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升陷汤验案浅析其用法

2021.07.31 2133阅读 评论数 8 32
升陷汤是我临床上常用的一张处方,一天六七十张处方中,升陷汤可能要出现10-20次。这是我最近的一个案例,具体如下:

王右,52岁,门诊号码1511040265757
2021年6月6日初诊:患者以“乏力气短5年,加重半年”为主诉就诊。患者无明显诱因于5年前逐渐出现乏力、倦怠、气短、胸闷、畏寒、出汗等症状,近半年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其中气短症状尤其明显,平常家务或言语略多就会出现,气短呼吸时咽部疼痛不适,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腻,脉细。
生黄芪70g,桔梗20g,升麻3g,柴胡3g,知母3g,桂枝7g,生白芍7g,生甘草3g,薤白10g,五味子5g,党参10g,补骨脂10g,半夏7g,茯苓7g,苍术7g,防己7g,旋复花5g。
7剂,一天一剂,日服3-5次,每次200毫升。
2021年6月13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当天即感乏力气短等症状减轻,7剂服完上述症状均有减轻,近2日有因咽部不适而干咳,舌脉同前。
初诊方:生黄芪改80g,桔梗改30g,薤白改7g,五味子改3g,党参改20g,加瓜蒌15g,射干10g,煅龙牡各15g,木香7g。煎服法同前。
2021年6月20日三诊:患者自诉上述症状均减,好转三成,舌苔仍腻。因当时正在学习邢斌老师经常使用的槐角地榆汤,因此变方如下:
五味子3g,党参25g,补骨脂10g,旋复花3g,煅龙牡各15g,木香5g,生黄芪80g,桔梗30g,升麻3g,柴胡3g,知母3g,桂枝5g,生白芍3g,甘草3g,瓜蒌15g,薤白10g,地榆10g,槐米10g,桃仁5g,前胡3g,滑石20g,延胡索3g,桑白皮5g,黄芩5g,枳壳5g,防己7g,茯苓7g,内金10g。煎服法同前。
2021年6月27日四诊:患者诉乏力气短胸闷畏寒好转五成,出汗多,气短呼吸时咽部疼痛,舌淡红苔腻,脉细。
生黄芪80g,桔梗30g,升麻3g,柴胡3g,知母3g,生麻黄1g,桂枝3g,葛根30g,煅龙牡各15g,党参30g,瓜蒌12g,内金12g,浮小麦30g,半夏7g,茯苓7g,防己7g,苍术7g,生白术5g,滑石20g,乳没各5g,补骨脂7g,紫石英5g,人参1g。煎服法同前。
2021年7月4日五诊:上述症状继续减轻,但患者仍感好转的速度的慢(基层经常碰到,多抱怨抱怨以为大夫会更尽心)。出汗明显减轻,咽部疼痛不适仍有。
四诊方去煅龙牡、内金、浮小麦、半夏,人参改2g,紫石英改7g,生白术改6g,苍术改10g,补骨脂改8g,桂枝改3g,茯苓改10g,防己改10g。煎服法同前。
针对气短、咽部疼痛不适感加针刺1次,针刺后气短咽部疼痛症状当时即减轻明显。
2021年7月19日六诊:略感乏力、气短,胸闷、恶寒、出汗基本消失,仍能感到咽部疼痛不适,但较前也减轻,苔腻减。
生黄芪75g,党参25g,人参3g,桔梗25g,升麻3g,柴胡3g,知母3g,乳没5g,炒僵蚕10g,桂枝3g,茯苓10g,泽泻15g,生白术7g,猪苓7g,当归10g,内金7g,玄参20g。煎服法同前。
2021年7月26日七诊:症状基本消失,苔腻继续减轻。
生黄芪75g,党参25g,桔梗25g,升麻3g,柴胡3g,知母3g,炒僵蚕7g,肉桂3g,茯苓20g,泽泻22g,生白术15g,猪苓15g,当归10g,内金7g,玄参22g,瓜蒌15g。14剂,隔日1剂,后停药随访。
用方小结:
1. 如辨证准确,补气药物剂量宜大,生黄芪为主,不考虑价格可加人参。
2. 从症状而言:乏力气短为升陷汤主症,胸闷心慌为次症。
3. 可在升陷汤基础上加补骨脂、紫石英以纳气,加当归以载气,加血肉有情之品以助气。
4. 该患者以升陷汤为主药物控制在10味以内也可,但在基层,患者往往要求效果要好,而且一剂药下去各种症状都要改善,因此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可以兼顾,不要一味追求小方。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韩栋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李成蹊 资质认证

