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静脉炎方法与经验 新站人民医院潘洪波

2021.09.08 2阅读 评论数 0 0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1995年颁布的《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诊断标准》。


(1)有静脉曲张病史。


(2)沿下肢浅静脉走向,局部突然出现红肿、疼痛的索条状物。


(二)证候诊断


参照《周围血管科常见疾病证候诊治指南》(2015年)[1]。


脉络筋挛热瘀证:下肢青筋卷曲成团,病变筋脉红肿热痛,呈红肿硬索,肿痛,发热。舌质暗红,脉弦紧。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脉络筋挛热瘀证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脉。


1.推荐方药:四妙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桃仁、生地、赤芍、当归、川芎、地龙、丹参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


注意:以上为推荐方药,因无具体剂量,如有相关病情,切勿盲从,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中医外治法:选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金黄散外敷,用清茶调匀,薄薄涂于患处。


(二)西药治疗


规范应用改善静脉回流药物、溶栓药物、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同时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和合并症,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三)护理调摄要点


患者应卧床休息,制动;


合理膳食,禁忌辛辣、油腻等;


注重心理护理,及时告知本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消除焦虑、紧张心理。


三、疗效评价


参照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一)评价标准


1.临床治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消退。


2.显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软、变小。


3.有效:患肢发红、肿胀、灼热基本消失,疼痛减轻,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软。


4.无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无变化或加重。


(二)评价方法


根据患者入院和出院当天病情,按照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药物性静脉炎是静脉注射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尤其是刺激性和高渗性药物易致静脉炎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受累静脉走向红肿、压痛、灼热等。重者其受累静脉弹性减退,管腔变细,呈现条索状改变。药物性静脉炎增加患者痛苦并给治疗带来不便,应予以及时处理,多数情况下无需全身用药,局部敷治是主要手段,采用中药外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认为,该症外因包括外感六淫、毒邪、外伤;内因包括饮食不洁、情志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劳伤虚损等。其特点是血脉瘀滞,致局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因此治疗必须从活血化瘀着手。


四黄粉外敷:先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患处两小时,再取四黄粉(大黄、黄柏、黄芩、黄连各10克,碾成粉末)以食醋调成糊状,持续外敷于穿刺静脉上,覆盖无菌纱布,外用一次性保鲜膜包好固定,防止水分丢失。每日更换一次,7日为一个疗程。大黄可活血祛瘀,改善毛细血管脆性;黄柏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黄芩能清热燥湿、泻肺火解毒;黄连能清热燥湿、泻心火解毒,诸药共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功。


海带外敷:适用于各种类型静脉炎,对红肿型静脉炎效果最佳。该疗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见效快,无不良反应。将干海带用清水浸泡,干海带与水的比例为1:5,浸泡时间约20分钟。海带浸泡、清洗干净后,用干净的布将其表面水分擦干,外敷于肿胀处,用纱布或绷带固定,然后覆盖保鲜膜,海带干后则重新更换,在保鲜膜上用50℃左右热水袋敷15~30分钟效果更佳。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甘露醇,干海带上常附着一层白霜似的白粉就是甘露醇,具有降低血压、利尿和消肿的作用,局部应用有抗炎作用,对急性渗出期的血管通透性渗出和水肿均有拮抗作用,借渗透作用消除肿胀,并有轻度的解毒作用。


云南白药外敷:取云南白药适量,用白酒调成糊状,均匀地外敷于患处,盖上消毒纱布,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一次,药物干燥后,再滴白酒,保持患处湿润,用药至局部疼痛消失、硬结变软为止。云南白药能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配合白酒湿敷,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充分发挥云南白药的功效。


患者连续静脉滴注化疗药物后,又出现静脉炎了,采用了一些治疗方法,但效果并不明显......下面这11种治疗方法,太全了,总有一款适合您!


