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良方加减分析

2021.04.14 140阅读 评论数 6 3

三合汤主要由良附丸、百合汤、丹参饮三个药方组合而成,药物组成有高良姜6~10g,制香附6~10g,百合30g,乌药9~12g,丹参30g,檀香6g,砂仁3g。

主治:长期难愈的胃脘痛,或曾服用其他治胃痛药无效者,胃脘喜暖,痛处喜按,但又不能重按,大便或干或溏,舌苔白或薄白,脉象弦,或沉细弦,细滑略弦,虚实寒热症状夹杂并见者。其中百合性味甘平,主入肺、胃二经,降泻肺胃郁气,肺气降,胃气和,则诸气协调;配以乌药理气宣通,疏散滞气,温顺胃经逆气。二药合用,既能清泄肺胃郁气,又能防止百合平凉之性,有碍中运。《本经》说百合能“补中益气”,王好古说乌药能“理元气”。故本方更适用于日久不愈,正气渐衰之证。高良姜辛热,散寒。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理气行滞,利三焦,解六郁。二药合用,善治寒凝气滞胃痛。寒凝重者重用高良姜,因气滞而痛者,重用制香附。丹参饮为丹参、檀香、砂仁三药组成,是治心胸、胃脘疼痛的有效良方。其中丹参味苦,性微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檀香辛温,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三药相合,以丹参入血分,又配以檀香、砂仁,既能活瘀滞,又能理胃气。以上这三个药方相合,组成三合汤则既主气又主血,既主寒又主滞,治疗心腹诸痛,既能治病,又能益人,功效比较全面。

寒凝为主,遇寒痛重,得暖则舒,苔白脉缓,或沉弦,证属胃寒盛者,减丹参为20g,加砂仁为6g,高良姜10g,吴茱萸5g,干姜5g。兼有胸脘发闷,泛恶吐水,喜干食,不欲饮水,舌苔白腻,便溏脉濡,证属中湿不化者,可加陈皮10g,半夏9~12g,茯苓10~15g,木香6~9g,煅瓦楞10g。兼有右胁或两胁胀痛或隐痛,情绪不佳则胃痛加重,喜长吁、嗳气,大便时干时软,脉象沉弦或弦细,证属肝郁犯胃者,轻可用高良姜,重用香附,可加柴胡9g,厚朴10g,炒川楝子10g,绿萼梅5g,白芍10g,檀香改为9g。兼有口苦,舌苔微黄,虽思冷饮食,但食冷物疼痛加重,胃中似有灼热感,脉略有数象,证属标热本寒者,减高良姜为15g,加炒萸连6g,炒黄芩9g,千年健12g,去砂仁。兼舌红无苔,口干不欲饮水,饭后迟消,大便少而涩,或干燥,证属中焦气化不利,津不上输者,可加知母、焦三仙各9g,香稻芽10g,葛根9g。大便色黑,潜血阳性者,加白及9g,生藕节15~20g,茜草炭12g,减高良姜为5g。舌红无苔,口干,喜稀饮食,夜间口渴,胃中有灼热感,食欲不振,大便干涩不爽,脉象沉细数,或弦细略数,证属胃阴不足者,去砂仁,可减高良姜为3g,加沙参9g,麦门冬6g,知母9g,白梅花3g。

四合汤,即在上述三合汤中,再加失笑散(蒲黄6~10g,五灵脂9~12g),四个药方合用,故名四合汤。

主治:同三合汤,但又兼有胃脘刺痛,痛处固定,唇舌色暗或有瘀斑,或夜间痛重,脉象沉而带涩,证属中焦瘀血阻滞者。

方义:在三合汤基础上,又加蒲黄活血散瘀,五灵脂行血止痛。二药合用,再配合丹参,化瘀止痛的功效增加,对瘀血阻络的心腹疼痛有良好疗效。四方合用,既有气药,又有血药,既能祛邪,又能益人,所以对久治不愈的胃脘痛,能发挥特有的效果。兼有呕血、便血者,须改用蒲黄炭、五灵脂炭,再加白及10g,生藕节炭30g,三七粉(冲服)2g,伏龙肝(煎汤代水)60~100g,香附炒黑,亦可减去砂仁。如无呕血、便血,但大便黑色,潜血阳性者,也可用蒲黄炭、灵脂炭,或再加白及、乌贼骨等。其余加减,同三合汤。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超鹏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高巾矞 资质认证

