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磁石

2022.05.10 705阅读 评论数 1 6
灵磁石明目定眩,疗中风心悸
灵磁石味辛、咸,性平,无毒,入肝、肾经,有镇静安神、潜阳纳气之功效。在临床当中,余常用磁石治疗白内障、耳鸣、眩晕、中风、心悸及怔忡等,疗效很好。
1. 白内障
白内障是老年常见病,一般考虑以手术为主。余在临床当中总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瘀血型,方用桃红四物汤;一种是少阴虚寒型,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无论何种类型,皆要加灵磁石和木贼,则取效甚捷。据考证,磁石能明目,益眼力。《圣济总录》中载其治疗"肾脏风虚,眼生黑花之证",故治疗白内障有很好的疗效。
2. 眩晕
眩晕原因很多,但是以痰浊上犯者居多。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眩晕、耳鸣、听力减退、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弦滑或弦数。眩晕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肝肾虚寒型,方用吴茱萸汤;一是痰湿中阻型,方用小半夏茯苓汤合泽泻汤。不管何种类型都要加灵磁石30~60g,同时配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效果佳。
3. 中风
中风的病因,有的为风邪首中,有的为外风引动内风。余常用两个方,一个是小续命汤,一个是大秦艽汤。在这两个方的基础上,常加豨莶草、桑枝以通经络,另外还可加海藻、灵磁石这两味药,可达到潜阳、软坚之效。
4. 心悸、怔忡
心悸、怔忡不能自主,相当于西医的各种心律失常。在临床辨证中,心脾两虚者用归脾汤;心阳虚衰、水饮内停者用参附汤合苓桂术甘汤;瘀血内阻者用血府逐瘀汤。不论何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都要加用灵磁石30~60g,这样配伍,相得益彰。
5. 虚劳
虚劳分为气劳和血劳两种:气劳用补中益气汤,血劳用圣愈汤。在辨证基础上加灵磁石和附子,则效力宏大。这个为什么要加灵磁石呢?一是因为磁石含有铁,另外是因为气劳和血劳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虚火浮在上面,所以要用灵磁石来收,用附子来温。6. 反复发作性疾病
反复发作性疾病,特别是过敏性疾病,比如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后期,最后的巩固阶段一般都要加灵磁石。加磁石能预防复发,主要取其收敛统摄之功效,有时也和升麻鳖甲汤同用。
再阐述一点,用磁石主要是收敛浮阳,收敛浮越在外面的阳,而不至于上火。学生们跟诊时,经常看到余用附子时会配伍灵磁石,这即是温潜法。为什么附子要配灵磁石呢?因为用附子的,都是阳虚体质的患者。阳虚用附子,很容易虚火上灼,配上磁石以后,可纳火归肾,收敛浮游之火。这个经验是余学习上海清末名医祝味菊祝老的一个方法,他特别推崇用附子配灵磁石。关于失眠一症,临床不少医生见舌苔厚腻者会使用温胆汤,其中有一部分患者效果不错,有的效果差。余的理解是这样的:痰湿可以分表层与里层,如果在表层的痰湿,温胆汤疗效好;若属肾阳虚,不能气化者,其痰湿层面深,当在温胆汤基础上加附子、灵磁石、酸枣仁、远志;再进一步,若痰湿伤及肾精,当以大量熟地黄填精化痰,可取良效。【医案分享】
周某,男,54岁。2019年5月21日初诊。
主诉:耳鸣伴眩晕5年。病史:患者5年前因感冒后出现耳鸣,在医院诊断神经性耳聋。因西医治疗效果不佳,故求治于中医。
刻诊:耳鸣伴眩晕,口不干苦,时有腰酸,大便可,舌淡胖边齿痕,脉沉弱。
辨证:少阴水上冲证。
方药:半夏定眩汤加味。
半夏20g,泽泻15g,白术20g,茯苓30g,龙骨30g,牡蛎30g,灵磁石30g,葛根15g,红参10g,川芎10g,香附10g,陈皮10g,生姜6g,红枣6枚。14剂。
二诊:药后眩晕消失,仍耳鸣,继用金匮肾气丸改汤。间断加用龙骨30g、牡蛎30g、灵磁石30g、酸枣仁20g、延胡索10g、石菖蒲20g,治疗3月余,耳鸣消失。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刘剑锋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 谢江强

    服用膏方时出现状况的解决建议尽管服用膏方的对象不同,又有体质、病情的差别,但膏方的总体要求是以平和为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切合个体,一般不会出现不良反应。若继续服用膏方不仅令人难受,反而使感冒咳嗽之症经久难愈。因此只有当新病痊愈,才能继续服用膏方。

  • 膏方的服用 谢江强

    6.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停止服用:服用膏方期间,患者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心慌、气短等状况,应该立即停止服用,并尽早向开具膏方的医生咨询。

  • 中药的配伍宜忌 谢江强

    中药的配伍宜忌中药的七种配伍关系历代医家将中药材的配伍关系概括为七种,称为“七情”。相须将药性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可增强疗效。中药用药之忌目前,中医学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为“十八反”和“十九畏”。

  • 论升降散方解与体会 高立坚

    升降散乃清代杨栗山所创制,由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组成,功在升清降浊、表里双解、寒温并调。本证的表现虽然种种,但归根结底,是寒凉外遏,火热内郁,故用宣泄郁火的升降散治疗。

  • 梦多十年医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10月09日束某,女,58岁,务农。主诉:梦多10年。胃纳一般,餐后易饱胀嗳气。心阳衰惫,心神不宁,则夜夜寐浅梦多,夜寐不佳。今复诊告知仍乏力双脚沉重,心脏听诊有杂音。服药后症状好转。2023年12月05日六诊。近几日睡眠一般。

  • 治疗小儿复感 谢江强

    治疗小儿复感膏方食疗双管齐下反复感冒、患肺炎的小儿又简称为复感儿,在季节交替变换的时候,尤其容易复发。像韩小朋友这样的复感,病因在于脾虚肝亢,肝脾不和,从而影响到肺卫,导致感冒的邪气特别容易侵犯孩子。

  • 人民日报:中药“毒”性不等于有毒 彭功伟

    近年来,中药有毒的说法一直在广为流传。在中医里,“毒”性指药物的偏性,根据药性的峻猛程度,有大毒、常毒、小毒、无毒之分。中药有毒成分往往是治病的有效成分,即以毒攻毒。中药有毒无毒,关键是能否对证治疗。

  • 追忆一下王清任的血府逐瘀汤 张宝华

    在现代医学中,血府逐瘀汤被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神经性头痛、慢性胃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 脉法新悟(一) 陈玉佳

    中医四诊,“望诊”最神,而“脉诊”最难,“问诊”最实用,“闻诊”作用最有限,我称之为“四最”。针灸、推拿、牵引均无效。前医开补中益气汤、生脉饮亦无效。“闻诊”之用,无异于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又只见一斑。此病案,实在是展示脉象之理,望诸位自行体悟,以求长进。

  • 活络效灵丹 张宝华

    活络效灵丹是张锡纯先生所创。具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对于脉络瘀阻证具有很好的疗效。治气血凝滞,癖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内外疮疡,一切脏腑积聚,经络湮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