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新用治痤疮

2021.08.13 1130阅读 评论数 5 30
痤疮多发于面部,多少不定,大小不一,中医认为,心其华在面,面部的疾病多与心有关。痤疮属于中医疮疡范畴。《内经》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刘完素则根据五运主病,明确提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因此,痤疮的病机应该是心中郁火不得发越,火热循经上扰于面部所致,心火郁结所致痤疮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舌边尖红或舌红苔黄干燥,脉沉数或沉弦数。伴有心烦,失眠,胸闷,胸痛,头痛,口干,口苦,咽喉干燥,但头汗出,面部油垢,腹满而喘,喛气,饥不能食,身体沉重等。其中,心烦,失眠为热邪攻窜于心所致;胸闷,胸痛为热邪郁结于胸所致;头痛,口干,口苦,咽喉干燥,但头汗出为火热上炎,伤耗津液或迫津外泄所致;面部油垢,腹满而喘,嗳气,饥不能食,身体沉重为火热入窜脾胃,或胃气上逆,或耗伤津液,或蒸腾湿浊流注经络所致。既然痤疮乃火热郁结于心所致,治当以清透心中郁热为大法。釆用栀子鼓汤为主方。栀子豉汤出自《伤寒论》为治疗热扰胸膈之主方。《伤寒论》第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鼓汤主之。第77条曰: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鼓汤主之。第78条: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醉也,栀子豉汤主之。第221条曰: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燥,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苔者,栀子豉汤证主之。第222条曰: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恼,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豉汤主之。第375条曰: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鼓汤。上述条文中有心烦,微烦,烦热,燥,虚烦不得眠,烦躁不得眠,卧起不安,心中结痛,心愦愦,谵语,怵惕等,这些临床表现无不关乎于心。可见栀子豉汤更侧重主治心中郁火证。既然桅子豉汤为治疗心中郁火主方,则也是治疗痤疮之主方。栀子豉汤方中栀子味苦性寒,体轻而浮,降中有宣,清透并举,既可清泻心火,又可宣发心中郁火,还可导心火下行,诚为治疗痤疮主药,淡豆豉味辛轻薄气寒,宣中有降,助栀子清透郁热,二药相合,栀子降中有宣,豆豉宣中有降,宣降相合,共奏清透心中郁火,清散痤疮之功。栀子苦寒,体轻而浮,清而透,既可清宣上焦郁热,又可清泻三焦之火从小便出,寒而不遏,有别于黄芩,黄连之苦寒沉降者。豆鼓味辛轻薄,既可宣热透泄,又可和降胃气,辛以开郁,苦以降泄,此辛开苦降之组方,辛开清宣,气机畅通,郁热外达,则不至于逼热入营而神昏谵语,故治温病,关键在扼守阳明,阳明属气分,气机畅,则热可透达于外而解,不致使热内陷营血。即使热下陷营分,亦重在透,使内陷之热透转气分而解,给邪以出路。伴有火热亢盛见痤疮红赤,此起彼伏者,酌情选加连翘,赤芍,丹皮,大青叶,板蓝根,紫花地丁,金银花,忍冬藤,红藤,半边莲,半枝莲等清热解毒;伴有湿热见面部油垢,舌苔黄厚腻者,酌情配伍生米仁,赤小豆,茵陈,苦参,龙胆草,黄芩,黄连,黄柏,鱼腥草,夏枯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伴有痰热见体胖,痤疮突起个大如疙㾑,咳吐痰涎,打呼噜,脉滑者,酌情配伍石菖蒲,远志,瓜萎,浙贝母,天花粉,皂角刺,地龙,僵蚕,夏枯草,生牡蛎,清半夏等清热化痰;伴有瘀血阻络见痤疮暗红,舌暗,口唇紫暗者,可酌情配伍赤芍,丹皮,丹参,郁金,桃仁,红花,三棱,莪术,五灵脂,僵蚕,地龙,土元,水蛭等;伴有肝郁气滞见胸闷善太息,胸胁胀痛,月经期乳房胀痛者,酌情加柴胡,枳壳,连翘,香附,川芎,佛手,路路通,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等;伴有外感风邪见痤疮瘙痒者,酌情选加麻黄,荆芥,防风,白芷,白疾藜,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徐长卿,桑叶,僵蚕,蝉衣,乌梢蛇,乌梅,五味子等;伴有津液亏损见口干口渴,舌红苔干燥者,酌情配伍生地黄,元参,麦冬,石斛,葛根,知母,天花粉,女贞子等;伴有脾胃虚弱见疲倦乏力,纳呆,腹胀,便溏,舌淡胖齿痕,脉弦而无力者,酌情配伍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伴有阳气亏虚见舌淡胖润泽,咳吐清稀痰,脉沉迟无力者,酌情加清半夏,干姜,细辛,五味子,炮附子,生麻黄,桂枝等;大便干燥者酌用承气汤类,伴有习惯性便秘者,酌情用紫菀,前胡,杏仁,桑白皮,瓜蒌,牛蒡子,决明子,生山楂等降肺通肠,月经期前后痤疮明显发作者,酌情用泽兰,怀牛膝,茜草等活血调经。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周新林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临床治疗便秘的用药规律 崔国宁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便秘的临床用药规律主要包括个体化治疗、调理脾胃、养阴润燥、疏肝理气和辨证施治。但在使用中药治疗便秘时,还需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

  • 中医辨证郁证医案一则及体会 姚维新

    中医郁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埂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郁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体型适中,月经规律、正常,白带偏黄。

  • 洞中人 陈鹏

    文/陈医生玻璃的后面是你诱人的身体可是你我之间隔了半步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偶尔抬头想起远方的你光阴飞梭月亮圆了,又圆我学不会肝肠寸断只有喝酒梦中我在一个洞中打坐那里泉水叮咚灵气充足寸寸皆是你

  • 麻黄附子甘草汤 李华歆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最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麻黄附子甘草汤”的组成!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一枚上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 谢江强

    孩子慢性腹泻,要从肝脾入手治疗9岁的患儿杨小朋友,因为间歇性肚子隐痛而来看病。我判断孩子的情况应该是肝脾不和引起的腹泻,可能是因为着凉,或是吃了不对的食物所导致的,因此我给他开了能够疏肝缓急止痛、健脾升清止泻的升清止泻膏。

  • 我心中的黄耆 张宝华

    黄耆,常用的中草药,再寻常不过了。别说医者,就是寻常百姓都晓得它的大名,明它的功用。黄耆,味甘,性微温。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等病症。

  • 腰扭伤后腰痛 张宝华

    孙某某,男,72岁。二诊:“药后当天即觉腰部舒适,疼痛缓解”。

  • 桂枝甘草汤 李华歆

    仲景告诉我们此时可以用“桂枝甘草汤”治疗!再看看“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去皮)四两甘草(炙)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桂枝麻黄各半汤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

  • 桂枝二越婢一汤 李华歆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 纯中医治疗硬皮病9月11日更新 段昌海

    脾胃虚寒吴茱萸10g生姜3片姜半夏20g大枣6个党参15g旋覆花15g代赭石5g干姜10g茯苓15g炙甘草10g5剂,1日1剂。至8月21日由其姐带来治疗,刻下症,神疲乏力,呃逆不断,烦躁,看诊时只喜趴在诊疗桌上。但在医院没治好,后经中医治疗,一剂止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