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23.05.11 698阅读 评论数 0 6
 随着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随着物质生活越发丰富的同时人们也承担了越来越大的精神负担,如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家庭矛盾、经济困难等等,而如何运用中医理论治疗情志类疾病亦成为我们青年中医不断探索的课题之一!
 林松俊医师作为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科知名主任中医师在运用经方思维治疗郁证方面有着独到见解和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现特以此篇文章将林松俊医师的学术思想为大家作以汇报,如有不到之处,尽情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郁证
 郁证是一种以患者主观感受情绪低落,做事缺乏兴趣感,精力疲乏为主症的严重精神类疾病,除以上主症以外,患者亦可伴有诸如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或睡眠增多,性欲下降以及对自我评价下降,强烈的自罪感,认为自己的未来黯淡无光甚至前途渺茫,甚至会有自伤、自杀等严重风险。西医认为该类患者属于“抑郁症”范畴,现代医学针对抑郁症的研究开始较早,对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没有定论,而目前对该类疾病的主流观点是根据神经递质理论,认为此类疾病主要是以大脑中5-羟色胺下降为主,治疗上一般是以抑制5-羟色胺消耗为主,目前主要可以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西酞普兰、氟西汀、氟伏沙明等药物,或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去甲肾上腺素抑制剂,如文拉法辛缓释胶囊、度洛西汀缓释胶囊等药物对症治疗,西医认为抑郁症的治疗是个漫长过程,使用药物治疗要坚持长期坚持服用,另需配合心理治疗及物理疗法对症治疗!
 祖国医学对郁证发现、研究、治疗时间较早,在《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上早有对该类疾病的详细记载。中医学认为郁病的发病机理在于患者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外遇愤懑之事,情志不舒,内引肝气郁结,痰蒙心窍,久而久之,遂发郁证,中医对于郁证的治疗提倡内外兼治,内服以疏肝解郁、化痰开窍等功效的中药汤剂,外辅以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疏通经络辅助治疗!
 林松俊医师始终热忱于对中医经典的研究,他常常叮嘱我们要多读经典,多背经典,多研究经典,有着近20余年临床经验的他治疗郁证有着独到之处,其理论深植于经方思维!对于郁证的理解,林师曾为耐心的为我们讲述《伤寒论》中的第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华歆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用药总结 崔国宁

    本文旨在总结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用药,为医学界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

  • 你也吃完午饭就想躺着休息吗? 王晨阳

    脾还主升清降浊,脾附着在胃上,为水谷精微和水液的转运枢纽。因为脾气虚了就在饭后特别想躺着或者靠着,因为刚吃完饭,全身的气血会大量集中在胃去消磨它,导致身体的其他地方就没劲儿。

  • 高血压头晕头闷案。5剂效。 李高勤

    冯某,女,60岁。2023年12月4日就诊。主诉:高血压头晕头疼10年,加重11天。分析:1.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肺炎住院后头晕头闷加重,口干口苦,上热,便秘,4-5天一次,是里结。

  • 中医临床治疗淋巴结肿大用药经验总结 崔国宁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治疗淋巴结肿大的用药经验总结包括辨证施治、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等方面。

  • 中药煎法 陈鹏

  • 痛经小记 张宝华

    若肝肾亏损,则疏泄与封藏失职,导致胞宫内的经血运行紊乱,从而引起痛经。

  • 对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 吴志平

    我结合临床,谈一下关于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抑郁症是一个典型的情志病,这个也是我认为中医跟西医有对话的地方,一般没有器质性病变,诊断基本依靠西医心理学的心理量变来诊断。疏通腋下,旋转肩关节,恢复少阳的枢机成为了治疗的重中之重。

  • 桂枝麻黄各半汤 李华歆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面热反有热色者,此为津虚表实,以桂枝麻黄各半汤治之!桂枝麻黄各半汤。本云,桂枝汤三合,麻黄汤三合,并为六合,顿服。

  • 汗症治疗体会 谢江强

    汗症治疗体会多汗者皮肤表面常湿润,且有阵发性的出汗。临床上以自汗、盗汗多见,治疗也以此为主。自汗、盗汗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治疗当以固护卫外功能为主,补虚是其基本治疗原则。

  • 绿、红、黄、白、黑,五色养五脏 谢江强

    绿、红、黄、白、黑,五色养五脏“五色”为绿、红、黄、白、黑五种颜色,也分别与五脏相对应。不同颜色的食材、药材补养不同的脏器:绿色养肝、红色养心、黄色养脾、白色养肺、黑色养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