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中医诊疗方法

2021.09.13 1384阅读 评论数 2 1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组常见的内分泌病症。本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状,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颈部血管杂音等,严重者可出现甲亢危象、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甲亢怎么治?这些方药说不定能帮到您。 


辨治方药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情志内伤和饮食及水土失宜所致,但也与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或由于长期忿郁恼怒、忧思郁虑,使肝气失于条达,气机郁滞,则津液易于凝聚成痰,气滞痰凝,壅结颈前,则形成瘿病;或由于居住在高山地区,水土失宜,一则影响脾胃的功能,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聚而生痰;二则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痰气瘀结颈前则发为瘿病。气滞痰凝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机,日久引起血脉瘀阻,以致成为虚实夹杂之证。袁教授临床将本病分肝郁痰结、肝火犯胃、阴虚阳亢、气阴两虚四型辨证施治。


【肝郁痰结型】


症见颈前结块漫肿,质软不痛,或颈胀,胸胁满闷,喜叹息,或恶心便溏,舌苔白腻,脉弦或濡滑。本型见于早期患者,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清热,方以丹栀逍遥散加减。

基本方药: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5g,牡丹皮10g,栀子10g,白术1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茯神20g,海藻20g,白僵蚕15g,昆布30g,浙贝母12g,玄参15g。


【肝火犯胃型】


症见瘿肿眼突,目光炯炯,消谷善饥,口干欲饮,大便溏泄,性情急躁易怒,怕热多汗,面红心悸,舌红、苔薄黄,脉弦数。治宜清肝泻胃、散结消瘿,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

基本方药:龙胆草15g,栀子10g,柴胡10g,黄芩10g,生地黄12g,泽泻15g,当归12g,木通10g,甘草6g,板蓝根15g,海藻20g,昆布30g。


【阴虚阳亢型】


症见头晕眼花,手抖,烦热多汗,口干多饮,纳亢消瘦,心悸失眠多梦,瘿肿眼突,舌红或红绛、苔少或薄黄,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宁心息风,方以知柏地黄汤加减。

基本方药:生地黄20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10g,茯苓12g,牡丹皮10g,知母15g,黄柏1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海藻20g,昆布30g。


【气阴两虚型】


症见心慌气短,怔忡少眠,头晕腰酸,口干多汗,神疲便溏,伴颈部瘿肿不消,舌苔薄白,脉细或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散结消瘿,方以自拟经验方加减。

基本方药:黄芪15g,生地黄12g,白芍12g,当归9g,丹参12g,玄参18g,麦冬12g,黄药子9g,酸枣仁12g,生牡蛎30g(先煎),夏枯草30g,海藻15g,昆布15g。



验案举隅


张某,女,38岁,2009年10月10日初诊。

主诉: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年余,经常烦躁、失眠、心慌。

病史及现在症: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史10年余。现失眠,心烦,心慌,舌红、苔白,脉弦。查体:甲状腺肿大。

中医诊断:瘿瘤。

辨证:肝郁痰结,壅阻颈部。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清热,软坚散结。

方药: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5g,牡丹皮10g,栀子10g,白术15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茯神20g,酸枣仁15g,海藻20g,白僵蚕15g,昆布30g,浙贝母12g,玄参15g。14剂。

二诊(2009年11月14日):服上药后甲状腺肿块减小,但仍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时叹息,稍烦躁,舌红、苔白,脉沉细。

方药:柴胡10g,当归12g,白芍15g,玄参20g,生地黄20g,牡丹皮10g,栀子12g,茯神15g,白术12g,白僵蚕10g,牡蛎30g(先煎),龙骨30g(先煎),浙贝母15g,海藻20g,昆布30g。14剂。

三诊(2010年1月27日):患者诉服2009年11月14日药后上症好转,今稍心慌,烦躁,舌红、少苔,脉细。

方药:柴胡10g,白芍15g,当归10g,栀子10g,牡丹皮12g,茯神15g,白术15g,炙甘草6g,白僵蚕12g,夏枯草30g,龙骨15g(先煎),牡蛎30g(先煎),山慈菇12g,浙贝母15g,玄参20g。7剂。

四诊(2010年2月10日):服上药后患者仍自觉心慌、气短,活动后更甚,阵发烘热汗出,寐差,舌淡红、苔白,脉细数。

方药:太子参15g,黄芪20g,麦冬15g,五味子6g,龙骨20g(先煎),牡蛎30g(先煎),柴胡10g,当归10g,茯神15g,白芍15g,牡丹皮10g,栀子10g,白术12g,浙贝母12g,昆布18g,海藻30g,玄参15g。7剂。

