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与艾灸

2022.08.16 611阅读 评论数 0 4


(1)艾灸的功能与作用:
    1、疏通经络: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顺畅有利于人体营养的运输。可以借助艾灸的热力,帮助温暖机体,达到疏通经络的效果,可用于寒邪侵袭致病者;
    2、调和气血:中医认为气是人体生命之源,血是人体基本物质。艾灸可以补气、养血,帮助人体气血调和,适用于女性痛经、闭经、腹痛等情况;
    3、祛散湿寒:人体血气在热作用下通行,遇寒气通行可能受阻。艾灸可以通过热气帮助人体血气的运行,帮助人体祛散湿气、寒气,适用于湿气重、体寒的人群;
    4、阴阳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有助于保持健康,失衡时可能导致人体产生疾病,艾灸可以帮助人体进行阴阳的调节,帮助阴阳恢复平衡,能够帮助调节阳虚者不适症状,如肢体发冷、舌苔发白等;
    5、补阳气:阳气不足可能导致精神变差,严重者可能导致虚脱,艾叶属于阳性,艾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体阳气,帮助人体恢复活力;
    6、消肿散结:艾灸能够辅助消散体表瘀、肿、结节,适用于寒性疖肿、疮、乳痈等病证未化脓时期;7、防病保健:艾灸有助于改善人体功能,通过对穴位艾灸治疗,结合以上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体预防疾病,达到较好的保健作用。

(2)治疗过程禁忌事项:
    1、伤口处、皮肤较薄、肌肉较少的部位不建议直接灸,如颜面部、关节、会阴部等部位;
    2、极度疲劳、过饿、过饱、醉酒等人体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属于艾灸禁忌,没有自制能力者可能引发烫伤等不良情况,不建议进行艾灸;
    3、妇女经期、妊娠期、传染病、人体衰竭等疾病状态均不建议进行艾灸,属于艾灸禁忌;
    4、从中医角度看,实热证的人群也不适合艾灸,艾灸过程中以及治疗后,不建议进食凉食,以及皮肤接触冰冷的水,以免影响疗效。(3)艾灸的功效:
    艾灸就是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但中医和西医理论完全不同,所以艾灸的作用用中医的解释有很多人不能理解,这里我们就说说西医对艾灸的一些认识。
    1、灸疗可使人体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色素、血清免疫体等显著增加,可以提高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机体防御抗病能力;
    2、灸疗可以调节异常血压,使其恢复到正常范围;
    3、灸疗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促使新陈代谢;
    4、灸疗可以改善呼吸功能,使通气量、肺活量、耗氧量增加;在病理情况下能使气道阻力下降;
    5、灸疗可以促进利尿,改善肾功能;
    6、灸疗对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过度增强时,艾灸可使之恢复正常;
    7、灸疗具有调整各种分泌腺的作用,如在病理状态下,对消化液、唾液腺、以及副肾、睾丸、卵巢、甲状腺、胰腺等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使各种分泌腺的功能趋向正常;
    8、灸疗还具有解热抗炎、抗癌、止痛等作用;
    9、灸疗可以减轻肌肉疲劳,对于防止疲劳和恢复疲劳都是十分有效的。总之,灸法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已被临床所证实,灸法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绿色、安全、简便、有效的保健、治疗方法,适合在全社会推广使用。在介绍艾灸的过程中,引发了广大患者及家属对艾灸的极大兴趣,并尝试在生活中应用艾灸养生保健,受到了患者的欢迎。

