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卿治疗儿童多动症经验
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5%~10%,在我国,其发病率约占全体小学生的1%~10%,男性患儿约为女性患儿的4~9倍,多发于6~14岁。患儿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其主要表现为:
注意力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做事或听课,易受外界干扰;
行为障碍,如好动、好说、好闹,自己难以控制,与年龄不相称的活动过多,语言过多,难以遵守纪律,容易影响他人学习,好与同学争吵;
情绪障碍,如易怒、易兴奋,情绪不稳,易激动,控制力弱,常因不能满足其要求而大哭大闹,甚至在冲动时打闹不休,较难预测其情绪波动;
学习困难,如尽管其智力不差,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学习内容不能全面掌握,家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对学习缺少自信心,因而学习成绩不佳。
中医学无多动症病名的记载,但在一些医籍中有一些与多动症一些症状相类的描述。如《灵枢·行针》“重阳之人,其神易动,其气易往也”,《素问·举痛论》“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又如《寿世保元》云:“徒然而忘其事也,尽力思量不来,为事有始无终,言谈不知首尾。”这些描述与多动症患儿临床表现十分相似。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早产、难产、脑外伤和某些传染病、中毒等因素有关,并与家族遗传、先天发育及出生史有一定联系;其属中医肝风、失聪、健忘范畴,与心、肝、脾、肾诸脏关系密切,部分医家从心脾入手、从脾肾入手,研究本病。
痰瘀攻于心脑而生多动诸证
张士卿指出,痰瘀相关的理论,由来已久。早在《黄帝内经》中,对于痰瘀相关的理论和治疗已初见端倪,如《灵枢·百病始生》说:“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成矣。”又说:“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搏结,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说明了津液与血瘀相互影响的病变过程。
后世历代医家据此不断对痰瘀理论进行发挥,清代医家唐容川更是在《血证论》中明确提出“血瘀积久,亦能化为痰水”,“瘀血流注,亦发肿胀者,乃血变成水之证”。张介宾也说:“痰指人之津液,无非水谷所化,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气即成痰水”等等。可见,痰与瘀虽是人体内不同的病理产物,但是两者却有着共同的一点,都是体内津血运行失常的病理反应。由于“津血同源”这一生理基础,导致痰瘀之间相互转化,相互搏结,共同为患,容易形成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所以古人早就有“怪病多痰”、“怪病属瘀”等认识。
就小儿而言,其体质特点为“阳常有余”,“心热为火同肝论”,所以,临床上心火易亢者居多,心火亢盛,心神不宁,加之火盛烁津,炼液为痰,痰滞血涩,瘀阻不行,就容易导致痰瘀互结。同时小儿肝常有余,有余则易升发太过而横犯脾土,脾土受制运化不及,最易生湿生痰;痰气交阻,又易致一身气血之营运不周而血瘀,也可形成痰瘀互结。因胎儿难产、产伤,或幼小时跌打损伤,使头身等处留有瘀血不消;或因所愿不遂,情怀不畅、气郁不舒,气血失和,凝痰生瘀。加之小儿体质本有“脾常不足肾常虚”之特点,若因风、火、痰、瘀互结,气机升降不调,必致心、肝、脾、肾诸脏气不平,阴阳逆乱,气机升降不调,或气血不能上荣髓海,痰瘀攻于心脑而生多动诸证。
治法以养心安神配合涤痰活血