以下11种方法经过对比研究,对化疗性静脉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根据临床需要参考使用。


中医治疗静脉炎方法与经验
1. 芦荟


把新鲜芦荟叶片剖开,沿静脉走向将叶内面外敷在静脉穿刺点上方2cm处,4~5h后去除,1~2次/d。


中医治疗静脉炎方法与经验
2. 马铃薯


将新鲜马铃薯洗净切成略大于湿敷面积的薄片(0.5~1.0 cm),外敷静脉炎处。如为大面积湿敷则采用拼铺法,确保外敷面积稍大于组织肿胀面积,5h更换1次。或采用马铃薯片与肝素封管液交替、联合湿敷,效果好于单用马铃薯。


中医治疗静脉炎方法与经验
提醒:马铃薯切片后须马上使用,否则影响效果。不能选用变质、发芽或变绿的马铃薯,因为变质的马铃薯内含有大量的龙葵素,被皮肤吸收而造成患者中毒。


3. 金黄散


金黄散又名如意金黄散,为中药复方制剂,含有大黄、姜黄、天南星、苍术、厚朴等多种有效成分。应用金黄散涂于静脉穿刺点近心方向约8~10cm,2次/d。使用1个疗程后发现,对静脉炎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4. 其他中药


复方地黄酊加75%的乙醇调配成含乙醇为60%~70%的液体外敷于静脉穿刺处;将牛黄解毒片去糖衣捣碎加50%乙醇调至糊状,在穿刺部位上方沿血管走行方向湿敷至化疗结束后1h;其他如复方红花酊、冰黄软膏等对预防化疗性静脉炎都有一定效果。


提醒:由于中药成分复杂易引起过敏症状,故应事先做好皮肤试验。若患者出现皮肤红肿、痒等过敏现象,则不应使用。


采用中药湿敷时,须注意保持局部清洁,保持湿润,4~6次/d。冬天应对中药稍加温后应用,减少对皮肤的不良刺激,以利于药物吸收。


5. 硫酸镁


穿刺部位采用50%硫酸镁湿敷,特别在化疗前30min湿敷是防治静脉炎的最佳时机。


机理:50%硫酸镁湿敷主要是利用高渗作用使镁离子直接作用于表浅静脉,扩张周围血管,改善微循环,消除化疗药物引起的血管痉挛和内膜细胞水肿,减轻血管炎性反应,从而达到消炎、止痛、去肿作用。


6. 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配制的混合液湿敷穿刺静脉。


机理:地塞米松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感染性、非感染性(如化学性)炎症,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可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7. 喜辽妥(多磺酸黏多糖)


在化疗当日(化疗前30min使用效果最明显)及结束后1~2d,用喜辽妥沿静脉走向涂搽,同时予冰袋冷敷6~10h。


研究发现,50%硫酸镁溶液湿敷联合喜辽妥局部外涂预防化疗性静脉炎有效;乙醇纱布湿敷联合喜辽妥外用可以明显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机理:喜辽妥能迅速穿透皮肤,抑制组织中蛋白质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抑制血栓的形成和生长,具有抗炎修复血管内膜损伤、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压迫感、减轻水肿和血肿等作用。但该药仅用于皮肤表面且不能用于有破损的伤口。


8. 赛肤润(过氧化脂肪酸)


在静脉滴注化疗药前12h,在穿刺点上方1cm处沿静脉走向均匀涂抹赛肤润,化疗结束后再次在原部位涂抹并轻轻按摩,持续2周。可作为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常规方法。


机理:赛肤润的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亚油酸、茴香等。采用赛肤润在局部皮肤喷洒后,可快速渗透形成脂质保护膜,保护风险区域皮肤。其中亚麻酸渗透力强,能促进血液循环和细胞的新陈代谢;亚油酸能软化血管,促进新生组织的生长及血管舒张,能有效地保护血管,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显著改善受损部位皮肤微循环,加快修复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同时还具有抗炎作用。


9. 水胶体敷料


在留置针穿刺部位,沿静脉走行方向覆盖水胶体敷料10cm,下缘距穿刺点2~3cm。可根据需要,3~7天更换一次水胶体敷贴。


机理:水胶体敷料主要成分由亲水性羧甲纤维素钠组成,能促进上皮细胞胶原蛋白的合成,加速微血管增生,保持局部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功能。同时可保持局部低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形成,加速炎症的消退,提供并维持有利于创面愈合的湿性环境。早期及时预防性使用,可有效控制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10. 联用利多卡因


有研究使用2%利多卡因5ml与25%硫酸镁20ml混合液湿敷,能有效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也有研究使用2%利多卡因10ml加山莨菪碱20mg的混合液在化疗同时湿敷,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仅为10%。


机理:2%利多卡因是局麻药,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对化学刺激有抑制作用,可减轻疼痛。


11. 中西药结合


文献报道,金黄散联合地塞米松外敷效果好于单用金黄散;新鲜马铃薯片外敷加喜辽妥外涂,其效果优于单用喜辽妥;喜辽妥与芦荟交替外敷效果好于硫酸镁单独湿敷;采用硼酸溶液湿敷联合新鲜马铃薯冷敷,静脉炎和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无预防措施);将湿润烧伤膏联合利多卡因用于预防化疗性静脉炎取得良好疗效。


  患者,男,52岁,患有肺恶性肿瘤,化疗后患有静脉炎,静脉输液成了问题,经过中药口服和外用方法治疗后,患者上肢情况改善明显。因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患有静脉炎是临床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那么,患有静脉炎应如何处理?