(4)祖国医学对艾灸的认识:
    灸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外治方法。
    1973年与1974年的冬春之交,我国考古工作者对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进行挖掘时发现了许多震惊中外的稀世帛书,其中有两部是专讲灸法的医学著作,它们分别是《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据考证,这是讫今发现最早的有关灸法和经脉的记载。灸法不仅出现在这两部著作中,在同时出土的我国最古的医学方书《五十二病方》是也有载述。因此,根据古医籍下式文字记载的内容推测,灸法在我国的普遍应用历史至少在两千年以上,并可能早于针法。灸法与针刺疗法相比,更为安全,且操作简便易学,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古人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说法。传统的灸法在实际应用中会有灼痛感,甚至还会留下疤痕,这是为现代人所难以接受的。如何对先人留下的中医灸法进行继承和创新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步入21世纪,中华民族迎来了太平盛世的新纪元。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对医疗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防病治病,还要健康长寿。正是为了适应这一社会需要,经过6年来的不断摸索,发掘出了传统灸法中的温和灸,不仅对这一遗产进行了理论继承,更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灸法的操作,这无疑为传统的灸疗增添了新的内涵。经过改进后的悬灸,施灸的内容、作用、适用范围更为广泛,施灸的效果也更为迅速和显著。

    具体来说,改进后的悬灸,采用了左手指发点穴,右手在体表穴位上悬空施灸的方法。通过悬灸中左右手密切配合,指法得当,选穴准确,往往能较好地疏通被灸者的经络,起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防病保健的效果。
    历经6年的实践,悬灸的保健效果已经得到了证实和肯定。运用悬灸保健技术开发的项目包括:健康调理、美容、乳房调理、男女生殖调理、颈腰椎调理、瘦身调理、小儿增智长高等,是适合男女老少的保健方式。长期的临床实践还表明,经过改进和提升的新温和灸法--悬灸,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在调理过程中,往往带给被灸者一种温馨的享受,颇受现代人欢迎。同时,悬灸保健技术操作性强,操作所需设备也简单,简便易学。可谓一技在身,终身受益,掌握这门技术,对于进一步开展就业、创业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古人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那么,灸法到底起源于什么年代?古代文献典籍对此都有哪些记载?艾灸为什么能发挥针、药不能起到的疗效?现代医学是如何揭示灸疗奥妙的?艾灸的历史文化认识的发展过程。
    作为典型的中医学外治法,所谓灸法,就是利用菊科植物艾叶做原料,制成艾绒,在一定穴位上,用各种不同的方法燃烧,直接或间接地施以适当温热刺激,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而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灸疗历史悠久,堪称是中医学中最古老的疗法之一。据考证,艾灸疗法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可能更先于针法。有关艾灸的起源,虽然还缺少可靠的资料印证,但目前多数学者推断,这一疗法的出现不会晚于原始社会。灸,《说文解字》解释为“灼也”,是用火烧灼的意思。在远古的时期,华夏大地的先人们在狩猎、烧烤动物,以及用火取暖的过程中,可能因偶尔不慎被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其它部位的病痛得到了意外的减轻或痊愈;多次的重复体验,人们逐渐意识到灼烧的功效,进而主动地以烧、灼、熏、烤之法来医治一些病痛,这恐怕就是最原始的灸疗了。

    而最早的对灸法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目前能检索到的首次记载灸疗的医学典籍。其所提到的各种经脉病证及心痛、癫狂、咳血、耳聋、瘰疬、癃、噎等急难病证,均可采用灸疗之法。
    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疗当作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系统详尽的介绍。《灵枢·官能》篇中特别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可见灸法在当时治病疗伤中的地位已超过针刺之法。
    从两晋至唐宋,进入到我国针灸史上灸法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一方面,灸疗专著大量出现,许多灸法典籍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医籍中灸法占据的分量不断加大。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大量收集了当时乃前人治之有效且又简便易行的灸方,全书共109条针灸医方,其灸方就占了94条之多,可见灸疗在当时临床应用是非常突出的。

