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中药外贴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021.09.05 1559阅读 评论数 0 8

我院自1991年4月~1994年4月采取祖国传统疗法,即内服骨痹通络丸1、2、3号和外敷风寒湿灵散治疗26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入下。
1、临床资料:治疗组267例,男性26例,女性141例;年龄在13~21岁78例,21~31岁123例,40岁以上66例。病程3个月以内的11例,半年以内75例,1年以内67例,2年以上114例,患者均有明显的关节肿痛,甚至强直僵硬。在267例中手指、腕关节变形41例(其中19例经X弦摄片均有骨质疏松),颈椎僵硬、疼痛13例(其中7例经X线摄片均有骨质疏松),肩、肘关节对称疼痛9例,腰骶关节疼痛2例(其中13例X线摄片均有退变),髋、膝、踝、足趾关节对称疼痛有105例,下颌关节肿痛3例,低热38例,关节红肿(灼痛)26例。对照组78例,男性17例,女性61例,年龄在13~21岁者7例,21~31岁者53例,40岁以上者18例。
2、治疗方法:治疗组:风寒湿灵散由制草乌、田三七、牙皂、川芎、延胡索、姜黄、白芷、狼毒组成。以上药物共研细末,加入适量白酒或陈醋调成糊状敷患处,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包扎好,卧床休息2小时左右取净,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关节瘀肿、局部怕冷加白酒调敷、关节红肿伴有低热者加陈醋调敷,严禁口服。具

有温筋散寒、活血祛瘀、消炎消肿、止疼镇痛的作用。
骨痹通络丸基础方:全蝎、地龙、穿山龙、乌梢蛇、当归尾、乳香、没药、川芎。风寒型加入姜黄、肉桂、防风、补骨脂(1号丸)。每天3次,每次0.5g×4粒。湿热型加入桑枝、虎杖、生地、黄柏(2号丸)。每天3次,每次0.5g×6粒。痰湿型加入制南星、白术、法半夏、茯苓、泽泻、猪苓、桔梗(3号丸)。每天3次,每次0.5g×5粒,均饭后30分钟温水送服。对照组:与布洛芬匹配对照,每日3次口服,日理1.2g~2.4g.
3、治疗结果临床痊愈:症状消失,功能恢复正常,气候变化无加剧感,各项化验正常,1年以上无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功能不受限,血沉下降10~15mm/h之间,半年以上无复发。有效:症状缓解、功能部分恢复,3个月无疼痛症状。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或疼痛加重者。治疗组治愈49例,显效102例,有效1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7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57例,总有效率为78%。

4、体会:风寒湿灵散外敷患处其药性通过关节、穴位、经络、皮肤间隙主腠理、脏腑具备外治三痹、活血祛风、散瘀消肿、止痛镇痛之功效,对于风寒型症状偏重患者加入白酒调敷更能使药力深入体内、驱风散寒,对于湿热型症状患者加陈醋有消炎消肿、退热软坚之特效,散中制草乌、狼毒具有消炎杀菌作用。骨痹通络丸基础方中全蝎、地龙、穿山龙、当归、川芎、乌梢蛇是祛风通络、行气活血之佳品,乳香、没药2药并用,为宣通脏腑、疏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腹和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加减过程如患者四肢关节怕冷、强直僵硬、见热痛减,面色晄白、舌淡苔白、脉象沉细,在基础方中加入姜黄、肉桂、防风、补骨脂温筋壮阳、补养肾阳、强筋壮骨之品,如患者有关节红肿、灼热着痛、低热盗汗、颊潮红、舌质深红、脉象洪数,加入桑枝、虎杖、生地、黄柏清热生津、滋阴退热之品,再如患者关节积水,咽喉干燥,痰多黄稠、舌质黄厚、脉象滑数,应加入健脾化湿、祛痰利水之品,如白术、南星、茯苓、半夏、桔梗、泽泻、猪苓。                  
                 杨家强主任撰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耳鸣的调理 谢江强

    引起主观性耳鸣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病因有外耳道炎症,耵聍异物,中耳炎,肿瘤阻塞,鼓室内病变,耳硬化症,梅尼埃病,耳毒性药物中毒等。(五)耳鸣的膏方调理《极简膏方治百病》。

  •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 谢江强

    胃痛、痞证、嘈杂、泛酸、噎膈医案整理3医案44王某,女,63岁。故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胃理气,虚实并治。医案45蔡某,男,55岁。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薏苡附子散 李华歆

    ——列宁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薏苡附子散!《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胸痹缓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薏苡附子散”!薏苡附子散薏苡仁十五两大附子(炮)十枚上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 小建中汤 李华歆

    ——约·罗斯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建中汤!小编觉得“小建中汤”其实是由“桂枝加芍药汤”化裁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此乃厥阴病,气血不足,寒热错杂兼血淤,重用吴茱萸破阴寒,他药扶正祛邪襄助之。桂枝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吴茱萸15克、人参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半夏15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 经方适应方证治疗支气管炎 张宝华

    支气管炎表证已解,而身犹热,咳不已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生姜人参(三两)大枣甘草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剂量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甘草化裁:1、咳多可加橘皮;2、热甚者可加生石膏;3、咽痛可加桔梗。

  •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上唇红肿热痛 夏耀飞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上唇红肿热痛胡某某,女,7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罗堡村,2023年8月10日初诊。结果:2023年8月13日电话随访,服用上方3付后肿胀明显减轻。

  • 乌梅丸 李华歆

    ——高尔基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乌梅丸!蛔厥者,乌梅丸主之。仲景告诉我们治疗“蛔厥”可以“乌梅丸”,当然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局限在治疗“蛔厥”,也可以治疗长期的腹泻!

  • 葛根汤 张宝华

    此外,葛根汤还可以改善肠胃功能,缓解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