    临床中确实不能一味追求小方。

    2022-02-27 10:03 评论数 1 0
    1. 曹纪忠 资质认证 回复    李成蹊

      不错

      2022-03-21 01:22 评论数 0 0
  • 韩栋 资质认证

    还有史载祥教授变化的升陷通瘀汤也可参详。

    2021-08-01 04:41 评论数 0 0
  • 吕嘉荣 资质认证

    乏力气短原因很多,能不能做个鉴别??

    2021-08-01 03:55 评论数 0 0
  • 吕嘉荣 资质认证

    升陷汤确实是好方,作者若能在好好给大家分析一下病历,讲解一下此方更好。

    2021-08-01 03:55 评论数 0 2
  • 李高勤 资质认证

    方剂大,药物多,药量大,但是基层可以理解。个人感觉,大剂量黄芪补气效果好,但是容易滋腻,舌苔容易厚腻,脾胃会变差。病人还是有表证的,方子也有桂枝汤的基本组成,但不是主方。

    2021-08-01 11:07 评论数 0 0
  • 黄国能 资质认证

    方子太大了。或可精简之。抓住关键病机即可

    2021-07-31 07:13 评论数 0 0
  • 彭吉勇 资质认证

    黄芪用30克左右更能体现四两拨千斤。

    2021-07-31 06:35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天坑 陈鹏

    天坑文/陈鹏医生2024.3.29时间他挂在了树梢幽深的古遂道里钟乳石在静静望着你一年万眼百里烟霞附近几乎不生草苍凉的如同你的心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是大地半睁开的眼睛就这样痴情地仰望星空我也曾这样痴痴望着你昔日王质伐木未归我心也停滞不前你的灵魂渐行

  • 经方实验录之精神分裂症 张宝华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伤寒瘥已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 体质调理用膏方 谢江强

    体质调理用膏方1.气虚体质指元气不足,以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少气懒言等为主要表现。

  • 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 李家合

    泽泻这味药,能够利水通淋,泻火存阴,《药性论》中所说:“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痛水。”与白术相配,即为泽泻汤,具有利湿健脾化痰的作用,治疗痰饮引起的眩晕、小便不利、水肿、淋浊、带下等症。

  • 遗尿症的中药调理 谢江强

    遗尿又称“尿床”“夜尿症”“遗溺”,是指3岁以上小儿在睡眠中自遗小便,醒后才知晓,或在白天不能自行控制排尿的一种疾病。遗尿通常发生在小儿熟睡过程中,时常在梦中排尿。该疾病的病因主要是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

  • 泄泻调理调理总结 谢江强

    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如水样,或伴见不消化食物,或有黏液为特征的常见小儿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节尤为常见。此病大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 厌食 谢江强

    造成厌食的主要原因是家长喂养不当以及儿童自身不良的饮食习惯。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病在脾胃。小儿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之无味,多食或强迫进食后出现脘腹饱胀感,胸脘部憋闷感,频频打嗝,形体偏瘦,面色欠佳,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尚有力。

  • 颈椎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以上这些由于颈椎病而引起的心血管损害,统称为“颈心综合征”。颈心综合征常易被误诊为冠心病。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颈椎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

  • 少阳阳明合病伤阴证病例诊疗分享 郭文龙

    现病史: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胁肋部胀满不适,逐渐加重。少阳阳明合病火热伤阴,津液亏虚出现自觉发热,两颧潮红,小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是阳明证的象,脉细数是阴虚证的象。此病例分享与同僚们共同学习讨论,并批评指正,感谢

  • 心悸的医案整理1 谢江强

    医案100韩某,女,75岁。配7剂,每剂两煎,每煎取药液200mL,早晚各服1煎。以归脾汤补气养血,健脾养心。医案101朱某,女,62岁。数月后,又至省城某三甲医院复查,双侧颈动脉未见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