对于儿童多动综合征的治疗,张士卿认为,由于其发病不但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有关,亦常与痰瘀互结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时,除用补养心脾,安神定志,或填精补血,益智开窍等法外,常应配合泻火涤痰、活血化瘀之法,以宁神定志,开通心窍。具体到用药,张士卿尤善用桂枝加龙牡汤、甘麦大枣汤、孔圣枕中丹、配合通窍活血汤加减化裁,亦可用逍遥散合千金龙胆汤加减化裁。药用:桂枝、赤芍、生龙骨、生牡蛎、熟地、丹参、石菖蒲、远志肉、桃仁、红花、胆南星、炙龟板、炙草、大枣、浮小麦。
临证时,可根据具体病情随证加减:
如偏于心脾两虚者,可去熟地、龟板、红花,加太子参、炒白术、茯神、当归等;偏于虚阳上扰者,可去桂枝,加枸杞、益智仁、鹿角粉等;
若属痰火蕴结者,可去桂枝、熟地,加黄连、竹茹、龙胆草、白菊花等;
如夜寐不宁,多梦呓语者,还可加用珍珠母、夜交藤等。
典型案例
周某,女,8岁,2003年8月10日初诊。患儿出生足月顺产,平素未得过特殊疾病,唯于4岁左右时,发现好动少静,做事不能专心,教其算术加减,反应比较迟钝,语言表达尚可,但容易急躁,性情执拗。读小学以来,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学习成绩较差,尤以数学经常不及格。刻诊:面色苍晦,睡眠欠佳,多梦善呓,饮食尚可,但不喜欢吃蔬菜、水果。就诊时坐立不宁,无有静时。舌红苔白,脉象弦滑。据证分析,当系肝旺脾弱,痰瘀互结,心窍不开,神守不宁。治宜调肝理脾,豁痰化瘀,开窍益智,宁神制动。方用逍遥散合千金龙胆汤合通窍活血汤加减。
处方为:柴胡10g,当归10g,云茯苓10g,赤白芍各10g,丹参10g,郁金10g,法半夏10g,青陈皮各6g,菖蒲10g,远志6g,益智仁10g,龙胆草10g,钩藤10g,炙草6g,炒枣仁15g,焦三仙各10g。
上方增损,先后服药30余剂,诸证缓解,听课、作业稍能专心、静谧。后嘱其常服归脾丸、六味地黄丸,每日2次、每次各服4粒,约半年余。随访家长,谓其能正常听课,数学成绩亦明显提高。
|作者简介|
张弢,甘肃中医学院。
郑访江,甘肃省健康教育所。
来源:中医世家网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温故而知新——温经汤再笔 张宝华
遂曰“当以温经汤主之。”历千年,温经汤一直为临床调理月经有效之方剂,实广大妇女之福祉耳。日汉方者,若大塚敬节、史数道明者,曾以温经汤疗女性手掌皲裂甚效,故而美其名“美手汤”。其认为温经汤能调经,可美容,为中药之“雌激素”。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在熟悉条文的基础上就要开始对某些条文进行比照研究,逐字逐句分析理解,逐步领回仲景经方思想的精神!接下来的几天,小编会利用自己薄弱的理论基础为大家试着介绍自己发现《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几个具有对照意义的经典条文…… -
经方实验录之寒热错杂证 张宝华
此患寒热错杂,然中虚有寒为著,故而甘温、苦温、辛温为主,主在温太阴,降阳明,化水饮。至若苦寒之芩连,治在阳明,去其热也,此方温为八分,寒为二分,乃量体而裁,临证经实而成,非套方而就病名耳。 -
患约不至偶感 张宝华
有约不至在天阴?复是医名萤火微?窗外阵雨不期遇,伊人屏上医案行。几两碎银平生倚,草木笔下见世俗。惯看白衣悟了道,谁信丹心字珠玑。甲辰年,庚午月,己酉日,未时,张宝华医师于药堂处偶感而发。 -
不能多吃 李华歆
小编注意到小朋友手中的棒棒糖,故作神秘的说到:也可能,不过我觉得也有可能是吃多了……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在病愈后胃口稍微好了些就开始“暴饮暴食”,这是十分不正确的,且看两千多年前名医张仲景怎么说?最后仲景更是不耐其烦的告诉我们治疗方法:损谷则愈! -
胁肋部疼痛,检查不出问题,往往与情绪刺激有关 于军
今天这位患者,男性,61岁,主诉是“左侧胸背胁肋部疼今天这位患者,男性,61岁,主诉是“左侧胸背胁肋部疼痛4月”。患者话不多,主要是身旁的女儿在介绍病情——左侧胸背部刀割样疼痛,以左胁助部为著,左上肢活动时疼痛加重,多家医院就诊,做了多项检查,均未发现明显 -
