苓桂术甘汤

2024.12.18 5阅读 评论数 0 0
苓桂术甘汤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张治“水饮病”的方剂,苓桂术甘汤及其类方通过加减化裁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阳虚水停,水饮上冲”的病机如何体现?临床中如何把握其使用?
苓桂术甘汤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都有相关条文,《伤寒论》第68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条》“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茯桂术甘汤方: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二两 甘草二两。”《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七条》“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其中“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是指发汗则使阳气更虚,不能荣阳筋脉,从而出现震颤。“微饮”指水饮之轻微者。从条文中可知,苓桂术甘汤病位在胃脘部,其临床表现为胃脘部胀闷感,自觉气上冲而至胸闷,甚至咽喉堵塞感,眩晕,小便不理,气短不适,脉沉紧。那么舌象呢?《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均为涉及,结合其病机应为舌淡或淡红,苔白湿滑。
苓桂术甘汤核心病理变化在于“阳虚水停,水饮上冲”,处方用药体现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一痰饮病总的治疗原则,桂枝、甘草辛甘化阳;桂枝、茯苓通阳利水;白术、茯苓健脾利水。根据具体情况可随症加减:痰湿盛加二陈汤;眩晕重加泽泻;兼见面热、心烦不适,为阳气与水相搏,加白薇;兼夜寐不安、惊悸不安加龙骨、牡蛎;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去白术,加杏仁、薏苡仁。
综合而言,苓桂术甘汤病位在胃脘部,其病理核心为“阳虚水停,水饮上冲”,其临床表现为胃脘部胀闷感,自觉气上冲而至胸闷,甚至咽喉堵塞感,眩晕,小便不理,气短不适,脉沉紧,舌淡或淡红,苔白湿滑。
甘草医生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我们尊重原创,若您转载本文,请先征得版权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来源甘草学园论坛与原作者姓名。文中方药仅供参考,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切勿擅自试药!若因版权纠纷、擅自试药等引发问题,后果自负。涉及隐私、版权等各类问题请联系客服人员处理。

赵军 资质认证 +关注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

相关板块文章

最新文章

  • 抵抗力下降医案整理 谢江强

    医案140曾某,女,23岁。火降则气生,气生则阳气足,阳气温煦机体,则冬季无畏寒怕冷。医案141朱某,女,80岁。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 猪膏发煎汤 李华歆

    ——谢觉哉小编今天为大家讲解的是仲景名方——猪膏发煎!诸黄,猪膏发煎主之。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

  • 伤寒论 李华歆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小编准备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讲解自己对《伤寒论》条文的理解!《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 腰椎骨质增生症的膏方调理心得 谢江强

    腰椎骨质增生症又称肥大性腰椎炎、增生性脊椎柱炎、腰椎骨刺、骨赘等。腰椎骨质增生症是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实质上是一种代偿性改变。腰椎增生主要表现为腰痛、腰部僵硬,其次是下肢发紧或有麻木感。

  • 谈一谈民众看中医的常见错误认识 于军

    7、中医治疗一段时间后有一定好转,但听西医说中医无法治好这个病,就完全否认中医,丧失信心。

  • 失眠医案膏方整理3 谢江强

    医案81梁某,女,72岁。百乐眠胶囊,每次4粒,每天2次口服,连服15天。以天麻钩藤饮滋水涵木,平肝潜阳,阳入于阴则能眠。医案82徐某,男,37岁。肾水亏少,肝血不足,肝阳上亢则血压高,以天麻钩藤饮滋水平肝降血压。

  • 肺部疾病的膏方调理心得1 谢江强

    肺部疾病的膏方调理心得11.止咳梨膏:痰热郁肺型验方。兑适量蜂蜜和白糖,煎熬收膏,冷却后放入瓶中备用。

  • “阴阳和者,必以建中” 宁加银

    患者,女性,50岁,主诉:反复胃痞不适8+年。

  • 疲劳综合征的膏方调理 谢江强

    疲劳综合征的膏方调理1.补气膏:肺脾气虚型《中医进补膏方》。饮食有节,戒烟酒;劳逸适度,动静结合,积极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病毒感染,减少慢性疾病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有利于虚劳的康复。

  • 何谓“开路方”? 谢江强

    服用膏方是否要先服“开路方”“开路方”一般以医生根据辨证论治开出的汤剂最有针对性,通常提前2~3周服用。所以,这类人在服膏方前,需要由医生开立“开路方”,以健脾助运、理气化湿,改善脾胃功能,帮助膏方吸收。这也就是用“开路方”先行探路的意思。