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传承经典 致新经方 一一结胸病医案二则体会
案一。王某,男,57岁,因胸胃脘部闷痛3天伴失眠1夜,于2021年8月16日初诊。患者于前段时间戒烟后又复吸,无意中感觉左胸心前区闷痛不适,并有喝水吞咽胸骨后食道段有哽阻感,右背肩胛骨有一处疼痛,恐疑心脏病,服用安定片,症状无缓解。
刻诊症见:患者精神紧张,面白无泽,双眼黑圈,喋喋诉说有余。诉晨起喉中有痰,胸闷痛,按痛,口不苦不渴,头项部疼不适,头晕,心烦,焦虑,大便不结,舌质红苔微黄腻,脉浮滑。

观其病症,患者神情抑郁紧张,自觉症状多,胸胁部满闷感强,且有触痛,肩颈部酸重,失眠,是自主神经紊乱,为柴胡体质之人。根据舌脉之象,此病乃郁热与痰湿胶结,为少阳小结胸病。治以清热化痰,疏肝解郁。处方:小陷胸汤合柴胡疏肝散。

药用:黄连6g、姜半夏12g、全瓜蒌20g、陈皮10g、柴胡15g、生川芎10g、枳壳10g、白芍10g、香附6g、炙甘草3g。颗料剂7剂,2次/日。
小结胸病何其病也?其病之病位正在心下(胃脘部),按之则痛,病机为痰热互结于心下,与现代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的病机病位症状相附,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现代研究,结胸病是一大类疾病,常见症状是胸膈脘腹的疼痛,而小结胸病特点是胸脘胀满疼痛、痞闷不适,按之则痛,脉浮滑。
辨病治病在辨识体质上很重要。本病例精神神经症状明显,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如失眠、疼痛敏感、吞咽感觉异常、紧张焦虑等症状突出,是为少阳肝胆经之证,故合柴胡疏肝散治之。患者2剂见效,胸闷胀痛缓解,睡眠安稳,7剂病愈。
案二。张某,男,65岁,因胸闷心窝处隐痛伴胃脘饱胀反复发作1年,于2021年1月27日初诊。自诉1年前剑突下痞硬胀满不适,继而胸闷,食后胀痛,按压胃脘部痞软,轻微疼痛,在县医院做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口服奥美拉唑西药等三联治疗,未见明显效果,时而复发如初。
其症见胃脘部隐隐痛,以下半夜为重,痛时想解大便,白天胸部隐痛,闷重,身重困倦,口中有味,食欲可,时而咽中有痰,舌质紫暗,苔白厚腻如粉,脉浮滑。诊为胃痞病。

处方半夏泻心汤加味。
药用:姜半夏9g、黄连3g、黄芩9g、干姜10g、炙甘草6g、大枣10g、延胡10g、藿香12g、炒白术10g、苍术10g、香附10g、薏苡仁15g、党参10g、佩兰10g、厚朴9g。颗料剂7剂,病情好转未复诊。

