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师“对照条文”举隅(八)

2021.05.11 47阅读 评论数 0 3
   
   今天让我们一起继续探讨仲景“对照条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茱萸汤
  吴茱萸 (洗) 一升 人参 三两 生姜 (切) 六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金匮要略.呕吐秽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所言: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
  半夏  干姜  
 上二味,各等分,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以上两个条文的相似程度也很高,从症状上来讲:二者都有“干呕、吐涎沫”,而第378条的患者除了以上症状还出现了“头痛”,而另一条则没有“头痛”,而出现“吐逆”,二者却在用方有着上天壤之别!
  对于第378条:从仲景使用“吴茱萸汤”的方药组成去分析:吴茱萸、生姜二者共用驱寒力量强,而且可以止呕!同样用法可以在第352条“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看到,人参、大枣可以调中补气!再结合此时患者出现的“干呕、吐涎沫、头痛”症状可以分析患者病机应该是:里寒过重,中焦不能消阴则“干呕”、“吐涎沫”,寒气上冲于巅则发“头痛”,所以从治疗上用“吴茱萸汤”来温中降逆,此方治疗偏于去“实”!

  而与之相对,“半夏干姜散”的患者只有“干呕、吐涎沫”,没有寒气上冲引发的“头痛”,从方药上分析只将蠲饮的“半夏”和温中“干姜”二者共用作散服用,所以可以推断“半夏干姜散”的病机为:患者里阳虚弱,继而生饮,饮多上溢,故发为“干呕吐逆、吐涎沫”,治疗上偏于补“虚”!


  两个条文内容简洁,一“实”一“虚”,需要仔细研究方可领会仲师用方妙谛!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到之处尽请批评指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辩证论治子宫肌瘤 张宝华

    辩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针对子宫肌瘤的病因病机,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气滞血瘀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阻可影响脏腑功能,进而引起子宫肌瘤的形成。

  • “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中药一剂见效案 宗琪

    患者:司某某性别:男年龄:82岁初诊日期:2024年2月18日主诉:持续咳喘咳痰伴发热5天。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最高血压不详,长期口服药物,控制尚可,"心功能不全”,本次脑梗后确认“心房颤动”,结肠癌病史7年余。

  • 经方实验录之真武汤加减治疗石淋症 张宝华

    而饮水,无食欲,略怕冷,腰部凉,腰沉重,大便软不成形,面淡隐青,舌淡苔白厚偏水滑,脉沉弦力不足等,可征其阳气不足,水湿为患,随其脉证处真武汤加减观之。

  • 精。 陈鹏

    精少则病精尽则亡

  • 厥阴4 李华歆

    大家仔细想想患儿高热的时候手脚发冷是不是符合“厥阴病”中的“厥”,而高热则符合“厥阴病”中的“发热”(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厥者,必发热。

  • 眩晕两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3日程某,男,77岁,初诊。主诉:眩晕2年余。今复诊告知眩晕好转,但仍梦多,大便干,夜尿数次。服药后除眩晕如之前缓解,余症改善均不明显。2023年11月02日服药后回访,仍旧眩晕稍改善,但其余症状改善不大。

  • 2024第一场雪 陈鹏

    2024第一场雪文/陈鹏天地大寒雪落人间世间变得柔软起来仿佛我们的童年一下进入一个童话的世界无论贫富天地都笼罩在在一个浪漫的世界里屋顶上的雪是一样的厚度人生如雪可以掩盖很多的不快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扑面的清风和寒意净化着我们的灵魂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初

  •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 夏耀飞

    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扁桃体化脓马某某,女,46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郝寨村,2023年11月14日初诊。综合以上二点,故本案当属“甘草泻心汤证”无疑,故宜甘草泻心汤加减。

  • 感冒后遗症,中药3剂愈 宗琪

    诊断:感冒后遗症处方:小柴胡汤合苍耳子散加减3剂方组:柴胡60g清半夏20g生黄芩20g炙甘草20g党参15g生姜20g大枣6个生石膏60g白芷20g葛根30g苍耳子15g细辛6g薄荷15g(后下)仙鹤草30g煎服方法:冷水1800毫升左右泡透,水开煮到6

  • 心慌胸闷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9月28日张某,女,74岁,初诊。主诉:乏力伴心慌胸闷14天。心脏内有两个支架。慢性子宫颈炎病史于今年五月份在中医外科服中药及中药涂擦治疗。因家务繁重致腰肌劳损,今年7月份在针灸科行艾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