中医治疗静脉炎方法与经验
  其实静脉炎发病的原因非常复杂,因长时间输入强刺激性或高浓度药物,造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浅表静脉曲张等。静脉血管内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状应条或串珠硬结等症状。


中医治疗静脉炎方法与经验
治疗静脉炎的疗法:


中药口服治疗法


  治疗普通静脉炎:中药鸡血藤、元参、双花、甘草、等药物组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抗菌、凉血化瘀的作用。


  治疗血栓性静脉炎:中药茜草、丹参、茯苓,黄柏等药物组方,具有通络利湿,活血化瘀的作用,治疗血栓性静脉炎效果显著。


中药外用治疗法


  中药黄柏、黄连、地榆、白芍、丹参、红花,浸泡于75%乙醇内,一个月后使用中药液纱布湿敷,并采用喜疗妥螺旋式方法涂抹患处。


中医治疗静脉炎方法与经验
  中药地榆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消肿敛疮的功效;黄连、黄柏有泻火解毒的功效;白芍有抗炎、抑制渗出、水肿的功效;丹参、红花有活血化瘀、促进组织修复的功效。喜疗妥可迅速穿透皮肤,具有消炎,促进缔组织新陈代谢,抑制组织中蛋白分解及透明质酸酶活性的作用。


小腿静脉曲张是我们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发的几率非常高。尤其是到了夏天,爱美或是怕热的人都爱穿短裙或短裤,却发现不少人小腿上出现“蚯蚓状”的纹路,很不美观,这些蚯蚓状的纹路就是静脉曲张。


中医治疗静脉炎方法与经验
“蚯蚓纹”的危害不仅仅是不好看,它还有可能发展出现致命的危险。“有一部分病人曲张的浅静脉内血流缓慢,或皮肤软组织感染导致静脉炎后,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顺静脉血回流到肺动脉并堵塞,就会就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甚至出现休克等,严重者可发生猝死!”


什么是静脉曲张?


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使静脉内血液流倒流,远端静脉血液淤滞,继而病变静脉壁扩张、变性、出现不规则膨出和扭曲。多发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强体力劳动,或久坐少动的人员。


下肢静脉曲张有什么表现?


中医治疗静脉炎方法与经验
1.表层血管像蚯蚓一样曲张,明显凸出皮肤,曲张呈团状或结节状;


2.腿部有酸胀感,皮肤有色素沉着、脱屑、瘙痒,足踝水肿;


3.肢体有异样的感觉,针刺感、奇痒感、麻木感、灼热感;


4.表皮温度升高,有疼痛和压痛感;


5.局部坏疽和溃疡。


若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一般临床症状较轻,进展较慢,多表现为单纯曲张,少数情况可有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溃疡等情况;若为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甚至深静脉回流受阻情况,则病情相对较重,小腿站立时有沉重感,易疲劳,甚至下肢的肿胀及胀破性疼痛,后期则发生皮肤营养性变化,脱屑、萎缩、色素沉着、湿疹溃疡的形成。


静脉曲张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3种严重后果:


中医治疗静脉炎方法与经验
1.静脉曲张会引起血栓脱落。一旦血栓经静脉回流到肺部和心脏,会有危险,严重者会危及到生命。


2.会引起腿部溃烂,也就是“老烂腿”。长期不治疗,患者会感到腿部沉重乏累,严重的话会导致截肢。患者会感到先痒后痛,最后痛痒交加,难以忍受。“老烂腿”还将会引发各类并发症。


3.就是静脉曲张会导致皮肤变薄,破裂出血,夜间极容易病发,致死。因为夜间出血,伤口没有疼痛感,失血量过大会导致患者因为失血而休克,在睡眠中悄悄死亡。


静脉曲张中医怎么治疗?