3月3日病情反复,要求原方治疗。重复原方半夏泻心汤加味2次,14剂未见疗效。

重温经典,再读经方,细细参照。究其因,此病症虽脘腹痞满,但胸闷不适,有胀痛,舌苔厚腻湿重,脉浮是为热,滑是为痰湿胶结;辨其证,痞证为脾胃虚弱,健运无力,升降失常,气机瘀阻;现证为痰水相结,壅遏气血,不通则痛;审其方,半夏泻心汤为和解剂,调和肝脾,寒热平调,消痞散结,而无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
重拾病案反思,拟诊为小结胸病,予以理气通降,清热化痰行瘀。处方小陷胸汤合香苏散加减。药用:全瓜蒌20g、黄连10g、半夏10g、香附15g、苏梗15g、陈皮15g、佛手15g、枳壳15g、酒大黄12g、蒲公英30g、当归12g。14剂而愈。
患者舌苔白厚腻如粉,气机壅滞,胃肠功能通降失司,配香苏散为理气解郁,和胃畅中,芳香辟秽,通调全身气机以理血,增强宽胸散结之功。
小结胸与痞证病相关相联,治疗则有别,临诊之时应心中有数,区别诊治。区别小陷胸汤与半夏泻心汤方基于三点:1、抓住主症痞与痛的不同。半夏泻心汤证以痞闷不适为主,小陷胸汤则以痛为主,闷与痛临床要反复追问揣摩;2、揪准发作部位表现不同。半夏泻心汤证痞闷在胃脘心下部,小陷胸汤痞痛则在上腹及胸胁部,要亲手触诊拭之;3、注意伴随症状状态不同。半夏泻心汤证可有大便溏,腹鸣等,而小陷胸汤可有时而便秘或有痰症伴随,要细心查问。
小结胸病现代医学没有明确定性定位,传统医学表述是以临床症状特征,胸膈脘腹的疼痛为主证,疼痛是按之痛来描述的,是符合现实的;病理病机指明为邪气和痰水相结的实证,有形之邪壅遏气血,不通则痛。而小结胸病在现代设备检查中,往往检查不出阳性体征,或阳性体征没有针对性,从而冠以胃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之名来诊断,治疗也往往偏倚,找不到治疗方向,束手无策,故中医诊治勿以检查病名所迷惑。
结胸有大小之病。大结胸者心下按之石硬,脉沉而紧,并有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小结胸证,邪结较轻,范围小,仅心下胀满,按之始痛,痰热相结则脉象浮滑。另外还有寒实结胸证者、脏结证者,诸此,在临证中得以辨识!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小青龙汤治疗反复咳嗽医案 张训景
薛*,女,34岁,2023.09.21初诊主诉:反复发作咳嗽7年,再发半月。夜间平躺及晨起咳嗽明显。半月前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症状。2付咳嗽基本消失。2023.10.11复诊受凉后再次出现咳嗽。 -
大黄牡丹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右下腹痛案 张训景
2024.07.23三诊腹痛进一步好转,要求住院配合中医理疗系统治疗。大黄牡丹皮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不仅对急性阑尾炎有效,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阑尾炎亦有不错的效果。 -
返故里记 张宝华
时年甲辰,高堂企踵望孙久已,适逢假日,正是返乡归故佳期,达成欢于膝下,至孝于时下,人伦之乐老来之慰藉耳。适过乡邻门户,庭院深深,蓬蒿园尽,檐憩莫名草不知,井秀斑斑似凝泣,尔来不过旬年,斯面迎来如梦中,呜呼!及至旧戏当时路,鸡犬相闻声亲亲,抬眼葱葱郁郁, -
孩子患过敏性鼻炎,吃南瓜饼,服用桔梗元参汤 谢江强
孩子患过敏性鼻炎,吃南瓜饼,服用桔梗元参汤很多症状都是身体的一些反应,如过敏性反应,其实严格来说可能就是身体正常的反应,未必是过敏。这个方子治疗成人过敏性鼻炎的效果非常好,很多人用这个方子,几服必效。家长还可以给孩子做南瓜饼吃,对他的脾胃也非常有好处。 -
雨闲人道是 张宝华
仗剑走江湖,身却无其器;五蕴合性空,道德天地宽。凭栏任风起,云去复还回;平生皆是化,命兮我执时。何尝清清静,焉有浊浊纯;总是来舍予,几年归故里?一日雨纷纷,二日仍弦绪;三生有此性,来叩道家门。张宝华于寓所,岁在甲辰,月尽辛未,日出壬辰。 -
经方加减治“胃胀伴打嗝2月余”案 宗琪
患者:任某某性别:男年龄:30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5日主诉:胃胀伴打嗝2月余。 -
“头痛难忍伴耳前疼痛5天,加重1天”案 宗琪
患者:冯某性别:女年龄:57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7日主诉:右耳前及右侧头痛5天。5月13日回访:述疼痛大好转,只是偶尔有些疼痛,大便日一行。5月29日回访:述诸证病愈无其他合适。 -
过于活泼未必是好事 谢江强
