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伴褐斑案,5剂效

2022.09.29 136阅读 评论数 1 6
便秘伴褐斑案,5剂效。
原创 作者:李高勤医生  
张某,女,平凉人,26岁

2022-08-21首诊

主诉:便秘伴脸颊两侧褐伴7年。


便秘多年,4-5天一次大便。吃过中药,效果一般,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效果一般,仍然便秘,开塞露可缓解,但终不是长久之计。

刻下:便秘,4-5天一次,自觉粪便在肛门附近徘徊,难以排出。无怕冷怕风,体热怕热,晨起口干口苦,容易出汗,食欲可,睡眠可。月经无异常。脸颊两侧有淡淡的褐斑。两侧耳朵附近有较硬的硬结。





舌淡红,稍腻,舌下瘀。

少阳病夹瘀

小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加减

柴胡24 黄芩9 法半夏12 生白术30 

 甘草6 桂枝12 桃仁15 赤芍15 

 红花12 北沙参12 玄参9 酒大黄6



5剂,饭后30分钟喝药。忌口辛辣、油腻、烟酒、羊肉。

反馈:患者服药后,便秘明显改善,现在2天一次。脸颊两侧的褐斑也消失,两侧耳朵附近的硬结也消失。

2022-09-29二诊

上次服药后,自诉效果挺好,询问继续服用上次方子,还是换方子?

刻下:大便2天1次,偶有口干口苦,咽喉有痰,舌淡红,苔稍厚,舌下瘀。余无明显异常。

阳明病夹瘀

半夏厚朴汤合二陈汤加减

法半夏12 厚朴20 紫苏梗12 茯苓15 

瓜蒌30 竹茹12 酒大黄6 生白术30 

 红花9 火麻仁15 陈皮9



5剂,一日一剂。饭后30分钟服药,忌口辛辣、油腻、烟酒。月经期、怀孕不喝。















 2 0
从主页移除
发送给患者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李高勤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 代民涛 资质认证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022-10-04 09:27 评论数 0 0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土生万物(脾胃) 陈鹏

    中医常说一句话,“火往上走,寒往下沉”中焦不通,就会出现上焦有火,下焦有寒,中焦有瘀。👉这类人大多舌尖发红,舌根发白或者厚腻,这是上火下寒的典型表现。调理——脾胃才是关键。

  • 治疗小儿复感,膏方食疗双管齐下 谢江强

    治疗小儿复感,膏方食疗双管齐下反复感冒、患肺炎的小儿又简称为复感儿,在季节交替变换的时候,尤其容易复发。像韩小朋友这样的复感,病因在于脾虚肝亢,肝脾不和,从而影响到肺卫,导致感冒的邪气特别容易侵犯孩子。此为一个月左右的膏滋量。

  • 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 谢江强

    不再是疑难杂症:中风后遗症疗治有方中风后遗症属于中医“偏瘫”“偏枯”“偏痿”“偏废”的范畴,“偏”指的是偏瘫,瘫、枯、痿、废则是指后遗症。抽动、麻木的动作,其实就是中风后遗症的表现,因此我们只需从息风止痉的角度来开处方,就能对应上老李的病症。

  • 中药药物剂量没有小事 谢江强

    中药药物剂量没有小事药物剂量通常是根据药物的质地以及在方子里所起的作用来决定的。膏方的服用剂量本书基本没有硬性规定小儿与成人,以及青中年与中老年的服用量有所不同。

  • 找准自己的调补方 谢江强

    因人而异,找准自己的调补方每个人的阴阳气血属性都不尽相同。然后辨别气血是否有余或不足,在适合自己的膏方中按加减用药原则做相应调整即可,这在书中每节内容中都有提及。女性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忌服用膏方,以免造成气血失调。

  • 望月 陈鹏

    一心修道佛堂前,半痴半傻半疯颠。世人望月欲飞仙,不知天上即人间。---陈鹏医生,2023.9.29

  • 产后身痛 谢江强

    产后身痛吴门医派王某,女,28岁。案2产后身痛吴门医派聂某,女,32岁,生育史1-0-2-1。产后畏寒恶风、关节疼痛3年。

  • 诊余随笔 张宝华

    说句实在的,其实我只看过一遍《孟子》,想来也是自己愚钝,只是喜欢古人朴素的思想蕴含莫大的智慧而心向往之。读《孟子》,和他老人家“闲聊”甚觉镜花水月一般,我在游园观花,他在反身而诚,强恕而行求近于仁,天壤之别,真真是梦里游园,园主随其客欲耳。

  • 痛经,美白案,5剂效。 李高勤

    颧部雀斑,要求开点中药美白。自觉心率较快,90-105次/分。胖大,苔白为里虚水饮,齿痕也是里虚睡水饮了。5剂服完后,月经来了,基本没有咋痛经。

  • 经方思维,是中医最厉害的武器。 姚金虎

    越用经方,越觉得经方的好用难以言表,仲景的条文描述仿佛情景再现一般。较之于药理为主,中药点缀,辨症纷繁的现代中医来说,这确实是异类。但是中医要传承的精华不就是这些辨证思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