中药内服治疗


1.经方的运用补阳还五汤:张玉国等认为过劳或久立耗气,气虚无力载血,血滞瘀成,以致不通而痛,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60g,当归15g,川芎、桃仁各10g,红花、穿山甲各12g,赤芍、地龙各15g,蜈蚣3条,治疗本病1例,水煎,1剂/日,服30余剂,患肢皮色正常,症状消失。


钱爱云等以补阳还五汤为主加升麻、柴胡、伸筋草、丝瓜络、木瓜、鸡血藤、牛膝、甘草等治疗本病40例,总有效率95%,最短3个疗程(10剂l疗程),最长8个疗程。


四物汤:李健以正虚为本,血瘀为标应用四物汤加减治疗本病,方药:生黄芪、党参、当归、丹参、鸡血藤、赤芍、熟地黄、川芎、牛膝等,大剂量可用至40~60g,疗程3—6个月,疗效满意。


辨证分型用药:郑天贵等从湿热注于下肢,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经络病机出发,用活血化瘀为主,辨证采用中药治疗老年性下肢静脉曲张并发血栓性浅静脉炎12例,年龄60岁以上。


湿热型用清热利湿汤加减:玄参、当归、生地黄、黄柏各15g,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丹参、苍术、黄芪各30g,茯苓25g,红花15g,黄芩、甘草各10g;


血瘀型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三棱、莪术各 12g,赤芍、当归、延胡各15g,鸡血藤、丹参各30g,川芎 20g,红花10g,甘草6g;瘀热型用清热利湿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下肢溃疡者使用凡士林油纱布常规清洁换药,隔日1次。治疗结果:痊愈8例,好转4例。


1.1.2自拟方的运用 曾良驹等治疗64例患者,辨证为瘀阻和亏虚两型,分别以通补之法。瘀阻型40例,


基本方:白芍、茯苓、忍冬藤、丝瓜络、生甘草各 20g,全蝎、红花各5g,水煎取汁500ral,一半内服、一半外敷;亏虚型24例,


基本方:茯苓、菟丝子各20g,龟甲、白芍、蝉蜕各10g,桂枝、红花各5g,如伴感染可结合西医疗法,用灭滴灵溶液敷洗创口,疗效更佳。


结果瘀阻型40例,痊愈19例,显效12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 95%。亏虚型24例,痊愈10例,显效6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87.5%。


中药外用治疗


1.2.1 经方的运用李蜜蜂等认为本病病机在于阴寒盛,经脉血凝,运用经方大黄附子汤热敷患肢,治疗因下肢静脉曲张引起的腿痛56例。


方药:大黄60g,附子60g,细辛30g,加水至500ml,武火煎至300ml,结果治愈43例,好转8例,有效3例,无效2例。1.2.2 自拟汤方的运用贾小庆论述静脉曲张属中医脉痹范畴,为气虚血瘀,介绍了邓铁涛教授运用益气化瘀法自拟方浴足疗法,取得满意疗效。


方药:黄芪(或五爪龙)60g,桃仁12g,红花、升麻、川芎、枳壳、柴胡各10g,川牛膝、赤芍各15g,桑寄生30g,上方生葱根茎6个、生姜6片,煎后加米酒、米醋各50g。郁久化热、热毒下注加皂角刺、青天葵、蒲公英、丹参;湿热流注加汉防己、萆解、海桐皮;寒湿内停加艾叶、吴茱萸。