针刺偏头痛选穴思路及体会 王健
仔细询问,患者因去年春节期间丈夫突然脑梗去世,后出现左侧头部疼痛,伴失眠。患者侧头痛,属少阳,因丈夫突发离世,悲伤,思虑,故使肝气郁结,头部经脉不通,不通则痛。疼痛局部、输穴用泻法,余用补发,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一次。 -
天坑 陈鹏
天坑文/陈鹏医生2024.3.29时间他挂在了树梢幽深的古遂道里钟乳石在静静望着你一年万眼百里烟霞附近几乎不生草苍凉的如同你的心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是大地半睁开的眼睛就这样痴情地仰望星空我也曾这样痴痴望着你昔日王质伐木未归我心也停滞不前你的灵魂渐行 -
经方实验录之郁证 张宝华
王某某,女40岁。既往有慢性胃炎,抑郁症等病史。 -
更年期综合症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妇女从中年到老年阶段的过渡时期,称为更年期,一般发生在45~55岁。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多表现为月经不调、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症状、神经精神性症状、新陈代谢及营养障碍性症状等。
最新文章
-
膏方适用于哪些人群 谢江强
膏方适用于哪些人群一、膏方的适用对象1.患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炎、肾病、风湿病、心脑血管病,病久而致全身虚弱的人。
-
小建中汤 李华歆
——约·罗斯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小建中汤!小编觉得“小建中汤”其实是由“桂枝加芍药汤”化裁而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
皮肤瘙痒两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9日王某,男,86岁,初诊。服药后痒未改善,皮肤粗超稍感减轻。体重增加2~3斤,大便成形,瘙痒部位皮肤稍变软。皮肤痒稍减,瘙痒部位皮肤稍光滑。19日在市中医院查血尿素氮正常,乳酸脱氢酶正常,肌酐155.1,尿酸559,肾小球滤过率34.4
-
产后失血过多,补益肝肾为要 谢江强
产后失血过多,补益肝肾为要小刘三周前产下了一个胖娃娃,但是由于当时失血过多,整个人昏睡了一天一夜,醒来后才看到了她的小宝贝。我告诉小刘的丈夫,她的症状都是因为生产时候失血过多,出院后也没有补血养血,阴血不足,体内化燥化热所造成的。
-
经方加减治愈“感冒后咳嗽1周”案 宗琪
患者:王某某性别:女年龄:9岁初诊日期:2023年11月15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
-
一例虚劳病治疗 于桂荣
诊断:虚劳病心肺肾虚肝郁化火处方:中药颗粒黄芪12太子参12柴胡6香附6白芍8黄芩5生姜3覆盆子8枸杞子8菟丝子8车前子8丹参8炙龟板10合欢皮8肉桂3山萸肉8陈皮8用法:水冲服3剂患者反馈服药当天入睡较快,睡眠达到7个多小时。
-
失眠案一则 曹雪盼
important;">辨证:肝胆之火渐灭阴血虚之象渐露治则以疏肝健脾滋阴宁心为主处方如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4g黄芩6g法半夏9g党参10g茯苓15g生龙骨15g(先煎)生牡蛎15g(先煎)天花粉12g麦冬15g白术15g炙甘草6g桂枝9g10
-
杂谈 曹雪盼
近段时间的治疗多以舌诊为主脏腑辨证结合六经辨证自拟方剂不拘各家之方效果参差不齐但自乐在其中。
-
一位脑萎缩患者 张宝华
郑某某,女80岁。既往有脑萎缩,脑梗等病史,遗尿病等病史。肾虚髓减则脑失所养,可至本病。本案即是其中之一。患者肾之精气不足,肾阳虚弱,不能生髓养脑;肾阳不足,津液不得正化,变生湿浊漫身;病久,阳虚,温煦推动血液减退,至其瘀滞,宜于此处求之。
-
喑哑 张宝华
张某某,女5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