五诊(2010年2月17日):服上药后稍有心烦,汗出,已无心慌,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方药:柴胡10g,当归15g,白芍15g,牡丹皮10g,栀子12g,牡蛎30g(先煎),茯神15g,玄参20g,浙贝母10g,白术15g,夏枯草30g,龙骨30g(先煎),川贝母5g,炙甘草6g,酸枣仁15g。14剂。

服药后诸症平缓,舌脉正常。

按语:本例辨证属肝郁痰结壅阻颈部,故治以疏肝解郁、化痰清热之丹栀逍遥散加减。患者无表证,故原方去生姜、薄荷;心慌、失眠明显,故加龙骨、牡蛎、酸枣仁;不用茯苓而用茯神,以潜镇降逆、养心安神;加海藻、昆布、浙贝母、白僵蚕,以化痰消瘿、软坚散结。如此则药证合拍,故二诊时甲状腺肿块已减小。考虑该病病情顽固,经久难愈,是方既已见效,宜守方多服,故二至五诊即在一诊方基础上稍事加减,所加药味有夏枯草、山慈菇、川贝母等。五诊时患者诸症明显减轻,仅稍有心烦、汗出,继予前方14剂以巩固疗效。



预防与调护


1.禁食含碘食物和刺激性食物,如海鱼、海带、辣椒等食品。同时,伴有甲亢性心脏病的患者,禁忌生葱、生蒜、酒等刺激性食物。

2.预防各种感染,以防甲亢复发或加重,甚至出现甲亢危象;一旦发现感染征兆,则应及早控制。

3.避免精神刺激,患者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家人及单位的同事应对患者予以理解,并创造一个较好的康复环境。

4.起居有常,劳逸结合。甲亢患者一般身体比较虚弱,因此轻症者应控制饮食,不宜经常熬夜和进行长跑、游泳、爬山等剧烈运动。

5.尽量少看书报,免看电视,减少对眼的刺激,缓解视疲劳。

6.女性甲亢患者不宜妊娠,哺乳期的妇女应暂停哺乳。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超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沈建丽 资质认证

    我总是搞不清甲亢是要用海藻昆布还是不用?

    2022-06-15 10:10 评论数 0 0
  • 刘宁飞 资质认证

    海藻,昆布,都是含碘高的药品,可否治甲亢?

    2022-02-26 08:03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糖尿病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糖尿病临床上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治疗。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1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1医案40王某,男,56岁。心下痞即胃部痞塞不通,痞证的特点是中焦脾胃痞塞不通,出现腹胀、食欲不振、腹部憋闷,同时还有上热下寒的特点。医案41骆某,男,60岁。方中黄芪有托疮生肌之效,于胃复合性溃疡疗效确切。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怕冷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陆某,女,55岁,初诊。主诉:怕冷5年。手足冰凉,腰背及下肢怕冷。阳虚与内,阴寒自生,时隔5年则症瘕积聚而成,形成甲状腺结节、肺结节、肠息肉以及子宫肌瘤。前两次中药均已服完,现诸症均减轻。

  • 怕冷十年病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7月14日吉某,女,51岁,初诊。颈肩僵硬,不容易出汗,手脚冰凉,怕冷怕风,全身游走性阻塞感两年。无其他基础疾病。卫阳失助则怕冷怕风,寒邪痹阻则不容易出汗。2023年9月8日四诊全身阻塞感仍存在,口中吐冷气好转,手脚冰凉改善。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皮肤泻心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 夏耀飞

    皮肤泻心汤加减治疗皮肤瘙痒病案一:界某某,女,50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庄元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干者用皮肤泻心汤加地肤子、蝉蜕,湿者再加苍白术,若合用皮肤解毒汤则更佳。

  • 站似一棵松:由内而外治驼背 谢江强

    由于驼背影响了小江的脊柱曲度,她还有阴阳、气血失调引起的心慌胸闷症状,所以我将水煎药里的枸杞子换成了伸筋草以舒筋活络,将砂仁换成玉竹以养阴益气。

  • 从厥阴气化理论论治慢性肾脏病 罗沿印

    慢性肾脏病发病之根本源于肾精亏虚。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