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汗症治疗之闲谈
自汗属于中医汗证范畴, 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白昼汗出,动辄尤甚者,称为自汗。自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出汗现象,从中医角度来看,自汗多因身体虚弱、气阴两亏,津液外宣导致。所以,自汗的人常常伴有疲惫、乏力、气短、畏寒等症状。汗为心之液,是由人体阳气蒸化津液而成的,而汗出多少又与卫气的开阖作用密切相关。故导致汗液外泄失常出现多汗,主要有如下病因: 肺卫不固素体阳气虚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等病,耗伤肺气,而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亏虚,肌表疏松,卫表不固,腠理开泄而汗出异常。营卫不和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或表虚之人微受风邪,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周,卫外失司,致汗液外泄失常。湿热内蕴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致肺胃湿热内蕴,邪热熏蒸,迫汗外泄而致汗出增多。偏湿热者,由于湿热遏伏于里,阳气不达于外,主要可致头汗;而以肺胃热盛为主者,由于胃主四肢,则以手足或腋下汗出为多。阴虚火旺烦劳过度,亡血失精,或邪热耗阴,致肾水不足,阴精亏虚,则虚火内生,迫津外泄而汗多。肝郁血瘀情志失调,尤其是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或湿热等邪蕴遏于内,气血受阻,久则气滞血瘀,气血运行不同,津液运行受阻,而旁达外泄,成为局部汗出。自发性多汗症 1、汗证与生理性多汗、出汗是人体的正常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高温环境、渴饮热汤、情绪激动及紧张时、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明显增加,都属于生理性多汗;而汗证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所致汗出异常增多,且不因外界环境因素而出现的多汗。2、自汗与盗汗:自汗为不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在白昼时汗出增多者,动则益甚;盗汗则为寐中汗出,醒来汗可自止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证治》即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日自汗;或睡者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从病理上,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则多为阴虚内热如《丹溪心法》所概括的:"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 ……盗汗属血虚、阴虚",但《景岳全书·汗证》认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3、战汗、脱汗与黄汗:战汗发生于急性热病过程中,症见发热烦渴,突然全身恶寒战栗,继而出汗,而热势逐渐下降,多因正气拒邪,此时若正胜邪退,则属疾病趋于好转之象。脱汗发生于病情危重之时,由于正气欲脱,阳不敛阴,以致汗液大泄,表现为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常常同时伴有声低息短、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脉散大无力等症状。黄汗则以汗出色黄如柏汁,染衣着色为特点,是因湿热内蕴所致。 常见症状:自发性 多汗症汗证是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失常而致汗液外泄失常,以全身或局部汗出过多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本病总的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故辨证时,着重应辨明阴阳虚实。一般来说,汗证以属虚者为多,尤以气虚、阴虚多见,亦有湿热之邪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病程久者或病变重者则会出现阴阳虚实夹杂之证。汗证日久,可伤及阴津、阴气及气血,且常互为因果,日久致痰成瘀而为虚实夹杂之候,湿热或阳明胃热郁蒸,病久则阴,又成虚实兼夹之证。前人所论汗证,认为自汗属气虚不固,盗汗属阴虚内热,但临证时阳虚见盗汗,阴虚伴自汗者有之,故不能单以自汗、盗汗而辨别阴阳,而应根据病程及阴阳、气血、虚实等加以辨别。 