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认识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2024.02.24 751阅读 评论数 6 18


一、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脊柱和骶髂关节,导致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虽然目前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多种手段,但是中医的辨证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所接受。

二、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方法包括非甾体消炎药、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三、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属于“痹证”范畴,病因多与肾虚、外邪侵袭有关。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包括中药汤剂(补肾活血方:熟地黄、淫羊藿、狗脊、川芎、丹参、雷公藤等。该方具有补肾壮骨、活血化瘀的作用,适用于肾虚血瘀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补肾通督方:熟地黄、淫羊藿、狗脊、鹿角胶、桂枝、白芍等。该方具有补肾壮阳、通督活络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督脉瘀滞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清热解毒方:金银花、连翘、黄柏、黄连、黄芩等。该方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发作期患者)、针灸、推拿等,强调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中药治疗可以改善症状,调节免疫,减轻西药副作用。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例如,西药快速缓解症状,中药长期调理,改善体质;针灸缓解疼痛,药物控制病情;推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药物防止关节畸形等。

五、注意事项

虽然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很多优势,但患者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可自行盲目用药。
2. 中药和西药应分开服用,避免药物相互作用。
3. 中药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六、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中西医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减轻副作用。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锻炼习惯,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 谢江强

    中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中老年一般是指人类生命历程中青年之后的阶段,包括中年和老年。老年人五脏日虚、阴阳渐衰,其根本病理特点是“以虚为本”,或因虚致实,虚实夹杂。

  •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谢江强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口尝有“砂粒感”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搅拌用的棒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带入或脱落灰屑。

  • 感冒咳嗽案 张宝华

    张某某,男,九岁。此乃风寒袭肺,肺气不宣所致。当晚服一次,咳减半,次日现鼻涕色青,自觉鼻涕出舒适,咳几无。

  • 小儿抽动医案分享 李娟

    关于小儿抽动,西医学称之为抽动障碍。若不及时中医中药干预,儿童抽动症病程拉长,反复发作,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2023年8月26日三诊,患儿抽动无,面部积食斑已褪至不明显,大便正常,情绪稳定。

  • 胃溃疡案一则 曹雪盼

    患者男性40岁余主诉泛酸烧心两年余患者半年前胃镜检查胃部溃疡糜烂碳13检测阳性平素腹胀恶心剑突下疼痛纳差三餐不知饥不能吃凉的大便正常小便频夜尿多眠差卧位有酸水泛出。

  • 流感治验分享及临床感悟 尹传礼

    案例一:王适金,男,57岁,2023.12.06就诊,患者于2023.12.04晚发病,自感咽部不适,伴轻度乏力,测体温38℃,当晚给予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等药,服药后汗出热退,次日仍感乏力,但体温正常。其子为其在当地中医拿中药口服一日,白天体温正常。嘱药

  •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 谢江强

    别让饮食侵袭了你的健康:胃溃疡患者要靠养白小姐经常靠着喝咖啡及浓茶来提神,以加班加点工作。对于人体而言,体温的冷热度适中,脏腑就能维持正常的机体工作,保证人体内环境的健康运作。

  •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 谢江强

    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关系表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世界上万物万事都由五行构成,正所谓木能生火,火能暖土,土的繁衍功能造就了金,金能生水,而水能植木,这就是五行相生的顺序。具体的五行、五脏与四季五时的关系,我就简要地列在下面的表格之中,以便读者朋友们对照。

  • 抑郁症的针灸治疗 崔乐

    治疗抑郁症常用的针灸穴位有人中、间使、太冲、合谷、大陵、劳宫、丰隆、涌泉、大椎、陶道、身柱、哑门。李某,女,22岁,患者诉情绪抑郁4年。初起头眩,注意力不集中,后则倦怠寡言,情绪抑郁不舒,发病时独语。精神卫生中心诊为抑郁症。

  • 中医临床分科方案研究 焦一鸣

    此项目旨在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中医临床以证分科的方案,以期替代目前的中医内科临床用西医的病分科的现象。1.临床应用方案包括两个部分:一个可用于县级以上中医院内科的临床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