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初谈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少阳证)病案 吴春水
辅助检查: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黏膜充血水肿,未见糜烂及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 -
不明发热验案 李华歆
住院期间EB病毒核酸阳性,炎症指标不高,风湿免疫、血液系统、肿瘤等暂无见明显异常,西医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效差,家属要求中医中药治疗。效:2025年07月04日复诊,家属述其已无发热,少许疲劳,余无明显不适! -
伤寒论第一百一十二条(四) 张宝华
古人说中风病就是恶风,恶风就是风邪在身上;伤寒必恶寒,恶风的程度差,没有汗的,古人就认为是伤寒。但对于规律的认识,那时限于科学水平,有时以现象当本质,我们说的中风、伤寒就有这个意思。中风由于出汗怕风,古人就说这为风邪,名曰中风,伤寒就是恶寒。 -
柴芩温胆汤加减治验案 宗琪
诊断:失眠处方:柴芩温胆汤加减3剂方组:柴胡18g法半夏20g生黄芩10g茵陈15g茯苓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菟丝子30g炙甘草8g炒枳壳10g竹茹15g远志15g陈皮15g厚朴15g炒苏子15g干姜10g甜叶菊2g黄连5g煎服方法:冷水1600毫 -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儿腹痛) 罗志琴
诊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予自制作的腹痛贴15贴,同时艾灸一次。本科室腹痛贴,根据患儿肠系淋巴结肿大特点,专门调制的外用腹痛贴,内含有干姜,会有轻度刺激皮肤作用,一般嘱托患者皮肤红时换个位置贴,或者等皮肤红消退之后再贴。 -
【李绍武医案】中医再起沉疴,治愈小儿抽动症、频眨眼 李绍武
反复频繁眨眼1年半。曾经广西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小儿抽动症",亦经治疗未效(见图2)。2025年1月25日前来本诊所看诊中医,诊断:小儿抽动症、频眨眼,少阳证。十二剂中药即治愈小儿抽动症顽疾,这是意外收获,也是奇迹。 -
孩子性早熟,家长应该知道哪些 谢江强
“性早熟”一词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也引起了医生和家长们的广泛重视。那么性早熟是怎么一回事,又该如何规避?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女孩发病率较男孩多,约为男孩的9倍。性早熟会对孩子产生一些不利因素。 -
伤寒论第四十条(三) 张宝华
细辛性温味辛,能祛风解表,常用于治疗风寒表证。以辽宁细辛为地道药材,其药效显著。细辛的毒性主要来源于其挥发油和黄樟醚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细辛过量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反应,导致呼吸系统麻痹,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
中药能不能停! 李华歆
吃“中药”到底能不能停???也有的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会停中药,小编想这个问题也是因人而异,如果经期吃中药没什么不舒服就可以吃,如果觉得不舒服就等经期走后再吃!所以中药并不是要一直吃的,药只是辅助,最主要的是患者的自我调整! -
伤寒论第三十五条(三) 张宝华
关于麻黄汤,咱们这个院校的大学生,五年本科的也好;研究生也好;甚至是临床几年的大夫,也不敢用这个方药,实在令人费解。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了,有多少同道中人能驾驭好这个方药,还真不好说了,中医的现状从麻黄汤能否应用于临床,真正的用上,解决实际问题,就可见一斑了。
最新文章
-
伤寒论第九十八条(三) 张宝华
阳明病篇里的一百八十七条,我们看看这一段,来理解一下“系在太阴”。先生说“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你看这段他说明了什么呢?“医二三下之”。
-
伤寒论第八十九条(一) 张宝华
八十九条病人有寒,复发汗,胃中冷,必吐蛔。“病人有寒”,你得想办法去寒,发汗是解热的手段之一,非热不能发其汗。这个“恶寒”是病人的自我感受,不是真的有寒了,这个“病人有寒”,一般是大夫的判断,通过四诊合参后下的定论,不是病人的自我感受。
-
伤寒第100条! 李华歆
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治疗上仲景告诉我们可以先用“小建中汤”补其“虚”,如果没有改善,再用“小建中汤”解其“郁”!
-
伤寒论第七十条(二) 张宝华
得调和胃气,可以给与调胃承气汤。病变为虚寒的,先生在上面举了两个例子,芍药甘草加附子汤、茯苓四逆汤,病变为实的,这个调胃承气汤则是。因此调胃承气汤你不能见到“不恶寒但热”就给人家用吧!
-
伤寒论第六十六条(一) 张宝华
六十六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这个“发汗后,腹胀满者”,肯定是外感了,那么发汗也是合理的治疗,发汗后出现了腹胀满,这种情况可不是治疗有误,伤寒发汗解表对证治疗嘛!我们先看看这个方回来再说发汗后现腹胀满的缘故就一目了然了。
-
伤寒论六十一条(三) 张宝华
而阳明病身大热呢,它不恶寒但恶热,蒸蒸发热,是里热,从里向外蒸腾的一种热。那么这是纯阴寒,等三阴篇时详细的说。正不胜邪,人的脏器整个的衰败,无力胜邪,故而烦躁。那个躁烦假象,因此主之以干姜附子汤,振奋其沉衰的机能,纯阳的方。
-
大夫,你说的真准,中药吃到第四天,症状加重了…… 于军
出现瞑眩反应是件好事,说明人体病态平衡被打乱,正在重新调整为健康平衡。大部分人服中药后三至七日发生瞑眩反应,一般持续二至五天。一般情况下,若瞑眩反应不重,可继续服用中药。
-
当患者一上午挂几个科的号来看病…… 于军
患者就同时挂了三个科的号。一番望闻问切之后,我告诉患者,从西医角度上说更像是“梨状肌综合征”,为什么久治不愈、每年发病两次呢?
-
经方加减治愈“胃胀伴反酸便干2月余”案 宗琪
患者:邓某某性别:女年龄:68岁初诊日期:2024年9月9日主诉:胃胀伴反酸2月余。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下血者,后断三月下血也。
-
桂枝汤治疗怕风、怕冷、汗出医案 张训景
徐某某,男,32岁,2023.06.16初诊主诉:怕风、怕冷、汗出3年余。2023.07.07三诊怕风、怕冷、乏力好转,汗出改善不明显,眠差。汗出,怕风,怕冷,紧张均消失。
阳郁 四逆散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