问我要不要去考一个体制内的工作。

我就那么熬着,虽然不知道光在哪里,但知道光一定会来,所以有病人的时候就认真看病,没病人的时候就认真看书。

我现在是家人的骄傲,他们再也不催我去考试进体制了,他们知道我能通过所学的技术去解决问题,知道我患者挺多,收入不错,时间也自由。

希望以上建议能够给想到体制外做中医的朋友们一点帮助。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欧阳慕颖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太阳病篇第二十五 韦秋凤

    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枚大枣十二枚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得了太阳病,医者用烧针给病人发汗,针处被寒了,也就是感染了,针口红肿突起,必发奔豚,一定会发生奔豚。炙甘草补津液行药力,大枣全面补津液。

  • 炙甘草汤解读 韦秋凤

    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炙甘草汤在《千金方》又名复脉汤,治虚劳不足,严重的阴虚+虚热+阳虚,则成为虚劳的病理现象,此病机的虚劳患者,黄煌老师总结得非常好,1、脉虚无力,三五不调。

  • 桂枝汤类方二十三 韦秋凤

    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茯苓二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生姜三两上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因为汗孔打开了,就不需要再用麻黄类方猛发汗了,而应该用桂枝类方。方用茯苓甘草汤,即茯苓桂枝甘草生姜汤。

  • 猪苓泽泻白术药解 韦秋凤

    五脏痞满,水湿互结于五脏胸胁成痞而满,泽泻清热利湿除痞满。泽泻热利湿通水道利小便。五苓散,肾气丸,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茯苓泽泻汤,这些治水方都有桂,诸家都说桂温阳化气兼解表,未免显得肤浅。

  • 桂枝汤类方二十二 韦秋凤

    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五苓散的方子用法,又点明了五苓散的主要症状还是表证,所以君药仍然为桂枝。

  • 桂枝汤类方二十一 韦秋凤

    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甘草各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甘草补津液,调和诸药,缓解药毒,行药力。三才解析法:主治:凉滞寒饮多、津亏病位:表里俱病阳性药:桂枝4温辛甘白术2温辛甘滋微苦平性药:炙甘草2平甘滋茯苓4平甘淡。

  • 桂枝汤类方二十 韦秋凤

    桂枝四两炙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甘草汤主之。桂枝在清表的残留风邪的同时,导引津液各就各位,恢复健康的生理状态,这就叫做使气得旁流。这种病,是个急病,大枣比较滋腻,会束缚桂枝药力的发挥。

  • 桂枝汤类方十八 韦秋凤

    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要想去掉这些风邪的话,那么就要用桂枝汤治疗。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用小承气汤还是大承气汤,视病情轻得而定。这与津液外出,肠道津液缺乏有关。

  • 桂枝汤类方十七 韦秋凤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卫行脉外,营血出了这个动脉之外的状态就是卫,也就是津液了。用桂枝汤把这个风发出去了,卫和病就会愈!

  • 桂枝汤证十六 韦秋凤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这里的太阳病,不一定就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也有可能是中湿,太阳伤寒也有可能。桂枝汤阴阳并补同调,重用甘温药补充能量温益阳气,而今典型的桂枝汤证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