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

2022.06.14 486阅读 评论数 1 2

之前有个患者,总是心悸、气短,结果病情一加重还伴头晕、乏力的。


一查:窦性心律36次/分。用药控制的不好,只要受凉了,劳累了就会加重。


当时一进门就能感觉到出他的身体状态很不好,精神萎顿,颜面不荣,他平时还怕冷,手脚凉,胃口也不好,一看舌头,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沉迟。


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过缓,心率为44次/分,偶发室早。血压100/50.


啊就是典型的心肾阳虚,心脉痹阻了。以温阳益气,养心通脉之法调治:

党参、麦冬、五味子、淫羊藿、云苓、丹参、降香、三棱、莪术、桂枝、附子、细辛、八月札、白茅根、石菖蒲、藿香、黄芪、柴胡、升麻。


三周后三诊时窦性心率增至51/54次/分,血压120/60,情况平稳,前后调治一个半月,心率维持在每分钟62次,无心悸、气 短 ,头晕、胸部不适感。


麻黄细辛附子汤,是医圣张仲景经典方,主要作用就是温经通阳散寒,附子温肾经散寒,补助阳气不足。细辛既能祛风散寒,又能鼓动肾中真阳之气,协附子温里


这样肾阳得复,心阳得煦,心血运行通畅了,心率恢复正常,没有用到麻黄,而用了桂枝、仙灵脾。桂枝色赤又气味辛温,能上补心阳之虚,而温 养血脉之寒。


这个患者只要一受寒,情况就加重,前加重,桂枝在此方中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仙灵脾辛甘温,归肾经,有增强温补肾阳的作用。


生脉散主要用于肺之气阴两虚之证,有助心之气阴肺主气,心主血,生脉散养心肺,气、阴,使气血得以荣养一身。


加生脉散、黄芪,既能补益心气、鼓舞心阳,又能以甘温润之性制约附子、细辛的辛燥;佐以少量柴胡、升麻鼓动中焦阳气生发,取补中益气汤升提之意。


久病必瘀,辅以丹参、降香、三棱、莪术、行气活血。太过辛温会伤及血分,佐白茅根凉血,石菖蒲、藿香,化湿浊醒脾胃,合用品云苓,增强健脾的力道,这样他的不适就缓解了。

如果窦性心率总是低于60次/分,就是窦性心动过缓了,中医常常把它归为心悸病,有时候也叫它“迟脉症”。

心阳主要在于鼓动心脏搏动,确保血液的正常运行,就跟《黄帝内经》中所谓“阳中之阳心也”一样,全身阳气中,肾阳为诸阳之本,而心阳是最重要的。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潘洪波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感冒医案分析 谢江强

    医案3周某,女,54岁。自服头孢及感冒止咳药,继则不欲食,恶心,便溏,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濡。补气升清扶正,肺气足则肺气宣,则打喷嚏、流涕、咳嗽症状除。医案4姜某,女,69岁。本患者为阴暑证。

  •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 夏耀飞

    黄帝内针治疗胃胀痛效如浮鼓麻某某,女,54岁,家住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叶寨村,2023年11月1日初诊。这就是黄帝内针所谓的“6321”法则,6指的是六经,3指的是三焦,2指的是左右,1指的是阿是穴。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2023年10月12日张某,女,66岁,初诊。阴寒凝结于下,阻遏阳气伸展,则手脚冰凉。今复诊告知口苦消失,余症均未减。2023年10月31日服药后回访,上述症仍未见明显变化,已无信心再服中药。嘱其适当运动,饮食均衡,少盐少糖,生活作息规律,避风保暖。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此乃厥阴病,气血不足,寒热错杂兼血淤,重用吴茱萸破阴寒,他药扶正祛邪襄助之。桂枝10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牡丹皮10克、吴茱萸15克、人参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半夏15克、黄芩10克、炙甘草10克五剂,日一剂,水煎服。

  • 夜间出汗案 朱浩宇

    某女,五十左右,夜间出汗,舌淡苔薄白,自服六味丸不效,予八味丸去三泻改汤,重用,一剂汗止。

  • 脉法新悟(九) 陈玉佳

    自秦以来,儒家和法家思想贯穿中国历史。儒家“舍生而取义”,法家“执法而弃情”。脉仍寸弦无力,尺弦。于是,这位著名的作家挥笔写道:“马克·吐温和他的箱子。”医案来自《李士懋平脉辩证医案》,经删减。

  • 美尼尔氏综合症中医方法 陈鹏

    文/陈鹏蝎子蜈蚣天麻醋鳖甲各100克加天名精十克打粉。。每天晚上五克。开水冲服。

  • 经方实验录 张宝华

    张某某,男67岁。既往有肺结节,反应性关节炎,颈椎病,脑梗等病史。观其面暗,舌暗,舌下瘀滞,苔白厚中黑,正是痰饮于内久矣,当下复有风寒叩表,不可不兼顾之,且有血淤之象,依仲景方法,外解风寒,内化水饮,兼及血淤。

  • 晓小半夏汤两味,姜夏一遇饮自消 张宝华

    概述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痰饮呕吐和胃寒呕吐等病症。功效与主治小半夏汤具有化痰止呕、散寒降逆的功效。注意事项与禁忌注意事项:1.小半夏汤的剂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禁忌:1.对半夏或生姜过敏者禁用。

  • 桔草相遇可宣肺,止咳利咽已千岁 张宝华

    3.用药期间注意饮食:患者在服用桔梗甘草汤期间需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