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悟道伤寒论(一)

2021.04.15 649阅读 评论数 14 190

    初闻医时唯有黄帝内经,藏象经络,时而脉络分明,时而满头云山雾罩,医之于心,神游阴阳五行中,实质不知处。后猎西之医技,物理了然,直视于目,不禁慨叹其简易明了,易登堂入室,然初衷骨中医,未望来时机,云游中医仙境神往神来忘却形骸。及至业医,虽多有效验,依然知其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不然,大有望月于水中,观花于镜中之感。
    悬壶数年体验良多,复拜谒仲景先师,三问其机,论在伤寒亦有杂病,方知医之真谛,朴实无华,直指病证,机缘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哉!余不佞,积年方洞悉伤寒奥旨,入得此门来,顿觉花非花,雾非雾,山在水中方为山,水在山里才是水。
    伤寒论第一条:



    毋须余多舌皆知其为太阳病之提纲矣。所谓提纲者,提纲契领耳,九字尽之,太阳病完备也。一言蔽之,足见仲景乃见道之医圣欤。而历来皆以伤寒为外感寒邪注释解说,复借经相应呈辉,华光普照,却少有见物之实用耳。余初亦深信之,且奉为圭臬,临证处方岂敢越盛典半厘,所苦之患不见寸功或有微效,余不禁扪心三问:汝之天赋竟如此愚钝乎?若天赋不及可求于勤,望其补拙耳。
    寒暑相推,日月轮转,倏忽间十载,半工半读,渐觉伤寒方可治杂病,不啻于外感欤!终有体悟,所谓之太阳病,非止外感而已,但凡脉证现有脉浮,头项强痛而而恶寒者,皆可谓之太阳病,此为仲景先师之本意耳。若遇此般脉证皆可依太阳病治之,便可有一剂知,三剂已,若桴应鼓,真乃神其技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张宝华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康法宝 资质认证

    灵活多用,不止外感,调和阴阳

    2022-02-13 09:01 评论数 1 3
    1. 张宝华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康法宝

      说的极是

      2022-02-13 09:06 评论数 0 0
  • 邓先勇 资质认证

    伤寒论执简驭繁,首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不愧为方书之祖。

    2021-04-17 03:38 评论数 1 2
    1. 张宝华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邓先勇

      经典中的经典。

      2021-04-17 03:39 评论数 0 5
  • 马亮 资质认证

    黄帝内经,非皇帝

    2021-04-17 03:09 评论数 1 3
    1. 张宝华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马亮

      黄帝内经!

      2021-04-17 03:11 评论数 0 2
  • 卧龙子渊 资质认证

    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2021-04-16 08:12 评论数 0 0
  • 丛柏军 资质认证

    伤寒论理论中实质是脾胃中土为枢纽,左升右降为气机如桂枝汤中,生姜大枣甘草为君药。

    2021-04-16 05:25 评论数 1 2
    1. 张宝华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丛柏军

      这是河图洛书哦

      2021-04-16 07:17 评论数 1 6
    2. 丛柏军 资质认证 回复    张宝华

      看的黄元御医书

      2021-04-16 01:09 评论数 1 2
    3. 张宝华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丛柏军

      一气周流!

      2021-04-16 01:35 评论数 1 5
    4. 丛柏军 资质认证 回复    张宝华

      老师博学多才

      2021-04-16 09:23 评论数 1 3
    5. 张宝华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丛柏军

      同道中人,不要言师,过誉了!

      2021-04-16 09:46 评论数 0 5
  • 张宝华 资质认证

    谓之太阳病,非止外感而已,但凡脉证现有脉浮,头项强痛而而恶寒者,皆可谓之太阳病,此为仲景先师之本意耳。

    2021-04-15 11:01 评论数 0 1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眩晕医案整理 谢江强

    医案106何某,21岁。髓海充,心神养,肝阳平,气机畅,则眩晕释,睡眠安。医案107王某,男,47岁。寒湿外犯,凝滞督脉及足太阳经脉络,络脉不畅,清阳被阻,不能上达清窍,则眩晕也。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现代中医认识的桂枝甘草汤 张宝华

    桂枝甘草汤一、概述桂枝甘草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由桂枝和甘草组成。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

  • 甘草泻心汤小记 张宝华

    组成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4枚(擘)、黄连3克方中炙甘草起到和中缓急、补虚益气的作用;黄芩清肺热,干姜温中散寒,半夏降逆止呕,大枣则补脾和胃;黄连则清热燥湿。适用人群与禁忌甘草泻心汤适用于脾胃不和、心火旺盛、肠道湿热等症状的人群。

  • 柴桔汤1 李华歆

    小编在既往文章中曾经说过很多感冒先是从咽喉不舒服开始其实各种病机应该就是个少阳病证候,为什么呢?小编觉得“柴桔汤”在治疗“感冒”初期咽喉不适时是有很大用处!目前公众号粉丝4120人!

  •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 许春杰

    岳美中谈延年半夏汤,《古今录验》方,载于《外台秘要》。除此以外,延年半夏汤所治范围尚广。急出延年半夏汤全方,2剂后霍然而愈。我国中医药数千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勤于采掘,不忽略古之成方,所得又何止延年半夏汤一方而已。

  • 服用膏方,找准时间 谢江强

    服用膏方,找准时间才有效膏方的服用时间因季节而定,一般春夏秋冬四季是在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早、晚饭后一个半小时左右各服1次,第三周到第四周,中饭后服用1次,之后隔一日的中饭后服用1次,连续服用4~6周。

  • 遗憾的中秋节 陈鹏

    文/陈鹏医生中秋的月,一个字:圆。苦难的日子,就像树上的树叶一样密密麻麻,数都数不过来,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肉吃,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是灰色的,童年是饥饿的,中秋节是没有月饼的。今夜的月饼也是苦涩的。

  • 登桐君山感怀 陈鹏

    文/陈鹏医生古医医心不医人,宁使架上药生尘。今医医身不医心,药贵且滥效不神。我愿化做天地炉,扁鹊华佗齐附身。遍行君医与佐使,先从老弱冻馁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