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良方加减分析
三合汤主要由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组合而成,药物组成有高良姜6~10g,制香附6~10g,百合30g,乌药9~12g,丹参30g,檀香6g,砂仁3g。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细滑略弦,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其中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二经,降泻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协调;配以乌药理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二药合用,既能清泄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之性,有碍中运。《本经》说百合能“补中益气”,王好古说乌药能“理元气”。故本方更适用于日久不愈,正气渐衰之证。高良姜辛热,散寒。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寒凝重者重用高良姜,因气滞而痛者,重用制香附。丹参饮为丹参、檀香、砂仁三药组成,是治心胸、胃脘疼痛的有效良方。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檀香辛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三药相合,以丹参入血分,又配以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以上这三个药方相合,组成三合汤则既主气又主血,既主寒又主滞,治疗心腹诸痛,既能治病,又能益人,功效比较全面。
寒凝为主,遇寒痛重,得暖则舒,苔白脉缓,或沉弦,证属胃寒盛者,减丹参为20g,加砂仁为6g,高良姜10g,吴茱萸5g,干姜5g。兼有胸脘发闷,泛恶吐水,喜干食,不欲饮水,舌苔白腻,便溏脉濡,证属中湿不化者,可加陈皮10g,半夏9~12g,茯苓10~15g,木香6~9g,煅瓦楞10g。兼有右胁或两胁胀痛或隐痛,情绪不佳则胃痛加重,喜长吁、嗳气,大便时干时软,脉象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犯胃者,轻可用高良姜,重用香附,可加柴胡9g,厚朴10g,炒川楝子10g,绿萼梅5g,白芍10g,檀香改为9g。兼有口苦,舌苔微黄,虽思冷饮食,但食冷物疼痛加重,胃中似有灼热感,脉略有数象,证属标热本寒者,减高良姜为15g,加炒萸连6g,炒黄芩9g,千年健12g,去砂仁。兼舌红无苔,口干不欲饮水,饭后迟消,大便少而涩,或干燥,证属中焦气化不利,津不上输者,可加知母、焦三仙各9g,香稻芽10g,葛根9g。大便色黑,潜血阳性者,加白及9g,生藕节15~20g,茜草炭12g,减高良姜为5g。舌红无苔,口干,喜稀饮食,夜间口渴,胃中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大便干涩不爽,脉象沉细数,或弦细略数,证属胃阴不足者,去砂仁,可减高良姜为3g,加沙参9g,麦门冬6g,知母9g,白梅花3g。
四合汤,即在上述三合汤中,再加失笑散(蒲黄6~10g,五灵脂9~12g),四个药方合用,故名四合汤。
主治:同三合汤,但又兼有胃脘刺痛,痛处固定,唇舌色暗或有瘀斑,或夜间痛重,脉象沉而带涩,证属中焦瘀血阻滞者。
方义:在三合汤基础上,又加蒲黄活血散瘀,五灵脂行血止痛。二药合用,再配合丹参,化瘀止痛的功效增加,对瘀血阻络的心腹疼痛有良好疗效。四方合用,既有气药,又有血药,既能祛邪,又能益人,所以对久治不愈的胃脘痛,能发挥特有的效果。兼有呕血、便血者,须改用蒲黄炭、五灵脂炭,再加白及10g,生藕节炭30g,三七粉(冲服)2g,伏龙肝(煎汤代水)60~100g,香附炒黑,亦可减去砂仁。如无呕血、便血,但大便黑色,潜血阳性者,也可用蒲黄炭、灵脂炭,或再加白及、乌贼骨等。其余加减,同三合汤。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善持堂近期医案摘录三则 钱开达
善持堂据此辨病为飞蚊症。其中痰结气结和血结,之前医案摘录已有简述。去年3月善持堂接诊一位癌症患者男73岁。患者拒绝转而求治善持堂中医,一年后再检,右侧髂窝结节较前大大缩小。今年春节后,应家属之请,善持堂上门看诊。中医治疗下肢动脉血管闭塞症原则是活血化瘀。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6—巳时(脾经当令) 张训景
如果人体出现消瘦、流口水、湿肿等问题,都属于脾病。所以体内缺乏蛋白质严重,免疫系统就出问题了,如果惧怕针灸,艾灸解溪穴也可以改善肠胃的消化功能。解溪穴同时还是补充能量的一个穴位,9点到11点针灸解溪穴,宇宙间能量源源不断的从针上把能量补进去。 -
炙甘草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治心慌、胸闷案 张训景
疗效:患者服用中药2付症状减轻,5付后心慌、胸闷明显减轻。继续服药巩固治疗2周。3月后患者陪同其老伴来就诊,心慌,胸闷未再发作。《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