1、肺卫不固症见全身性多汗,活动及情绪激动时加剧,恶风怕冷,易于感冒,气短体倦乏力,面色少华或觥白,舌质淡或正常,苔薄白,脉细弱。此证多见于全身多汗者,辨证要点:汗多,动则尤甚,恶风,气短乏力,舌淡苔薄,脉细弱。2、营卫不和表现为半身或某局部出汗异常增多,多汗部位皮肤温度偏低,伴微恶风寒,周身酸楚不适,时寒时热,舌质正常,苔薄白或薄黄,脉缓。此证见于偏身多汗者,尤其是素体虚弱,失眠,阴阳失调者。辨证要点:偏身汗出恶风,周身酸楚,苔薄白,脉缓。 3、湿热郁蒸症见全身或头面多汗,兼见头晕呕恶,胸脘满闷,身重倦怠乏力,纳食减少,大便稀溏,舌体胖嫩,苔黄腻,脉滑数。既可见全身多汗,又可见局限性多汗。辨证要点:全身或头面多汗,脘闷,纳呆,身重,苔黄腻,脉滑数。4、胃热上蒸由于阳明胃热,而见蒸蒸汗出,以手掌、足底汗出增多为主,尤易发生于精神紧张时,腋下也易汗多,有臭味,汗液易黏或皮肤黄染,伴消谷善饥,口干,口臭,面赤烘热,烦躁,小便色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或洪大。此证以局限性多汗为主。辨证要点:手、足、腋下多汗,有臭味,伴消谷善饥,面赤烦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洪大。 5、阴虚内热症见头面部多汗,面颅及太阳穴部位发红,也可出现手足多汗,汗出增多常发生于食酸味、辛味或香味食物刺激味觉后,伴头晕耳鸣,干咳少痰,或咳血,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颧红唇赤,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腰膝酸软,溲黄便于,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本证主要见于局限性多汗,尤以头部多汗为主,既可见盗汗,也可为自汗,病位在肺及肾。辨证要点:头面多汗,于食物刺激味觉后加剧,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6、肝郁血瘀局限性多汗,或汗出偏沮,活动及情绪激动、紧张时加重,伴胸胁疼痛,为刺痛,妇女则乳房作胀,月经不调,心烦,失眠,唇舌青紫,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脉弦涩。本证以汗出偏沮为多见。辨证要点:汗出偏沮,激动、紧张时加重,胸胁刺痛,唇舌青紫有瘀点,苔薄,脉涩。治疗原则: 自发性多汗症自发性多汗症的主要病机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以虚证为多见,治当辨明阴阳气血之所偏而补之、调之,审其病位之所在,以益气养阴、固表敛汗为其治疗原则;属实证者,当以祛邪为要,以化湿泄热、祛痰化瘀为治疗原则;对虚实夹杂者,则应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临证时根据不同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施治,总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调和营卫、扶正祛邪为要则,在辨证论治同时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龙骨、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作用。
彼人门诊遇一妇女五十余岁,自汗多汗十余年,不间断各处治疗,效果不明显,来时述诉一天下来要换好几套内衣,额头一摸全是汗,伴有心悸,睡眠不佳,饮食二便正常,舌苔红,脉细弱。本人釆用前面描述辨证思路认为病久必虚实夹杂,取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糯稻根10克,云芝9克,黄柏 10克,怀山药20克,北沙参10克,丹参10克七剂水煎服,早晚各一次,七剂后复诊汗已止,再辨证加减来七剂巩固疗效。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相关板块文章
-
麻黄汤笔记与医案一则 黄阁
外感风寒表实证以麻黄汤最速。服麻黄汤可见正邪相争,正气上冲发烦目瞑。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
从“子午流注”谈养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5—辰时(胃经当令) 张训景
辰时:胃经当令辰时是指早晨7点到9点,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针灸厉兑穴把脾胃的寒湿引出去,心脏病好转。综上所述,根据子午流注胃经当令时间进行胃病养生,诊断及治疗,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闲诗其一 张宝华
几许新愁断秋风,灞上将军尽寒蝉。若无子房张良计,汉家江山几百年?张宝华甲辰年壬申月庚申日辰时 -
中医治疗白塞氏综合征案例分析 崔国宁