过于活泼未必是好事刘氏夫妇是我的邻居,老来得子,两个人都快40岁了才有了宝贝疙瘩明明。看着明明长大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孩子似乎是有点过于活泼。我也曾经委婉地和刘氏夫妇提过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认为这只是孩子过于顽皮、精力旺盛的原因,也没太放在心上。 -
不用管住嘴的苗条美人 谢江强
不用管住嘴的苗条美人王小姐受不住这几年减肥风潮的吸引,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减肥的大军。但王小姐说她自己属于易胖体质,只要正常吃饭就会比现在胖得多,这也是她一直坚持减肥、不敢乱吃东西的原因。希望我能教她些能不用管住嘴又能保持体重的办法。 -
中医条文 李华歆
最近背到《伤寒论》中这条感悟颇深!(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看病需要医生具体诊断,切不可以身试药,已开启赞赏模式,支持小编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点赞、在看、转发及邀请热爱中医朋友加入公众号,感谢大家大力支持!
最新文章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3 谢江强
医案28朱某,女,78岁。以归脾汤益气养心敛汗,药证合拍,服药两剂汗止,结代脉亦减。时隔1年,汗证又现,且心悸,大便干燥,再从归脾汤加减图之。医案29冉某,女,28岁。故以丹栀逍遥散疏肝清热,天麻钩藤饮滋水平肝,肝火降,心火减,汗可止。
-
风湿性心脏病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风湿性心脏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引起心脏炎后,累及心脏瓣膜,遗留下来并以瓣膜病变为主的心脏病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每年新增50万人患急性风湿热。
-
感冒后咳嗽不愈半月余,中药三诊病愈 宗琪
患者:张某某性别:女年龄:52岁初诊日期:2023年12月29日主诉:感冒后咳嗽半月余。
-
鼻塞五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1月08日殷某,女,80岁,初诊。主诉:(右)鼻塞5年。处方:蜜麻黄6g桂枝15g苦杏仁15g炙甘草10g大枣10g制附子6g肉桂3g酒萸肉10g生山药10g辛夷6g羌活10g生姜3片5剂。今复诊告知仍鼻塞。服药后鼻塞略有感觉。鼻塞又觉改善,余
-
养阴清肺汤与玄麦甘桔汤合方加减治疗咳嗽咽痛 夏耀飞
养阴清肺汤与玄麦甘桔汤合方加减治疗咳嗽咽痛聂某某,女,71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庄元村,2022年8月16日初诊。正如方名所示,养阴清肺汤即可清肺之热,又可养肺之阴。
-
现代人认为的麻杏石甘汤 张宝华
麻杏石甘汤一、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
杨宇飞教授中西并重治疗肺恶性肿瘤举偶 张训景
众所周知,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肿瘤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配合中医扶正祛邪综合治疗抗肿瘤转移复发。未见疾病进展及复发转移,生活治疗良好。中医学认为,机体失调,正气不足,外邪客体,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重要原因。
-
茯苓饮 李华歆
——赫尔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外台茯苓饮!外台茯苓饮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而外台茯苓饮的方证就可以理解为针对那种里虚痰饮内盛,并伴气滞的患者!
-
血管性神经性水肿性荨麻疹康复案例思考 朱强伟
去年同期,我以血管性水肿性神经性荨麻疹,全程用中医辩证治疗+埋线近四个月,西药全停,症状偶发,由于疫情,无法继续治疗,又口服激素但不能停。发作时“关节疼痛”;眼睛剧痛伴视力下降;呼吸困难,眼睑嘴唇浮肿等……
-
除烦去躁,先养心神 谢江强
近两周,翟先生工作略有忙碌,心慌胸闷的感觉也越来越频繁,这让他越来越容易紧张、不知所措。
谢谢老师的分享
学习了
学习了
看舌苔情况,可加豆蔻
建议好,此舌证需芳香开窍燥湿。
班门弄斧,见笑了,个人建议加上豆蔻,厚朴应该会不错
👍 为你点赞!谢谢你!
越来越觉得舌诊很重要
同感。舌诊比脉诊方便易辨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