对照条文 李华歆
今天继续为大家解读仲师“对照条文”!这两个条文从用药上非常相似,可以说就是“一药之差”!对于另一条的解释:同样是患了“太阳病”的患者,医师同样错误的使用了“下”法,而患者在“下后”的表现却与第21条大为不同! -
痞满 谢江强
痞满张某,男,31岁。加之1个月前,因情志不畅,而导致肝气郁滞,失于疏泄,克犯脾土,脾胃升降失常,发为痞满。患者来诊自述脘腹痞满不舒,胁肋胀满,心烦易怒等症,提示证属肝胃不和,痰湿中阻。 -
“头痛难忍伴耳前疼痛5天,加重1天”案 宗琪
患者:冯某性别:女年龄:57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7日主诉:右耳前及右侧头痛5天。5月13日回访:述疼痛大好转,只是偶尔有些疼痛,大便日一行。5月29日回访:述诸证病愈无其他合适。 -
经方加减治“打嗝伴胸闷汗出2年”案 宗琪
患者:周某某性别:女年龄:65岁初诊日期:2024年3月16日主诉:易隔气伴胸闷2年余。 -
克罗恩病的中医治疗 曹雪盼
经方治疗克罗恩病侧重在少阳,阳明,太阴三者之中。 -
脂肪瘤 潘洪波
结果用药半个月后不适症状减轻,一个半月后脂肪瘤比之前软了一些,也小了一点。方中浙贝母、白僵蚕这二药都有化痰散结的效果,主要来扩散脂肪瘤。 -
哮病(支气管哮喘)案整理 谢江强
哮病案刘某,女,37岁。哮喘病史8年,每年4月左右哮喘发作甚剧。经治疗后哮喘得以完全控制,体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最新文章
-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谢江强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口尝有“砂粒感”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搅拌用的棒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带入或脱落灰屑。
-
病人须知 陈鹏
话说,先生才,病人福。明明是必须要吃中药的她偏要吃西药。医生再多说几句别人就要投诉了,心里面替这个小朋友感到悲哀。嗯嗯,人的固执傲慢和偏见。会影响人的寿命疾病和健康。。。人的命运,就是自己思维的结果。
-
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谈“半身麻木”治疗 张训景
安*,男,52岁,2023.08.18主诉:手足麻木、脸麻5个月。半身麻木(血痹)概述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麻木症名。半身麻木一症较四肢麻木为重。其中肝风内动所致者尤易发生
-
流感治验分享及临床感悟 尹传礼
案例一:王适金,男,57岁,2023.12.06就诊,患者于2023.12.04晚发病,自感咽部不适,伴轻度乏力,测体温38℃,当晚给予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等药,服药后汗出热退,次日仍感乏力,但体温正常。其子为其在当地中医拿中药口服一日,白天体温正常。嘱药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
-
咳嗽一月,喝中药五天愈 李娟
女,35岁,咽痛,咳嗽一月来诊。予以麻黄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五副,嘱忌生冷油腻辛辣及甜食水果,适当多饮温开水,勿劳累熬夜。2023.11.14复诊,告知,服药第二天即不咳嗽,眼稍红,上方稍作加减,继服五天,可停药。
-
痛经小记 张宝华
若肝肾亏损,则疏泄与封藏失职,导致胞宫内的经血运行紊乱,从而引起痛经。
-
水肿小记 张宝华
脾虚水肿多由饮食不节,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引起。水肿日久不退,必损及于阳,可形成脾肾阳虚;若日久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水肿日久不退,水邪久羁与血相搏,瘀阻脉络而成瘀血症。
-
抑郁症的针灸治疗 崔乐
治疗抑郁症常用的针灸穴位有人中、间使、太冲、合谷、大陵、劳宫、丰隆、涌泉、大椎、陶道、身柱、哑门。李某,女,22岁,患者诉情绪抑郁4年。初起头眩,注意力不集中,后则倦怠寡言,情绪抑郁不舒,发病时独语。精神卫生中心诊为抑郁症。
-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 王飞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止嗽散出自清代医家程国彭之手,本方是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载于《医学心悟》。
看到三合汤的名字就想到焦老。虽然当年跟着焦树德老师抄方子的时候主要看的是风湿病,但是焦老师的《中药心得十讲》和《方剂心得十讲》至今仍不时会翻阅。
嗯嗯,老师的体会很深,值得我们向您学习
这是焦树德老的经验方嘛,痛在心口窝,三合共四合。
嗯嗯,应该是的,这个用法很出名,就是不知道疗效具体咋样
阳明胃经多气多血,焦老方对气血郁滞的胃痛效好
额嗯,知道了,就是一些病人气滞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