    明清时期,我国针灸医学从成熟逐步走向衰落,但这一阶段也是我国针灸史上重要的文献总结时期。如清人廖鸿润的《针灸集成》,收载了大量灸疗的历代史料,予以分类编排。如制灸法一节,就选录了《医学入门》、《医方类聚》、《局方》等多种前人的著述。在继承前朝灸法的基础上,明清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涌现出艾条灸、雷火神针、太乙神针、桃枝灸、桑枝灸、药锭灸等新的灸疗方法。在清代中后期,由于统治者的偏见,针灸疗法的发展逐步受到限制和打压。清代后期的君王们认为,“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清政府在太医院等官方医疗机构中废止了针灸,导致整个针灸学的衰落。但由于灸法本身具有的“简、便、验、廉”等多种优势,在民间仍广泛流行,并深受黎民百姓的爱戴,故使得灸法的“火种”得以保存下来。
    祖国医学认为,艾灸具有“温通经脉、祛风散寒、舒经活络、活血助阳、回阳固脱、消瘀逐痹及防病保健等多重功效。"这是中医学对艾灸的认识。随着现代科学对灸疗的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主要被锁定在药物特性和艾灸热辐射特效等两方面。
                 杨家强主任供稿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杨家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梅核春解膏 谢江强

    梅核气主要是因为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郁气循经上逆,结于咽喉造成肺气不畅,或乘犯脾胃导致运化失调,津液输布异常而凝结成痰,痰气凝结于咽喉所致。于是我给张女士开了梅核春解膏,以期疏肝解郁、理气通便、化痰宽中。

  • 神经衰弱的四味克星 谢江强

    神经衰弱的四味克星:枣、参、栀、豉蔡先生近半年来经常精神不济,记性也开始变得不好了,平时也懒得说话,休息时这些症状更加明显。

  • 遗憾的中秋节 陈鹏

    文/陈鹏医生中秋的月,一个字:圆。苦难的日子,就像树上的树叶一样密密麻麻,数都数不过来,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肉吃,在我的记忆里,童年是灰色的,童年是饥饿的,中秋节是没有月饼的。今夜的月饼也是苦涩的。

  • 消食理气 谢江强

    消食理气,彻底修复肠胃积滞腹泻虽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状,但若症状反复出现则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休息质量,而小儿腹泻对孩子的营养吸收等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若症状较严重,还会导致小儿虚脱,甚至比我们大人还要严重。

  • 不孕症的通用调理法 谢江强

    不孕症的通用调理法近年来,不孕症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引起不孕的原因有许多,除了内分泌异常及生殖器官异常可导致不孕外,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致不孕。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本节所有膏方只针对尚未怀孕但想要怀孕的女性,孕妇慎用。

  • 随笔 张宝华

    故而随季而语色象,皆不得实相,是故不可信也。时在仲秋,清风拂日,金光燥物,坚之目极,随风语心于妄处。自然余非圣贤,亦不是当下专家教授,言语微若尘埃,然亦如星光点点于皓月中,时易缘者,恐其落我执妄狂变态于合缘人事,故而随金风而语录之,澄澈心灵,见其真耳。

  • 做好产后休整,慢性盆腔炎完全可以避免。 谢江强

    产后发生慢性盆腔炎很多。做好产后休整,慢性盆腔炎完全可以避免郎女士刚坐完月子后的三个月之内,腰部酸痛一直反复出现,白带量特别多,质地清稀,也没有臭味,西医大夫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每2日清洗一次即可。

  • 桂枝去芍药汤类 李华歆

    ——毛泽东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桂枝去芍药类!该类方包含“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 子宫复旧不全食疗 谢江强

    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再煮2小时,加精盐。分3次食用,连服6日。取出药袋,滤尽药汁,用小火煎熬至500毫升时,打入鸡蛋,并加红糖,继续煮至蛋熟即成。脱力草糖蛋鸡蛋10枚,脱力草(蝇子草)30克,红糖30克。适用于气虚型产后子宫复

  • 儿科脾胃增长三联疗法 高立坚

    重要提示口服肠虫清期间禁止一切油脂和肉食。同一味药生、熟配对应用是仁术堂儿科用药的一大特色。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发病容易,变化迅速,易寒易热,易虚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