    看到三合汤的名字就想到焦老。虽然当年跟着焦树德老师抄方子的时候主要看的是风湿病,但是焦老师的《中药心得十讲》和《方剂心得十讲》至今仍不时会翻阅。

    2021-04-15 03:15 评论数 1 0
    1. 李超鹏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高巾矞

      嗯嗯,老师的体会很深,值得我们向您学习

      2021-04-15 03:31 评论数 0 0
  • 邓先勇 资质认证

    这是焦树德老的经验方嘛,痛在心口窝,三合共四合。

    2021-04-14 01:29 评论数 1 2
    1. 李超鹏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邓先勇

      嗯嗯,应该是的,这个用法很出名,就是不知道疗效具体咋样

      2021-04-14 02:08 评论数 1 0
    2. 邓先勇 资质认证 回复    李超鹏

      阳明胃经多气多血,焦老方对气血郁滞的胃痛效好

      2021-04-14 02:19 评论数 1 0
    3. 李超鹏 资质认证 作者 回复    邓先勇

      额嗯,知道了,就是一些病人气滞明显的

      2021-04-14 02:22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谢江强

    膏方制作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口尝有“砂粒感”制备中使用的器具,如浓缩设备、容器、搅拌用的棒子、竹片、筛网等这些器具清洗不干净,存在、带入或脱落灰屑。

  • 病人须知 陈鹏

    话说,先生才,病人福。明明是必须要吃中药的她偏要吃西药。医生再多说几句别人就要投诉了,心里面替这个小朋友感到悲哀。嗯嗯,人的固执傲慢和偏见。会影响人的寿命疾病和健康。。。人的命运,就是自己思维的结果。

  • 从“黄芪桂枝五物汤”谈“半身麻木”治疗 张训景

    安*,男,52岁,2023.08.18主诉:手足麻木、脸麻5个月。半身麻木(血痹)概述麻木仅见于半侧肢体者为半身麻木。在古代医籍中,半身麻木与四肢麻木均属“痹”、“中风”等病证范畴,金代以后始麻木症名。半身麻木一症较四肢麻木为重。其中肝风内动所致者尤易发生

  • 流感治验分享及临床感悟 尹传礼

    案例一:王适金,男,57岁,2023.12.06就诊,患者于2023.12.04晚发病,自感咽部不适,伴轻度乏力,测体温38℃,当晚给予感冒清热颗粒,双黄连等药,服药后汗出热退,次日仍感乏力,但体温正常。其子为其在当地中医拿中药口服一日,白天体温正常。嘱药

  • 通脉四逆汤方类 李华歆

    ——威廉·李卜克内西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通脉四逆汤方类!《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通脉四逆汤干姜,强人可四两。

  • 咳嗽一月,喝中药五天愈 李娟

    女,35岁,咽痛,咳嗽一月来诊。予以麻黄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五副,嘱忌生冷油腻辛辣及甜食水果,适当多饮温开水,勿劳累熬夜。2023.11.14复诊,告知,服药第二天即不咳嗽,眼稍红,上方稍作加减,继服五天,可停药。

  • 痛经小记 张宝华

    若肝肾亏损,则疏泄与封藏失职,导致胞宫内的经血运行紊乱,从而引起痛经。

  • 水肿小记 张宝华

    脾虚水肿多由饮食不节,脾气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引起。水肿日久不退,必损及于阳,可形成脾肾阳虚;若日久阴损及阳而成阴阳两虚。水肿日久不退,水邪久羁与血相搏,瘀阻脉络而成瘀血症。

  • 抑郁症的针灸治疗 崔乐

    治疗抑郁症常用的针灸穴位有人中、间使、太冲、合谷、大陵、劳宫、丰隆、涌泉、大椎、陶道、身柱、哑门。李某,女,22岁,患者诉情绪抑郁4年。初起头眩,注意力不集中,后则倦怠寡言,情绪抑郁不舒,发病时独语。精神卫生中心诊为抑郁症。

  •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 王飞

    浅谈中医止咳第一方止嗽散止嗽散出自清代医家程国彭之手,本方是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载于《医学心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