经过详细检查和诊断,被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中医认为白塞氏综合征的发生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需要指出的是,白塞氏综合征病情较为复杂,且容易反复发作。 -
柴胡葛根汤治“感冒后头晕头胀5天”案 宗琪
患者:成某性别:男年龄:54岁初诊日期:2024年6月27日主诉:感冒后伴头晕,头胀5天。按语: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
冻足 谢江强
冻足要说现在的孩子们真是让人有些搞不懂,就像是邻居家正在读初中的小姑娘薇薇,不知道是为了爱美还是赶时尚,一年四季运动鞋不离脚。若是冻疮破溃的程度已经比较严重,可以适当延长足浴的时间,可延长至一个小时以上。一旦有冻伤要出现的迹象及时足浴治疗,防止发病。 -
摘掉厚眼镜 谢江强
摘掉厚眼镜培培妈带着培培和我们一同参加一个婚宴,看着长得很漂亮的培培却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小家伙自己也察觉到了,总想趁妈妈不注意把眼镜摘掉,可是妈妈看得严,就是不同意培培把眼镜摘掉。 -
“头痛难忍伴耳前疼痛5天,加重1天”案 宗琪
患者:冯某性别:女年龄:57岁初诊日期:2024年5月7日主诉:右耳前及右侧头痛5天。5月13日回访:述疼痛大好转,只是偶尔有些疼痛,大便日一行。5月29日回访:述诸证病愈无其他合适。 -
大大小小的斑 谢江强
大大小小的斑薛太太从怀孕四五个月开始,原本干干净净的脸上就出现了几块大大小小的斑,尤其是两颊的部分更加明显。在足浴的帮助下,现在薛太太脸上的斑已经完全消失,无影无踪了。薛太太自己也说没想到足浴能给她这么大的帮助,让她又能自信的生活下去。 -
初探《伤寒杂病论》中陈皮 张宝华
陈皮亦名橘皮,今多称之,而于古之多谓橘皮。观《伤寒杂病论》中有橘皮者四方,皆取其温中理气、消胀满、利水谷、止呕逆之功,主太阴里证,临证见呕、哕、胸闷等气逆诸症。《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取本经义用橘皮温中理气、消胀满、利水谷,止呕逆、主治太阴里证。
最新文章
-
糖尿病的中药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糖尿病临床上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其他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其胰岛素分泌缺乏,必须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治疗。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优势。
-
膏方调经心得4 谢江强
膏方调经心得42.温阳补肾膏:肾阳虚衰型《妇科膏方应用指南》。再将阿胶、鹿角胶加适量黄酒浸泡后隔水炖烊,冲入清膏搅拌和匀,最后加入蜂蜜、饴糖、冰糖文火收膏即成,以滴水为度。每于经前3天开始服用,每次20g,每日2次,早晚饭后开水调服。连续服2~3个经期。
-
皮肤瘙痒案一 王建飞
2023年06月09日刘某,女,36岁,初诊。微信告知症状不减反增,瘙痒加剧。外洗后瘙痒处有所缓解,但仍不能断根。
-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 谢江强
汗证、潮热医案整理6医案35傅某,女,72岁。医案36王某,男,63岁。痰热内蕴,蒸腾于上,则腰半以上颈胸盗汗,口干口黏;苔腻、脉滑,痰热之征。
-
手脚冰凉十年案一 王建飞
主诉:手脚冰凉10年,加重3个月。手脚冰凉十余年,近三个月来加重。肝肾精血不足,不能滋养真阳、收敛真阳,致真阳无力生发生长并抵御外(寒)邪,真阳不足,阴寒内生,则手脚冰凉持续十余年之久。今复诊告知手脚冰凉好转。
-
怕冷十年病案一例 王建飞
2023年07月14日吉某,女,51岁,初诊。颈肩僵硬,不容易出汗,手脚冰凉,怕冷怕风,全身游走性阻塞感两年。无其他基础疾病。卫阳失助则怕冷怕风,寒邪痹阻则不容易出汗。2023年9月8日四诊全身阻塞感仍存在,口中吐冷气好转,手脚冰凉改善。
-
减肥茶饮方 陈鹏
-
现代中医认识的桂枝甘草汤 张宝华
桂枝甘草汤一、概述桂枝甘草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主要由桂枝和甘草组成。
-
桂枝加葛根汤小记 张宝华
此外,桂枝汤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
月经量少中医教你怎么办? 白成振
月经量少是指女性在月经周期中,经血量较正常情况明显减少的现象。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月经量少,中医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因此,在治疗月经量少时,除了考虑中医治疗方法外,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习惯、缓解精神压力、避免滥用药物等。
👍👍👍
不错的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