王宝为应用防风、荆芥、苦参、白藓皮、花椒、白矾、地肤子、蛇床子各50g,蝉蜕、甘草各30g,水煎熏洗,治疗本病合溃疡48例,总有效率97.9%。


周建华从脾虚气陷、气虚血瘀人手,自拟方药:黄芪、桃仁、红花、柴胡、川芎、升麻、枳壳、川牛膝、赤芍、桑寄生等外洗浴足并随证加减,效果满意。


内服外用相结合


1.3.1经方运用甄达夫等从阴虚内热人手应用增液汤加赤芍、丹参、益母草、蒲公英、金银花、当归、茯苓等治疗本病伴小腿溃疡16例,并随证加减,外用合自制臁疮散,结果均痊愈。1.3.2自拟汤方运用崔文学对3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和总结,认为本病病机是气虚下陷、气虚血瘀,运用升气活血的方法治疗,药用:黄芪50g,升麻、柴胡、葛根各20,杏仁15g,赤芍、红花、川芎、牡丹皮各20g,生地黄30g,白芷、甘草各20g,屈曲静脉红肿疼痛加大青叶、石膏各30g,知母20g,湿疮或溃疡加黄柏、苍术、白术各20g,溃疡配合外用药黄芪50g,乳香、没药、轻粉、银珠各lOg,血竭5g,铜绿2g,麻油调均外敷创面,敷前用盐水清洁创面,全部显效,随访12年,3例中因外伤致溃疡复发后经治疗而愈,其余2年内无复发。1.3.3成药运用及对比观察马秀英等将54例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外用龙血竭胶囊中的药粉,1次/日,同时服用龙血竭胶囊4粒,3次/日,对照组采用强力碘纱布温敷,1次/日,内服广谱抗生素3次/日。结果示观察组27例,治愈23例,有效3例,无效1例,有效率96.29%;对照组27例,治愈7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有效率66.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显著差异性(P<o.01)。




针灸及穴位注射


2.1针灸治疗徐敏旌认为本病属中医筋痹范畴,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劳累过度损伤经脉导致气滞血瘀,采用火针治疗20例患者。取穴血海、曲池、阿是穴。结果治愈 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刘锦等应用梅花针扣打体表阳性区,刺激皮肤经络,以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平衡阴阳,治疗本病33例。主穴取血海。结果治愈26例,显效7例。2.2穴位注射治疗王丽美等应用活血化瘀、疏经通络法穴位注射治疗本病48例。取穴:三阴交,足三里,曲张静脉丛处;lO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复方麝香注射液4ml和10%葡萄糖注射液4ml;若为大隐静脉曲张则在三阴交穴注射2ml,若为小隐静脉取足三里穴(避开曲张静脉,回抽无血时注入)。结果:痊愈43例,有效3例,无效2例。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中医视角下的小肠淋巴结炎 张宝华

    三、病理变化中医认为,小肠淋巴结炎的病理变化为痰湿内阻,气滞血瘀。

  • 虚劳 陈焕灵

    基本情况:陈某,女,29岁,高中教师。上方去茯苓、炒薏苡仁,加生黄芪10g/1包。自备补中益气丸浓缩丸,用法:1次8粒,日3次。五诊:2023.08.10自诉气短仍偶有,伴轻微腰累,余无特殊不适。15付日1付,1付冲服300ml,分早晚饭后温服。

  • 表现为背肩胸前疼痛的一类颈椎病,也会痛到肋侧和腰 钟金桥

    如果查颈椎X片有C5-7的颈椎下段关节紊乱,结合具体体查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可初步判断为颈椎病导致的胸背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损伤。腋神经损伤为主时表现的症状往往诊断为颈肩综合征,但区别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整个手臂麻木流胀疼痛。

  • 桂枝加附子汤 李华歆

    ——佚名小编今天要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桂枝加附子汤!此时仲景告诉我们要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附子一枚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李华歆

    ——培根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条文说的是一个患者接受了本不应该使用的“火疗”后出现大汗淋漓,异常烦躁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

  • 纯中医治疗硬皮病9月11日更新 段昌海

    脾胃虚寒吴茱萸10g生姜3片姜半夏20g大枣6个党参15g旋覆花15g代赭石5g干姜10g茯苓15g炙甘草10g5剂,1日1剂。至8月21日由其姐带来治疗,刻下症,神疲乏力,呃逆不断,烦躁,看诊时只喜趴在诊疗桌上。但在医院没治好,后经中医治疗,一剂止咳。

  • 慢性肝炎突发身痒 高越超

    房某,男性,43岁患原有慢性肝炎,近几天皮肤痒甚,尤以夜间瘙痒难忍,至抓破为止。结果:上药服3剂身痒已。桂枝麻黄各半汤发汗解表,祛邪外出,而解表,治身痒。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李华歆

    ——黑格尔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干姜三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人参三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 甘草附子汤 李华歆

    今天为大家解说的是仲景经典名方——甘草附子汤!此时最重要的是“驱风除湿”,仲景告诉我们可以用“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甘草(炙)二两附子二枚白术二两桂枝(去皮)四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防己茯苓汤 李华歆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此条中患者同样罹患“皮水”,四肢发肿,同时伴随着四肢微微抽动,仲景判断此时水气已经要流向皮肤中,此时用“防己茯苓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