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冬吃萝卜夏吃姜中医临床思考

2022.01.30 1253阅读 评论数 4 22

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处方讲起来朗朗上口,而多数人只知其义而不知其理,儿时笔者就常听长辈们讲起,问其原因,回答的多是含糊不清,甚至没有说服力,在学校学习时没有想到问,老师也没有想到讲。踏入中医临床后有时也会有人问,为什么冬天要多吃萝卜,夏天要多吃姜用中医理论如何解释?回答也往往雷同长辈们:冬天吃萝卜助消化,夏天吃生姜防感冒,回答完也往往自感肤浅。
工作之余,重温《内经讲义》当阅到四气调神大论篇其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词条注解为春夏二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内阳气亦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应保养体内阳气,不宜宣泄太过。秋冬之季自然界气候寒冷,阴气转旺,人体则阴气外盛而内虚,故秋冬宜养阴而不伤精,以适应来春的生气宣发.………,即春夏顺应生长之气以养阳,秋冬顺应收藏之气以养阴,萝卜性凉,生姜性温。用这个理论来解释本人认为也太过牵强,不能深入直观地解释,更不能通俗易懂地让大家理解,为什么夏季阳气旺盛之时,人体内阳气盛于外而虚于内,而冬季阴气盛于外而虚于内,有什么客观的现象或事实来深入地解释这个理论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我很久….….。巧的是一个矿工朋友来诊,谈起其工作生活经历,再结合中医天人合一理论,竟豁然开朗,现将本人对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中医临床认识稍整理报告如下:

《内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内经》以气为中介将人与天地联系起来,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应”的观点,即“天人合一”的著
名论断,其认为人生活在自然天地之间,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即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是相互通应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天有四季寒热温凉之变化,人作为万物之一,也必须与万物共沉浮顺应自然阴阳之变化。
冬令之季,天寒地冻,风清气凉而地心却热,数九之时地热越极甚则越深越热,这时最深有体会的是在井下劳作的矿工朋友们,这时井下环境可谓热极似夏,单身裸体也不解其热,故尔自然界天地之中,冬季之时寒淫与外,而热蓄与内。人也如此,冬令之时,虽然体外厚衣棉体,但其体内却热,这时应多食凉性萝卜稍
败其火,不可一味辛辣助阳,每每这时人们热衷于火锅,烈酒,烧烤,是时门诊病人多见:面赤口苦,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目赤咽干等一派“上火”之证,殊不知是饮食辛辣,浇油助火所致,切合临床医者用药多重用桂,附辛热之属,甚则冬令之季膏滋温补之习盛行。    

盛夏之时,烈日当空,天暑地热,其时地心却凉,矿井之中冷似寒冬,甚则越深越冷。矿工朋友每需厚衣棉体才可劳作,出井之外又感烦热难耐。故尔自然界天地之中,夏季之时热淫与外而寒蓄与内。人也如此,夏令之时,虽然单衣薄衫不解其热,其时内心却寒,每每此时人们不可贪图一时之快而多食冰镇寒凉之饮,以至中伤脾阳,是时门诊多见:腹痛泄泻,泛恶脘痞,神疲肢冷等脾胃虚寒之证,此时应多食暖性之生姜以暖其中,以振脾阳,药用方面也不宜多用银翘寒凉之辈。

笔者认为:“冬吃萝卜夏吃姜”是古代智者对人们一些不良饮食习惯的谆谆告诫,并非一定要多吃萝卜和生姜,萝卜只是一些凉性食物的代表,如银耳,木耳,莲子甚则水果等等,特别是现在反季节蔬菜的盛行更是数不胜数,寒冬之时多食之对身体有益而无害。而生姜更是温性食物的杰出代表,盛夏之季应多食暖而少食凉,例如我们徐淮地区的盛夏入伏之时“伏羊节”更是把“夏吃姜”发挥到极致。相对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思维之精髓,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热者寒之,寒者热之,从治,治反...…,笔者认为是这正是药食同源理论之明证。
“冬吃萝卜夏吃姜”是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以来所形成的一种灿烂的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也是“舌尖上的中国”的一种现实体现,“不劳医生开处方”更是祖国医学“治未病”之精髓。

笔者多年前写的,望同道批评指正,!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郑强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马亮 资质认证

    生活中有阴阳之道

    2022-01-31 12:38 评论数 0 0
  • 王丽 资质认证

    感谢分享,学习

    2022-01-31 08:13 评论数 0 0
  • 刘革命 资质认证

    学经典,做临床,多思考,多总结终有所得。

    2022-01-31 07:42 评论数 0 0
  • 李军军 资质认证

    然也,

    2022-01-30 11:06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茵陈蒿汤 李华歆

    ——爱因斯坦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茵陈蒿汤!小便不利与腹满均是水湿停留的表现,身黄鲜明为热重,可与“茵陈蒿汤”治之!金匮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 黄帝内针治疗牙痛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牙痛郭某某,男,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八十村,2023年11月10日初诊。汤药虽好,但是缓不救急,做好患者思想工作后,即行内针治疗,笔者还是按照“6321导引”的思路处方用针。

  • 佐金平木治疗咳嗽一案 曹雪盼

    患者女四十岁余主诉咳嗽伴咳痰三月余自述三月前生闷气后夜间着凉感冒感冒好后一直咳嗽不止夜间加重声响沉闷后出现咳痰由白变黄伴有胸闷饮食不佳纳呆大便费力眠差白天乏力小便可舌暗红尖红有齿痕苔黄脉象双关弦滑右寸浮大无力辨证肝克脾土反侮肺金给予方药:柴胡18g白芍15

  • 凉拌折耳根(陈医生) 陈鹏

    第一,折耳根洗净,控水。爱吃辣椒的话,可以放几个切圈的小米辣第二,​灵魂拌料:两勺陈醋加两勺白糖,搅拌均均,再加入少许鸡精,蚝油,老抽,香油,辣椒油,搅拌。第三,​把这个灵魂般的加入折耳根搅拌均匀,放上香菜即可

  • 皮肤瘙痒五年一案 王建飞

    主诉:双下肢及肩背瘙痒昼轻夜重5年现病史:胃纳一般,入睡困难,寐浅易醒,梦多,时有便秘,头晕。皮肤瘙痒处抓后有小疙瘩出现,剧痒难忍。此案皮肤瘙痒兼心律失常、早搏等,乃心阳不足之兆。服药后瘙痒稍减轻,自诉经常用上海硫磺皂洗澡,每周一次。

  • 水饮为患,小半夏加茯苓 张宝华

    六、总结小半夏加茯苓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具有化痰、降逆、止呕、利湿等功效。

  • 茯苓饮 李华歆

    ——赫尔岑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外台茯苓饮!外台茯苓饮茯苓三两人参三两白术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而外台茯苓饮的方证就可以理解为针对那种里虚痰饮内盛,并伴气滞的患者!

  • 经方加减治愈“感冒后咳嗽1周”案 宗琪

    患者:王某某性别:女年龄:9岁初诊日期:2023年11月15日主诉:感冒后咳嗽1周。

  • 除烦去躁,先养心神 谢江强

    近两周,翟先生工作略有忙碌,心慌胸闷的感觉也越来越频繁,这让他越来越容易紧张、不知所措。

  • 忌口 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